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平定二府(三)

張清奪得糧車,立即命人打開麻袋,見果然是糧米,心中極度歡喜,也不追趕魯智深,而是押送糧草入城。

在城內一直提心吊膽的太守得知張清大勝歸來,更不用提心中如何歡喜了,一邊出府迎接,一邊命人趕緊接受錢糧。張清本人也大受鼓舞,將良米交給太守之後道:“大人,看來探馬所報不虛,一定是梁山賊寇受降董平,攻下東平府後,狂妄自傲,還想一舉將東昌府拿下後在押送糧米回山呢?”

“將軍分析的甚對,他們前日雖然已經敗於將軍手下,但是這次與攻打東平府的賊寇會和到一起,他們已經可謂是傾巢出動了,萬萬沒有想到將軍如此神勇,可謂是萬人難敵呀!哈哈,這次他們終於碰上了對頭,朝廷一定會重用將軍的。”前程和自身性命現在都已經交給了面前的這個武將,雖然平時看不上眼,但是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太守也只好委曲求全,大大地拍了張清一回馬屁。

張清雖然對看不起自己的太守有一種噁心感,但是馬屁的作用還是發揮了出來,白天剛剛丟掉龔旺、丁得孫二將的他,此時已經足夠狂妄得了:“大人,河港內的糧船一定也是剛剛從東平府搶來的官糧,我們趁梁山賊寇還沒有明白過來,立即出兵搶奪糧食,動搖其軍心。”

“將軍剛剛劫了糧車,只怕賊寇此時已經加強了防備,我看還是不去爲好?”

“大人,賊寇恐怕此時和你的想法一樣,會料定我們不敢再出兵,此時出手一定會十分順利。”

“將軍,我雖不懂兵法,但也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在最爲重要的糧車被劫,賊寇怎能不派重軍嚴加看守呢?”

“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賊寇雖然會加強守備,但是根據探馬的回報,糧船處的守軍兵不多,只要我帶三千騎步兵一個衝殺就能殺到河邊,我們這次也無需搶劫糧草,就地燒燬便是,等到梁山軍大營派援兵趕到之時,我和大人早已在城樓飲酒了。”

“將軍果然帥才,是老朽考慮不周,我們只要燒燬他們的軍糧,還不怕他們主動退兵。”

“不錯,到那時只要我們堅守不出,朝廷大軍再以趕到,賊寇自然退去,大人也一定高升呀?”

“這還不全是將軍的功勞,只是龔、丁二將恐怕難回了。”心情異常興奮的兩人彷彿已經見到了高升的聖職一樣相互吹配了半天,沒想到這位太守還是想起被俘的二將,看來還是有丁點的良心呢?

可這種想法在張清腦海中僅僅停留了一下,這小子是不是看到我和二將關係非同一般,害怕我高升之後爲了給二將贖罪,而抹殺他的功勞,故意裝出一副善待我們武將的樣子來呢?張清跟着嘆口氣道:

“大人,朝廷和賊寇正在談論招安一事,我想這次賊寇突然攻打我們二城,一定是爲了增加和朝廷叫板的籌碼,所以他們絕對不敢傷了二人的性命,何況這次戰敗之後,在殺了朝廷將領,招安他們就更不用指望了。”

“將軍果然料事如神,一切就聽將軍的安排了,我現在就命令準備酒菜,爲將軍凱旋接風。”

“多謝大人。”張清上馬,轉到南門城樓,遠遠望去,隱隱約約看到河港內糧船不計其數。

張清立即打開城門,一聲吶喊,率領三千騎步兵搶到河邊,突然身後想起一陣吶喊聲。

“中計了。”張清心慌眼暗,卻待要回,已經是進退無路了。

此時四下裡喊聲亂起,正不知軍兵從那裡來。林沖引鐵騎軍兵,將張清連人和馬都趕下水去了。

河內卻是李俊、張橫、張順、三阮、兩童,八個水軍頭領,一字兒擺在那裡。張清武藝施展不出,也掙扎不脫,被阮氏三雄捉住,繩纏索綁,送入寨中。水軍頭領飛報晁春。

這是的晁春正在催促大小頭領連夜攻打城池,。由於城南門離河較近,當伏兵殺出時,許多跟隨張清殺出的步兵還沒有全部出城。

原來經過一天一夜鏖戰的步兵,體力和精力早已經透支了,現在又讓他們冒死衝殺,哪裡還能提起精神來,速度自然是慢的很了。這也爲梁山軍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作爲文官的太守,哪裡見過這種態勢, 又是獨自一個,怎能支吾得住。當他聽得城外四面炮響,城門開時,早嚇得四處亂串了,可惜四門已經被梁山軍攻入,太守無路可逃,束手就擒。

梁山軍馬殺入城中,便打開倉庫,將錢糧一分發送梁山泊,一分給散居民。至於太守平日清廉,就饒恕不殺。

一切安排就緒,衆將先後趕到州衙裡聚集會面。只見水軍頭領,早把張清解來。由於衆多弟兄被他打傷,咬牙切齒,盡要來殺張清。

晁春卻親自直下堂階迎接,便陪話道:“誤犯虎威,請勿掛意!”邀上廳來。

說言未了,只見階下魯智深,使手帕包著頭,著鐵禪杖,逕奔來要打張清。

晁春隔住,連聲喝退。張清見晁春如此義氣,入城後又對百姓秋毫無犯,心中大爲感動,叩頭下拜受降。

晁春爲了收買人心,便學古人取酒奠地,折箭爲誓:“衆弟兄若要如此報讎,皇天不佑,死於刀劍之下。”衆人聽了,誰敢再言。

設誓已罷,衆人大笑,盡皆歡喜;收拾軍馬,都要回山。

安排未定,張清卻舉薦東昌府一個獸醫:“覆姓皇甫,名端。此人善能相馬,知得頭口寒暑病證,下藥用針,無不痊可,真有伯樂之才。原是幽州人氏;爲他碧眼黃鬚,貌若番人,以此人稱爲‘紫髯伯’。梁山泊亦有用他處。可喚此人帶引妻小一同上山。”

晁春聞言大喜,發展騎兵以來,多又馬匹生病不治,雖然知道梁山好漢中由一名獸醫,卻不知其來龍去脈,聽到張清的提醒,自然不能放棄:“若是皇甫端宜去相聚,大稱心懷。”

張清見晁春愛甚厚,隨即便去,喚到獸醫皇甫端來拜見晁春並衆頭領。晁春見面自然要誇獎一番什麼一表非俗,碧眼重瞳,紫髯過腹。而皇甫端見了晁春如此重視自己,心中當然歡喜,立即表示願從大義。

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五十八章 辯論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七十章 談判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四十章 中箭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六十九章 挑撥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七章 李雲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四十章 中箭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五十章 對話第四十五章 激辯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五十章 對話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二十九章 隻身逃難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三十五章 兵發大名府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
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五十八章 辯論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七十章 談判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四十章 中箭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六十九章 挑撥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七章 李雲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二章 父子之議第二十八章 宋江歸案第四十章 中箭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五十章 對話第四十五章 激辯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一章 宋江提親第五十章 對話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三章 人才會議第六章 小試牛刀第十九章 玉麒麟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二十二章 柴進上山第二十九章 隻身逃難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四十七章 決定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四十八章 投誠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八章 梁山書院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十一章 陽谷下獄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二十九章 血戰江州(一)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六十章 驕兵必敗(二)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六十二章 平定二府(二)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十九章 改造四山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二十三章 秦香蓮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三十五章 兵發大名府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七章 石秀入獄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