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梁山爲尊

王倫卻開始挽留道:“等一會酒席結束之後再走也不遲呀!”

林沖把桌子只一腳踢在一邊,搶起身來從衣服中抽出一把明晃晃刀來。

吳用伸手摸了一下鬍鬚。晁蓋和劉唐立即跳上跳上亭子,虛攔住王倫,吳用便假意扯林沖,說:“頭領,不可造次!絕不可火併呀”

公孫勝便兩邊喊道:“休爲我等壞了大義!”

嗨,文人就是文人,吳用和公孫勝二人的臉皮之厚絕對在王倫之上,出發前晁春只是提醒了一下,所有的都是吳用這位秀才來安排的。

接着阮小二、小五、小七分別上前幫住杜遷、宋萬、朱貴。

(這個幫住一詞絕非是昊龍發明,而是從施耐庵施大爺那裡偷來的,這個次用在此處確實經典。)

小嘍羅們被嚇得目瞪口呆。

林沖拿住王倫,罵道:“你是一個村野窮儒,幸虧了杜遷收留了你!柴大官人這等資助你,給盤纏,舉薦我來投,你還那麼推卻!今天衆豪傑特來相聚,又要打發他們下山去!這梁山水泊就是你一人的!你這嫉賢妒能的狗賊,不殺了留你何用!你又胸什麼大才,如何做得了這山寨之主!”

杜遷,宋萬,朱貴,本待要向前來勸;卻被這幾個緊緊攔着,那裡能夠動彈。

王倫那時也要尋路走,卻被晁蓋,劉唐,兩個攔住。

王倫見頭勢不好,口裡叫道:“我的心腹都在那裡?”

雖有幾個身邊知心腹的人,本待要來救,見了林沖這般兇猛頭勢,誰敢向前。林沖即時拿住王倫,又罵了一頓,朝心窩裡只一刀,便將其殺倒在亭上。

晁蓋等見殺了王倫,各自抽出刀來。

林沖疾把王倫首級割下來,提在手裡,嚇得那杜遷,宋萬,朱貴,都跪下,說道:“願跟隨哥哥執鞭墜蹬!”

晁蓋慌忙扶起三人來。

晁春就血泊裡過一把交椅來,便納林沖坐地,叫道:“如有不服的,將按照王倫處置!今日就由林教頭出任山寨之主。”

“小侄差矣!我今日只爲衆豪傑義氣爲重上頭,火併了這不仁之賊,實無心要謀此位。今日小侄卻讓此第一位與林沖坐,豈不惹天下英雄恥笑?若欲相逼,寧死而已!”林沖手拿尖刀,指着衆人,說道:“我林沖雖是禁軍出身,卻遭陷害淪落此,今日衆豪傑到此來相聚,只是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推脫不納,因此我才火併了這人,並不是我林沖要圖謀這個老大的位置。就憑我胸襟和膽氣,根本不可能抗拒前來進剿的官軍。大家都知道晁兄仗義疏財,智勇足備;放眼天下人,聽說過的人沒有不佩服的。我今天就以義氣爲重,立他爲山寨之主,好嗎?”

晁蓋連忙推辭道:“這不行呀。自古‘強賓不壓主’。我晁蓋雖然有點小名氣,但畢竟只是一個剛剛上山的新人,哪裡剛上來便當老大呀。”

林沖把手向前,將晁蓋按在交椅上,叫道:“今日事已到此,你就不必推卻;如果有人敢不從命的話,就象王倫那樣把他給宰了!”

然後林沖叫衆前來參拜了後,一起來到到得聚義廳,衆人扶晁天王在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後,又在中間點起一爐香來。

林沖向前一步說:“小可林沖只是個粗匹夫,僅僅只會些槍棒而已;無學無才,無智無術。今日山寨幸得衆豪傑相聚,大義即明,遠非象往日那樣苟且偷生。學究先生在這裡,就請做軍師,執掌兵權,調用將校。比須坐第二位。”

吳用答道:“吳某村中學究,胸次未見經綸濟世之才;雖曾讀些孫吳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再說,衆人已知,我之才幹遠不如小天王,豈可占上!”

“吳用叔叔過獎了,就我肚子裡的那些東西,哪能說是才能呀,更不可可與您相提並論。”晁春雖然連忙推卻,但他深知自己威信已立,加上又是晁蓋的獨子,沒人敢跟他爭奪二把手,更何況上山前與吳用的通夜長聊,已經使這個不守本分的讀書人對自己是頂禮膜拜了,就乘此機會謙虛一下,通過吳用等人的連續推薦來樹立威信呢。

果然不出晁春所料,吳用此前已經在公孫勝、三阮等人面前大力誇獎了一番,也連忙上前附和,自然也是一些誇獎他聰明靈慧、料事如神,二把手非他末屬等奉承的話。但是晁春還是要學習曹丕三讓的“優良作風”。

林沖大叫道:“事已到頭,不必謙讓。小天王與晁天王親爲父子,我等兄弟本就該以頭領視之,怎麼能將頭領排在我等之下。您們父子共尊天王和小天王,我和兄弟們在下重新派名即可。”得到了衆好漢一致叫好

晁春總於等到林沖的這句話了,其實早上他自己將林沖送上山時,就暗示過樑山向發展就不能只靠兄弟情誼,而要像林沖自己一生所受的教育那樣,有一個主子(君主)在上頭,這個提議對於出身軍官的林沖來說自然是很容易的,但是沒有想到林沖還是考慮可很久,在晁春一再的避讓下才同意,這說明他沒有看錯,此時包括林沖在內的所有人的封建思想還是很重的,他們雖然反對此時的朝廷,但並不反對皇帝,不反對上面有人來統治,只是統治不能超過他們的底線而已。

於是晁蓋父子二人被共尊大小天王,然後有吳用、公孫生出任正副軍師,林沖爲總教官,劉唐、杜遷,宋萬各領一軍步兵,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統領水軍,朱貴仍任原職,打探各方消息。

隨後又招集山寨全部大小頭目前來聚義廳,晁蓋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綱--金珠寶貝,以及自家莊上的金銀財帛,當廳賞賜衆小頭目並衆多小嘍羅。

接着晁春就開始擺出自己小主子的架勢說道:“日前我等大敗官兵,朝廷絕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重新派兵前來清剿。一、吳軍師可帶人準備軍需物資,打造軍器--槍刀弓箭,衣甲頭盔--準備迎敵官軍,督察各營整修寨柵的情況;二、林教頭繼續訓練山寨官兵,劉唐等三位頭領必須聽從林教頭的安排,三、三阮安排大小船支,教演人兵水手上船廝殺,做好水軍訓練工作。四、朱貴要向暉城等地分派奸細,掌握朝廷的一舉一動。”

然後殺牛宰馬,祭祀天地神明,慶賀重新聚義。

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七章 李雲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七章 李雲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七章 李雲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五十一章 招安第五十一章 招安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七章 李雲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七章 李雲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四十章 中箭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七十四章 新婚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七十章 談判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五十八章 辯論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五十章 對話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
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七章 李雲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七章 李雲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七章 李雲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五十一章 招安第五十一章 招安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三十二章 俊義招供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七章 李雲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七章 李雲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四十章 中箭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七十四章 新婚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二十四章 一救宋江(下)第十四章 再收二孃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六十六章 御賜湖水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七十章 談判第四十二章 辱沒祖名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十三章 收留金蓮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第五十二章 價碼第五十八章 辯論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五十章 對話第三十四章 董超薛霸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