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太原

接下來兩宮車駕在蒙山軍的護衛下從宣化、懷安一路向西至天鎮,進入山西省,然後經聚樂堡、岱嶽鎮、過雁門關,經崞縣、忻州,於9月8日抵陽曲縣。山西巡撫毓賢、太原府尹許涵度、陽曲縣令白昶,郊迎於外。將慈禧接入太原城,住進了巡撫衙門。

進入山西就更加鬱悶的慈禧終於結束了長途的奔波。

慈禧的鬱悶起初大家不清楚爲什麼,總還以爲是跟皇帝因罪己詔鬧生分,但後來有人解開了這個謎團,那就是山西官員的冷淡以及對京師局勢的擔憂。

山西官員確實對兩宮的到來很是冷淡。最先表現出來的是大同府。竟然說府庫無餘銀,無法滿足龍謙提出了索銀兩萬兩的要求。對於糧食菜蔬,供應態度也很冷淡。龍謙有些奇怪,按照他的理解,這些地方官兒應當想着法子去討好老佛爺纔對啊。有幾個地方官一輩子能遇到這樣的機會?爲何山西官場的風氣如此的另類?還是一路上無話不談已成好朋友的吳永幫他解答了這個謎團,根子還是出在那道罪己詔上。

造成如此局面的不是兩宮,而是下面一幫不聽話的官員,洋人如果非要出氣,那就找他們出氣吧。

在這個特別的時候,特別的省份,慈禧和光緒前無古人地遇到了地方官的冷遇。

山西是殺洋人最狠的省份,因爲他們有個極端仇視洋人的巡撫毓賢。

在京城圍攻使館的時候,毓賢在山西大殺洋人。不管婦孺,只要是洋人,都在屠殺之列。慈禧來到山西的時候,山西省境內基本上沒有一個洋人了。

山西的官吏們看到了那份明發天下的罪己詔,不擔心洋人的報復是不可能的,現在朝廷一轉臉便拋棄了他們,他們不可能沒有一點情緒。泥人兒也有三分火氣,何況是作威作福慣了的官員呢。

另外,“東南互保”也給他們帶來了勇氣。那可是大清歷史上第一次集體抗上。瞧這樣子,朝廷能拿那些威名赫赫。實力強大的總督巡撫們怎樣?說不得連慈禧的位子都保不住了。

這樣一來帶來了供應的問題。龍謙自天津帶來的麪粉哪裡經得住兩千號人馬嚼用?若不是提前爲皇帝和太后預留了一袋子。慈禧至少會啃兩三次窩頭了。顧得了太后皇帝就顧不了別人,一幫王公便紛紛指責龍謙與吳永的“無能”,倒是榮祿與李蓮英這兩個“內外”第一人說了公道話,吳永有些擔心。龍謙則毫不在意。他知道那些親王郡王國公們已經完蛋了。清廷經此大變,已經威信掃地,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

兩宮住進巡撫衙門。榮祿決定跟隨至太原的京營武力接管了兩宮護衛,山東兵及洋人俘虜們都住進了大南門外的軍營。龍謙的任務完成了。未蒙召喚,龍謙見不到慈禧了,而之前,龍謙進入慈禧臥房,甚至不需要任何人通報。

慈禧進了太原,終於獲得相對準確的政局消息,董福祥確實反了,他與風塵僕僕從甘肅帶了兩千兵前去勤王的甘肅按察使岑春萱的部隊還幹了一仗,岑春萱兵少,無奈讓開大路,放董福祥回西北稱王稱霸去了。岑春萱收拾潰兵,準備繼續東進京師,但獲知了兩宮已逃出京師,前往熱河了。而數萬洋兵已佔據京師,兵鋒已迫保定。岑春萱料得自己無力扭轉局勢,只好退回了山西,暫時駐紮在太原的南大門榆次一帶。

在德勝門掉了隊的剛毅確實死了,很倒黴的傢伙。不過,剛毅即使跟過來,怕是也過不了洋人那一關。他可是義和團的狂熱支持者。

而另一個消息更令慈禧關注。慶親王奕劻已經出京,正在來太原的路上,他走的是南線,即從保定一路向西經娘子關入晉。等慶親王奕劻到來,洋人的條件究竟是什麼也就清楚了。

慈禧現在的心情,有些像等待宣判的犯人。

龍謙交卸了護衛兩宮的職責。來到太原後,龍謙方知蒙山軍天津一戰已哄傳天下,太原的官員百姓們涌上街頭,紛紛來看打敗了洋人的山東兵及抓來的數百洋人俘虜。毓賢這傢伙極端仇視洋人,他主政山西,搞得山西省官方民間都極端排斥洋人,除掉逃走的,留下的洋人無論婦孺,全部格殺勿論。街上出現了大隊的洋兵,令太原的民衆極爲瘋狂,紛紛朝俘虜們投擲石塊磚瓦,還得押送洋人的士兵們也捱了打。騎在馬上的龍謙納悶不止,地處內陸的太原如此情形,算不算民氣上揚?好容易將俘虜們押至城南軍營,至少有十幾個洋兵被打破了腦袋。而隨後當地商會組織了勞軍,爲山東兵送來了不少的蔬菜肉食,聽說龍謙祖籍太原,更是熱情無比,贈給他個人的物品很多,除了食物留給廚房,其他一概謝絕。

現在可不是出名的時候,尤其不能在這方面出名。龍謙一方面抓緊時間休整部隊,恢復長途行軍的疲勞,加強伙食營養,做到頓頓有肉,另一方面嚴令部隊遵守軍紀,未得命令不準出軍營一步。那些慕名來求見龍謙的士紳,一律被擋在軍營之外,概不接見。每日只在軍營裡與部下下棋聊天,過了一段相對悠閒的日子。

龍謙這一路上,接觸較多的人物是西摩爾.愛德華。從懷來西進,龍謙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去管顧一下這個年逾六旬的英國海軍中將,親自送去相對豐盛的食物。因爲語言的緣故,被隔絕與他部下見面的西摩爾也只能與龍謙交流。在聚樂堡,西摩爾病了一場,是龍謙勸說西摩爾喝下了在英國老頭看來簡直就是毒藥的中藥湯汁,感冒竟然奇蹟般地好了。因此在國家關係之外多了交談的範圍。那就是中醫。因中醫而文化,西摩爾竟然發現龍謙讀過莎士比亞,於是,每天與龍謙的見面交流,成了西摩爾枯燥悲苦的俘虜生涯中的快樂時光。年紀懸殊的兩人比較着中國詩詞與英國詩句的異同,儘管龍謙翻譯的中國古典著名詩詞結結巴巴,失去了韻味,但老愛德華承認,中國古典詩詞強烈的畫面感比起十四行詩來更有味道。“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中所展現的韻味讓英國老頭反覆吟哦。陶醉不已。

吳永匆匆來軍營找龍謙時,龍謙正與西摩爾熱烈地討論着什麼。到了太原後,西摩爾見到了他那些衣衫不整憔悴不堪的部下,龍謙對聯軍俘虜的人道照顧。都由他的部下報告了。除掉對他們的保護。一路上對於他們及時的治療。伙食安排,甚至理髮洗澡等方面的敘述,西摩爾深爲感謝。稱龍謙是中國最好的將軍,“親愛的龍,儘管你是我們的敵人,但我還是要向你表示敬意。你的身上,展現了基督的光輝。如果有機會,我邀請你到英國做客。”

“哦,將軍閣下,您的政府,或者其他交戰國的政府,也許將我列爲必須懲辦的戰爭罪犯了。”

“不,您不是罪犯。這點,我會做出書面的說明。”西摩爾認真地說。

吳永的到來,打斷了龍謙與西摩爾的交談。

“太后召見。快走吧。”

“出了什麼事?”

“慶親王來了。聽說洋兵從保定西進,準備攻打山西了。”

龍謙面無表情,但心裡高興的很,早就等這個消息了。

奕劻到了太原,將京師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了慈禧,有關王公大臣遭遇的慘禍,特別是皇室貴族崇綺的遭遇,令慈禧難過異常。許久,她說了這麼一句,“唐玄宗遭安史之亂,亦蒙塵在外。目視其寵妃之死而不能救。餘今所處,殆尤過之。”

李鴻章尚未抵京,洋人對於留京主持的奕劻也不大理睬。奕劻是主和派,洋人倒是沒有爲難他,也沒有去洗劫他的王府。或許洋人們已經聽說了慶王府遭遇了洗劫也說不準。這段時間洋人們在北京主要就是殺人搶錢了。慶王幾次要去見聯軍統帥瓦德西元帥,都吃了閉門羹。這種情況下,和談自然無法進行。

奕劻對慈禧說,洋人們更重視李鴻章那個漢人,對他這個親王不理不睬。

慈禧沒有聽進去關於和談的事(其實毫無進展),她被奕劻說的洋人要發兵攻打山西驚呆了。連聲追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奕劻說,聽說洋人搞出一份名單,一份他們要求懲辦的官員名單。毓賢名列前茅,毓賢在山西大殺洋人,將洋人們惹火了!

這是慈禧預料中的事。如果佔據了北京的洋大人們只追究臣下的“戰爭責任”,而不去打她的主意,她真要謝天謝地,連喊幾十聲阿彌陀佛了。

慈禧想了想,讓奕劻下去歇息。將榮祿傳來,兩人密談良久,然後傳令去找來好幾天未見的龍謙來。在等龍謙來的時候,她先將毓賢找了來。

慈禧在重大的問題上,一如既往地信任榮祿。

和沿途州府的態度不同,毓賢對於接待慈禧光緒是盡心盡力的。所有的器皿都是當年聖祖爺巡幸五臺山時用過的,絕對的珍品。雖歷經百餘年,仍光亮如新。慈禧說她在京城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好東西。至於吃的,毓賢更是竭盡所能,按照老佛爺的口味,大批的食材送進了巡撫衙門的小廚房。

慈禧知道毓賢對於自己是絕對忠誠的,但現在必須對毓賢有所提示了。

慈禧對毓賢說,“去年你離開京城來山西赴任,陛辭時力呈義和團可用,大錯特錯了。如今北京被洋人佔了,皇上與我淪落至此,全是義和團的罪過。現在洋人聲稱要拿你報仇,我不得不有所表示。或許很快將你革職,但是你不要過於傷感,我這樣做,不過是遮掩外人的耳目啊。我知道你忠心能幹,但局勢如此,有什麼辦法呢?”

毓賢叩首答道,“臣明白。已做好被革職的準備。”

慈禧點頭,事宜召見結束了,毓賢離開時,慈禧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聽說最近棺材的價格貴了?”

毓賢沒聽懂這句話。回去找心腹師爺參詳,師爺大驚道,“東翁,太后這是讓你自盡謝罪啊。”

毓賢聽得師爺的解釋,當即就癱了。

龍謙來到行宮沒有遇到毓賢,兩人錯開了。如今擔負行宮護衛的又成了那彥圖。老熟人了。直接將龍謙帶進了慈禧住的屋子。

正在慈禧看見龍謙,立即換了一副面孔,看見龍謙叩頭,笑道。“免禮啦。賜坐。退思啊。近日諸事繁忙,沒有看見你,心裡還怪惦記的。你還好吧?”

“託太后洪福。微臣一切安好。”龍謙努力學習着宮廷的“八股”禮儀。

“退思啊,你祖籍太原,難道就沒有一點關於家人的消息?”現在的慈禧,就像一個慈祥的老太太。

“太后對微臣實在是太好了。不過,確實沒有﹍﹍”

“太原府就這麼點大。我已交代許涵度,讓他查一查姓龍的家族,或許能找到線索。”

“微臣叩謝太后。”龍謙心裡暗笑,那去哪兒找去?但嘴上還得表示感謝。

“退思啊,我記得你是乙亥年生人,是吧?”這就愈發親近了。路上是問過他的年齡,龍謙只當是隨口問問,不料老太婆真的記住了。

“是,微臣的犬馬齒,想不到太后還記得﹍﹍”

“男大當婚。聽榮祿說,你至今未曾婚配?”

“回太后。榮祿大人記錯了。微臣已經訂了親,只不過沒有完婚﹍﹍”

“喔?是哪一家的小姐有這樣的福氣啊?”慈禧眉毛一挑。

“是山東費縣一戶士紳的女兒,姓陳﹍﹍本來準備完婚的,勤王旨意下來,微臣只能先國後家了。”龍謙腦子裡浮現出陳淑的影子,說不上有多思念,更談不上愛戀。當初答應陳家,就是爲了今日。

“哦,那是個有福氣的。”慈禧頓了頓,終於撇開了這個話題,“這一路上多虧你啦。我心裡有數。今兒慶王從京城來,聞聽洋人有發兵山西之意,你怎麼想啊?”

這卻是龍謙一直思考的,略一沉吟,侃侃奏道,“稟太后。微臣以爲,絕不能再對洋人示弱了!”龍謙語調激憤起來,“洋人佔我京師,燒殺搶掠,士氣已散,又是多國聯軍,必然存在調動指揮不靈的弊端。京師繁華,想那洋兵們必然不願出征受苦,敵酋西進,定是聞聽兩宮駐蹕太原,以打促和。朝廷若示弱於敵,將來列強一定開出令太后難以接受的條件。相反,若是我軍擊敗西犯之敵,敵酋反而陷入進退兩難之地。山西表裡山河,地勢險峻,收復京師不成,拒敵于山西門外卻不難。敵軍東出京師,必然沿保定、石門一路西進。請太后下旨,令微臣率軍東出娘子關拒敵,只要微臣在,絕不許一個洋人踏入關城。”

這一番話令慈禧及榮祿聳然動容。剛纔倆人已經談了應對之策,因董福祥所部甘軍西進,去西安變得不安全了。最好留在太原,等待時局之變。但對於守衛太原,慈禧卻無一點點的信心。召龍謙來,便是讓他帶兵擋上一陣,給朝廷再次逃跑爭取點時間。因爲朝廷眼下除了太原,真還沒有一個合適的落腳之所。但龍謙有理有據的一番話,極大地提振了慈禧的信心。

“唔,依你之見,洋人不會舉全軍西犯了?”

“是。微臣以爲,洋人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

“退思果然知兵!若是派你前往禦敵,需要什麼條件?”

龍謙等的就是這句話,“稟太后,微臣麾下,不過千餘精兵。力量還是單薄了些。聽說甘肅按察使岑春萱大人曾奉旨勤王,部隊就紮在榆次,可否調該部官兵歸我指揮,以厚兵力?另外就是槍械彈藥,需要大力補充。”

慈禧看看榮祿,點頭道,“可以。”

“還有什麼?一併說出來罷。”

“太后,還有三件事需太后恩准。”

“講來。”

“其一,是那英國中將西摩爾。這一路上爲安撫其心,微臣與其多有交談,西摩爾將軍頗爲感謝朝廷的仁義。所以,微臣帶兵走後,務請太后安排妥善之人看顧好這批俘虜。”

“說的是。榮祿,你記下了。”她看了一眼榮祿。榮祿點點頭,表示他記下了。

“其二,微臣希望太后恩准就地招募兵勇,充實所部。”

“準了。”慈禧沒有猶豫。

“其三,微臣自山東來,撫臺袁大人只給了微臣三萬兩開拔費。先不說陣亡官兵的撫卹,這筆銀子,微臣一路上早就花得河干海落了。屬下官兵此去娘子關禦敵,還望朝廷發給餉銀,以激勵官兵奮勇殺敵。”

“應當的。榮祿,你來操辦此事。”慈禧爽快地答應了龍謙。她出宮是並未帶更多的銀子,路上的情景她是知道的。

“那,微臣就去準備了。早一日出發,多一份把握。”

“好好,真是我的趙子龍啊。你這就回去準備吧,替我看好山西的東大門。朝廷絕不會辜負你的。”

“請太后放心,微臣只要一口氣在,絕不容鬼子踏進娘子關一步!”龍謙斬釘截鐵地答道。

第16節 北京六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24節 貪腐案三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26節 平定第18節 犧牲二第16節 雜音第9節 天津三第11節 平叛一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4節 于右任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4節 平叛四第11節 阻擊四第8節 人才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4節 起因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4節 平叛四第16節 肅奸第7節 武昌二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31節 錦州之戰第30節 情報處一第3節 龍口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2節 蔡元培第38節 大勢七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36節 大勢五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25節 計劃第20節 範德平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節 坦克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節 天津二第30節 情報處一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38節 山東提督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7節 政府第34節 清廷第7節 彼得堡三第4節 要塞四第18節 北京八第2節 齊河第14節 陳豪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2節 進京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26節 變化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26節 變化二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5節 洹上第8節 膠縣之敗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42節 轉機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9節 對策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1節 錦州之戰第2節 美國特使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3節 喀山二第6節 政黨之議第33節 出征三第18節 末日五第39節 周馥一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33節 大勢二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12節 整編前後二
第16節 北京六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24節 貪腐案三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26節 平定第18節 犧牲二第16節 雜音第9節 天津三第11節 平叛一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4節 于右任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4節 平叛四第11節 阻擊四第8節 人才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4節 起因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4節 平叛四第16節 肅奸第7節 武昌二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31節 錦州之戰第30節 情報處一第3節 龍口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12節 蔡元培第38節 大勢七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36節 大勢五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25節 計劃第20節 範德平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節 坦克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節 天津二第30節 情報處一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38節 山東提督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7節 政府第34節 清廷第7節 彼得堡三第4節 要塞四第18節 北京八第2節 齊河第14節 陳豪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2節 進京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26節 變化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7節 整編前後七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26節 變化二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5節 洹上第8節 膠縣之敗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42節 轉機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9節 對策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31節 錦州之戰第2節 美國特使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3節 喀山二第6節 政黨之議第33節 出征三第18節 末日五第39節 周馥一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33節 大勢二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12節 整編前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