第18章 思南攻略

林純鴻也想試探一下李崇德對貨值之術的看法,便問道:“小子有一些問題想問先生,如:有方圓十里之城,若只從城裡購買貨物,而不賣貨物於它,將會產生什麼後果?”

李崇德隨口答道:“白銀大量囤積,貨物價格飛漲。”

“若只賣貨於它,而不買貨呢?”

“白銀奇缺,貨物無法買賣,價格下跌!這些問題太簡單,林老闆是來試探我的吧?對於一地,白銀的出入要大致相等,纔不會出問題。”

李崇德的回答讓林純鴻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個時代有人便認識到出超與入超的關係了。林純鴻繼續問道:“這個世上爲何存在買賣貨物的情況,商人到底對國家有沒有貢獻?”

“商人不可或缺!”李崇德非常肯定的答道,“比如漢人造瓷器,蠻人放羊,一個漢人一年造的瓷器,估計三個蠻人也造不出,但是一個蠻人一年收穫的羊三個漢人未必能完成。如果漢人和蠻人不交換,那麼漢人就需要四個人、蠻人也需要四個人才能滿足各自的需要;但是如果互相交換的話,兩個漢人和兩個蠻人就能滿足雙方的需要,這樣人力就節省了一半。當然這裡還需要一個商人在當中運輸貨物,不過比不交換好,節省人力。商人的作用就在這裡。”

林純鴻一聽,拜倒在地,說道:“先生大才,屈居鄉里,真是埋沒了,應該著書立說纔對!”

李崇德扶起林純鴻,說道:“紙上談兵,何足道哉!我閒來無事,便喜歡琢磨這貨值之術,倒讓林老闆見笑了。”

“既然先生認爲自己是紙上談兵,小子在夷陵建了一個貨棧,從事那買賣之事,先生何不常過去指導?順便著書立說。”

李崇德笑道:“林老闆好算計,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就是爲了讓我幫你做事!”

“先生乃直爽之人,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那我恭敬不如從命了。”

林純鴻大喜,見李崇德家貧,掏出二十兩銀子,鄭重的放在李崇德的手中,口稱這是聘金,李崇德也不拒絕,坦然納之。這讓林純鴻更爲欣賞,這便是精於貨值之術的正常心理。林純鴻也明白,李崇德應該長於規劃,短於具體事務。但無具體事務的經驗,規劃未免有所偏差,便安排李崇德先協助林德紹管理好貨棧,以後再安排其他合適的職位。林純鴻還吩咐林德紹,每個月給李崇德的工錢是五兩銀子,他願意幹什麼便讓他幹什麼,不要限制。林德紹一一照辦,畢竟,一個秀才的招牌能唬住絕大部分老百姓。

隨着鄭天成押送着木材不停的運出,林純鴻手裡的銀子越來越多,便親至百里洲買了上萬畝良田,只花了一萬兩千兩銀子。百里洲近五分之一的農戶成了林純鴻的佃戶,由於農戶迫於江匪橫行,逃亡嚴重,許多田地便拋荒在那裡,林純鴻一時也找不到人耕種,便扔在那裡任由其拋荒。百里洲的貨棧早已建立,只不過目前只用來囤積木材,按照林純鴻的吩咐,材質良好、適合造船的木材都積累起來,並聘請專人對其進行處理,方便以後造船時用到。林純鴻又在夷陵和荊州附近招募了三百餘人,和鄭天成一起帶着衆人來到隔河巖。周望從這三百多人中,挑選了四十多人到戰鬥組中,每日勤練不已。

現在隔河巖附近有將近上千人,林純鴻又新成立了兩個隊。由於人越來越多,在伐木區域上經常產生衝突,林純鴻便帶着三個隊開闢了第二塊地域伐木,這塊地域已經隸屬於大田千戶所,但也沒有人來管他。

此外,白崖洞經過激烈的爭吵,也將彭新帶入的條款變成了現實,不僅出售包含木材在內的各種土特產,還派遣了六十名善於射箭的壯丁聽從周望的指揮。至此,周望的手下便有將近一百五十名,每日訓練吼聲遍佈山谷。這吼聲也讓伐木的人感到心安,畢竟有人專門保護他們的安全。

白崖洞最需要的東西就是鐵器和鹽,但林純鴻沒有辦法滿足,只好運一些能買到的農具、瓷器、工藝品等東西進入白崖洞,順便將白崖洞的草藥、竹製工藝品、獸皮等土特產帶到夷陵州,現在林純鴻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數着清江口上的船隻和木排,就如一個守財奴每日數自己手裡的金幣一般。鑑於運輸的任務越來越繁重,鄭天成的運輸隊已經擴充到六十人,還忙得不可開交。

現在林純鴻最着急上火的就是手裡積壓了大量的銀子花不出去,林純鴻知道,積壓的銀子不能投資出去等於沒有。現在想練兵,只能偷偷摸摸,不敢大規模的招募,想投資,又找不到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讓林純鴻糾結不已。

即便有忙不完的事,林純鴻也沒忘記處理思南。雖然思南暫時未曾招惹他,但思南強大的實力始終是個威脅。通過一段時間的打探,林純鴻對思南的瞭解越來越深。

思南位於清江之畔。清江,古稱夷水。乃巴人祖先廩君繁衍並向外開拓的發祥地。“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故名清江”。發源於齊嶽山,在宜都陸城注入長江。號稱八百里清江畫廊,曲折東流,幾與長江平行。峽谷俊雄、石屏垂立、壁畫神奇、瀑布飄逸,讓人流連忘返。思南長官司位於清江支流龍王河沿岸,這裡有沖積的泥沙,能夠發展灌溉農業,因此思南長官司人丁興旺,比周邊的長官司富裕。再加上思南長官司大多數爲苗人,民族仇恨加上經濟利益,,因此時常仗勢欺壓衆多土著。

楊成萬是思南長官司的頭領,約莫四十來歲,經過一系列的謀劃,取代兄長楊思萬登上族長不過五年,但自從楊成萬登上寶座後,思南的人內清叛徒,外脅白崖洞,端得是血雨腥風。楊成萬是有本事的人,五年時間牢牢控制了思南長官司,並且與大田千戶所千戶冉之煥關係密切,並將其女嫁於冉之煥爲妾,極得冉之煥寵愛。

經過深思,林純鴻決定利用思南的報仇雪恨的心理,在自己選定的戰場打一仗,讓他們不敢再起別的心思,趁機以勢壓迫思南長官司,爭取將思南納入到自己的體系中。

且說思南戰敗後,帶回了一地的屍體,楊成萬臉色鐵青,本來派遣了五十多人追擊白崖洞的彭新,沒想到收穫了一堆屍體。楊成萬兄長的心腹就在那裡唧唧歪歪,說什麼這是十年來未有之大敗,從根本上影響了思南長官司的聲望和利益,早知如此,何不當初就不要和白崖洞起衝突?

這些言論不容楊成萬忽視,現實逼着楊成萬必須報復,否則好不容易按下去的反對勢力又要蠢蠢欲動。但楊成萬沒有被憤怒刺激得失去理智,將倖存者招來一問,才知道是一夥漢人乾的好事。楊成萬早就知道隔河巖來了一幫漢人,不過百多人,在那裡伐木,當初事不關己,楊成萬也沒有理會,現在欺負到頭上,實在讓他無法容忍。於是,他派出兩撥人,一撥打探漢人的消息,一撥前往大田千戶所,爭取讓大田千戶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沒想到兩撥人帶來的消息讓他心焦不已:漢人現在已經有將近五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大田的軍戶。而冉之煥不僅對此事哼哼唧唧的不表態,還勸解他冤家宜解不宜結。楊成萬想來想去,認爲那幫伐木的漢人就是冉之煥的人。既然如此,倒不如讓冉之煥承認是誤會,這樣也好給族人一個交待,兄長的心腹量他們也不敢和漢人作對。於是他親赴大田,與冉之煥談論此事,而冉之煥根本就不承認伐木的是他的人,還讓他忍下這個過節,好好的當好他的頭領。楊成萬無法,只好請他的女兒吹吹枕邊風。但是當楊成萬得知他女兒因爲提此事被冉之煥甩了兩嘴巴後,便下了決定:只找白崖洞的晦氣,就當漢人不存在,這樣也能按下族人的憤怒。

可是打探消息的人帶回的消息更讓他氣得吐血:白崖洞不僅派出了壯丁和漢人一起訓練,還從漢人那裡買賣大量的鐵器和其他的物品,現在的白崖洞抖了起來,儼然成了附近最富裕的土人。楊成萬是個冷靜的人,琢磨着既然漢人能和白崖洞合作,就不會拒絕和思南合作,畢竟思南有好幾萬人,只要不是笨蛋,都知道如何取捨。

但現在唯一的麻煩就是族人現在羣情激憤,壓制不住。楊成萬清楚,從思南的人被殺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由於他一直沒有采取行動,族人多有不服。現在只是他個人定下了和漢人合作的大略,能不能說服族人,還得采用一些手段。

楊成萬正在苦思冥想,突然從窗外傳來一陣喧鬧聲,楊成萬惱怒異常,大聲喝問:“怎麼回事?”親兵連忙進門,回道:“楊清帶着一幫人,說要見您,我們不讓他進來,他就在那裡鬧!”

楊成萬正待下令親兵將楊清轟出去,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楊清是楊思萬的心腹,這幾天就他鬧得最歡,口稱只要頭領允許他率領千人,一定會把漢人和白崖洞的人打得滿地找牙。既然楊清想戰,就戰吧。勝則無關大局,敗則順利消除了一大隱患。楊成萬冷笑道:“宣他進來!”

楊清拜倒在地,苦口婆心的說道:“族長,我們再也不能讓白崖洞和漢人逍遙下去,族人都不服,要求報復,尤其是死者的親屬整日啼哭,再不派人,思南不穩啊!”

楊成萬忙扶起楊清,口稱:“楊書辦一片赤心,我豈有不知之理?之所以尚未出兵,是因爲敵情未明,現在探聽清楚了,漢人有五百多人,白崖洞還剩壯丁一千餘口,現在都聚在隔河巖這個地方!”

楊清也不起身,抱拳道:“楊清願爲族人報仇!”

“楊書辦好勇氣,不知你需要多少丁?”

“一千人足矣!想那白崖洞早就是我們的手下敗將,漢人人數雖多,但崇山峻嶺中哪是我們勇士的對手?”

楊成萬大喜,大聲喊道:“給楊書辦上酒!我們族裡就缺這樣的勇士!現在你的族人六百餘人,我另撥四百人,你率千人爲先鋒。我率領其他壯丁以爲後援,不知楊書辦意下如何?”

楊清心下激動,朗聲道:“願爲族人效死!”

楊思萬和楊清多次商議,認爲楊成萬這次鐵定的想按下此事,正好趁着這次機會挑撥族人,讓族人對楊成萬不滿。沒想到楊成萬現在也想報復,並任命楊清爲先鋒,兩人大喜,認爲可以借這次機會掌握千人的嫡系力量,即便爭取不到族長的位置,也足以自保。雖然楊成萬任命李才履督辦糧草,但楊思萬和楊清都認爲楊成萬不敢在糧草上做手腳,否則族人肯定不滿,沒準會叛亂。楊思萬和楊清現在倒希望楊成萬做這樣的傻事。但二人唯一不知道的是漢人那裡有三四百的大田千戶所的軍戶,即便他們贏了,也會遭到大田的瘋狂報復,楊成萬正好可以交出楊清和楊思萬抵罪。

楊清自接令後,便每日厲兵秣馬,只待出征。

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00章 交鋒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636章 神刃軍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17章 借力生力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387章 交易第516章 隱忍(四)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63章 暴雨如注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532章 合圍(一)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530章 亂戰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402章 大局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472章 范文程第415章 磊落第402章 大局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530章 亂戰第34章 鄉村大計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535章 合圍(四)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80章 初戰告捷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1章 與虎謀皮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51章 水上逞威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30章 山雨欲來第535章 合圍(四)第356章 默契第75章 立規建制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507章 阻擊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405章 龍武軍第511章 動向第22章 定計除匪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333章 投降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439章 封鎖第478章 謠言第76章 先期偵察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439章 封鎖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560章 戰馬(四)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37章 榨油工坊第80章 初戰告捷
第506章 有所不爲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75章 立規建制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00章 交鋒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636章 神刃軍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17章 借力生力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387章 交易第516章 隱忍(四)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63章 暴雨如注第139章 上川海戰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243章 激烈對碰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532章 合圍(一)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530章 亂戰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402章 大局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472章 范文程第415章 磊落第402章 大局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530章 亂戰第34章 鄉村大計第345章 轎子與纏足第535章 合圍(四)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80章 初戰告捷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1章 與虎謀皮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352章 熊文燦的苦楚第51章 水上逞威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30章 山雨欲來第535章 合圍(四)第356章 默契第75章 立規建制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507章 阻擊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405章 龍武軍第511章 動向第22章 定計除匪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333章 投降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439章 封鎖第478章 謠言第76章 先期偵察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439章 封鎖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560章 戰馬(四)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37章 榨油工坊第80章 初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