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小洛克菲勒

小洛克菲勒從麒麟牌轎車鑽出來,回頭仔細打量了這輛車子,不得不承認,汽車的外觀很漂亮,不,是他見過的最漂亮的轎車,無論是外形還是尺寸都超過了美國所有的車子,這絕非福特公司的作品,中國人竟然可以設計出如此漂亮的汽車?“好在”除了外觀外,性能很一般,噪音大,而且避震不好。

“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小洛克菲勒想,“那個纏足,腦後留着一根可笑的小辮子的中國已經不見了……”他回味着從前門下火車以來所見到的那些普通市民,雖然看上去依舊貧窮,但很多人臉上帶着自信的微笑,並未因見到一個高鼻子深眼眶的白種人而驚異或者害怕。而且,他所見到的北京已經有了現代化的氣息,寬闊的、鋪了瀝青的大街,街道兩邊的造型漂亮的路燈以及漆成黃黑兩色的垃圾箱,甚至有了公共汽車……

“董事長先生,請這邊走。”顧維鈞那標準的美式英語打斷了小洛克菲勒的思索。

他第一次進入這座著名的皇家別院,如今新中華的政治中心。從沉思中驚醒,小洛克菲勒感到了一絲有別於外面的清爽涼意。

“謝謝。這就是尊敬的總統先生的官邸嗎?”

“只能說是臨時的。”顧維鈞笑笑,“我們學習了貴國的很多制度,包括官邸制。新的總統府已經在修建了,如果順利的話。明年的現在,總統就可以到他的新官邸辦公了。”

顧維鈞退後兩步,給宋教仁和王士珍讓出位子。總統秘書邵衝迎出來,“各位請進吧,勤政殿會議尚未結束,請各位稍待片刻。”

“可不可以在附近散散步?風景太美了,非常美。”小洛克菲勒聽顧維鈞翻譯了邵秘書的話,卻不想進海晏堂去等待。

“當然可以。”宋教仁說,“少川你就陪着他四處走走嘛。我不成了,天氣太熱。得進去涼快下。邵秘書。給我將總統最好的茶取出來,不準藏私。”

“成。二位首長請進。”邵衝微笑應道。他來海晏堂已經近九個月,熟悉了中樞大人物的禮儀和玩笑,知道該如何稱呼不同的人了。

邵衝是北洋大學堂(現已改名天津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進入工業部辦公廳。經周學熙部長推薦。去年接替了被外放上海工作的王兆成爲龍謙的生活秘書。

“邵秘書,”宋教仁目送小洛克菲勒和顧維鈞向北而去,“你是跟總統去過美國的。聽說彼國總統府比我們的豪奢很多,當真?”

“白宮爲美國總統官邸,不僅是總統家人的生活所在,總統的工作班子也在其中,就規模而言,海晏堂自然不能與白宮比……”邵衝斟酌着詞語。

“等總統府建好就好了。海晏堂確實小了些,連歐陽大主任都擠在斗室中。”王士珍打量着不大的院落,西式主樓的二樓住着龍謙的家人,一樓是會客廳(兼餐廳),辦公室的混合區,還住着他的貼身警衛和生活秘書,其他工作人員,警衛、廚師、秘書,包括總統辦公廳主任歐陽中也只好佔據院子南面的一排平房,狹小潮溼,採光不好。辦公廳曾有修繕擴建的申請,龍謙不準,說是要保護文物。

“我最佩服總統這點。”宋教仁向聞訊走出的陳淑點點頭,“總統保持一貫的樸素節儉,下面就不大敢胡來,端方不止一次對我讚歎政府的簡樸作風,其實應將功勞歸於總統。算了,我們就在院子裡等吧。你說他見總統會談什麼事?”他對王士珍說。

“估計有美國官方的信件或者口信。他們這些財團對政局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啊。”王士珍躲進南房的陰涼處,避開近乎直射的烈日。

“財團?我覺得華源和中興也有財團氣象了……邵秘書,你去問一問,勤政殿的會議還早嗎?”王士珍的話觸動了宋教仁,他數次聽到對華源、中興這兩大實業集團的微詞。雖然其軍工部分被剝離出來,但近年仍發展迅猛,子(分)公司遍佈全國,在一些行業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比如華源的菸草和自行車,中興的橡膠及機械製造。據說華源實業一家的利潤便超過了甘肅省的財政總和。

“好的。”邵衝答應一聲出去了。

“又要讓總統破費了。”宋教仁對端來酸梅湯的陳淑笑道,“看來洛克菲勒先生要在這裡用午餐了。中午準備請那位財神爺吃什麼?”

“總以爲他的薪水高,那也架不住花銷大啊。還嫌我不會管家呢,幸虧我聽了蘭清(呂碧城)的建議記了帳,他纔沒話說。如果不是中興最近分紅,還得借錢過日子了!說出去誰信?您問吃什麼?本來是準備訂西餐的,他說西餐人家不稀罕,還不如吃點正宗的中國菜,李師傅負責,我也不知道做了什麼。”陳淑將托盤放在茶几上,“二位請自便吧,天氣熱,喝點酸梅湯解暑氣。”那邊呂碧城早已拖出兩把椅子和一個小茶几給兩位高官臨時使用。

“自從夫人去了,婦女聯合會氣勢更盛了。那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草案讓洪南劭很是頭疼呢。”宋教仁算是海晏堂的常客,不客氣地用勺子給自己盛了一碗,咕咚咚地喝了下去,頓覺渾身舒坦,暑氣頓消。

“最難的是那個《計劃生育法》。衆議院否決兩次了,再提交也難以通過。”王士珍也舀了一碗酸梅湯,不過卻不似宋教仁那樣,而是優雅地小口酌着。

“他們都是鼠目寸光。”陳淑在次子興華上學後終於“出仕”了,跑到秋瑾任主席的中華婦女聯合會找了份差事,“帳算的很清楚了。如果再不控制人口的增加。再有十年,全國人口將超過六億五千萬!糧食的增加趕不上人口增加是肯定的了。”

“這是移風易俗的大變革,需要繼續做細緻艱苦的工作。你們最近在《婦女解放報》上連載的文章真不錯,連我太太都被打動了,成了計劃生育的鐵桿支持者。”

《計劃生育法》是年初由民政部、衛生部和婦聯聯合起草的,規定了每對夫婦允許生育的孩子數量不超過三個,少生的給予獎勵,超生的給予經濟處罰,按照累進計算法收取社會撫養費。卻遭到了國會的抵制。

當然,推出《計劃生育法》是建立在避孕措施普及的基礎上的。新中華在大力推進醫療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了計劃生育的宣傳,免費向公民發放避孕藥物和用具。

但該法草案一經公佈,立即引起軒然大波。自從盤古開天地,還沒有一朝政府管過女人生孩子呢。除了極少數贊同者。幾乎是一片反對聲。衛生部在衆議院做了兩次解釋。雖然數據詳實。但仍無法說服議員們。

“勤政殿的會散了,顧先生他們在外面截住了總統,正在在湖邊聊着呢……”邵衝的報告打斷了他們的談話。宋教仁知道今天的會議是針對歐洲那個莫名其妙的刺殺的。對於宋教仁來說。歐洲發生的刺殺事件距離中國太遙遠了,看不到其與中國的直接關係。他更關注着眼下繁雜的政務,眼看着曾經殘破不堪的國家日益走上興盛,分管農業、民政、衛生等事務的宋教仁幹勁極大,認爲又一個盛世真的來臨了。

最值得驕傲的是農業。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全國耕地總面積在1913年超過了9.23億畝,年產糧食約4150億斤。平均畝產超過了450斤,基本解決了糧食問題,使得國家第一次有了存糧。光是在通州,前年修建的可以儲存一萬五千噸糧食的大糧倉堆的滿滿當當。

增產糧食終於找到了辦法,不再依賴荒地的開墾而是提高畝產。兩個辦法,一是水利的興建,二是肥料的更新。而後者的作用更爲明顯。由於化工產業的興起,第一次出現了化學肥料。在試用化學肥料的地區,畝產甚至超過了800斤,給徹底解決糧食問題開闢了光明的前景。但化肥的產糧嚴重不足,而且總統對化肥帶來的副作用顧忌極深,嚴格限制了試點的地區,只允許黑龍江及吉林的四所國營農場試用,尚未在全國推廣。

而無限制的墾荒受到限制,爲此,山西、陝西、甘肅以及河套地區的墾荒被基本叫停,代之以畜牧。對於墾荒熱情很高的山西省長閻錫山被叫入北京當面接受總統的訓誡。那次宋教仁參加了,總統提了個問題,讓閻省長查閱資料後回答。總統說他最近閱讀史籍發現一處令他大惑不解的問題,那就是黃河水患問題。原以爲亂世多水患,治世情況應當好一些,結果卻不是那麼回事。你們去查一查,也可以請教專家。

這個問題饒有興趣。宋教仁真的跑到北京大學找了專家,幾天後結論得出來了,真如總統所言。但這不符合常識的背後究竟隱藏着什麼秘密?專家也大惑不解。宋教仁和閻錫山再次回來請教龍謙,龍謙說他的感覺是這樣,亂世多戰爭,人口減少,對黃河上游的土地多有荒廢,減少了泥沙進入河道,水患就少了。治世則相反,人口的擴張逼迫着向荒地要糧食,水土流失加劇,黃河氾濫就成爲了必然。

宋教仁將總統的判斷反饋給北大,引發了北大歷史系的極大興趣,據說他們成立了一個課題組,專門研究總統的結論是否符合規律。

龍謙對閻錫山說,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有很多,單純增加種植面積是笨辦法,晉西北適合放牧的地方不妨去研究下放牧,既能保護環境,還可以改善膳食結構。

幸好提高畝產的方法被找到了。西北地區的墾荒基本叫停了。

www¤тtkan¤¢〇

在總量增加的情況下,糧食的品種得到了改善,細糧(大米和小麥)所佔的比例超過了40%。東北的大豆成爲國際上極爲搶手的貨物,和石油、紡織品構成了三大出口商品。極大地緩解了財政壓力。而且,養殖業的興起改善了公民的膳食結構,減少了糧食的需求,老百姓吃飽肚子成爲了現實。吃肉曾經是普通居民的奢望,但國家在新疆、內外蒙古及東北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比如改放養爲圈養,一方面保護了草場,另一方面則增加了牛羊的產量,爲城市提供了大量的肉製品,低廉的價格使得城市居民有條件吃肉了。據北京市社會統計局的調查數據。1913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肉類爲48.5斤。每天接近一兩肉了。

在宋教仁看來,這就是最大的仁政!那些敵視、懷疑新政府治國能力的都可以閉上嘴巴了!去年年底赴江南考察農業,在上海見到了病勢日重的黃克強,黃興感慨地說。他們站住腳了。誰也無法取代他們了。

是的。且不說新中華在文化教育、工業交通以及軍事領域的成就。光是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就讓一切的反對派閉上了嘴巴。

小洛克菲勒看着大羣佩戴將星的軍官們從勤政殿走出來,明白剛纔的會議是研究軍事問題了。他是一個商人。但對政治有着濃厚的興趣。當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容不得你置身於政治之外了。《反壟斷法》肢解了標準石油,但小洛克菲勒仍然是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頂級資本家,歐洲突然發生的變故讓他感到擔心,比起中國的大部分官員,他更明白費迪南被刺意味着什麼。

“總統,這位就是洛克菲勒先生……”顧維鈞迎上前去,爲龍謙介紹着客人。

“歡迎你,洛克菲勒先生。”龍謙用英語打着招呼,朝洛克菲勒伸出了大手,“感謝您的慷慨捐贈。本來我是要參加落成儀式的,您看到了,有一個重要的會議……我備了便飯,地道的中餐,請您品嚐下中餐的味道吧。”

“不勝榮幸。”小洛克菲勒掃視着從他身邊走過的將軍們,他們大都很年輕,合體的軍裝顯得很威武,“總統先生認爲歐洲的局勢會波及到亞洲嗎?”

“這個很難說。美洲一個蝴蝶煽動翅膀,或許就能在西太平洋掀起一場颶風。”

“哈哈,您真是風趣。”

洛克菲勒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來華的主要目的是擴大與中國在石油領域的合作。繼山東濟陽後,中國礦業部所屬的石油探勘總公司在直隸南部發現了一個新油田,如果說濟陽油田是依賴洛克菲勒公司的技術勘探確認的話,直隸油田的勘探則完全是中國人獨立完成的,儘管設備及技術完全來自於美方。根據獲得的消息,該油田第一口井日產原油已經超過了千噸,前景極爲廣闊。比起濟陽,該地交通及其他配套設施均極爲妥善,投入收效比很好。中國人現有的勘探及冶煉能力還很弱,這給了美孚發財的機會。小洛克菲勒以出席協和醫學院落成典禮爲名來北京,主要的目的是與中方就直隸油田的擴展開發進行深入商談。石油化工對於中國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有着極爲廣闊的前景,美孚如果做的好,完全可以壟斷中國的石油深加工行業,進而擴大至亞洲其他國家。

臨來之前,洛克菲勒拜會了威爾遜總統。威爾遜總統託他轉交一份給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親筆信。這封信小洛克菲勒看過了,並無特別機密的內容,完全是外交辭令式的,威爾遜總統問候那位中國“獨裁者”,希望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諸多方面展開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中國新政府成立後,在經濟上嚴重依賴美國,是美國幾筆鉅額貸款穩定了中國的經濟,幫助他們整頓了金融,度過了最爲艱難的一段時光。但換來的是中國市場對美方的全面開放,那些貸款的大部分都變爲了針對美國的訂單,給被產能嚴重過剩的美國經濟注入了活力。不僅洛克菲勒財團對中國市場有着濃厚的興趣,杜邦財團也加進來了,他們在化工特別是火炸藥行業與中國展開了密切的合作,現在,摩根財團也不甘寂寞了,他們盯住了中國的鋼鐵和鐵路,希望在中國方興未艾的建設大潮中分一杯羹。

這種情況下,中國最高領導人出訪美國就順理成章了。在小洛克菲勒看來,中國最高領袖的美國之行是成功的,他們獲得的東西或許超過了預期:美國減免了中國四分之一的戰爭賠款,這部分資金將用於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當然是在美國的監督下。餘額的償還時間被延長一倍,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新政府的財政危機。美國承諾給予中國更多的貸款用於發展他們極爲落後的工業,開發更多的礦山,修建更多的鐵路,當然,有關的設備技術將購自美國。

小洛克菲勒在政界有着廣泛的人脈,他知道在那些公佈的合作事項外,美中之間還簽署了一系列秘密協議,主要集中於海軍和航空。中國人似乎更熱衷於航空,但還是承諾向美國購買四艘巡洋艦和十二艘驅逐艦,用於擴大他們曾被日本人摧毀的艦隊。令小洛克菲勒不解的是,中國人拒絕了美方提出的爲中國建造主力戰艦的要求,當全球海軍進入超無畏艦時代後,十幾艘只有速度優勢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有什麼作用呢?能對日本人構成什麼威脅呢?倒是中美聯合成立的太平洋遠航公司有點意思,假如中日發生戰爭——這在小洛克菲勒看來是完全可能的,那個懸掛了美國旗幟的遠洋運輸公司可以避免日本人對中國的海上封鎖。至於送更多的海軍學員進入美國海軍學院學習就更不值一提了。中國人有句古話說得好:遠水不解近渴。培育一支遠洋海軍即需要深厚的國力,更需要時間。至少二十年內,日本海軍將全面壓倒中國,所以,美國政府及軍方對扶持中國海軍沒有任何的顧慮。

小洛克菲勒也是在與中國山東石油緊密合作後才發現中國人竟然在美國早早佈局了,如今已經是龐然大物的華美機械集團公司竟然有中國的股份,接替其父出任董事局主席的大衛.狄文曾在中國生活多年,與中國新總統有着極爲深厚的私交,華美機械在機械領域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設備和技術,而且擁有福特汽車的不少股份。這解釋了中國汽車業的興起。由於華美機械的幫助,使得中國在鋼鐵和汽車製造領域一舉超越了日本。

民主黨人威爾遜是在1913年擊敗塔夫脫入主白宮的。在小洛克菲勒看來,威爾遜比塔夫脫更具領導能力,對全球事務更具野心。威爾遜希望美國影響並主導亞洲事務,儘管亞洲比起歐洲還很落後。一個親美的中國政府是威爾遜熱烈歡迎的,特別因爲日本海軍將美國視爲假想敵的情況下,扶持中國被國會山所認可。用威爾遜總統的話說就是,一個文明、進步的中國出現在東亞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

小洛克菲勒在海晏堂的午宴是在一種歡快的氣氛中進行的,菜餚不多,但很精美,令小洛克菲勒十分滿意。龍謙總統對於小洛克菲勒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合作要求全盤照準,“沒有問題。你們可以加入直隸油田的開發,我這裡沒有任何的限制……請轉告威爾遜總統,我希望他在方便的時候出訪中國。太平洋雖然遼闊,但擋不住中美兩國人民濃厚的友誼。”

小洛克菲勒很想與總統先生談一談他在美國生活的經歷,但話題總被總統小心翼翼地繞開了。總統先生的英語雖然流利,但口音存在問題,據大衛先生說,總統先生曾在加利福尼亞州生活過很長時間,但總統的口音顯然不對。龍謙熱情地介紹了中國,特別是中國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蹟,希望小洛克菲勒去看一看。但小洛克菲勒更關心他的生意,他在完成對北京的造訪後將乘火車前往山東,視察已經頗具規模的山東油田。然後他將去直隸,據說兩地相距不遠。如果直隸油田具有前景,他必須考慮美孚在中國的佈局了。

第27節 風波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4節 方聲遠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4節 各方第7節 武昌二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10節 民黨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14節 構想第2節 國會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2節 初戰一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6節 等待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8節 天津二第2節 汀泗一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4節 各方第4節 監獄第4節 陸軍整編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6節 孫娟們一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2節 召見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20節 中興實業第4節 監獄第4節 練兵之始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4節 無錫二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4節 萊州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6節 武昌第9節 戰後二第15節 外蒙第11節 回國二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32節 洪粵誠一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3節 俄國戰略第4節 萊州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節 司徒均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8節 天津二第13節 軍規二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8節 阻擊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4節 平叛四第10節 沈旦堡二第32節 沂州一第2節 初定軍律第5節 江雲第8節 陳家崖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動員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4節 南京一第4節 起因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4節 去哪兒?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4節 萊州第16節 肅奸第31節 出征一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8節 北京八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2節 中樞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10節 彼得堡六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
第27節 風波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4節 方聲遠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4節 各方第7節 武昌二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10節 民黨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14節 構想第2節 國會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2節 初戰一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6節 等待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8節 天津二第2節 汀泗一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4節 各方第4節 監獄第4節 陸軍整編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6節 孫娟們一第3章 風雲變幻第一節抗洪一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2節 召見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20節 中興實業第4節 監獄第4節 練兵之始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4節 無錫二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4節 萊州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6節 武昌第9節 戰後二第15節 外蒙第11節 回國二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32節 洪粵誠一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3節 俄國戰略第4節 萊州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節 司徒均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8節 天津二第13節 軍規二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8節 阻擊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4節 平叛四第10節 沈旦堡二第32節 沂州一第2節 初定軍律第5節 江雲第8節 陳家崖第3節 軍歌嘹亮三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動員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4節 南京一第4節 起因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4節 去哪兒?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4節 萊州第16節 肅奸第31節 出征一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8節 北京八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2節 中樞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10節 彼得堡六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