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招安

話分兩頭。在緝拿樑中書時,李應等人來到大牢裡對蔡福,蔡慶道:“你弟兄兩個見也不見?更待幾時?”

蔡慶在門邊看時,鄒淵,鄒閏便撞開牢門,大叫道:“樑中泊好漢全夥在此!好好送出盧員外,石秀哥哥來!”

蔡慶慌忙報蔡福時,孔明孔亮早從牢屋上跳將下來,不由他兄弟兩個肯與不肯,李應身邊取出器械,便去開枷,放了盧俊義,石秀。

李應卻對蔡福說道:“你快跟我去家中保護老小!”一齊都出牢門來。鄒淵,鄒閏接著,合做一處。蔡福,蔡慶跟隨柴進,來家中保全老小。

盧俊義和石秀被擡往太守府,而戴宗則帶領着孔明,孔亮,鄒淵,鄒閏,五個兄弟,逕奔家中來捉李固,賈氏。

那李固聽得梁山泊好漢引軍馬入城,又見四下裡火起,正在家中有些眼跳,便和賈氏商量,收拾了一包金珠細軟背了,便出門奔走。只聽得排門一帶都倒,正不知多少人搶將入來。李固和賈氏慌忙回身,便望裡面開了後門,走過牆邊,逕投河下來尋躲避處。

只見岸下張順大叫:“那婆娘走那裡去!”

李固心慌,便跳下船中去躲;卻待攢入艙裡,又見一個人伸出手來,劈髯兒揪住,喝道:“李固!你認得我麼?”

李固聽得是燕青聲音,慌忙叫道:“小乙哥!我不曾和你有甚冤讎。你休得揪我上岸!”岸上張順早把婆娘挾在肋下,拖到船邊。

此時晁春在城中傳下將令,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救滅了火;樑中書聞達老小被禮請往梁山,王太守家老小,殺的殺了,走的走了,也不來追究。

隨後梁山軍便把大名府庫藏打開,應有金銀寶物都裝載上車子;又開倉廒,將糧米濟滿城百姓了,餘者亦裝載上車,將梁山泊貯用;號令衆頭領人馬都皆完備,把李固、賈氏釘在陷車內。將軍馬標撥作三隊梁山泊來,卻叫戴宗先去報晁天王。

三日後,晁蓋親自下山迎接,都到聚義廳上。晁蓋見了盧俊義,納頭便拜。盧俊義慌忙答禮。

晁蓋道:“晁蓋不揣,欲請員外上山同聚大義,不想卻陷此難,幾致傾送,寸心如割。皇天垂佑,今日再得相見!”

盧俊義拜謝道:“上託兄長虎威,下感衆頭領義氣,齊心併力,救拔賤體,肝腦塗地,難以報答!”便請蔡福、蔡慶拜見晁蓋,言說:“在下若非此二人,安得殘生到此!”

當下晁蓋要盧員外坐第一把交椅。盧俊義大驚道:“盧某是何等人,敢爲山寨之主?但得與兄長執鞭隨鐙,做一小卒,報答救命之恩,實爲萬幸!”

晁蓋再三拜請,可盧俊義看到晁春在一旁只是冷笑,並沒有半點想讓的舉動,明知大權在晁春手裡的盧俊義,那裡敢坐頭把交椅呢。

只見李逵叫道:“哥哥偏不直性!前日肯坐坐了,今日又讓別人!這把鳥交椅便真個是金子做的?只管讓來讓去,不要討我殺將起來!”

晁春卻突然發話,大喝道:“你這廝!——”

盧俊義慌忙拜道:“若是晁天王苦苦相讓,著盧某安身不牢。”

李逵又叫道:“若是晁天王做皇帝,小天王當太子,盧員外、吳軍師做丞相,我們今日都住在金殿裡,也值得這般鳥亂;無過只是水泊子裡做個強盜,不如仍舊了罷!”

吳用也勸道:“且教盧員外東邊耳房安歇,賓客相待;等日後有功,卻再讓位。”

晁蓋方纔住了,就叫燕青一處安歇,另撥房屋,叫蔡福,蔡慶安頓老小。樑中書、聞達、索超三人及家眷也被安排到後山休息。而關勝家眷,但是薛永已取到山寨。

晁春便叫大設筵宴,犒賞馬步水三軍,令大小頭目並衆嘍羅軍健各自成團作隊去吃酒,就連忠義堂上,設宴慶賀;大小頭領,相謙相讓,飲酒作樂。只是又是晁春還請樑中書等人上座,令許多頭領心中不滿,但也無話可說。

第三人,身體已經恢復的盧俊義道:“**姦夫,擒捉在此,聽候發落。”

晁蓋道:“我正忘了,叫他兩個過來!”衆軍把陷車打開,拖在堂前,李固綁在左邊將軍柱上,賈氏綁在右邊將軍上。

晁春道:“休問問這廝罪惡,請員外自行發落。”盧員外拿短刀,自下堂來,大罵潑婦賊奴,就將二人割腹剜心,凌遲處死;拋棄屍首,上堂來拜謝衆人。衆頭領盡皆作賀,稱讚不已。

就在梁山泊大設筵宴,犒賞馬步三軍之時。李成引領敗殘軍馬入城來看覷老小,自家雖無損失,但是樑中書、聞達、索超家眷全被“請”到梁山之上,而王太守則遭到滿門抄斬的惡果。

李成立即寫表申奏朝廷,同時寫書給太師知道,望早早調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並抄寫民間被殺死者五千餘人,中傷者不計其數;各部軍馬總折卻三萬有餘。

蔡京接到李成書信後的次日五更,景陽鐘響,待漏院中集文武羣臣,蔡太師爲首,直臨玉階,面奏道君皇帝。

天子覽奏大驚。有諫議大夫趙鼎出班奏道:“前者往往調兵征剿,皆折兵將,蓋因失其地利,以致如此。以臣愚意:不若降赦罪招安,詔取赴闕,命作良臣,以防邊境之害。”

蔡京聽了心中暗笑,畢竟自己女兒一家都在梁山之上,雖然還沒有消息,但晁春既然將他們弄到梁山上,說明暫時還沒有生命危險,晁春是想那他們做交易,如果冒然進軍,只怕就真的性命難保了。

宋徽宗此時卻當了一次家,喝叱道:“汝爲諫議大夫,反滅朝廷綱紀,猖獗小人!罪合賜死!”

蔡京一聽,立即明白自己必須出頭了,說道:“皇上,梁山賊寇兩年來竟能相繼攻破青州、江州等四座城池,可見他們中間必有能人,如果能爲朝廷所用,那必然能壯大我朝軍威呀?”

宋徽宗本來在政治上就是沒有主見之人,聽了蔡京之言後,問道:“這些賊寇確實是由本事之人,可是他們歸順了朝廷之後,必定會予以軍權,只怕後患無窮呀?”

“這一點請聖上放心,我朝想來重文輕武,軍權一般都在文官手中,梁山那幫賊寇哪有文人能夠從政,再說,他們歸順後,如何安排就是朝廷的將領了,只要把他們打散,主要頭目或除掉,或罷免,他們還能有什麼威脅呢?”

宋徽宗一看是當朝太尉高俅,此人雖於林沖爲仇,但是他也明白就算在派大軍進剿,恐怕短時間內也無濟於事,而提出招安正是討好在朝廷一手遮天的蔡京最好的時候,而且林沖真的被招安的話,也容易對付。

“梁山賊寇此時正盛,招安恐怕不易吧?”

“可以一邊進剿,對梁山賊寇施加壓力,一邊派人招安。”蔡京一看高俅也站到了自己一邊,知道招安大事已成。

“那派遣誰人剿捕?可給賊寇巨大壓力,誰有人前往招安。”宋徽宗也太沒有什麼主見了。

蔡太師奏道:“臣量這等草賊,安用大軍?臣舉凌州有二將:一人姓單名延,一人姓魏名定國:現任本州團練使。伏乞降下聖旨,星夜差人調此一枝人馬,擺開聲勢進剿梁山泊,但速度不易太快。至於招安,可派諫議大夫趙鼎前往。”

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四十五章 激辯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七十章 談判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六十九章 挑撥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七十章 談判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五十八章 辯論第四章 林彪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十九章 隻身逃難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七十章 談判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七十四章 新婚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四章 投誠
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四十五章 激辯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七十章 談判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六十九章 挑撥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七十章 談判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五十八章 辯論第四章 林彪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十九章 隻身逃難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七十章 談判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七十四章 新婚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四章 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