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彭新履新

秭歸縣三鬥坪。

秭歸原屬於容美土司,戰後,林純鴻令彭新掌管秭歸,負責編戶齊民、建立行政機構等事宜。彭新正在治所內思緒萬千。

林純鴻對他在清江地區的工作的評價就是:卓有成效。外人也許只看到了他風光的一面,誰又知道,他經歷過多少辛苦?兩年時間以來,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清江沿岸的每一座山,這裡的每一條路、每一個水車都凝聚着他心血。

彭新自認爲,在清江任職以來,最爲得意的就是強行推動了編戶齊民,將清江納入了邦泰的體系。現在容美已經被邦泰控制,估計下一步就是編戶齊民。

“白崖洞的族長有什麼好爭的,憑你的能力,治一州一府又有何難……”林純鴻當初說過的一句話,不停的在彭新耳邊縈繞,直讓他的心臟越跳越快。

彭新深吸了口氣,稍稍穩定心神,思道:將軍會不會任命自己爲一府之首呢?要是將軍有意,會讓自己去哪裡?

щщщ ✿Tтkǎ n ✿¢o

夷陵?估計不可能,好像童世嚴已經投靠將軍了,在夷陵一點挑戰性都沒有!

彭新心裡非常清楚,他之所以得到林純鴻的賞識,就是因爲他銳氣十足,敢作敢爲。像夷陵這個便於控制的州,林純鴻應該不會讓他前往任職。

那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荊門和荊州,可是這一州一府需要與官府虛以委蛇,他從未在官府中履過職,如何鬥得過奸詐如狐狸的高鬥樞等人?

彭新搖了搖頭,思緒又回到了清江。現在邦泰在清江和容美的土地超過了好幾個縣,沒準林純鴻會把清江和容美交給他負責。

銳意進取的彭新根本不願意在清江沿岸和容美任職,這裡已經被邦泰直接控制,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的進行編戶齊民,擴大收入。這樣的職務繁忙,又很難見到成績,想當閣幕使的彭新如何會滿足?

閣幕使位高權重,彭新在邦泰呆了這麼多年,可謂一清二楚。再加上李承宗要辭職的消息傳出後,更是刺激了彭新。彭新急需用成績在林純鴻面前證明自己有當閣幕使的能力。

彭新想來想去,摸不到絲毫頭緒,他認爲,事情的關鍵在於,林純鴻的計劃還未對外界透露。如果能事先打探清楚將軍的計劃,自己也不至於茫然一頭霧水。

“小荷這丫頭,果然成了將軍的侍女……”彭新心裡暗笑,思道。當初他一共買了三個揚州瘦馬,自己留了小梅,而蓮娘則成了李崇德的小妾,小荷被周鳳安排爲林純鴻的貼身侍女。

小梅、蓮娘和小荷自小一起受教,情同姐妹,互相多有聯繫,彭新一直通過小梅打探閣幕屬和林純鴻處的消息,受益匪淺。

“嗯,當初花的幾千兩銀子太值了!”彭新暗自得意,說到目光長遠,彭新自認爲,除了林純鴻,無人能趕得上自己。

彭新的叫聲響起:“小梅……你明日去枝江探望一下姐妹……記住了,多帶點禮物……”

“是,老爺,小梅知道了……”香氣撲鼻,軟軟的肉體撲入彭新懷中,彭新一陣意亂情迷……

數日之後,小梅返回了秭歸,帶來了最新消息。

“夔州部總管?”彭新驚喜莫名,接着問道:“難道不是歸州部總管?”

小梅身着薄紗,隱隱約約透出誘人的曲線,縱體入彭新懷,嗲聲道:“哪有什麼歸州部啊?現在邦泰分爲夷陵、荊州、夔州和枝江四部,枝江地位重要,單獨成部。”

“哦?荊門呢?”彭新疑惑不已,繼續問道。

“荊門不存在了,當陽縣劃到夷陵部,州治所長林縣歸荊州部,蓮娘說啊,現在夷陵部可大了,包括宜都、長陽、五峰、遠安、秭歸、巴東、興山、當陽八個縣!據說中書府、都督府和監察府都要搬到荊州去!”

彭新探手入懷,揉捏着懷中的肉體,沉吟道:“嗯,這樣順暢多了……”伴隨着言語,彭新的手也不停地下探,觸手之處,一片水汪汪,“小狐狸,盡是水……”

小梅閉着雙眼,忍不住呻吟一聲,將肉體緊緊地貼靠在彭新身上,小梅雙臂環住彭新頸部,用高挺的肉球蹭着彭新的胸部,顫聲道:“可恨那小荷,爬上了高枝,翻臉不認人,就如悶嘴的葫蘆一般,一問三不知,倒是蓮娘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彭新到處遊走的手頓了頓,緊接着又加快了速度,“嗯,這倒是個問題,小荷知道的內幕可比蓮娘多……不過,小狐狸這次不錯,幫老爺想想看,夔州該如何施爲?”

小梅身軟如棉,纏繞在彭新身上,嬌聲道:“奴家如何知道這些?奴家只知如何服侍老爺,哎喲……”

小梅眼珠上翻,渾身顫抖,雙腿緊夾,隱秘*處汁/水汩汩往外冒,如泣如訴:“老爺……老爺……弄死奴家吧……快……”

……

餵飽小梅之後,彭新獨自呆在書房內,靜靜地盯着夔州輿圖思索着。

這份輿圖非常簡略,只標註了各縣的大概位置,就連長江的流向也模糊不清,哪能作爲施政的參考?“嗯,第一步就是在行知書堂找人畫輿圖!直娘賊的,這份圖有狗屁看頭!”

想到此,彭新一把掀開了夔州輿圖,露出了夷陵輿圖。

這份輿圖凝聚着彭新的心血,上面不僅有印製時的標準標註,還有他用硬筆標註的各種記號。遠觀此圖,只見清江與長江邊密密麻麻,幾乎難以看清,而遠離河邊的地方,則幾無標註。

彭新眯起雙眼,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傑作,臉上不由得露出笑容。只見輿圖上,灰色圓圈代表着水車,密佈於清江沿岸;灰色三角形代表着風車,立於山口之處;灰色的兩條平行線代表着道路,彎彎曲曲,遍佈境內,可謂九曲迴腸……

彭新在這些水車、風車、道路上傾注了無數的心血,致使清江沿岸的稅收一月多過一月,逐步踏上了良性循環的道路。“嗯,將軍親口說過,以後邦泰的收入還得靠地方稅收,商號只是權宜之計!夔州府如果能向財政司上繳更多的稅收,將軍定然高興……”

彭新又拿起夔州輿圖,“夔州要增加稅收,該如何作爲呢?中藥材、木材當是大頭……”

“嗯,得找商號木材部借一些人過來,指導山民伐木!”

想到伐木,彭新突然醍醐灌頂,狠狠地拍着自己的腦勺,“我咋這麼傻咧!將軍當時到清江,不就是從伐木起家的?夔州境內多山,豈不是和清江一般?真傻!將軍如何做,我只需要蕭規曹隨就可以啦!”

“嗯,將軍從商號受益匪淺,可惜我無法對商號發號施令……要不,夔州部自建一商號?有了錢,夔州什麼事情做不成?”

彭新正準備提筆記下思路,忽然下人通報:中書府調令已下,令其十日內與程啓丹做好交接,前往夔州府履新。

彭新大驚:中書府的效率如此之高,探聽消息還有何必要?一時之間,彭新心裡悵然若失……

從秭歸至夔州府,水路超過六百里,又加上是逆流而上,幾乎需要耗費五天的時間。當彭新抵達夔州後,林純鴻大喜過望,攜着彭新的手,大聲道:“一語成讖,彭總管,當日管理一貨棧時,可想到有今日?”

彭新拱手笑道:“皆賴將軍栽培。”

隨後,林純鴻向彭新交了底:“幾年之內,邦泰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夷陵、荊州,不會向夔州投入更多。之所以任命你爲夔州部總管,主要還是看中了你勇於任事的銳氣。夔州境內山多路險,土司密佈,治理起來難度相當高。自古以來,外人很難在蜀地立足,三國時,蜀漢經營蜀地幾十年,仍然被視爲外來人,因此,治理夔州的重心在於民心!彭總管銳意進取,當爲邦泰找到一條治理蜀地的路子!”

彭新心裡猶如鼓槌一般,上下敲個不停,他哪裡想得到,林純鴻在乎的根本不是稅收,而是民心,還要成爲治理蜀地的借鑑。他大感爲難,道:“屬下愚鈍,只適合大刀闊斧,哪裡懂得和風細雨?”

林純鴻哈哈大笑:“大刀闊斧難道就不能得到民心?自古施政,當寬嚴相濟、陰陽相合,方可成事。”

笑畢,林純鴻又道:“送你一句話,你記在心裡了,借官府之名,行邦泰之事!朝廷治理蜀地二百多年,早已深入人心,往官府臉上潑點髒水,礙不了什麼事。至於如何跟地方官府打擂臺,你看着行事吧,大膽去做,出了事情也不怕,荊州軍萬餘帶甲之士,並不是土雞瓦狗!”

林純鴻此話,無異於授予彭新方面之權,彭新大喜,問道:“屬下準備組建一個夔州商號,效當日邦泰商號之故事,不知可否?”

林純鴻想也不想,斷然否決道:“事易時移,當日邦泰手無分文,又無立錐之地,不得已方纔組建商號。現在夔州部相當於邦泰的地方官府,豈可再組建自己的商號?你見過哪個地方官府自己做生意的?”

彭新大失所望,道:“可是夔州部沒錢,什麼事情也做不了,如何是好?”

林純鴻笑道:“官府還需要自己掙錢?你多招一些商號過來做生意,不就可以收稅了?這樣又輕鬆,需要的人又少,何樂而不爲?這個就叫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彭新的眼睛陡然一亮,奇思妙想猶如決堤的洪水一般,一發不可收拾。

林純鴻看着彭新如癡如醉的樣子,暗道:這匹馬野性十足,稍不留神,當會脫繮,看來行政、監察、軍事三條腿,任何一條也不可偏廢……

第311章 甲多島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83章 遼州之戰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519章 口諭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448章 等待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570章 半邊天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63章 暴雨如注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93章 白杆被圍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568章 小高潮第444章 回師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493章 分歧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571章 自罵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406章 突變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331章 偶遇第533章 合圍(二)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55章 紅顏“禍水”第465章 後院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38章 惠王出手第609章 中計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28章 報仇雪恨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510章 壓力(三)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2章 徽州會館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517章 受阻第532章 合圍(一)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570章 半邊天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39章 事涉禮部第21章 洞庭湖匪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6章 幽谷巨木第455章 兩手第160章 急轉直下
第311章 甲多島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83章 遼州之戰第166章 圍三缺一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519章 口諭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48章 婚姻大事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448章 等待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304章 站着互相槍斃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570章 半邊天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63章 暴雨如注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93章 白杆被圍第585章 更長遠的打算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568章 小高潮第444章 回師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493章 分歧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208章 總體部署第571章 自罵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96章 逼退紫金樑第406章 突變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644章 任人唯親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331章 偶遇第533章 合圍(二)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55章 紅顏“禍水”第465章 後院第203章 婁東張溥第38章 惠王出手第609章 中計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28章 報仇雪恨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510章 壓力(三)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2章 徽州會館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517章 受阻第532章 合圍(一)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570章 半邊天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39章 事涉禮部第21章 洞庭湖匪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6章 幽谷巨木第455章 兩手第160章 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