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許思二

這似乎有些挑釁的意思了。

焦隱菊和許文夫一樣,在西洋數國留學,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是西語系和中文系的合聘教授。或許在他看來,這位年輕雄壯的提督大人能夠講出一番政治上的見解,但對於如何辦大學,或許連皮『毛』都談不上。

許思一直琢磨着龍謙的話。這位被父親稱讚不已的將軍大人絕非是赳赳武夫了。不過,焦隱菊焦先生可不是善類,言辭鋒利,連父親都避讓三分。

龍謙微微一笑,“焦先生是吧?這個問題問的好。在龍某看來,大學是培養民族精神的搖籃,是文化傳承的最佳載體。大學不是看有沒有一流的西洋大樓,而是看有沒有一流的大師,能不能培養出一流的大師。”

下面冷了一少會,然後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提問的焦隱菊撫弄着自己的銀髯,品味着龍謙的回答,雖然沒有搞懂“載體”是何物件,但望文生義,大致意思是不會錯的,“鄙人對龍將軍高見深表贊同。大學正該擁有和培養大師,說的太好了……”

緊跟着在第一排站起一個穿着黑『色』棉袍的消瘦中年,戴着一副琺琅鏡框的眼鏡,一口濟南腔,“鄙人秋慕春,想請教龍提督一個問題。據許總辦講,龍提督曾在美國念過大學,依提督大人看來,這大學該如何辦哪?”

許文夫站起來介紹道,“秋教習是倫理學教授,曾在法國高等政治學校留學。是我的同窗啊。”

“原來是秋教授。這個嘛,我曾對許校長講過,辦好大學,必須秉承‘兼容幷蓄,開放包容’的宗旨。只有盛開思想自由花,方能結出學術成果。”

“啊,‘兼容幷蓄,開放包容’,說的好,秋某領教了。”

“鄙人趙寒木。請教龍將軍。我校自庚子年草創,也算篳路藍縷,艱苦卓絕。鄙人深知辦好大學的條件有千條萬條,但最關鍵的一條是要有錢。鄙人知道龍提督一直熱心教育。對我校頗有恩惠。但依靠有數的撥款和極少的捐贈。總是入不敷出。若是提高學費,更多的寒門士子將很難獲得念大學的機會。爲此,文夫先生十分的憂心。不知龍將軍有何妙策解學校之憂?”

提問的是庶務高先生。龍謙卻是認識的。此人是周學熙的親信,曾跟隨周學熙去沂州辦理華源集團向學校的捐款事務。

“高先生說的對,提高學費是自取滅亡之道。龍某在美國多年,美國的大學分私立與公立兩類,就總體而言,私立大學更具聲譽。那是否私立大學的收費更高呢?也不盡然。那麼私立大學的經費來自何方?很簡單,就是畢業學生自願的捐助。”

“啊,這個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了。學生的捐款會有怎麼多嗎?”。高光潤疑『惑』地問。

“有的。一些在商界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會自願向母校捐贈大額的經費。高先生,當學生們畢業後走入社會,在取得一系列不俗成績的時候,他感到這一切來自於母校的培養教育,那麼,這種捐贈就成爲了可能。而學校將捐贈用於校舍、圖書館、實驗室等設施的興建,用於招聘更優秀的教師,用於對成績優異學生的獎學金,用於資助那些家境貧寒的學員完成學業。所有的開支,必須如實,透明,及時地報告捐贈人。而且,要充分尊重捐贈人的意願,比如,捐贈人希望建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學樓,那就必須這樣辦。更改用途必須獲得捐贈人的同意。”

師生們一時間沒有繼續提問。

“先生們,這就出現了良『性』互動。學生們對學校感恩,纔會有自願的捐贈。那麼,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們知識,而且要教會他們做人,教會他們真善美,教會他們擔負起責任來。當學生離開學校踏入社會,運用學校教給他的知識和品德成爲社會的中堅,他們必將對母校心懷感恩之心,以他們的方式去回報母校,捐贈金錢只是最小的回報。而學校就必須將學生當做最精密優秀的產品,爲此殫精竭慮。而不是爲了掙錢。只有將學生當做人才來培養,學校纔會越做越大。”

這回是許文夫親自發問了,“龍將軍這番高論真是發人深省!直指辦學之關鍵訣竅!現在我向將軍提一個問題,您認爲山東大學堂可以辦成國內一流的大學嗎?”。

“這個我毫不懷疑!辦好大學的關鍵不在於經濟方面的支持,而在與是否擁有正確的教學方針。許校長能叫我一個武夫來爲師生們喋喋不休地講上一番,足見許先生包容天下的胸懷。只要我們山東大學堂有這種胸懷,就具備了成爲一流大學的基本條件。齊魯乃人文薈萃,英雄輩出的地方,兩千年前在山東既然能出現孔夫子這樣深刻影響民族『性』格的人物,爲什麼不能產生世界一流的大學?而且,在經費方面,第五鎮及華源、中興實業等部門將爲山東大學盡力提供資金上的支持,我作爲第五鎮統制官,在這裡承諾,第五鎮官兵將會把自己薪餉的3%捐贈於學校,學校的基建工程,可以調用第五鎮的工兵部隊無償服務。除此之外,我還會遊說華源及中興,每年向山東大學的無償捐贈不少於三十萬兩白銀!”

臺下頓時掌聲雷動!這次是真心的,即使是普通的學生,也曉得這份承諾的分量。

許思動情地使勁鼓掌,覺得臺上這位年輕將軍更加可愛了,他不僅懂音樂,會作曲填詞,還如此懂教育並且支持父親的學校,難怪父親說有此人坐鎮山東實乃地方之幸事。

“鄙人代表全校師生萬分感謝龍將軍的慷慨承諾和大力支持。最後想請將軍大人爲學生們講幾句話,提一點要求吧。”許文夫滿面紅光。心情激動。他不曉得第五鎮3%的軍餉是多少錢,但每年不少於30萬兩的白銀捐款絕對值得他全力恭維這位武將。

“這個嘛,”龍謙看着下面的學生們,“古語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每個人擔負的責任是不一樣的。我希望在座的學子們在走出校園後成爲國家的棟樑,不管是從政還是治學,抑或接過老師們手裡的教鞭走上講臺,都要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聯繫在一起。只有人人都奮發努力,國家纔會興旺。纔會重振祖先的榮光。論學問。龍某是不敢與你們比肩的,但是龍某知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中國大部分時間都是領先於世界的!爲什麼中華不能復興?爲什麼洋人的先進知識我們不能掌握?沒有道理嘛。所以。大家要對國家有信心。對中華民族有信心。至於期望。我倒是認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立萬丈的雄心。也要靠微小的一步步努力。希望大家在校努力學習,積極關注時局變化,關注民生疾苦,修煉自己的身心,做一個心裡生理雙健康的優秀學生。畢業後呢,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自己的職業,社會是一個構造複雜的機器,無數的部門和人員組成了這部機器,只有每一個零件都是合格的,機器纔會運轉良好。就我本人而言,從來就沒有認爲哪一行高貴,哪一行低賤。農夫低賤嗎?沒有農夫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我們就會餓死!工人低賤嗎?沒有工人的勞作,我們恐怕連衣服都穿不上了。士兵低賤嗎?沒有士兵的奉獻,國家就沒有安全,我們就會成爲異族的奴隸!我是帶兵之人,四年前,率部北上勤王,在人數大致相等的情況下,在天津北郊的西沽與八國聯軍血戰了一場,擊敗了侵略軍並生擒敵酋西摩爾中將以下數百人。那一仗陣亡了數百我一手訓練的精銳士兵,他們抱着爲國犧牲的精神,與裝備優良的侵略軍殊死奮戰,白刃格鬥,鮮血染紅了祖國的土地!我手下一名優秀的連長,也就是隊官,被敵人的刺刀劃開了肚子,腸子都淌了出來,我趕過去的時候,他已經不行了,但一直看着我,努力想說出最後的話語。我知道他想說什麼,我告訴他,放心去吧,仗打贏了!你的家人部隊會管,不會讓他們忍飢挨餓,流離失所。他就死在我的面前,其情其景,永難忘懷。在我眼裡,那些犧牲的,負傷的士兵們是這個國家最可敬佩的人!倘若所有的軍隊都有這種精神,別說是區區數萬敵人,便是數十萬,數百萬,我們一樣擊敗他們,消滅他們!同學們,你們畢業後,從政不是唯一的路,經商也不是最好的選擇,只要在你從事的行當裡成爲高手巨匠,就不負師長的厚望,不給母校丟臉!在這裡我鄭重承諾,倘若在座的各位願意到第五鎮從軍,一定會有你們廣闊的舞臺,施展諸位的才華,譜寫人生的最華彩樂章!”

更加熱烈的掌聲。所有的師生都起立爲龍謙的最後一段話鼓掌致意。

西沽之戰是庚子國難中唯一的亮點,生擒西摩爾中將爲李鴻章後來與列強的外交談判提供了唯一的砝碼。但這件事卻不是所有人知道的。

許思就不知道。龍謙演講後,許思終於打聽到了天津郊外的那場血戰的大致過程。震驚和欽佩之餘,許思聯想到第五鎮那首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沸騰的軍歌。她固執地認爲,只有經歷過這樣血戰的將軍才能譜寫出這樣的歌曲來。她熱切地希望有一次當面請教龍謙的機會,那一次的演講會她沒有提問的機會,後來將軍被老師們所包圍了,她失去了近距離交流的機會了。她很想當面向將軍討教一些問題,但沒有機會。

許思開始鼓動父親請將軍來家裡吃飯,說她有音樂上的問題請教。許文夫對她的要求置之不理,說提督大人哪有時間聽你說什麼音樂呢?簡直是胡鬧嘛。

許思乾脆跑到第五鎮司令部去求見將軍,但進不了司令部的大門。門崗甚至不聽她的理由(或許認爲太過荒唐了),這讓她很是失望。由於將軍的那次演講,許思開始關注起街上不時出現的軍人,確實,這些軍人非常有紀律,非常特別。他們很少單獨行動,兩個人出現時,都是排成一排,三個人時則成縱隊,邁着整齊的步伐,目不斜視。至於擾民,那是沒有的,至少許思沒有聽說過。

那個人怎麼就練出了這樣一支軍隊?他究竟有什麼秘密?許思渴望能夠單獨接觸將軍,向他提一些問題。大概過了一個月,父親說起美國人投資濟南的事情,說那些美國企業都是龍謙將軍手下引來的。許思在疑『惑』之際,得到了一次面對面接觸將軍的機會,由此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6節 平定第2節 初定軍律第3節 潘亮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5節 七月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16節 平叛六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13節 軍規二第15節 突圍二第11節 回國二第3節 干涉第37節 起步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0節 阻擊三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6節 逆襲一第17節 末日四第2節 袁克定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0節 升允第3節 龍口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4節 大勢三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8節 國慶日一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2節 條件第26節 變化二第36節 大勢五第33節 出征三第2節 袁克定第15節 張作相第19節 對策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5節 膠州灣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7節 股份第16節 肅奸第8節 終戰協定第24節 縱論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10節 戰後三第6節 孫娟們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14節 于右任第26節 風波一第34節 沂州二第23節 縱論一第3節 無錫一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節 繼位爲誰第39節 周馥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5節 北京五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12節 軍規一第13節 平叛三第32節 大勢一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2節 北京二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7節 蔣繼英第9節 別離第6節 武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節 抗洪三第2節 繼位爲誰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1節 進京一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1節 回國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32節 大勢一第26節 娜塔莉亞
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6節 平定第2節 初定軍律第3節 潘亮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5節 七月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16節 平叛六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13節 軍規二第15節 突圍二第11節 回國二第3節 干涉第37節 起步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0節 阻擊三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6節 逆襲一第17節 末日四第2節 袁克定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0節 升允第3節 龍口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34節 大勢三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8節 國慶日一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12節 條件第26節 變化二第36節 大勢五第33節 出征三第2節 袁克定第15節 張作相第19節 對策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5節 膠州灣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7節 股份第16節 肅奸第8節 終戰協定第24節 縱論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10節 戰後三第6節 孫娟們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14節 于右任第26節 風波一第34節 沂州二第23節 縱論一第3節 無錫一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節 繼位爲誰第39節 周馥一第16節 北京會議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5節 北京五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12節 軍規一第13節 平叛三第32節 大勢一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2節 北京二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7節 蔣繼英第9節 別離第6節 武昌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節 抗洪三第2節 繼位爲誰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1節 進京一第23節 春節前一第11節 回國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32節 大勢一第26節 娜塔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