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滔天禍事

鄭芝龍嘴上不願意誇讚林純鴻,實際上心裡佩服得五體投地。林純鴻的政略看似簡單,實質上巧妙無比,逼得鄭芝龍不得不隨着林純鴻的指揮棒跳舞。

但鄭芝龍何等人物,豈能被林純鴻所左右?這讓縱橫海上幾十年、消滅海上羣雄無數的鄭芝龍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

林純鴻的政略看似無懈可擊,實質上還是有不少漏洞,比如:對於海上擴張戰略而言,林純鴻聲稱兩年內組織艦隊征討呂宋島,如果這兩年內有大明人提前驅逐了西班牙人呢?林純鴻豈不是擺了一個大大的烏龍?

鄭芝龍察覺到這點,並準備從此入手反擊林純鴻。

至於令旗費一事,鄭芝龍充分考慮了鄭彩的建議,而且還做了一部分改進。於是,在安平城內,出現了大明境內的第二家保險公司,其制度、方略一律學習三一社,就如三一社的複製品一般。同時,鄭芝龍宣佈對投保的海商實施保護,並在安平、廈門設立定點貿易處,收取二成管理費。

在海面上,鄭芝龍取消了東海的令旗費,但對進出日本的船隻依然收取令旗費。日本乃鄭芝龍的禁臠,決不允許他人染指,這也是當然之事。

除此之外,鄭芝龍揚言攻打呂宋島,並加緊建造三桅大炮艦,增強遠海作戰能力。不過,火炮乃瓶頸,鄭芝龍四處求購火炮而不得,只能令鄭彩加緊從林純鴻處謀取鑄炮之法。

待林純鴻聽聞鄭芝龍的應對之策後,大喜道:“從此東海變通途,廣東和荊州算是連爲了一體!”

“邯鄲學步!着實可惡!”楊一仁甚爲不甘,他曾爲林純鴻的海洋構想拍案叫絕,也爲完善構想付出了大量心血,而鄭芝龍不費一絲腦力,直接將奇思妙想納爲己用,他實在有點接受不了。

林純鴻嘿嘿地笑了幾聲,道:“楊公認爲鄭芝龍此舉如何?”

楊一仁坦陳道:“鄭芝龍勢大,長此以往,恐難制!”

林純鴻搖了搖頭,道:“鄭芝龍最多算作照貓畫虎而已!定點貿易說起來簡單,若是沒有大量的儲備人才,何以運轉?再說,定點貿易需要強大的海上緝私隊配合,方能發揮作用,如今看來,鄭芝龍似乎沒有海上緝私的打算……”

頓了頓,林純鴻又道:“不過,鄭芝龍乃海上梟雄,這些問題遲早要被他發現,最終也會被解決。楊公也別擔心鄭芝龍,現在海上規矩由我們來制定,還怕他會翹上天去?”

楊一仁道:“鄭芝龍準備攻打呂宋島,豈不是讓軍門失信於海商,這可有點不妙。”

林純鴻哈哈大笑:“鄭芝龍並未昏頭,短期內絕無進攻呂宋的能力!他也就是說說而已,噁心咱們一把。我看,明日三層甲板戰艦就要下水了,等形成戰鬥力,到馬尼拉與西班牙人先幹一仗,讓海商們明白,到底誰在說空話!”

楊一仁方纔轉憂作喜,接着與林純鴻商議在安南挖煤煉焦之事。

林純鴻召開海商大會,擅自制定廣東沿海海上政略後,廣大官紳正準備卯足勁與林純鴻糾纏一番之際,李自成、張獻忠等賊寇突然進兵鳳陽,打出了“古元真龍皇帝”的旗號,將皇陵享殿和朱元璋出家的龍興寺焚燒一空,還將皇帝的祖墳也給挖了。

天下震動!

兵部尚書張鳳翼“驚怖欲撲”,自洪承疇以下,衆將人心惶惶,惟恐被朱由檢遷怒,據說,左良玉連遺書都已經寫好。

朱由檢放聲大哭,素服哭告太廟,下罪己詔,將鳳陽巡撫楊一鵬處死,鳳陽按察吳振纓遣戍。同時,“諭中外刷國恥,盡心殺賊”,調集重兵圍剿賊寇。朱由檢下了罪己詔後,衆將方纔放心,繆力向前,與賊寇不死不休。

然而,戰爭起色依然不大,曹文詔於甘肅寧州兵敗自刎,鄧玘手下兵變,登牆墜地而亡。

朱由檢無法,令盧象升總理直隸、山東、河南、湖廣、四川軍務,並調來三千關遼鐵騎,由祖寬、祖大樂率領,協助盧象升剿匪。

朱由檢憂心如焚,林純鴻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礙他的眼。他令周望暫時聽從盧象升的命令,前往河南作戰,並調虎嘯軍前往襄陽鎮守。與此同時,他還上了份摺子,請求朱由檢將其調回北方,與諸將協同,共同剿匪。

不管林純鴻想不想離開廣東,但一定要表現得比皇帝還急,這就是忠誠!

當林純鴻的摺子被朱由檢見到後,朱由檢心裡一動,忍不住就想把林純鴻調到北方剿匪,國難思良將啊,現在曹文詔已經捐軀,能打的將領又少了一人,哪能不讓朱由檢着急上火?

不過,調林純鴻算不算飲鴆止渴?朱由檢有點猶豫不決,將溫體仁叫來商議。

溫體仁一聽,不由得大急,趕忙勸諫道:“皇上,林純鴻剿滅劉香之後,驕橫無比,擅殺參將陸睿山,現在又在廣州興起了多少事端?這樣的人,絕不能調到北方腹心之地!”

“天下紛擾,諸將無能,致使賊寇越鬧越大,再不用非常手段,朕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溫體仁堅決反對調回林純鴻,朱由檢頗爲不滿,反問道。

這話說得相當重,溫體仁無法安其位,從落座的椅子上滾爬而下,伏在地上請罪:“臣無能,請皇上責罰!”

朱由檢沒好氣地說道:“起來說話吧!”

溫體仁從地上顫巍巍地爬起來,趁機整理混亂的思路:看來皇上對林純鴻的忠誠有着盲目的自信,今日萬不能逆着皇上的心思。但是,又不能調林純鴻回北方,這可是關係到大明國祚的大事,萬不能隨意而爲。

如果能順利說服皇上放棄調回林純鴻的打算,又趁機陰林純鴻一把,方爲上上之策!

短短的幾秒鐘內,溫體仁就拿定了主意,他重新坐在椅子上,小心地說道:“皇上,前線並不缺精兵良將,洪承疇坐鎮陝西,專剿西北之賊,麾下有曹變蛟、賀人龍、左光先等猛將;盧象升坐鎮湖廣,專剿東南之賊,麾下有祖寬、祖大樂率領的三千關遼鐵騎,賊寇無能爲也!”

東南、西北分區剿匪,本來就是朱由檢的安排,溫體仁小小地拍了朱由檢一個馬屁,朱由檢心裡稍微好受了點,順口說道:“奈何花錢似流水!”

溫體仁一聽,心裡狂喜,暗思道:這皇上還真上道,我還沒引導,就想到錢糧上去了。

不過,朱由檢說得乃是實情,鳳陽祖墳被挖了後,朱由檢不僅拿出四十多萬兩的內帑,還嚴令戶部擠出五十多萬兩銀子,以積極供應前線將士作戰。朱由檢之所以能一口氣拿出四十多萬兩,主要還在於張彝憲每月提交的十幾萬兩的利潤。

溫體仁竭力避開“林純鴻”三個字眼,居心叵測地說道:“臣聞,自盧巡撫坐鎮武昌之後,湖廣至今無一賊寇入境,以至於今夏湖廣大熟。據聞,湖廣的糧食源源不斷運往江南。而河南、陝西赤地千里,不如讓湖廣多拿點糧食出來,賙濟下北方,也算湖廣子民對聖上的一份孝心!”

朱由檢好像完全不在乎溫體仁的用意,說道:“湖廣夏稅已繳,僅僅荊州、夷陵兩地,夏稅將近六十萬兩銀子。再向湖廣徵集糧草,恐怕會失去民心。”

溫體仁神色頗爲激動,道:“正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湖廣的大財主應該很樂意爲皇上分憂!”

朱由檢很自然將“湖廣的大財主”聯想到林純鴻身上,皺着眉頭思索,看找林純鴻徵集糧食是否可行。他從奏章裡早就知道,林純鴻儲存糧食將近千萬石,還爲此建立了大量的常平倉,用於平抑湖廣糧價。

朱由檢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自以爲絕妙的主意:讓陳奎暗示林純鴻主動納糧,這樣朝廷不會落下巧取豪奪的名聲,又可以避免林純鴻對朝廷產生怨恨,從而拒不執行,給朝廷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朱由檢還想着,通過此事試探林純鴻到底對朝廷有幾分忠心,如果林純鴻爽快納糧,那麼證明林純鴻值得信任;如果林純鴻拒絕納糧,那麼朝廷將加快對荊州的處理步伐,儘早將荊州軍納入朝廷兵馬體系。

朱由檢思索良久,方對溫體仁說道:“此事切勿再提,朕自有計較!”

老奸巨猾的溫體仁豈能不明白朱由檢的意思,心中暗喜,趁熱打鐵道:“副將周望率荊州軍主力進入河南剿匪,荊州、夷陵、襄陽等地防守空虛,恐爲賊寇所乘,不若令秦良玉率白桿兵進入荊州,就此遮護江漢膏腴之地。”

溫體仁的話雖說得隱晦,朱由檢哪能聽不出“趁荊州軍不在,一舉解決林純鴻老巢”的意思?

朱由檢猶豫良久,方說道:“此事不急,待林純鴻納糧之後再說!”

溫體仁暗歎了口氣,心裡直納悶,性急的朱由檢爲何對林純鴻如此包容,失去了這次機會,下次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溫體仁無法,只得口稱“皇上聖明”,然後退出了乾清宮。

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468章 互動第486章 敵襲第91章 編戶齊民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451章 陷落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457章 盛京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5章 風起雲涌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45章 亂中有序第6章 幽谷巨木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526章 目標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471章 擄掠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87章 交易第6章 幽谷巨木第54章 春香樓裡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48章 婚姻大事第493章 分歧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524章 猶豫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50章 初識白杆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425章 顧慮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64章 東林黨人第77章 朝廷博弈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673章 下南洋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543章 謀將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472章 范文程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508章 壓力(一)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447章 炮灰第41章 算計縣尊第404章 合謀第13章 按部就班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42章 一場鬧劇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395章 多管齊下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16章 各取所需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35章 風起雲涌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417章 佩劍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16章 各取所需
第622章 歐洲之行(一)第235章 爲情所困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468章 互動第486章 敵襲第91章 編戶齊民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451章 陷落第101章 總兵鄧玘第457章 盛京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35章 風起雲涌第388章 火速進兵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45章 亂中有序第6章 幽谷巨木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526章 目標第330章 奴隸貿易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287章 家居瑣事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471章 擄掠第187章 川江邂逅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87章 交易第6章 幽谷巨木第54章 春香樓裡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48章 婚姻大事第493章 分歧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504章 死志已決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524章 猶豫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50章 初識白杆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669章 光祿院(四)第425章 顧慮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64章 東林黨人第77章 朝廷博弈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673章 下南洋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569章 江南水師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543章 謀將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472章 范文程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508章 壓力(一)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183章 授銜整編第447章 炮灰第41章 算計縣尊第404章 合謀第13章 按部就班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657章 滅國之戰(二)第42章 一場鬧劇第604章 初次運作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321章 瘋狂的樑楓第528章 置之死地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395章 多管齊下第394章 暗流涌動第16章 各取所需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50章 錦衣衛之懼第35章 風起雲涌第680章 官場大地震第417章 佩劍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16章 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