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

關押在張前村的土匪約700人,是被俘最大的一股。因爲沒有來得及進行甄別,這股俘虜中有陶三手下好幾個大頭目。經過晚上的串聯,利用早上集合就餐的機會,猝然發難,一呼齊動,十幾個警衛只來得及開了一兩槍,便被撲上來的羣匪撲倒。土匪搶奪了警衛的槍支,呼嘯而去,四散奔逃。當時一營正在吃飯,警惕性差,疏於防範,釀成了大事故。

龍謙趕到張前時,葉延冰的一營已全部出動抓捕。當初接受徐世昌檢閱的那塊空地上蹲着抓回來約200名土匪。魯山、周毅、寧時俊等人全部過來了。

看到龍謙,最先抵達的魯山彙報了情況,大股的土匪逃向了秋村方向,那裡有部隊駐紮,他們沒有武器,估計跑不出根據地,一部分土匪逃向了兗州方向,騎兵連及一營一連在葉延冰率領下正在追擊。事故造成了七名警衛死亡,六人受傷,搶奪槍支十三支。

“麻痹大意!必須好好整頓一番!”龍謙陰着臉,“抓回來的立即分別審訊,將頭目們另行羈押,大頭目全部槍斃!”

“我去東面,那邊有國柱在,司令放心。”魯山打馬,帶着警衛連的十幾個騎兵朝秋村方向奔去。

“還有小部分逃向了雙雞,我過去看看。”周毅也帶了十幾個人去了雙雞。

雙雞有馮侖帶的三營,倒是不需要太過擔心。關鍵是“暴動”的土匪沒有武器。龍謙在廣場上拎着馬鞭亂走之時,聞訊趕來的石大壽帶着四營兩個連跑步到了。因爲趙家樓有俘虜,所以石大壽留了一個連。龍謙命四營以班爲單位,徹底搜索張前,將可能躲進村民家的土匪全部揪出來。

一直忙到天黑,四下出擊的部隊將暴動的大部分土匪抓了回來,期間發生了零星交火,因看守士兵身上沒有子彈,只有槍裡的五發,減去射擊的數目,搶到槍的土匪也沒多大用。但土匪不乏神槍手。還是造成了追擊部隊一死三傷。按照不完全的統計。追擊期間斃傷土匪二十七人,其中擊斃十五人。

最終統計,有二十九人逃脫了追捕。

“司令,責任在我﹍﹍”葉延冰一臉懊悔。

“沒想到陰溝裡翻船是吧?既然承認你有責任。那好。你這個營長不用幹了。下連隊扛槍當兵去!一營營長,由杜三立代理。”龍謙恨恨地道。

葉延冰楞了下,還是打了個立正。“是。”

張前村最大的地主申無病一臉驚愕,這就將葉營長給罷官啦?

“一營全營罰飯一頓!當時執勤的是幾連?”龍謙還沒有完。

“撤銷熊勳連長職務。由副連長代理。跟你一樣,下連隊當兵去。”

自蒙山整軍,軍官們第一次見龍謙如此雷霆震怒,個個靜若寒蟬。

“因爲連戰連捷就自覺了不起,是吧?沒想到鹹魚也能翻身,是吧?一營所有軍官罰俸一個月,不,司令部軍官全部罰俸一個月並寫出書面檢討,明日上午交參謀長。一營撤回鄭家莊,張前村有四營接管。”

“司令﹍﹍”魯山覺得處分有些重了,想替葉延冰和熊勳分辯幾句,剛一開口就被龍謙打斷了,“誰也不許說情!那七個不該犧牲的士兵,誰給他們說情去?申先生,村民有沒有損失?”

“沒,不,只有一個受傷的,不要緊。”

“損失的財物由蒙山軍賠償。你替我慰問這個村民,並送上十兩銀子的慰問金,回頭我讓老宋給你補上。錢從我的軍餉中扣!”

“不必了吧,哪裡能讓鎮守使大人破費﹍﹍”

龍謙擺擺手,打斷了申無病,“魯山,周毅,寧時俊,你們三人各自負責根據地的幾個莊子,檢查駐軍的紀律。對違反軍紀的官兵,全部帶回鄭家莊。他媽的,昨天那頓慶功酒根本就不該喝!喝出毛病了吧?後天上午,連長以上軍官,全部到司令部開會!”

張前村“暴動”的消息,自然傳到了鄭家莊,暴動的土匪倒沒有一個往鄭家莊跑的,大概他們也知道這邊是蒙山軍的老巢吧。龍謙騎馬回來,已是深夜,司令部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陳超、程大牛等人都過來了。

“事情都平息了,各位請回吧。”龍謙心情不好,對幾位“村官”拱拱手。

“退思,聽說你免去了葉營長?”陳超問道。

“怎麼,你也給他求情?”

“葉營長是個好人﹍﹍”程大牛插了一句。

“好人?好人辦了錯事也要受到懲罰。老程你如果只是因爲這個,趕緊回去吧。這次建國乾的不龖錯,抓獲陶三還立了功。我已經給他放了假,見着了吧?”

“見着了,見着了﹍﹍”

“你回去吧。不要參乎部隊上的事,懂嗎?”

“那俺也走吧。”陳超站起來。

“陳先生請留步,”龍謙摸出懷錶,看看時間,“不早了,但還是想跟你聊幾句。”

程大牛衝陳超吐吐舌頭,整整他那件破爛的黑布面棉襖,出去了。

“越之先生請坐。小盧,燒點水,給我們沏一壺茶來。”龍謙用鐵鉗子撥一撥炭火盆,“越之先生,聽說這半年來,您領導的自治委員會做了很多村民歡迎的事情呀。”

“嘿,我看你忙得腳不沾地,聽誰說的?”

“我有自己的耳目。您能不能將自治委員會的做法提煉出來,寫一本小冊子?”

“幹什麼用?”

“您覺得,在沂州和兗州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具備不具備條件?”

“全面推行?”

“我認爲村民自治是一個好法子。我看了你寫的鄉村公約了,很受啓發。那些東西是陳家崖舊有的呢?還是新搞的?”

“原來就有。不過做了些修改。”

“那就是了。我認爲很好。讓村民們參與管理。約束改變宗族勢龖力的落後愚昧的一面,禁毒禁賭禁娼,設立鄉村小學,鼓勵農民識字,興修水利,改進種子,提高畝產,講究衛生,建立醫院,扶助軍烈屬和孤寡。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建立預備役制度,讓適齡的農民們參加軍事訓練,就像你們搞出的保安隊一樣,將青壯年組織起來。聯防聯保。禁絕盜賊﹍﹍”

“預備役?”

“是。就是部隊的後備軍。將來招兵。就從預備役裡招,寓兵於民,參加預備役的。給與補助。”

“那就行。”

“關鍵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提高畝產,解決吃飽的問題,其次是發展副業,解決吃好龖的問題,最龖後就是興辦工商,讓百姓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部隊來到鄭家莊一帶推行的一些好龖的辦法,自治委員會的做法,要好好總結,不要妄自菲薄,覺着山溝裡搞不出什麼名堂來。這邊總結出來了,我就在沂州和兗州推廣,別的地方咱說了不算,這兩個州,我還是有把握的。朝廷已經在籌劃新政了,待朝廷回到北京,新政就會正式推出,鄉村自治,要我看是一項創舉,有很大的意義。”

陳超搖搖頭,“俺可沒你想的那麼邪乎。自治委員會能做些事,完全是沾了蒙山軍的光。另外就是你們掏了銀子,比如辦學堂識字班,比如外購種子,十幾個村子是一回事,一兩個州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算了,不說也罷。”

“你看,對我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呢?你就說嘛。”龍謙起身,爲陳超的茶碗裡續上的開水。

“退思,你跟俺說實話,你真的對朝廷忠心嗎?”

“爲什麼這樣問?我已經是朝廷委任的兩州鎮守使了。”

“退思,你忘了原先跟俺說過的那些話了。經歷了庚子國難,人心是更散了,你瞧瞧你手下的那幫人,哪有將朝廷掛在嘴上的?就是你,又有幾分對朝廷的真心呢?是不是勉從虎穴暫棲身呢?”

陳超目光炯炯地盯住了龍謙。

真是犀利。龍謙遲疑了片刻,“先拋開你要命的問題。我真是好奇怪,你似乎也不那麼傳統吧?聽先父說,維護道統的,往往不是下層,也不是上層,而是中層的知識分子。你高中舉人,算得上當世正牌子的知識分子了,名教教育的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嗎?爲何還要幫助蒙山軍抵抗官軍?”

“退思,你還好意思提這些!你知道嗎?自你們來到俺們這裡,就將這裡的生活徹底打碎了!你的蒙山軍?你算過沒有,有多少是俺們的子弟?就是小小的陳家崖,參加你的蒙山軍的就有三十餘人!甚至有兄弟倆都入夥的。與其說是蒙山軍,還並不如將鄭家莊兵,陳家崖兵!你們被朝廷打敗了,這一帶不知要有多少家破人亡!你說,俺有選擇嗎?”陳超氣憤地站起來,指着龍謙的鼻子大聲叫道。

盧廣達在門口探了下頭,龍謙揮揮手將其趕走了,“去睡你的覺,陳先生教訓我,有啥好驚奇的?”

陳超被龍謙這句話消了大半的氣,一屁股坐下,又站起來,“算了,俺也該回去了。”

“既然談開了,何不盡興聊聊?別急別急,咱接着剛纔的話題,爲何認爲抵抗官軍就有出路呢?”

“這?”陳超楞了下,“俺是相信你,相信你有辦法解開這個結。”

“在你看來,蒙山軍成了威勝軍,這個結算是解開了吧?”龍謙微笑道。

“是。說實話,俺沒想到竟會有這樣的結果。所以,俺才擔心你不知足,擔心你手下那幫響馬出身的人收不住心。”陳超又激動地站起來,“你們去了京師打仗,一走了之。你可知道鄉親們有多擔心嗎?擔心什麼?擔心他們子弟的安危!這兩天你在慶功,歡宴,看到村子裡有多少戶人家戴孝嗎?程大牛是鐵了心支持你的,因爲你殺了鄭經。爲他報了仇出了氣。他的大兒子跟你走了,嘴上不說,心裡擔心的要死,江雲回來,立即跑去打聽。江雲哪裡知道下面的一個小兵?聽說你們在天津與洋人血拼,老程流着淚對俺說,‘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哪有不死人的!’他是將他兒子當作死人了﹍﹍就是俺陳家崖,一下子死了三個,殘了一個!就算你給他們撫卹。他們活蹦亂跳的兒子。再也回不來了!”

龍謙默然。許久,纔對陳超講,“這也是令我很糾結的事,實際上。思考這個問題的深度。我不比你差。你說。他們爲什麼跟我走?我沒有抓夫,強拉入夥呀?”

“是,他們是自願的。因爲你的人馬仁義。愛護百姓,跟其他響馬不一樣。”

“他們跟着我跟官軍開仗,就是造反!他們爲何不考慮後果?”

“他們都是些年輕人,哪裡會想那麼遠?你的隊伍又擅長蠱惑人心﹍﹍”

“哦,原來是因爲年輕沒頭腦,加上我擅長蠱惑人心。可是,他們的父母不年輕了吧?陳先生,你其實心裡很清楚,爲什麼會出現現在的局面!就是因爲大夥兒的生活實在是太苦了,苦到沒有活路,沒有盼頭!政府除了向百姓收稅,不負責任何的事!天災人禍,總是交給老百姓自己扛。遇到像您這樣的開明莊主,百姓的日子就好一些。遇到鄭經那樣的惡霸,百姓就沒有活路!根據地的鄉親們支持蒙山軍,是因爲蒙山軍做了些他們希望做的事!修水渠,降地租,辦學校,賑疾苦﹍﹍這些事情,其實都是政府應該辦的﹍﹍回到你剛纔的責問,陳先生,你說是讓大家在毫無希望中慢慢等死好,還是付出犧牲爲子孫後代開闢一條生路好?”

“那條路,你找到了嗎?”陳超冷冷地問。

“說實話,沒有。但我知道,努力總會有回報。”

“你已經得到回報了!兩州鎮守使,官夠大的了!擱在晚唐五代,就是節度使,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不夠你展布大才嗎?”

“先不說這個。爲何認定我要造反呢?”

“很簡單。你從來就沒有對你的部下講過忠於朝廷!”

“但我講過忠於國家。國家不同於朝廷,朝廷也不能完全代表國家。而且,我歷來認爲,責任和權利是孿生子!享受權利的同時就必須盡到責任!朝廷有很大的權力,操縱萬民的生殺予奪,但他們從來就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教育後代,鞏固國防,這是任何一個現代政府必須盡到的責任。看看現實吧,文盲的比例是多少?春節貼春聯是幾千年的傳統了,可鄉親們門上貼的是什麼?兩條紅紙上畫上十個圈圈!我敢斷定,就教育的普及程度而言,我們不是進步,而是在退步!國防就更別提了,四十年間,國家的首都被人家打下了兩次!現在,好幾萬外國軍隊仍佔着,燒殺淫掠,無所不爲。爲了善後此事,朝廷還不知要出賣多少利益,賠款?一個甲午,賠了兩億兩,這次,恐怕只多不少。沿海城市,租界林立,形成了國中之國﹍﹍”

“我們國力不如人家,也怪不到朝廷﹍﹍”

“那怪誰?怪百姓嗎?”

這種談話不是第一次。陳超知道自己無法說服對方,其實連自己也說服不了。這也是陳超擔心龍謙“心懷不軌”的主要依據,“可是,你能改變這一切?治亂循環,天道如此。哪一個朝代不是這樣,越到後面,政治越是混亂不堪﹍﹍張養浩寫的好,‘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何不立足實際,將這一片地方治理好?讓百姓過上溫飽的生活,讓娃娃們念上書,不要再在大門口畫圈圈﹍﹍”

“那是自欺欺人。陶淵明的想法。”龍謙哂道,“就是你自己,怕是也不信。鄭家莊一帶富庶,還不定引來多少覬覦者呢,可不止是響馬!”

“你也不要說大話!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便是你當了皇帝,就能改變這些?”

“治亂未必循環!西洋諸國,早已找到了路子,治了就不再亂。我要聲明一點,別說我手裡只有幾千兵,便是拓地萬里,雄兵百萬,我龍謙也不會去做皇帝!越之先生,我這個話你牢牢記在心裡,如有違反,你唾在我臉上,我都不帶擦的!”

“到時候你就不是現在的態度了。嚴子陵也就遇到一個光武帝,才留下千古美談!遠的不說,如今你是兩州鎮守使了,盤算着搬到沂州還是兗州?我們這小小的山村,不過是你的一塊踏腳石而已。”

“不,根據地永遠是我的根。越之先生,我知道你擔心什麼,等我忙過這幾天,我會上門想你提親。淑兒姑娘,我娶定了。”

“好,有你這句話。破家滅門也好,化家爲國也罷。只盼你不要辜負淑兒纔好。”了卻了一樁心事,陳超站起身,“我便看你走到那一步!”

“盧廣達!去送一送陳先生。”龍謙喊道。

陳超出了鄭家莊,盧廣達遠遠地跟在後面,一直將其送到陳家崖,才返回司令部。(……)

第8節 彼得堡四第5節 洹上第35節 沂州三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7節 變化三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9節 王士珍三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2節 軍規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6節 王明遠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32節 出征二第27節 軍械組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5節 國會五第9節 秘子第4節 上海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6節 家事國事第29節 戰長沙二第5節 抗洪五第37節 起步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8節 日本第6節 戰火重燃第17節 犧牲一第4節 方聲遠第5節 破莊五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8節 兗州行二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28節 變化四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8節 北京八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40節 周馥二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12節 蔡元培第13節 北京三第40節 誓師出山第40節 考察第8節 陳家崖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6節 嶧縣第26節 變化二第8節 許思二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7節 天津一第7節 彼得堡三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節 齊河第11節 回國二第16節 末日三第12節 回國三第9節 兗州行三第20節 秋瑾一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21節 外交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7節 武昌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9節 別離第2節 召見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6節 平定第5節 探路者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8節 阻擊第21節 司徒均第7節 武昌二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
第8節 彼得堡四第5節 洹上第35節 沂州三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7節 變化三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9節 王士珍三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12節 軍規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6節 王明遠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32節 出征二第27節 軍械組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5節 國會五第9節 秘子第4節 上海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6節 家事國事第29節 戰長沙二第5節 抗洪五第37節 起步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8節 日本第6節 戰火重燃第17節 犧牲一第4節 方聲遠第5節 破莊五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8節 兗州行二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8節 山東提督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28節 變化四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18節 北京八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6節 娜塔莉亞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40節 周馥二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12節 蔡元培第13節 北京三第40節 誓師出山第40節 考察第8節 陳家崖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6節 嶧縣第26節 變化二第8節 許思二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7節 天津一第7節 彼得堡三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節 齊河第11節 回國二第16節 末日三第12節 回國三第9節 兗州行三第20節 秋瑾一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21節 外交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7節 武昌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9節 別離第2節 召見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26節 平定第5節 探路者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8節 阻擊第21節 司徒均第7節 武昌二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