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君臣起爭執

穎川初戰失利,使大漢朝廷投放在東線戰場的三萬多人馬陷入了波才近十二萬大軍的包圍圈中。 章節更新最快戰爭局勢一度緊張起來,一旦皇甫嵩軍被打敗,那麼毫無疑問的是波才的大軍將**直取雒陽。

官軍在長社被圍的消息傳來,雒陽城內及其附近的百姓爲躲避戰禍,紛紛攜家帶口向西遷徙,整個司州亂成了一鍋粥。

靈帝在接到前方戰敗的奏報後也被嚇得大病了一場,躺在龍榻上的靈帝天天祈禱神靈,企圖獲得上天的庇佑。可天不隨人願,前線形勢不僅沒有好轉,還在逐漸惡化,靈帝無奈只好強撐着病體召來衆臣商議。

朝堂之上,靈帝先讓大將軍何進將前線戰況向衆人詳細說明了一番,然後情緒低落地詢問道:“諸位愛卿,如今正是國家危難之際,你們可有什麼好的建議?快快說出來,朕一律重重有賞。”

靈帝雖然拋出了獎賞的香餌,但心裡壓根沒指望這批成天只知道拿着俸祿不辦事的臣子們能在這關鍵時刻有所作爲。臣子雖多,卻無一人能爲他分憂解難,這是何等的悲涼?

憶及後世偉人的豪言壯語“誰能爲我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轉念再看看高居廟堂卻萬般無助的靈帝,其中心酸可想而知。

果不出靈帝所料,殿內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敢開第一個口。能站在這裡的人都不是傻子,誰都清楚現在外面的情形有多糟糕。要是提的建議好,那還好說,萬一提的不好,讓朝廷大軍又吃敗仗,到時肯定得腦袋搬家。

何進身爲當朝大將軍,此刻也不敢擅自發言。阻礙宇信回京護駕的是他,建議朝廷派兵平叛的也是他。可眼下的情況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他也心虛得要命。

靈帝等了半天見始終沒人獻出什麼好主意,當下只好說出自己的想法:“朕……準備暫時離開雒陽,西狩長安,諸位以爲如何?”

靈帝此言一出,衆臣跪倒一片:“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呀!大軍未戰而先退已然軍心不穩,如今陛下還要棄都而去,這……這要是傳出去會讓天下臣民心寒的。”

靈帝再昏庸無道,心裡也清楚此舉之害。遠的不說,就以穎川皇甫崇軍爲例。若是靈帝在這個節骨眼上西逃長安,前方將士的士氣肯定得土崩瓦解,那時用不着波纔來攻,朝廷大軍就得徹底完蛋。

但這些日子以來,靈帝天天聽到的都是壞消息。一會兒是黃巾軍攻下了多少座城池,一會兒又是哪個地方的官員被抄家滅門,還不容你喘口氣兒,敗報又到了,什麼官軍戰敗又傷亡了多少。

靈帝腦子裡的那根弦一直是繃得緊緊的,整天提心吊膽,生怕黃巾軍哪天就打到了雒陽城下,到時自己想跑都跑不了,只能坐等城**死的時刻到來。

百官見靈帝默不作聲,以爲靈帝有所動搖,於是繼續勸說道:“陛下不必太過擔心,雖然眼下戰事不利,但朝廷仍有十多萬大軍可供調遣。再者,雒陽一帶守衛十分嚴密,賊人要想打進來也沒那麼容易?眼下當務必之急是如何解長社之困,還望陛下明察。”

其實大臣們的這些想法是極有道理的。雒陽外圍的八大天險關隘,若防守得當莫說十萬黃巾軍,就是二十萬三十萬也甭想攻進來。

可每逢關鍵時刻靈帝是個什麼主兒?那是在歷史上出了名的膽小怕事的皇帝。黃巾起義爆發前,靈帝以爲張角等人不過是跳樑小醜,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撐死了算也就是拉起幾萬土包子過幾天山大王的癮兒,也就沒太放在心上,所以對這些叛國分子下起手來也毫無顧忌,通通殺乾淨了了事。

可到後來,當聽說黃巾賊衆已有百萬之巨時,靈帝嚇得就差沒當場尿褲子。百萬之衆是個什麼概念,靈帝估計做夢都想不到。那時整個大漢王朝的軍隊加起來也湊不足二十萬之數,張角的信徒數量至少是漢軍的五倍。

這種敵衆我寡的情況下,靈帝不得不感到恐懼,所以今日他纔會在朝會上突然提出要遷往長安的想法,這也是靈帝斟酌了好久才做出的決定。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文武百官竟然不顧他的死活,硬是和他擡槓,反對聖駕棄都西遊。

靈帝高坐殿堂,聽着這些大臣們勸諫過去勸諫過來,反正都是一個意思,不同意他離開雒陽。終於,靈帝惹不住了,這回他徹底地憤怒了:“住口!你們這羣廢物,簡直就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瞧瞧你們,朕每年給了你們那麼多的俸祿,到了關鍵時候不僅不幫朕分憂,還夥同一氣來給朕添堵。你們……你們的心都讓狗給吃了?朕……朕真恨不得把你們一個個……都扔到黃河裡去,哼!”

靈帝越說越激動,最後竟順手操起御桌上的幾道摺子,朝剛纔還勸諫得厲害的幾個大臣腦袋上砸去,嚇得那幾個不幸“中彈”的大臣慌忙跪倒在地,磕頭懇求靈帝息怒。

其餘大臣見靈帝發火,當下也不敢再行勸諫之事,一個個都趕緊閉上嘴巴垂下腦袋。遷不遷都是皇帝的事兒,自己做臣子的,把話說到了就行,可別一時熱血過頭,拿全家人的性命和皇帝幹嘴仗,這……不理智!

大將軍何進從頭至尾就沒發過言,安安靜靜地做個看客。但此刻羣臣都啞了口,他就不得不站出來說兩句了。畢竟他的侄子如今已是當朝太子,他可不想劉辨以後做個流浪天子:“陛下息怒,臣亦以爲陛下不可在這個時候離開雒陽……”

靈帝剛氣消一些,突然發現連近來和他關係很融洽的何進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和他唱反調,不禁再次火從心出。靈帝望着堂下戰戰兢兢的何進,冷笑道:“哦?大將軍,那你說說爲什麼朕現在不能離開雒陽?朕……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今天你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哼,朕不管你是不是大將軍,屆時一定治你的罪!”

何進聞話心裡一咯噔,本來是想趁機籠絡一下羣臣的,然後再見好就收,結果沒想到一下撞到了靈帝的槍口上。這下好了,成趕鴨子上架了,只能死撐到底了。

想通這一點後,何進整理了一番思路,這才緩緩開口說道:“陛下,臣有三條雒陽不可棄的理由。其一,雒陽乃我朝都城,自光武皇帝至今已歷十帝,棄之則失先祖庇佑;其二,自古以來凡棄國之都城者,民視之爲昏君,陛下英明神武,萬不可觸此大忌;其三,陛下坐鎮雒陽,當可鼓舞士氣,以助早日平定黃巾之亂,棄之則軍心不穩,無利社稷平安。陛下乃一代明主,萬望慎察!”

靈帝一聽此話,也不得不冷靜下來靜心沉思。靈帝很驚訝,這何進未入朝時只不過是一介屠夫,怎麼就懂得這些聖人的大道理?今兒聽他說的這番話確實有板有眼,難道以前真的小看他了?這傢伙不會一直在玩扮豬吃老虎吧?

其實靈帝一直都沒看錯何進。何進此人實乃一介莽夫,他哪兒懂得什麼治國安邦的良策,方纔所言不過是情急之下借了他府上幕僚荀爽的高論。

荀爽乃穎川荀氏族人,對漢王朝忠心無二,且常懷報國之志。不想漢室不幸,遭逢黃巾作亂,社稷將傾。萬幸靈帝聽從大臣建議,確立劉辨爲當朝太子,以固國本。荀爽聞訊這才千里來投,看在未來天下之主劉辨的份上,方纔甘願爲其出謀劃策。

不想在大難之時,何進竟然玩了一出頭腦風暴,忽然想起昨晚荀爽的那番高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把大意給背了出來,這才險險唬住靈帝。

第13章 挪碾盤分肉第11章 論勢收大賢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58章 老奸巨猾第265章 “公平”交易(二)第42章 帝巡白馬寺第11章 論勢收大賢第137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137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57章 白馬義從第231章 雲中險境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238章 餓馬提鈴第203章 馬超救父第93章 女人的膽識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15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269章 計死人活第2章 拜師學藝第126章 袁隗的誣衊第162章 鷸蚌相爭(一)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240章 草木皆兵楔子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203章 馬超救父第177章 家國天下第258章 劉備的心計第7章 張府勝雙傑第163章 鷸蚌相爭(二)第67章 大練兵第57章 白馬義從第143章 再見,雒陽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60章 “虛”與“實”第197章 飛將之威(四)第242章 因糧於敵第22章 以詩見蔡邕第134章 西涼起戰禍(二)第67章 大練兵第209章 血夜虎牢(一)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270章 狗急跳牆第174章 爾虞我詐(一)第96章 密謀造反第208章 一語道破第19章 論儒驚四座(一)第13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一)第158章 明爭暗鬥第234章 火燒雲中(一)第172章 蔡邕請客第21章 縱橫棋盤間第41章 得勝歸第227章 君心難測第204章 西路無援第190章 諸侯“情誼”第256章 白馬騎的覆滅(三)第221章 禮尚往來(二)第156章 君臣一諾第159章 何進得勢第232章 百姓爲重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222章 最後通牒第146章 夏尋蘇飛第113章 設伏誘張樑第205章 斷後人選第47章 自露馬腳第70章 建軍表彰盛會第4章 河間揚名(一)第267章 猜拳遊戲第146章 夏尋蘇飛第227章 君心難測第254章 白馬騎的覆滅(一)第2章 拜師學藝第248章 雁門關絞肉機(一)第201章 鐵騎交鋒第14章 張飛是儒士第40章 仁義服烏桓第94章 公私難分第21章 縱橫棋盤間第126章 袁隗的誣衊第73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二)第41章 得勝歸第10章 甄府訪田豐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239章 力奪王旗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177章 家國天下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4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40章 董卓二掛帥(二)第126章 袁隗的誣衊第226章 新的危機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247章 瘋狂的報復第211章 洛水會董卓
第13章 挪碾盤分肉第11章 論勢收大賢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58章 老奸巨猾第265章 “公平”交易(二)第42章 帝巡白馬寺第11章 論勢收大賢第137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137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二)第57章 白馬義從第231章 雲中險境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238章 餓馬提鈴第203章 馬超救父第93章 女人的膽識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115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269章 計死人活第2章 拜師學藝第126章 袁隗的誣衊第162章 鷸蚌相爭(一)第120章 文姬探病第240章 草木皆兵楔子第228章 兒女情長第203章 馬超救父第177章 家國天下第258章 劉備的心計第7章 張府勝雙傑第163章 鷸蚌相爭(二)第67章 大練兵第57章 白馬義從第143章 再見,雒陽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141章 各有憂事第60章 “虛”與“實”第197章 飛將之威(四)第242章 因糧於敵第22章 以詩見蔡邕第134章 西涼起戰禍(二)第67章 大練兵第209章 血夜虎牢(一)第175章 爾虞我詐(二)第270章 狗急跳牆第174章 爾虞我詐(一)第96章 密謀造反第208章 一語道破第19章 論儒驚四座(一)第13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一)第158章 明爭暗鬥第234章 火燒雲中(一)第172章 蔡邕請客第21章 縱橫棋盤間第41章 得勝歸第227章 君心難測第204章 西路無援第190章 諸侯“情誼”第256章 白馬騎的覆滅(三)第221章 禮尚往來(二)第156章 君臣一諾第159章 何進得勢第232章 百姓爲重第1章 山中逢槍神第222章 最後通牒第146章 夏尋蘇飛第113章 設伏誘張樑第205章 斷後人選第47章 自露馬腳第70章 建軍表彰盛會第4章 河間揚名(一)第267章 猜拳遊戲第146章 夏尋蘇飛第227章 君心難測第254章 白馬騎的覆滅(一)第2章 拜師學藝第248章 雁門關絞肉機(一)第201章 鐵騎交鋒第14章 張飛是儒士第40章 仁義服烏桓第94章 公私難分第21章 縱橫棋盤間第126章 袁隗的誣衊第73章 發展纔是硬道理(二)第41章 得勝歸第10章 甄府訪田豐第255章 白馬騎的覆滅(二)第239章 力奪王旗第53章 小仲道的敵意(一)第177章 家國天下第261章 借刀殺人(二)第4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40章 董卓二掛帥(二)第126章 袁隗的誣衊第226章 新的危機第219章 董卓“大出血”(三)第247章 瘋狂的報復第211章 洛水會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