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江南方略

郭銘彥出了偏廳,林純鴻卻陷入沉思之中。

江南乃朝廷的財賦重地,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杭州、湖州、嘉興七府幾乎佔到了朝廷稅賦的一半。尤其是蘇州,幾乎佔到十分之一!這與當年太祖爺這個小農的倒行逆施不無關係。

所以,無論如何,邦泰也要把江南控制在手中,增強對抗女真人的實力。

但是,要控制江南談何容易,就如一隻老虎要吞下一頭大象一般困難。江南地區複雜無比,各路勢力交織在一起,理不清,剪還亂。

姑且不談江南豪商倔傲不遜,也不談他們雄厚的資金實力,單單看看南京的另一套中央、以及根深蒂固的復社,就讓林純鴻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非有十年之功,無法徹底掌控,除非直接攻佔……”林純鴻自失地笑了笑,將這個荒唐的想法趕出了腦海。

要說,郭銘彥也不太適合總理江南事務。說起商業滲透、打壓徽商和江南豪商,郭銘彥絕對沒有問題,但是,一涉及到收江南士子之心,與地方官府打擂臺,估計郭銘彥也得抓瞎。

但是,現在邦泰內部也沒有比郭銘彥更爲適合之人。朱之瑜可能在收心方面做得比郭銘彥好,但他不精於貨殖之術,又掌管着職官司和科教司,抽不開手。

“哎,用人之時,就覺得人才匱乏,先這樣吧,往後再說……”林純鴻嘆道。

揚州貨棧金錦樓二樓偏廳內,擺着一張巨大的橢圓形桌子,林純鴻、張道涵、朱之瑜、郭銘彥、鄭天成、顧秀林、李蒙申、楊一仁濟濟一堂,正在議事。

“太亂了,中書府都不知如何統一號令了……”

在聽完林純鴻介紹江南的情況後,張道涵皺着眉頭抱怨道。

除了林純鴻,其他人都深有同感,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張道涵彷彿受到鼓舞一般,繼續抱怨道:“軍門,目前除了荊州、夷陵和襄陽模式相同外,其他地方都是另外一套,而且還不盡相同。如夔州,僅僅只控制了府城和河流沿岸,其餘地區現在纔開始編戶齊民;鄖陽不用說了,雖然駐軍了,也和以前差不多,基本沒有怎麼管;南陽也好不到哪裡去,留下了包哲東一班人馬,搞起來完全是四不像,中書府下命令還得躊躇怎麼稱呼……”

“尤其在廣東,還搞出了個海事總督,與湖廣更是驢脣不對馬嘴的,現在江南也是,哪些部門該設,哪些部門不該設,換做誰,都是稀裡糊塗的,以後中書府如何有針對性地下令?”

張道涵的話,算是說到了衆人心裡,衆人猶如雞啄米一般,點頭不止。

鄭天成更是舉出了實例:“比如,要提高稅收,荊州、廣東、南陽和江南根本就不一樣,財政司很爲難。”

林純鴻沉吟片刻,道:“是有點麻煩。我也巴不得各地的模式都一樣,這樣管理起來多輕鬆。但是這樣可能嗎?爲政之要,關鍵在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各地的情況不一樣,當然有所差別。”

朱之瑜皺了皺眉頭,不無憂慮地說道:“軍門,模式不一樣,中樞倒也不怕麻煩,無非就是事情多點罷了。不過,事情多了,需要的官吏必然增多,咱們的財政可能吃不消。屬下曾經統計過,大明各地,官民比例差不多在一比兩千左右,而我們卻在一比二百八左右,咱們養的官吏已經夠多了!而且現在還不夠,還需要繼續增加,長此以往,咱們如何養得起啊?”

林純鴻心裡自然有本帳,一比二百八就嚇壞了?後世可是達到了恐怖的一比二十!他大笑道:“才一比二百八?還是不多嘛,再翻個一倍,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咱們又不像朝廷,奉行無爲而治,每個縣安排的官吏少得可憐。每年支出的俸祿確實少了,但大明各地的縣管理如何,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們就不一樣了,一個縣,設立的機構就超過了十五個,有管稅收的,有管交通的,有專事監察的……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一個縣的官吏就超過三百多人,倒也沒出現什麼養不起的現象,這個大家儘管放心好了。”

張道涵也點頭道:“這個確實不用擔心,咱們增設了這麼多官吏,無非就是搶走了鄉紳們乾的活。這些官吏經過了培訓,背後又有監管,效率自然比鄉紳們高。與其讓鄉紳們找機會上下其手,不如把這筆錢拿來養官吏,這對邦泰來說,不無好處。只是各地模式不一,行政成本大幅度上揚,這個該怎麼解決?”

林純鴻心裡微微一動,突然想到,能否提高各地的自主權,讓各地在統一的憲法框架下因地制宜地進行管理?

旋即,林純鴻將這個瘋狂的想法從腦袋中趕開。這個方略明顯不適合大明,姑且不談什麼憲法,僅僅提高各地自主權一事,都可能會刺激地方獨立勢力,導致無法承受的後果。

不過,在一定範圍內提高地方自主權,這個是必須的。畢竟,中國這麼大,南北東西的情況千差萬別的,中央絕無可能事事鉅細地進行管理。

林純鴻現在也沒有深入討論地意思,清了清嗓子後,道:“目前先這樣吧,成本高點就高點,以後再說。我們跑題也跑得太遠了,現在先討論一下如何在江南展開拳腳吧!”

終於談到了正事,大家無不提起精神,開始討論控制江南的方略。

今年,從年初的輿論大戰開始,老百姓算是過足了癮,口頭的談資驟然增加,讓百姓們的業餘生活豐富了不少。現在,票據之爭終於塵埃落定,一度喧鬧不已的江南似乎又回到了過去,恢復了恬靜、淡雅的本色。但是,老百姓依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揚州貨棧,希望林純鴻又弄出一些談資。

然而,令老百姓失望的是,揚州貨棧一言不發,沒有搞出任何樂子,倒是在揚州城內出現了一件新鮮事:仁和錢莊在揚州閃亮登場,公開發行票據,並在江南各府城同時開設分莊。

這個消息迅速通過報紙傳遍了大江南北,激起了老百姓極大的興趣,紛紛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揚州貨棧,看林純鴻如何反擊。

哪想到,揚州貨棧似乎對新出現的票據視而不見,既沒有在報紙上發表聲明,也未採取任何措施,讓老百姓們失望不已。

“荊州蠻子都死絕了麼?怎麼到今天沒有隻言片語的?”清韻茶館內,一武勇男明顯對林純鴻的沉默表示不滿,瞅着遠處的金錦樓,罵道。

旁邊一文士摸樣的中年人撲哧一下笑出聲來,道:“在揚州貨棧還這麼囂張,口出狂言,身上癢了?”

武勇男愣了愣,訕訕道:“罵幾句又沒事,從未聽說因爲罵人獲罪的。”

中年人微笑着點頭道:“這倒是。”旋即,中年人將嘴湊近武勇男耳邊,悄悄道:“林純鴻根本就不在揚州,我聽說,王家禎繼任爲五省總督,正召集林純鴻前去河南議事呢。”

武勇男似乎大爲不滿,憤憤道:“林純鴻走了,揚州貨棧內哪個是省油的燈?難道就眼睜睜地看着仁和錢莊搶生意?”

中年人神秘地笑了笑,搖頭晃腦地說道:“你以爲林純鴻沒有動作啊?告訴你,林純鴻早就在擴張了,只是報紙上沒說而已。”

“哦?”

“林純鴻在上海縣、杭州府城又開始建設兩家貨棧,還準備建設兩座可供萬料海船停靠的碼頭。”

武勇男顯然被這個消息驚呆了,愣了片刻,問道:“上海縣?在上海縣建大型碼頭?林純鴻瘋了嗎?無論是鎮江,還是常州,不都比上海縣好一萬倍?”

中年人搖頭道:“林純鴻有什麼算計,我們怎麼可能知道?咱們也就是靠着揚州貨棧混口飯吃,管得了這麼多?”

武勇男問道:“那常州、鎮江、蘇州、嘉興和湖州,林純鴻就不管了?”

中年人哼了一聲,道:“你的消息還真夠閉塞的。這些地方哪能不管?我聽說,這些府城也要建大型貨棧,不過沒聽說要建碼頭。”

武勇男的眼珠轉了轉,似乎下定決心般,道:“魯三哥,我有個想法,你幫着斟酌一番,咱們跑海船這麼多年了,一直都是幫人打下手。不如咱們自己買條船,自己給自己幹活!”

中年人明顯被武勇男的想法嚇了一跳,驚道:“買海船?你瘋了?一條三桅海船都要二十多萬兩銀子!”

武勇男斷然道:“三哥,揚州錢莊不是可以貸款麼?你我手頭倒有幾畝薄田,不如抵押了貸款!”

“這個……”中年人沉吟不決。

武勇男繼續勸道:“三哥,俗話說得好,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現在海船都有保險,又有票據匯兌,風險已經降了不少,再說,林純鴻在上海、杭州建碼頭,我感覺,跑海船的前景非常廣闊!”

武勇男又將嘴湊近中年人的耳朵,低聲道:“咱們找林純鴻買海船,又貸款,稍稍再做一些交易,就夠上了乙級信用,三哥,有了林純鴻的保護,天下誰敢欺負咱們?”

中年人終於動心了,皺着眉思索良久,對武勇男說道:“咱們好好合計一番,看如何籌款……”

武勇男的眼睛裡閃耀着異樣的光芒,忍不住在心裡狂呼:大海,我許智仁來了!

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466章 自發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522章 困獸第460章 攻島第615章 人心第403章 鎖江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409章 大節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468章 互動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560章 戰馬(四)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595章 串聯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416章 衝動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434章 破滅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91章 編戶齊民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433章 招撫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438章 登陸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38章 惠王出手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77章 朝廷博弈第406章 突變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475章 殺傷第457章 盛京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444章 回師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55章 紅顏“禍水”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543章 謀將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222章 南洋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561章 戰馬(五)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80章 初戰告捷第455章 兩手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3章 石子嶺上第45章 亂中有序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441章 炮戰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239章 兵連禍結
第242章 東南總督第466章 自發第34章 鄉村大計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522章 困獸第460章 攻島第615章 人心第403章 鎖江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549章 東林黨的打算第167章 童莊河口第131章 各出妙計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409章 大節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264章 援兵趕到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199章 不自量力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468章 互動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102章 大明儒將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560章 戰馬(四)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538章 雷霆決戰(三)第595章 串聯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416章 衝動第237章 虞山腳下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434章 破滅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91章 編戶齊民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201章 坐觀虎鬥第433章 招撫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340章 爪哇之南第438章 登陸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38章 惠王出手第322章 出爾反爾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77章 朝廷博弈第406章 突變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624章 權宜之計(一)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428章 籌碼的心思第475章 殺傷第457章 盛京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444章 回師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362章 東南突襲第55章 紅顏“禍水”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314章 原始的炮戰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543章 謀將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222章 南洋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302章 英格蘭艦隊第561章 戰馬(五)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80章 初戰告捷第455章 兩手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3章 石子嶺上第45章 亂中有序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441章 炮戰第319章 兩條長蛇第541章 雷霆決戰(六)第239章 兵連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