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亂戰

多鐸對荊州軍大軍合圍一事,有所預計,但所知並不詳。最起碼,他無法料到張拱薇和宋學朱也加入了合圍的行列。

所以,多鐸雖遭敗績,但對擺脫驃騎軍糾纏,率領殘兵敗將至德州與嶽託大軍匯合,還是充滿了信心。

待到丑時,多鐸突然發現大霧瀰漫,不由得大喜,慌忙下令大軍拔營,向東偏北方向前進。

多鐸惟恐大軍在濃霧中走散,吩咐每隔三丈,舉一支火把,還親自率領親衛在後壓陣,順便收攏落後的騎士。

大軍跌跌撞撞緩慢前進,一直到了寅時正,才走了不到二十里距離。

也不知道大軍嚮導在濃霧中迷失了方向,還是故意如此,總之,巴克率領的先導部隊驟然發現,他們的眼前居然出現了城牆。

巴克不識地理,還以爲按照這個方向前進,路上本該出現城牆。於是,巴克馬上令人報告多鐸。

多鐸接報後,大驚,按照輿圖上所示,如果一直沿着西偏北的方向前進,一路之上根本不會出現城池。現在遇到的城池是何城?城內有沒有駐兵?

多鐸背後驚出了冷汗,正待令哨探探明這是何處,忽然隆隆的戰鼓聲傳來,緊接着,震天響的吶喊聲傳來,旋即,弩箭的破空聲、慘呼聲,金屬的碰撞聲接踵傳來。

多鐸心裡叫苦,千算萬算,沒想到居然撞上了敵軍。

敵軍是何部,到底有多少人,多鐸都無從知道。多鐸雖只有二十五歲,但率兵作戰的時間卻長達十年以上,他從未像現在一樣渴望撤退。

不過,多鐸知道,現在撤退,無異於宣稱大軍解散。先不用說與敵軍接仗的情況下,能不能退得了,就拿大霧中撤退來說,慌亂中,幾千大軍非散掉不可,最終迷失方向,爲荊州軍一一殲滅。

萬般無奈之下,多鐸只能等。一刻鐘前,多鐸還認爲這場大霧來得及時,現在,多鐸卻無比討厭這場大霧,恨不得馬上天明,讓太陽將這該死的大霧嗮得一乾二淨。

巴克看到的城牆,是高唐的城牆。在嚮導的帶領之下,多鐸大軍並未往東偏北方向行軍,而是略微偏向了南邊。

且說宋學朱的三千餘鄉兵剛安歇下來,正待休息,忽然接報,城外居然出現了一股騎兵,數量不詳。宋學朱大驚,立即令哨探抵近偵察,發現這股騎兵居然是蒙古兵。

宋學朱無絲毫懼意,立即召集衆將,商議出戰事宜。

劉澤清的頭搖得如撥浪鼓一般,堅決反對道:“敵軍不知多少人,妄自出戰,恐怕會全軍覆沒。不如謹守城池,待大霧散盡,再做打算!”

宋學朱慨然道:“大霧之中,韃子騎兵動也不敢動,優勢無從發揮,正適合迎戰。”

區區數語,如何能說服劉澤清,劉澤清還是不同意出戰。

宋學朱臉色鐵青,好不容易按捺住一劍將劉澤清刺死的衝動,冷聲道:“劉將軍謹慎,還請謹守城池,本官親率鄉兵與韃子決一死戰!”

言畢,不再理會劉澤清,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劉澤清的嘴脣翕動了幾下,似乎想說什麼,又沒說出來。

……

“殺……殺……”

鄉兵們雖連着行軍兩日,一夜又未休息,但見到高唐的慘狀後,心中正憤懣着,現在韃子居然衝到了眼皮底下,無不咬牙切齒,恨不得馬上衝出去和韃子撕咬一番。接到宋學朱的軍令後,鄉兵們個個悍不畏死,爆發出震天響的嘶吼聲,奮不顧身地衝向了濃霧之中。

即便他們訓練不足,即便他們疲累萬分,即便他們武器簡陋,但是,他們沒有絲毫懼意,韃子殺了他們的同胞,侮辱了他們的姐妹,他們要報仇雪恨,即便見不到今天的太陽,他們也在所不惜!

自古齊魯多豪傑,他們都是豪傑,都是英雄!

“殺……”

宋學朱頗知兵法,雖知鄉兵之間幾無配合,還是下了嚴令,五人抱團作戰,不得離開一丈的距離。這條命令顯然針對濃霧作戰而定,效果奇佳。

只見一個個五人戰團不計生死,混亂地衝向蒙古騎兵。蒙古騎兵濃霧之中無法配合,更無法發動衝鋒,只得小步往來奔跑,收割眼前的人命。

縱然韃子戰技出衆,又居高臨下,但哪裡是五個人的對手?接戰一瞬間,就有無數的蒙古騎兵被刺下馬來,死於非命。

亂戰,徹徹底底的亂戰,雙方沒有任何陣列可言,均陷入了各自爲戰的境地,各自尋找對手,互相捉對廝殺。

喊殺聲,慘呼聲不絕於耳,聽在劉澤清耳中,分外刺耳,他的臉色不由得變得蒼白。

這些聲音停在多鐸耳中,多鐸的臉色也變得蒼白。足足等了半個時辰,時間纔剛劃過卯時正,距離盼望已久的太陽還有足足一個時辰。這半個時辰中,甚至還有鄉兵殺到了多鐸眼前,雖被輕鬆解決,但多鐸終於知曉,他所面對的並不是荊州軍,而是一羣剛放下鋤頭不久的農民或放下貨擔不久的市民,並無多少戰鬥力。

多鐸覺得,不能讓亂戰再這樣繼續下去,必須採取斷然舉措,結束這場鬧劇。想來想去,唯有襲擊高唐縣,讓這幫毫無戰鬥力的老百姓徹底崩潰,方是上策。

於是,多鐸親率女真本部,在哨探的指引下,找到了高唐城牆的缺口:宋學朱根本還未來得及整修損壞的城牆。

多鐸一聲令下,千餘騎兵齊聲吶喊,衝入了高唐縣城之中。

騎兵初一入城,便即四處放火,可憐的高唐剛被大火燒過,又來了一次大火。火勢越來越猛,將濃霧驅得一乾二淨。多鐸驟然發現,小小的高唐縣內,居然擠着無數的明軍!

多鐸大聲叫苦,只得令騎兵與城內的明軍展開了生死搏殺。

劉澤清也被多鐸的大軍嚇了一跳,他苦心積慮地躲避戰鬥,但戰鬥卻以他最不願意的方式不期而至。劉澤清避無可避,與韃子騎兵廝殺成一團。

大火越來越猛,並四處蔓延,劉澤清與多鐸均無法在城中立足,戰場一步步轉移,一直轉到了城外,雙方依然混戰在一起,無法脫離接觸。

劉澤清和多鐸皆苦不堪言,唯有城外的宋學朱見高唐城內冒起了大火,還傳來劇烈的廝殺聲,他的嘴角現出了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亂戰一直持續至辰時,絕大部分鄉兵業已倒斃,但剩餘的鄉兵依然拖着沉重的步伐,拼命舉起發軟的手臂,一刀一槍地向着韃子招呼。

太陽已經升得老高,光和熱輻照在大地上,濃霧越來越薄。

шωш ✿тTk ān ✿c ○ 多鐸在高唐三裡之外豎起了帥旗,鳴金收兵。

多鐸的號令兵幾乎將銅鑼敲碎,結果僅僅只有千餘騎前來匯合。眼見得劉澤清大部及剩餘鄉兵兀自纏鬥不休,多鐸不敢久留,望着高唐東北逃竄而去。

斯役,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宋學朱的鄉兵僅餘五百餘人,而劉澤清的七千多人馬最終只剩下三千多,足足有六七千英雄躺在了高唐附近,永遠閉上了眼睛。

戰罷,宋學朱凝視着遍佈十多裡的屍山血海,臉色蒼白,一個搖擺,栽倒在地……

且說荊州軍偵騎四出,雖行動緩慢,但還是將多鐸出現在高唐,並與宋學朱和劉澤清大戰的消息傳至林純鴻耳中。

林純鴻立即令霹靂軍團第一軍向高唐靠近,並傳令驃騎軍靠近高唐,伺機殲滅多鐸部。

盛坤山一直令人盯着多鐸,多鐸一動,他就下令驃騎軍跟隨。只是,濃霧之中盯隨行軍殊爲不易,沒多久,多鐸部不知去向,跟丟了。

盛坤山無奈之下,只好四處撒佈偵騎。最終,盛坤山得知多鐸與宋學朱劉澤清大戰的消息比林純鴻還早,他立即率兵往高唐急進。

說是急進,相比較平日而言,還是慢若烏龜。待盛坤山趕到高唐時,正好看見了宋學朱栽倒在地的一幕。

盛坤山得知多鐸往東北方向逃竄後,立即下令追襲。

且說多鐸率領殘部瘋狂往東北方向逃竄時,正好被第一軍的哨探發現。林純鴻見第一軍的步兵來不及堵截,遂下令集合所有哨探,追襲多鐸。

多鐸殘部士氣全無,疲累萬分,傷員衆多,見屁股後面有騎兵追襲,多鐸只得不停地留下傷員阻截。

待到驃騎軍一部追襲上來,多鐸連回頭的勇氣都沒有,只顧埋頭往德州方向狂奔。

一路之上,不停地有騎士掉隊,被驃騎軍射殺。有的戰馬跑着跑着,一頭栽倒在地,將背上的騎士摔死,多鐸的部衆越來越少,最終,跑到平原縣遇到嶽託的接應大軍時,多鐸僅餘百餘騎跟隨。

多鐸大部最終全軍覆沒,巴克喪身於高唐城下,多爾濟下落不明。

直到此時,嶽託方纔明白,至始至終,林純鴻從未將目標瞄準他的大軍,而是瞄準着他的牽制部隊。

嶽託後悔萬分,當初,若是堅持派羅洛渾牽制驃騎軍,何至於損失如此巨大?這已經不是壯士斷腕,而是壯士斷腿了!

嶽託的鋼牙幾乎咬碎,下令大軍與豪格部匯合,試圖趁林純鴻大軍聚集高唐,儘快渡過運河。

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571章 自罵第21章 洞庭湖匪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412章 兩難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53章 公堂之上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305章 漢魂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411章 阻江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360章 配合第66章 如火如荼第447章 炮灰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白杆女將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514章 隱忍(二)第615章 人心第512章 接仗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558章 戰馬(二)第29章 惠王分羹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509章 壓力(二)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75章 立規建制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71章 兵甲初備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356章 默契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560章 戰馬(四)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37章 榨油工坊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374章 糧道第66章 如火如荼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25章 升官之後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38章 惠王出手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172章 未雨綢繆
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654章 朝廷變局(四)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571章 自罵第21章 洞庭湖匪第372章 沁水據點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412章 兩難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53章 公堂之上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294章 意外之喜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305章 漢魂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411章 阻江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260章 遼東魔王第360章 配合第66章 如火如荼第447章 炮灰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90章 白杆女將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258章 重重陷阱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523章 水陸之戰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514章 隱忍(二)第615章 人心第512章 接仗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558章 戰馬(二)第29章 惠王分羹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509章 壓力(二)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75章 立規建制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71章 兵甲初備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610章 大明銀行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356章 默契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560章 戰馬(四)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37章 榨油工坊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374章 糧道第66章 如火如荼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25章 升官之後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07章 三份方案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45章 亂中有序第499章 作勢築城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38章 惠王出手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172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