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

滿臉惆悵的石秀卻表現出了不同的胃口,狼吞虎嚥的他看不出丁點擔心,就在這時,石秀聽到樓下街上熱鬧,便去樓窗外看時,只見家家閉戶,鋪鋪關門。

酒保也好心地上樓打攪:“客官醉了吧?樓下官府要殺人了,你還是趕快將酒錢算了,到別處去迴避吧!”

“我怕甚麼鳥!你快走下去,莫要地討老爺打!”酒保一看這廝根本不領情,一時不敢處聲,悄悄下樓去關門去了。

說話間得街上鑼鼓喧天,石秀在樓窗外看時,十字路口,週迴圍住法場,十數對刀棒劊子,前排後擁,把盧俊義綁押到樓前廣場跪下。鐵臂蔡福拿著法刀,一枝花蔡慶扶著枷梢說道:“盧員外,嗨……不是我兄弟二人薄情,實在是事做拙了,救你不得呀。前面五聖堂裡,我己安排上你的坐位了,你可以一塊去那裡領受。”

話音未落,人叢裡有人一聲叫道:“午時三刻到了。”

打開枷鎖,蔡慶按住了頭,蔡福抽出法刀在手,當案孔目高聲讀罷犯由牌。突然樓上傳來一聲“梁山泊好漢全夥在此!”

衆人擡頭一望,只見有一名好漢掣出腰刀在手,樓上跳將下來,手舉鋼刀,殺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殺翻十數個。蔡氏兄弟心知是梁山好漢到此,扯開了盧員外身上的繩索獨自先跑了。石秀一隻手拖住盧俊義,投南便走。

當案孔目眼看着石秀逃走,臉上卻露出了一絲微笑。原來纔到大名府數日的石秀哪裡認得路,而盧俊義此時已經驚呆了,加上有傷在身,既不能走,有沒有明白過來給石秀之路,而石秀逃跑的路線絕對不是出城的最近路線。但是當案孔目卻不敢相信梁山只派一個人劫法場,因此他更相信這次和上一次在城外樹林裡的情況相同,只是盧俊義的死黨一人所爲。他一面差人通知樑中書,一邊通知四門官兵防止盧俊義出城。

孔目的預料一點不差,沒頭蒼蠅似的石秀很快就被公差們的層層圍住了,公差沒可不講什麼江湖規矩,更沒有單挑的習慣,直接用撓釣套索一齊上。石秀雖號稱拼命三郎,可是畢竟是寡不敵衆,又要顧及受傷的盧俊義,兩人被俘自然是預料之中的。

卻說樑中書計點被傷人數,殺死的七八十個,跌傷頭面磕折腿腳者不計其數,樑中書一面令人醫治,一邊下令將盧俊義二人暫押入獄,而蔡福此時心知必須結識梁山泊好漢,兩人關在一處牢裡,石秀尚可照顧盧俊義,而蔡氏兄弟不僅好酒好肉給與他兩個吃,還專門帶來了治療棒打的膏藥。

大名府在平靜中度過一夜,誰知次日清晨,城裡城外到處貼滿了梁山泊沒頭帖子數十張,樑中書一看,頓時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只見帖子上寫道:

“梁山泊義士晁蓋,仰示大名府官吏:員外盧俊義者,天下豪傑之士,吾今啓請上山,一同替天行道,如何妄狗奸賄,屈害善良!吾令石秀先來報知,不期反被擒捉。如是存得一人性命,獻出**姦夫,吾無多求;儻若故傷羽翼,屈壞股肱,便當拔寨興師,同心雪恨!大兵到處,玉石俱焚!剿除奸詐,殄滅愚頑,天地鹹扶,鬼神共佑!談笑而來,鼓舞而去。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安分良民,清慎官吏,切勿驚惶,各安職業。諭衆知悉。”

此時樑中書徹底被驚得面如土色,雖然梁山在他的眼中只是一羣提不上臺面的土匪,但是他們竟然能夠在青州、江州等地大鬧一番,甚至稍微懂一點軍事的高廉都落了個隻身逃亡,這封傳單已經說明梁山賊寇入城了,這些不要命的江湖好漢,殺入他的留守司還是很可能的。

這時聞訊感到的大名府王太守是個善儒之人,對樑中書道:“梁山泊這一夥,朝廷幾次尚且捕他不得,何況我這裡一郡之力量?倘若這亡命之徒引兵到來,朝廷救兵不迭,那時悔之晚矣!若論小官愚見:且姑存此二人性命,一面寫表申奏朝廷;二即奉書呈上蔡太師恩相知道;三者可教本處軍馬出城下寨,堤備不虞:如此可保大名無事,軍民不傷。若將這兩個一時殺壞,誠恐寇兵臨城,一者無兵解,二者朝廷見怪,三乃百姓驚慌,城中擾亂,深爲未便。”

“知府言之極當。”樑中書正要找個臺階下,於是就將押牢節級蔡福換來來,安排道:“這兩個賊徒,非同小可。你若是拘束得緊,誠恐喪命;若教你寬鬆,又怕走了。你弟兄兩個,早早晚晚,可緊可慢,在意堅固管候發落,休得時刻怠慢。”

而蔡福聽了,別提心中的暗喜了,立即領了鈞旨,自去牢中安慰兩個,不在話下。

蔡福前腳剛走,大名府兩位兵馬都監大刀聞達、天王李成就到廳前商議。樑中書備說梁山泊沒頭告示,王太守所言之事。

兩個兵馬都監畢竟是武將,可不像文官太守那樣軟弱,不然的話樑中書朝老丈人蔡京那裡送上一封信,就夠這個可統軍大將喝上一壺的了。

“量這夥草寇如何敢擅離巢穴!相公何必有勞神思?李某不才,食祿多矣;無功報德,願施犬馬之勞,統領軍卒,離城下寨。草寇不來,別作商議;如若那夥強寇,年衰命盡,擅離巢穴,領衆前來,不是小將誇口,定令此賊片甲不回!”

聽了號稱天王的李成,立都監的話,樑中書聽了大喜:“梁山上的人稱託塔晁天王,這個天王只是將村裡廟裡的塔挪了個位置,我們這裡的纔是正真的統兵將軍——託塔李天王呀!”

樑中書看了看被自己吹的有點不好意思的李成和有點不服的聞達,心中一陣竊喜,此時不用害怕了,梁山真的要是來攻的話,這兩個人肯定會使出全力表現自己的,保命應該是不成問題了。“來人。”樑中書隨即取金花繡緞賞勞二將。

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二十九章 隻身逃難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五十章 對話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四章 林彪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六十四章 曾頭市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六十四章 曾頭市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四十章 中箭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三十五章 兵發大名府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五十章 對話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五十章 對話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
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二十九章 隻身逃難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五十章 對話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四章 林彪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六十四章 曾頭市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五十四章 巧遇好漢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二十三章 一救宋江(中)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三十六章 謀害俊義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六十四章 曾頭市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三十章 血戰江州(二)第四十章 中箭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三十五章 兵發大名府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一章 夢迴水泊梁山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五十章 對話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五十章 對話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