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公主來訪

紹聖三年十二月初十,王麟家來了大人物,一個郡王、一個公主、還有一個未來的大奸臣,王麟的傷口基本癒合了,已經下地活動了,有酒精,幾乎不存在感染,傷口也好得快。聽說郡王趙孝奕和慶國公主,還有一個蔡元長蔡大人來找他,只好乖乖的來大門迎接,趙孝奕原本是想直接就進去了,可考慮到還有公主和蔡京,禮儀不可廢,也只能在門口等着王麟出來。

見王麟來了,急忙說道:“三郎身上有傷,就不必客套了,進去吧”

王麟樂得意他說這話,做了個手勢:“郡王爺、公主殿下、蔡大人請。”

衆人來到前廳,分賓主做下,王麟讓秋菊上茶,乘着當口,趙紫玲仔細的大量了王麟,長得還說的過去,有些瘦弱,不過看他走路端茶,不像是文弱之人,身着青色長衫,眉目間少了些青年才俊的風采,不過多了些說不清楚的氣質,有些幹練的感覺,趙紫玲又望了望蔡京,發覺王麟確實有些和蔡京一般的幹練、沉穩之感,和年齡有些不符。

王麟有些尷尬,進門他就感覺公主殿下在偷偷打量他,不會是來相駙馬的吧?王麟心中一哆嗦。

趙孝奕抿了口茶,說道:“三郎箭傷如何了?不要緊吧?”

“謝王爺關心,基本好了,再過幾日估計就沒大礙了”王麟答道。

趙孝奕原以爲王麟是撐着出來的,見他說傷快好了,驚奇道:“這麼快?三郎要小心,萬一感染就麻煩了。”

“不會感染的”王麟衝着他眨眨眼,趙孝奕知道肯定是有什麼辦法的,不然不會好這麼快。

“三郎,上次你和本王說的那些話,我與官家說了,還有些不明白,今日特來與三郎說說”趙孝奕說道。

“郡王有何疑問,王麟知無不言”

“三郎以爲,國與國之間如何交往?”

“唯有利益,國與國間只有利益關係,這是唯一準則,我以爲,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那沒有禮儀、沒廉恥了,我大宋堂堂禮儀之邦,怎能張口利益、閉口利益!”趙紫玲不滿道。怎麼這麼不要臉,君子不談利益的。

“公主殿下好涵養,王麟自愧不如,只是,王麟不像公主,要吃飯,要活下去,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我相信大多數的大宋子民希望朝廷能讓他們活下去,在遼國、西夏入侵之時,能大宋能保住他們的性命、保住他們的財產,有了性命、財產,才顧得上禮儀,我是普通人,沒有伸着脖子去死的氣概!”王麟淡淡說道。

趙紫玲不知道怎麼回答,她衣食無憂,從未爲生存考慮過,王麟說的不是沒道理。

“他人不仁,我卻不能不義,仁義是我大宋立國之本!”蔡京反駁道。

“蔡大人,爲何不邀請遼國世宗皇帝來當大宋的皇帝?這樣兩國不再有戰爭,也全了大人禮儀之心!”

“王麟!你這是大逆不道!我要稟報官家治你的罪!”蔡京大怒。

“蔡大人何必動怒,我只是想讓大人知道,仁義也是有限度的!”王麟指着蔡京笑道。

趙紫玲不得不承認王麟說的沒錯,仁義也是有限度的,雖然覺得哪不對,可又說不出來。想了想說道:“那也不是說國與國只有利益啊。”

“公主殿下,話也不能這麼說,利益是前提,再不損害利益的情況下,其他都好說,這就好比公主要殺我,要抄我的家產,我自然不會對公主和顏悅色的,但如果不損害我的利益,我自然願意和公主往來的!”王麟解釋道。

“呸,誰和你來往?”趙紫玲不屑道。

“我這不是舉例麼?”王麟鬱悶了,舉個例子也被罵。

“三郎的意思我明白了,不管是遼國、還是西夏,怎麼來往都可以,但不能傷害到大宋,否則,就是敵人!”趙孝奕說道。

“是的,就是這個意思,但郡王也不要忽略了,國與國之間沒有白做的事情,沒有利益之事就要小心”王麟道。

“這又是何意?”趙孝奕問道。

“郡王,我再舉個例子,如果我說我幫你殺人,不要好處,有事我還擔着,郡王如何想?”

“那你可真是呆郎君了!”趙孝奕笑道。

“當着公主的面,郡王不帶這樣說人的!”王麟不滿道。

“孝奕哥哥不說,你也是呆郎君!”趙紫玲回嘴道。

“呆郎君就呆郎君吧,呆點好”王麟自嘲道,“既然郡王認爲我這樣做是呆子,那國與國也是一樣的,付出和利益不掛鉤的事是不可信的!”

趙孝奕想了下說道:“三郎是指大宋和完顏阿骨打聯合對付遼國之事吧?”

“我什麼都不知道”王麟嬉笑道。

“不與仁義爲本,我朝如何立於世上,如何教導大宋百姓忠君愛國,老夫不贊成明之的說法”蔡京沉默了半響,發言了。

“蔡大人府上之人效忠大人,也是靠仁義?恐怕是利益吧,仁義是思想,教導我大宋百姓向善的,我朝要立於這世上,四個字,以人爲本,百姓忠君愛國不是因爲仁義,是因爲大宋可保護他們,前朝已有證明,當一個朝代,一個國家不能保護他的子民之時,百姓就不再會有忠君愛國的想法了,蔡大人的先輩在大唐時可是忠於大唐的,按蔡大人的仁義之說,蔡大人應該忠於大唐纔對,那豈不是不忠於大宋了?”

蔡京一呆,怒道“老夫如何不忠於大宋了?大唐早已煙消雲散!”

“大唐皇帝沒有後代?蔡大人說的仁義還分朝代的?那爲何不分國呢?能對敵國仁義,自然要對先朝仁義,蔡大人可以爲李家後人復國嘛!仁義要有始有終!”王麟纔不怕玩文字遊戲的。

蔡京被噎得說不出話來,知道王麟是狡辯,可他沒辦法,從沒遇到過像王麟這種無賴說法。

趙紫玲覺得很過癮,對王麟的看法稍稍轉變了些,有些事聽他說出來還真是那麼回事。

趙孝奕基本同意王麟的說法了,作爲皇室成員,他對利益二字是有深刻體會的,爲了皇位,可是什麼親情都不要了。

“以人爲本,有意思,三郎認爲如何做到以人爲本呢?”

“郡王,其實真正的以人爲本是做不到的,只要朝廷做任何事都能從我大宋百姓角度想想就算不錯了,比如邊關,不要把百姓之當做一個數字,西夏來侵、遼國來侵,陛下、臣子們不要毫無表情的只把百姓的傷亡當做價碼,討價還價,要知道,那可是多少個家庭,多少條生命啊”王麟感嘆道。

趙孝奕心頭震動,這些事他是知道的,邊關主帥、朝堂上的大臣們,甚至官家,就是把百姓當做一個數字,只要損失數字不大,就不管了,那管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趙紫玲迷惑了,把殺對方百姓,建無人區當做玩似的隨口說出的人,會在乎百姓的生死?有些看不懂王麟了。

“當今天子自是以人爲本的,實施新法便是替百姓分憂!”蔡京說道。

“新法之事我不評論,我不想被髮配到天涯海角”王麟說道。

趙孝奕、趙紫玲一臉古怪笑容的看着蔡京,元祐黨人之事全大宋都知道,蔡京是主要推手之一,無數人被他弄到窮山惡水之地。

趙孝奕見蔡京難堪,怕他以後報復王麟,遍圓場道:“三郎你隨便說說吧,本王擔保你沒事,我也想聽聽三郎的看法”

“我也擔保你沒事”趙紫玲說道。

“那就多謝公主、郡王了,我隨便說說,秋菊,讓家裡人離這大廳一百步,反正說完我不認賬的!”秋菊笑着去安排了。

趙孝奕無奈的笑了笑,這王麟賊着呢。趙紫玲不可思議的望着王麟,什麼人啊,防賊呢?

“先不說新法,說兩個事,郡王聽過桔生淮南是爲桔,生於淮北是爲橘吧”王麟問道。

“知道,出自史記。晏子”

“郡王可否生個孩子?”王麟有問。

“三郎說什麼混賬話?本王是男子,怎會生孩子”趙孝奕不滿道。

“郡王別生氣啊,我說這兩個事是想告訴郡王,任何事物都有適應和不適應的地方,任何人都有會做和不會做的事”王麟笑道。

“我知道三郎的意思了,新法也是如此?”趙孝奕這次反應很快。

“蔡大人,平心而論,新法有好有不好的,有地方適應有地方反對,有百姓獲益,有百姓遭殃,沒錯吧?”王麟問蔡京。

蔡京不語,王麟說的沒錯。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不可以偏概全,首先要說的是,新法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讓我大宋富民強國,但法是死的,任何法都要人來實施,此外,我大宋不是一道一府,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方圓幾千裡,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生產也不同,要想產生同樣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朝廷也派觀察使巡查,有問題都及時解決的,可爲何新法的反對如此強烈?”趙孝奕也不避諱。

“觀察使?走馬觀花而已,這裡有個問題,郡王如果任觀察使的話,我來說說可能的情況,郡王來到一個府,新法好壞,問地方官,地方官說好,那便是好的,好吧,再進一步,郡王比較負責,到民間走訪,問了十戶人家,十戶人家說好,郡王一定認爲是好的,反之亦然,是不是這樣?郡王?”

趙孝奕點點頭,這樣做應該是比較負責了。

“郡王有沒有想過,一府百姓千萬戶,如果只有一百戶認爲是好的,而恰巧這一百戶中的十戶就是郡王走訪的,郡王認爲百姓是贊成還是反對呢?”

趙孝奕一呆,是啊,有這種可能。

“這便是我說的不可以偏帶全,還有種情況,我舉個例子,我準備同樣的牛肉,讓郡王和公主分別找兩個廚子,要求作出同樣味道的菜,郡王和公主覺得可能嗎?”

趙孝奕和趙紫玲都搖頭,這不可能。

“那新法呢?不會都是一個人來操作吧?”王麟問道。

趙孝奕明白了,蔡京則心中波濤洶涌,新法的結症他不是不清楚,人是第一因素,他也是得到各方信息仔細思索好久後才發現了一些端倪,這王麟從何而知。

“三郎認爲該如何?”

“其實朝廷律法屬於中央上層法,如果不能考慮到方方面面,就宜粗不宜細,儘量不要和朝廷的歲入和官職的升降掛鉤”

“粗瞭如何實施,不掛鉤如何推行?”蔡京先放下對王麟的不滿,這事他也想知道。

“法的推行需要掛鉤麼,中央法必須執行,是日常事務,粗的法實施也簡單,各道根據本道的實際情況,向朝廷提交本道實施該法的細則,朝廷派人審定後,在實施,這樣各道就可以根據各道的實際,對新法進行局部調整,部分不適用的可申請去除,未考慮到的可適當增加,但有一條,朝廷要定下新法的目標要求,各道要達到,比如青苗法,結果就一個,耕種面積必須達到一個指標,我建議是戶均面積達到多少畝,至於農戶是否借貸,不是核心的問題。”王麟建議到。

三人傻了,這是牛人啊,“王麟,你有這等才學,爲何不考功名?不出來爲大宋效力?”趙紫玲說道。

“公主高看了,我考不取的”王麟笑道。

“只要你熟讀經義,不管文章好壞,本王與官家說,給你個功名”趙孝奕說道。

“問題是,郡王,我不懂”王麟笑着搖搖頭。

“論語、大學、禮,這些書籍,三郎讀過那本”趙孝奕問道。

“一本沒讀過”王麟也到坦誠。

“一本沒讀過?”趙紫玲不信。

“老夫試試便知”蔡京道。

隨後,蔡京問了王麟一些問題,王麟有些說的不知所云,有的聽了一臉茫然,三人都看出他不是裝的,趙紫玲一臉不可思議的說道:“怎會這樣?”

“公主要是還不信,可到王麟書房,如能找出一本郡王說的這些書,王麟任憑公主處置!”

“你是不想爲大宋效力吧?哼!其心可誅”趙紫玲說道。

“公主不要亂扣帽子,話說錯會死人的,蔡大人就在邊上,憑公主這話就可以砍了王麟的腦袋!公主說話要想想再說”王麟不滿道,動不動就其心可誅,煩不煩啊。

“你……你……不可理喻!”趙紫玲氣道。

“按照公主的意思,凡是沒功名的都沒有爲大宋效力,都其心可誅,那大宋除了讀書人,其他人都殺了吧。”

“三郎不可對公主無禮,有功名,更能爲大宋效力,三郎不這麼認爲嗎?”趙孝奕呵斥王麟。

“我不這麼認爲。”王麟道。

“哦?說來聽聽,這倒是頭一次聽到”趙孝奕說道。

“有功名,自然要做官,那我要考慮的不是爲大宋效力,是先站隊,是靠着章大人呢,還是蔡大人呢,還是和元祐的那些人一起?然後,是小心翼翼的完成各位大人交代的事,官小嘛,誰都不能得罪,這樣慢慢熬,等到蔡大人這個歲數了,熬到朝堂的一二品大員,我有權利了,才能真的靜下心來爲大宋效力,這還要求老天保佑,一來不要年青青就死了,二來不要被言官盯到,貶個聽都沒聽過的府縣。郡王覺得王麟這樣說對不對?”

趙孝奕看着王麟不說話,半響說道:“你這個妖孽,早死早安生,以後小心了,別犯在本王手上。”

三人離開王麟家後,各懷心思,趙孝奕心裡是賞識王麟的,只是以後會怎樣,他也不知道,蔡京則覺得王麟此人如不能爲他所用,要早除了他,就算不殺了他,也要讓他遠離朝堂,還好,這小子經義文章太差,功名是沒指望了。趙紫玲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何心態,王麟對她來說太奇怪了,聽他說話也是極有頭腦的,不知爲何會有呆郎君的雅號,怎會和雲靈糾纏不清呢?有機會要問問趙雲靈。

第二百三十二章 奇襲安次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戰驚心(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契丹護衛第三百零四章 玉兒出馬第一百八十五章 煉坊秘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安之亂(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飛地來州(一)第二十四章 關係緩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的征程(一)第十二章 製作禮物第三十五章 準備起航第二十七章 等價交換第一百九十四章 虎翼往事(一)第二百三十章 佯攻涿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虎翼平叛(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對遼策略(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虎翼折翼第一百九十七章 禁軍做工第七十四章 扶桑之戰(一)第三百零九章 殺猴駭雞(一)第七十一章 再見良子第二十五章 端王來訪第二章 穿越時空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樂旅途第一百四十七章 蔡京定計第三百三十章 再次出手(二)第三十七章 海的那邊(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再取朔州(二)第十一章 鄉下農莊第二百零二章 趕赴德州第三百一十五章 岢嵐王厚第一百七十六章 對遼策略(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出征之前第三百零二章 輕取涿州(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難道清閒(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平地風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良都來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參謀制度(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洪宥二州(一)第一百三十七章,血染定州(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固安殲敵第二百四十一章 兄弟無敵第二百二十八章 德州之戰(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秋風落葉(一)第二十四章 關係緩和第二百零四章 殺雞駭猴第二百六十五章 扶桑攻略第一百零五章 物事人非第二百三十章 佯攻涿州第七十章 揚帆啓程第九十九章 關心的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暗度陳倉(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南京密謀第三百四十二章 破興慶府(二)第四十五章 新紙問世(一)第十一章 鄉下農莊第二百二十四章 德州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勢如破竹(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擊破橫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橫山戰略第九十三章 南美大陸第一百七十九章 拜見岳母(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二女逞威(二)第一百八十章 拜見岳母(二)第四十八章 以心證情(一)第四十九章 以心證情(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秋風落葉(三)第四十一章 又是一年(二)第七十五章 扶桑之戰(二)第一章 記憶保存第二百零八章 兩相不誤第二十三章 火炮問世第三百四十七章 洪宥底定(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以糧換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血色歸程第二百五十七章 軍械突破第二百六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府德州(二)第二百一十章 大島理子第九十四章 食人部落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圍大同(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洪宥二州(一)第二百六十章 扶桑叛亂(二)第二百零三章 禁軍新貌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娶公主第二百四十七章 繁忙時節第二百二十六章 德州之戰(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德州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女娶夫(一)第六十一章 呆瓜中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婚論嫁第二百二十二章 德州之戰(三)第九十五章 命懸一線第二百五十六章 除夕之夜(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德州之戰(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一十四章 德州新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破興慶府(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以糧換人第五十二章 帝王幕僚
第二百三十二章 奇襲安次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戰驚心(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契丹護衛第三百零四章 玉兒出馬第一百八十五章 煉坊秘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安之亂(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飛地來州(一)第二十四章 關係緩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的征程(一)第十二章 製作禮物第三十五章 準備起航第二十七章 等價交換第一百九十四章 虎翼往事(一)第二百三十章 佯攻涿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虎翼平叛(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對遼策略(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虎翼折翼第一百九十七章 禁軍做工第七十四章 扶桑之戰(一)第三百零九章 殺猴駭雞(一)第七十一章 再見良子第二十五章 端王來訪第二章 穿越時空第一百三十三章 歡樂旅途第一百四十七章 蔡京定計第三百三十章 再次出手(二)第三十七章 海的那邊(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再取朔州(二)第十一章 鄉下農莊第二百零二章 趕赴德州第三百一十五章 岢嵐王厚第一百七十六章 對遼策略(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出征之前第三百零二章 輕取涿州(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難道清閒(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平地風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良都來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參謀制度(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洪宥二州(一)第一百三十七章,血染定州(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固安殲敵第二百四十一章 兄弟無敵第二百二十八章 德州之戰(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秋風落葉(一)第二十四章 關係緩和第二百零四章 殺雞駭猴第二百六十五章 扶桑攻略第一百零五章 物事人非第二百三十章 佯攻涿州第七十章 揚帆啓程第九十九章 關心的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暗度陳倉(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南京密謀第三百四十二章 破興慶府(二)第四十五章 新紙問世(一)第十一章 鄉下農莊第二百二十四章 德州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勢如破竹(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擊破橫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橫山戰略第九十三章 南美大陸第一百七十九章 拜見岳母(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二女逞威(二)第一百八十章 拜見岳母(二)第四十八章 以心證情(一)第四十九章 以心證情(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秋風落葉(三)第四十一章 又是一年(二)第七十五章 扶桑之戰(二)第一章 記憶保存第二百零八章 兩相不誤第二十三章 火炮問世第三百四十七章 洪宥底定(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以糧換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血色歸程第二百五十七章 軍械突破第二百六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府德州(二)第二百一十章 大島理子第九十四章 食人部落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圍大同(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洪宥二州(一)第二百六十章 扶桑叛亂(二)第二百零三章 禁軍新貌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娶公主第二百四十七章 繁忙時節第二百二十六章 德州之戰(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德州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女娶夫(一)第六十一章 呆瓜中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婚論嫁第二百二十二章 德州之戰(三)第九十五章 命懸一線第二百五十六章 除夕之夜(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德州之戰(七)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一十四章 德州新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破興慶府(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以糧換人第五十二章 帝王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