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犧牲三

接掌轄9個軍另兩個獨立重炮師和兩個鐵道兵師的龐大遠征軍指揮權的王明遠上將無暇顧及一箇中校的失蹤。現在他必須考慮整個遠征軍的行動了。

但他還是過問了葉延冰上將的返程。自文尼察到遠東,這一路的鐵路線基本控制在中國軍隊手中,安全是有保證的,但他還是發出一道命令,要求各地兵站報告葉上將的返程情況,確保他的安全。

葉延冰沒有來辭行直接回國,肯定心中憋了氣。這或許對他不公平,但王明遠理解龍謙的決定。調回葉延冰有助於修復跟俄國人的關係,俄國人現在急了,波蘭前線急轉直下的戰局令俄軍大本營陷入了慌亂,來自俄軍西南軍、中俄兩個總參謀部給王明遠的電報一天高達幾十封,都是講徹底惡化的波蘭戰局。遠征軍主力正在向波蘭南部運動,面臨跟俄軍西南及西方兩個方面軍的配合問題,如果不調走葉延冰會麻煩的多。

勃魯西洛夫恨透了葉延冰。認爲導致西南方面軍主戰線崩潰的責任應由葉延冰上將承擔。龍謙斷然召回葉延冰可以最大限度平息俄國人的憤怒,將政治問題轉化爲相對單純的軍事問題。

葉延冰“消極避戰”不該由他個人負責,這一點王明遠心知肚明。總統的俄國戰略是一個龐大的計劃,王明遠懷疑還有很多後續步驟及安排並不爲自己所知。葉延冰將遠征軍主力扣在烏克蘭不動並非不利。這一點自認在軍事上跟魯、封、葉等同級別元勳有差距的王明遠也看的很清楚。

如果將從克拉科夫方向衝入波蘭腹地的德軍比作一頭野牛,現在遠征軍的利劍不是對着牛頭而是相對薄弱的牛身。隨着德軍主力向波蘭中部延伸,它的後方愈來愈暴露出弱點。給了集結於利沃夫以西的華軍主力更多的選擇。

這個局面對於華軍是極爲有利的。造成這個局勢的葉延冰卻被犧牲掉了。

關於遠征軍的戰略方針,龍謙有過極爲明確的指示,即使是在他到了俄國後,龍謙給他的電報中不止一次地講到這個問題。除卻政治上的考慮,龍謙堅決反對陣地戰,對伊普爾、凡爾登、索姆河等戰役的思路嗤之以鼻。即便是竭盡全力武裝起來的遠征軍,跟德、法、英、俄等老牌強國比起來仍是叫花子。所以那種靠金錢和人命填起來的陣地戰要儘量避免。東線有着天然的打陣地戰的優勢,要用運動戰的方式體現遠征軍的價值。葉延冰和熊勳在羅馬尼亞正是貫徹了總統的思路。雖然部隊因行軍而疲勞不堪,但卻打出了意想不到的成績。葉延冰制止了熊勳集團向保加利亞的攻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願意打陣地戰。葉延冰回到烏克蘭後的所有安排都是繼續策劃運動戰,強調部隊的運動力,不遺餘力地解決交通問題。準備在主力投入波蘭方向的作戰後繼續貫徹運動戰的方針,努力創造打殲滅戰的機會。

王明遠現在感到了沉重的壓力。當初組建遠征軍班子時龍謙徵求了他的意見,他坦承自己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不足。最好由封、葉擇其一掛帥遠征。封國柱指揮了山東戰役,葉延冰在開國之戰的指揮能力已經得到了證明,而自己更長於軍隊管理,從廣州起事,自己就沒有結結實實地打過一場大仗。

龍謙不同意他的看法。龍謙說,“嚴格地講,我們這個團隊中的所有人都缺乏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包括魯山在內無一例外。我們所打的那些仗比起歐戰的規模而言都是小兒科。封國柱打贏了山東戰役,但從方案的制定和具體指揮,總參都深陷其中。經驗需要在實戰中獲得。沒有什麼捷徑,更沒有天才。這不算什麼問題,即便是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他們怕是也沒有指揮百萬大軍的經驗吧?你從蒙山寨開始到現在,快二十年了吧?一直搞軍隊,未必比那些外國統帥差。

“但遠征軍在國外作戰。與國內完全不同,這是國防軍出國第一仗。又事關國家的千年大計,對統帥的要求更高!首要的是政治合格,必須理解並絕對執行國內的指示,當然是原則性的指示。其次是要在部隊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你是符合這個要求的。你這個人啊,謹慎,廉潔,不謀私利,辦事公道,算是有口皆碑啊。你的弟弟同遠也算蒙山軍老兵了,組建第五鎮就參軍了吧?卻從未受到你的照顧,授銜不過是上校,應該說是虧了些,這一點你比他們幾個強。我選擇你掛帥是經過反覆考慮的,遠征軍部隊來自各個山頭,你做國防部長多年,鎮得住。至於打仗,我可以給你配最好的助手班子……”

這番話言猶在耳。

龍謙首先組建了遠征軍第1集團軍,其編成內的幾個軍都是他(王明遠)選定的,除了司令官,其餘的高級軍官配備都是按照他的意見辦的,副司令官熊勳是北方軍山頭的重將,參謀長薛曉纔則來自山東軍,協助封國柱打贏了與日本人的關鍵一仗。司令官無疑是最重要的,他幾經考慮,推薦了石大壽,從資歷上講,石大壽是參加過蒙山整軍的老人,那時候就是龍謙手下僅有的幾個連的連長了,現在當着北方軍區司令官,而第1集團軍來自北方軍區的部隊最多,其第9軍又是國防軍三大王牌之一,換做別人,怕指揮不順。

但龍謙否決了他推薦的司令官人選,而是啓用了葉延冰。

在他看來,葉延冰在國防軍中的實際地位不低於自己和封國柱、石大壽一幫人,在寧時俊離開陸軍後,葉延冰是山東軍這個大山頭的領袖人物。又是陳超的女婿,深得龍謙信任是無疑的。之所以選擇葉延冰,他猜測是龍謙借重葉延冰打防禦戰的經驗。國防軍內有種說法,叫封攻葉守。德州戰役的難度不小,但葉延冰沒有辜負龍謙的信任,打贏了那場決定國家走向的關鍵戰役,其功績在建國之戰中不在魯山、封國柱和自己之下。

可這又和龍謙打運動戰的思路不符了,讓一個善於打硬仗結死寨的將領指揮運動戰是不是不合適?可先期赴俄的葉延冰打出了令世界瞠目的羅馬尼亞大捷來,充分證明了龍謙目光的犀利。也證明了他們這幫跟隨龍謙成長起來的將帥們的可塑性。羅馬尼亞戰役後,司徒均組織了戰役研討會。他也受邀參加了,研討會上,司徒均對葉延冰和熊勳倆人在羅馬尼亞戰役中的指揮讚不絕口,認爲幾次轉換攻防的節奏都掌握的極妙。充分證明了即使是在地形民情都完全陌生的山地戰中,一樣可以施展國防軍運動戰的長處,也證明了總統要求遠征軍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以運動殲敵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

有羅馬尼亞戰役的勝利墊底,王明遠放手將軍事指揮權交給了葉延冰,放心地去了彼得堡面見俄國最高軍政首腦,協商遠征軍作戰的有關協同及後勤方面的問題。沙皇以最高禮節接待了他,俄軍統帥部的將帥們不吝對中國遠征軍的讚譽,這一切都來自羅馬尼亞的勝利。

但就是這個時候,葉延冰出問題了。先是在保加利亞戰略上與俄軍最耀眼的明星勃魯西洛夫將軍產生了嚴重分歧,俄國人做了讓步,由他們來負責保加利亞攻略。當時他就意識到。將擺在保加利亞門口的中國遠征軍撤回來,再將俄軍調過去,一來一往至少需要20天的時間,戰機怕是已經喪失了,中外戰爭史上這樣的部署他找不出,要打就用遠征軍打。不打就算了,爲何要做這樣無益的換防?在與葉延冰的密電往來中。葉延冰明確判定俄軍不會成功,他感到葉延冰有些幸災樂禍,坐視俄軍在保加利亞因兵力火力不足而導致失敗。

勃魯西洛夫將軍給彼得堡的報告裡把保加利亞失敗的責任推給了葉延冰。說完全是因爲葉延冰將軍不顧大局的行爲導致了戰役的失敗,如果將中國遠征軍最南端的兩個軍(第5和第9)轉隸給他,保加利亞的德國人早就被趕走了。那位在他(王明遠)看來寬厚仁慈的沙皇陛下壓下了勃魯西洛夫的報告,只是對他表示了遺憾,並且再次對遠征軍的貢獻表示讚賞。他心中有些慚愧,清楚葉延冰抗命的根本理由是龍謙不欲將遠征軍至於東南歐戰場,既因爲遠離中國人控制的鐵路線,更因爲不便施展已經確定的俄國戰略。但這種戰略性的失誤還是令王明遠感到有些對不起俄國人,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政治的殘酷,在涉及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沒有絲毫的溫情脈脈,只有冰冷的利益。

但總統是對的,葉延冰也沒什麼錯。將兩個精銳軍交給俄國人死拼德國,換不來任何的好處,難道中國可以在保加利亞那個窮地方撈到什麼好處嗎?他完全看不到。

可芥蒂已經萌生,接下來在波蘭的問題上,葉延冰的做法激怒了俄國人。他們不願承認自己在戰略上的失誤,卻將西南戰區的失敗歸咎於中國人的別有用心。法國人是俄國傳統的戰略盟友了,法國大使及法軍駐俄最高軍事代表團團長找上了他,從協約國最高利益的角度指責了中國遠征軍的不作爲。如果俄軍在波蘭遭受嚴重失敗是協約一方不能接受的,那將影響協約國的全部戰略,進而影響到美國對華的支持!

他不在意法國人的威脅,但龍謙措辭嚴厲的電報來了,要求他留範德平於彼得堡磋商與俄方的協作,迅速回文尼察接管遠征軍指揮,用實際行動挽回影響。緊接着,對葉延冰的免職令下了,他失去了在軍事上最信賴的助手。

現在王明遠上將必須面對複雜的戰局承擔起最高責任了。從昨天開始,德軍猛攻盧布林21軍防線,戰況至爲激烈。張作相給王明遠的最新的電文說德軍突破了63師的防線。正在組織反擊。張作相的電報裡沒有提到增援,但卻說了德軍有迂迴盧布林後方的跡象。

根據王明遠的命令,第1集團軍司令官熊勳中將切爾諾夫策趕回了文尼察遠征軍總部協助王明遠工作。王明遠交給熊勳的第一件任務就是根據現有的情報研判戰局並提出我軍的行動計劃來。

葉延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兩個集團軍編成後,第1集團軍目前只轄5、9、15、16四個軍,其中第5和第9軍爲防止羅馬尼亞局勢惡化危及遠征軍交通線安全,仍留在切爾諾夫策一線。而第15、16軍已經西移,實際上加入了石大壽指揮的第2集團軍序列,這樣,在波蘭東南方向。遠征軍可以投入的兵力是七個軍另兩個獨立重炮師。

趕回文尼察總部的熊勳用四個小時研判局勢後,向王明遠報告說。“德國人顯然是想將西方面軍全部裝進網中。俄國人給我們的情報我不太相信。對付俄軍第11集團軍的德軍絕不會有9個師或者更多,最多5個師!它的主力必須向北而不是向南。現在德軍沿維斯瓦河分成了兩大股,彼此策應。維斯瓦河西岸的德軍的目標是華沙,其戰略任務是配合北路德軍合圍俄軍西方面軍。維斯瓦河東岸德軍主要是對着我軍的。這對於德國人是痛苦的,但不佈置這一路就不能保證德軍戰略意圖的實現,畢竟我軍集結的消息不可能瞞過德軍……

“司令命21軍固守盧布林是正確的,它是波蘭東部的交通樞紐,德軍不拿下盧布林就很難向華沙展開主力兵團,也無法取得面向我軍的戰略支撐點。這一路德軍來勢很猛,敞開了他的側翼而不顧,德國人是不是感覺到了我軍跟俄軍的配合出了問題?這很有意思。

“司令是不是擔心德軍繞過盧布林撲向華沙?我認爲不太可能。只要盧布林在我軍之手,德軍的行動就不自由。所以德國人必須佔領盧布林纔會感到安全。21軍並不需要擋住德軍向華沙方向的迂迴。只需要固守這個點就可以了。德國人願意迂迴就讓他迂迴好了,現在是冬季,反而有利於德軍的運動了。如果他們繞過盧布林與內圈德軍會師,對我軍並非不利。我的意見是主力現在還不要動,要看一看德軍的動靜再說。”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讓我想一想……”王明遠陷入了困難的選擇。

王明遠明白了熊勳的用意。根據俄國人提供的情報,從克拉科夫這個口子涌入的德軍判斷爲30個師左右,其中9個師轉向了東南,攻擊俄軍第11集團軍並將其驅逐向東南。保障德軍後方安全。主力兵分兩路,沿維斯瓦河兩岸向北展開了突擊。西岸德軍沿凱爾採——拉多姆突向了華沙,與俄軍西方面軍部隊展開了激戰,另一路則沿維斯瓦河東岸經斯塔洛瓦沃拉突向了盧布林。這股德軍大約10個師,其前鋒部隊已經與21軍展開了激戰,企圖佔領盧布林後構成面向華軍的外圈。

遠征軍投向波蘭的七個野戰軍是一支足以扭轉局勢的力量!如果立即投入攻擊,可以攔腰切斷維斯瓦河東岸德軍並在突破點和盧布林之間構成一個小包圍圈,搞得好的話會逮住3~5個師的德軍。但德軍也可能逃脫,因爲其西面並無敵情。當遠征軍衝過維斯瓦河,必然與內圈德軍發生交戰,從而將德軍吸引到自己身邊。這樣一來,俄軍西方面軍南路的危機頓解,但戰役的壓力很可能要由中國遠征軍來背。

熊勳的打算和葉延冰如出一轍。即讓俄國人和德國人先火拼,待局勢明朗後中國遠征軍再扮演救世主角色。

但這樣必將繼續惡化中俄的關係……遠征軍的打算瞞不過任何人。如果俄軍西方面軍遭到重創,即使華軍收復華沙也無濟於事了。波蘭大部將被德軍佔領,德軍東部戰線將縮短500公里以上,節省出大筆的兵力。

熊勳他們是從軍事上考慮問題的,但王明遠必須將政治因素加進來。

當天晚上,王明遠親自起草了一份給北京的絕密電報,親自到電報室看着報務員發出了這份電文。他在這份長電中分析了遠征軍的局勢,建議提前發起攻擊以挽救俄軍的崩潰。在等候最高統帥回電的時候,王明遠叫來了熊勳和薛曉才闡述了自己決定了理由。熊勳理解王明遠的決定,葉司令已經爲此做出了犧牲,“王司令,即使按照您的設想打,也需要等一等,讓德軍更多的部隊鑽進預定的包圍圈。擊潰戰有什麼意思?”

“但張作相打的很苦。雖未要求增援,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你一直在北方軍區,對這個軍的瞭解比我深吧?他們守得住盧布林嗎?需不需要3軍增援上去?”

“我對21軍的瞭解還不如您。我一直在外蒙帶5軍,去年才接了9軍。如果不放心,我乘飛機趕到盧布林督戰。”

“那倒不必,我需要你去大壽那裡協助他指揮,”王明遠沉思片刻,“我決定再次報告北京,我們將立即出擊援助俄軍,不要司令爲難了。曉才,你來記錄。”王明遠在口授電文前說了一句話,“總統選舉就要舉行了,就讓我們用一次大捷爲司令祝賀連任吧。”

王明遠的第二封密電再次發出,表示自己將顧全大局,提前發起進攻戰役,戰役第一階段的目標是擊潰並爭取殲滅維斯瓦河東岸德軍,保證遠征軍向華沙方向的道路暢通。根據第一階段的戰果再確定第二階段的戰役目標。

當晚,俄軍副總參謀長阿爾傑米耶夫中將抵達文尼察,王明遠上將接待了這位使命與範德平中將基本相同的俄軍副總參謀長,向他通報了自己的決心,告訴他已經下達了戰役命令,集結於利沃夫以西的遠征軍部隊將展開行動,力爭將維斯瓦河東岸德軍消滅,然後將繼續向西突擊。

阿爾傑米耶夫將軍聞訊長長鬆了口氣。這就好了,之前跟華軍的分歧基本消除了。他的使命就是督促王上將立即行動,現在可以向統帥部覆命了。當王明遠問及俄軍西南、西兩大方面軍的現狀時,阿爾捷米耶夫將軍坦承情況很糟糕,西方面軍陷入德軍三面夾擊中,不得不費盡力氣轉身向東對付身後的威脅,“現在好了,只要貴軍展開攻擊,局勢就會好轉。”他建議王明遠至少調一個軍轉入盧布林方向,從那裡轉向華沙,王明遠明白俄軍擔心北方的威脅,企圖拆散遠征軍顧及各個戰場,“現在所有的兵力都必須用於當面戰場。您說的是第二階段的事情,先讓我們解決眼前的危機吧。很遺憾,由於貴軍西南戰線迅速崩潰,我們失去了取得更大戰果的機會,不得不做出犧牲了。這符合彼得堡的戰略,但卻不是我們所希望的。”()

第2節 坦克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2節 疑惑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35節 大勢四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4節 無錫二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3節 端方第3節 動員第31節 情報處二第5節 抗洪五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8節 十月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6節 比武放對第20節 秋瑾一第15節 方時俊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6節 孫娟們一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8節 十月第2節 初定軍律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3節 周毅一第30節 變化六第4節 練兵之始第4節 練兵之始第7節 意外第4節 萊州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6節 比武放對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6節 武昌一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5節 要塞五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3節 春節二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35節 整編二第4節 黑溝臺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38節 大勢七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節 美國特使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12節 政治版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3節 龍口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4節 末日一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6節 等待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8節 拖刀計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35節 整編二第3節 吳永第12節 中樞第10節 彼得堡六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35節 整編二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28節 戰長沙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節 春節一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16節 雜音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3節 北京三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5節 德國的條件
第2節 坦克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2節 疑惑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35節 大勢四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4節 無錫二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3節 端方第3節 動員第31節 情報處二第5節 抗洪五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8節 十月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6節 比武放對第20節 秋瑾一第15節 方時俊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6節 孫娟們一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8節 十月第2節 初定軍律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3節 再戰李純二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4節 藍辛,北京協定第3節 周毅一第30節 變化六第4節 練兵之始第4節 練兵之始第7節 意外第4節 萊州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6節 比武放對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6節 武昌一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5節 要塞五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3節 春節二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35節 整編二第4節 黑溝臺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38節 大勢七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節 美國特使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12節 政治版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3節 龍口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4節 末日一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9節 沈旦堡一第6節 等待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8節 拖刀計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35節 整編二第3節 吳永第12節 中樞第10節 彼得堡六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35節 整編二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28節 戰長沙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節 春節一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16節 雜音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3節 北京三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5節 德國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