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大勢一

譚人鳳與宋教仁急匆匆趕到武昌,已經是八月下旬了。

從日本回到上海,已經感受到了鉅變的氣氛。消息是進一步確實了,蒙山軍三路同時發動,湖南、山東以及關外都打的熱火朝天了。各種流言滿天飛,報紙上連篇累牘地報道着大戰的消息,但都是傳言,沒有什麼肯定的戰況,至少在山東,清軍佔了絕對的上風。

這是從未經歷過的鉅變,不管生死拼死的雙方誰最後獲勝,對於同盟會都是前所未有的良機。譚、宋兩人一致認爲,留在上海毫無作爲,除非甘願接受陶成章的領導。要想幹一番大事,必須儘快到武昌去!

他們自認在長江中游,同盟會還是可以有所作爲的!

倆人搭了一艘日本江輪,逆流而上趕往武昌。船過江寧,看見了掛着龍旗的滿清海軍正在逆流運兵,甲板上站滿了軍隊,甚至還有戰馬。

譚人鳳對宋教仁說,“看來第九鎮調武昌了。”

宋教仁點點頭,面色嚴峻。他現在算是認識到革命需要槍桿子了。如果能夠早一些認識到這點,或者大力做江南新軍的工作,或者下決心自建一軍,現在的情況要好的多。但是,建軍需要錢,從哪兒來錢呢?孫先生總是說有辦法,這兩年他東奔西走,越來越少拿到錢了……

這個一手掀起滔天巨浪的龍謙,怎麼就積蓄瞭如此大的力量?望着渾濁的江流,宋教仁心潮起伏。

“鈍初莫要泄氣。”譚人鳳低聲說。“無論是文學社還是共進會,說起來都是我同盟會一脈。劉公、孫武他們在武昌新軍中頗有基礎,若是能借機起事,奪下三鎮,未必沒有與龍謙分庭抗禮的資本……”

“第九鎮西調了……”宋教仁嘆了口氣,“不是聽說第八鎮已經南下長沙了嗎?”。言外之意,譚人鳳的主意怕是沒有實現的可能。

“事在人爲。此時再不奮起,將來更沒有我們說話的餘地了。”

“看來你還是看好龍謙啊……”

“山東打了好久了,每日都說大捷,卻不說德州拿下了沒有。如果袁世凱的大兵連個德州都拿不下。還有什麼可說的!”

“蒙山軍。蒙山軍……”想到近年來與蒙山軍的恩怨,宋教仁更覺心下茫然。

“假如我們手裡有一支兵馬該多好啊!”宋教仁長嘆一口氣。

他倆是8月22日抵達武昌的,上岸就聽到一連串令他們瞠目結舌的消息:奉天事變,蒙山軍關外大軍兵不刃血佔領奉天。第二十鎮瓦解;蔭昌在山東武定境內戰敗自殺。袁世凱進攻德州的部隊已經開始撤軍了;第八鎮長沙起義。載濤、張彪逃回武昌,蒙山軍放火燒城,百姓死傷逾萬……

短短几天。局勢竟變化至此!

譚、宋倆人面面相覷,彼此臉上掩飾不住震驚!

毫無疑問,滿清完了!但我們怎麼辦?倆人彼此可以看懂對方的意思。

“先找到劉公再說。”譚人鳳拽了把宋教仁,匆匆離開了人潮涌動的碼頭。

當晚,譚、宋二人在俄租界找到了共進會總理劉公。很快,劉公找來了會內負責軍事工作的孫武。

劉、孫二人都是同盟會員,對譚、宋的到來很是高興,但隨即氣沮起來,當然是因爲第八鎮回龍塘起義,導致共進會“損失”慘重。

“……張彪諸人已回武昌,逃回來的軍隊不足五千人。雖說徐紹楨部已至武昌,但完蛋了,他們已經守不住武昌了。”孫武簡潔明瞭地介紹了兩湖局勢,話語之間至爲蕭索。

“不必泄氣。不是黎元洪部隊裡還有我們大批的同志嗎?昔日趙聲在第九鎮任職時大力發展革命同志,至少可以肯定,第九鎮不會給韃子朝廷賣死命的!”宋教仁安慰孫武。

“問題已不是滿清了……”孫武嘆氣。

很明顯,同盟會目前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與滿清了!當北方局勢鉅變,北洋軍慘敗於山東及關外兩個戰場,同盟會的敵人已經成了高歌猛進的蒙山軍!

“仲文(劉公字),此番我等回來,爲得是抓住最後的機會大幹一場!”宋教仁對劉公說,“先不說第九鎮了,他們畢竟是客軍,黎宋卿的部隊能不能拉出來?如果黎元洪混成協能夠起義,加上第八鎮逃回武昌的官兵,我們手裡就有一支不俗的力量了,拿下武昌城,與龍謙談判!”

宋教仁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劉公去看孫武,孫武想了想,“如果要打二十一協的主意,那就必須聯合文學社的人。”

“聞聽黎元洪有黎菩薩之名,他會不會站過來?”宋教仁追問。

“難說。”孫武搖搖頭,他們這些人根本與新軍高層沒有交集,彼此的地位差太遠了。

“時間緊迫,我們得抓緊行動。不然南方壓過來,一切都晚了。”留了一把大鬍子的譚人鳳道,“原先你們兩派之間存在什麼不和,現在都不要提了!大家辛苦這麼多年,爲的什麼?不把武漢三鎮控制在手,南面那位是不會理會我們的!儘管他在廣州對記者說的蠻好聽!鈍初的意見我完全同意,第八鎮在長沙潰散,二十一協一定兵無鬥志,將帥彷徨,此正是舉事良機也。這樣,我們分一下工,我來聯絡兩湖會黨,鈍初與二位聯絡新軍。你們看這麼做行不行?”

劉公問,“你們從日本來,孫先生是什麼意思?”

“別提他了!黃克強只是一味遷就,事情就壞在他們手裡了!”譚人鳳憤憤不平道,“我個人看來,中山本中國特出人物也。惜乎自負雖大而局量實小。立志雖堅而手段實劣。觀其謀舉事也,始終限於廣州一隅,而未嘗終籌全局。其用人也,僅胡漢民、汪精衛、黃克強三人。這如何能行?本月10號在日本商議國內局勢,明知廣東已爲龍謙所有,彼仍存謀取廣東之念,豈不可笑?龍謙之前如何做不必說了,現在他的軍隊成爲推翻滿清的主力軍,如何還抱了昔日成見不放?大家商議不決,他竟要另組一黨重新干起。局勢發展如此迅捷。哪裡有時間等他?我等已經商定,就在兩湖幹,兩湖人做兩湖事,誰的臉色都不看。”說完。譚人鳳用力拍着桌子。顯得很激動。

劉公和孫武愕然。同盟會分裂的消息他們顯然並未聽說。而譚人鳳譚鬍子對孫文的評價也有些過了。

“確實不能再等了。先幹起來再說。這些年我們就是說的多做的少,只在國外嚷嚷有什麼用?就這樣定了!”宋教仁堅定地說,“我可以去見黎元洪。我料他不敢將我怎麼樣!”

劉公孫武是贊同舉事的,現在確實不是爭論黨內是非的時候,等蒙山軍攻取武昌,一切的機會都喪失了。

“那,我們先找蔣翊武,看他怎麼辦。蔣翊武在二十一協有些實力。”孫武道。

“好吧,我們就分頭幹吧。”

於是,以譚、宋爲首的中部總會利用蒙山軍幾個戰場連續獲勝的形勢,抓緊策劃起武裝起義來。

長沙,8月21日,蒙山軍總司令部。突然生病的龍謙強撐病體主持召開了軍事會議,司徒均、封國柱、姜義柳、曹敏忠等人蔘加了會議,新設的副官處處長歐陽中擔負記錄。

“現在大局基本定了,鑑於第九鎮西調武昌的情報已經證實,東南已經虛空,不必要派兵去了。我們就在武昌徹底解決清廷的最後一點力量吧。七旅正在南下,兵力是足夠了。但還是要小心,再小心,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出岔子。我看國柱你有些輕敵,這個情緒可要不得。聽說第一師徹夜狂歡,好幾個團長喝得酩酊大醉?這個不行,要嚴肅處理。”龍謙臉色潮紅,聲音嘶啞。

他這個病來的蹊蹺突然,前日還好好的,昨晚就開始發燒,緊急叫了齊尚明來,初步判斷是瘧疾,但症狀又不十分的吻合。十幾年來,大家從未見過龍謙生病,所以,不免對主帥的身體有些擔心。

司徒均對龍謙的冷靜十分的欽佩,覺得這纔是一軍主帥應有的頭腦和氣度。

林家橋及錦州大捷的消息再次激動了南方軍將帥們,現在已經沒有人懷疑蒙山軍將主宰天下了!所以,消息傳來,南方軍一片歡騰,駐守長沙的第一師軍官們開懷暢飲,徹夜狂歡。

“司令,處理我就可以了吧?下面就別處分了,”封國柱看着龍謙有些潮紅的面色,赧顏道,“大家高興嘛,熬了這麼多年,終於盼到了今天。另外,司令身體不好,今天是不是就到這兒,沒什麼特別重大的事情我們就不要打擾司令歇息了。”說完拿眼去看總參謀長司徒均,知道能勸住龍謙的只有此人。

“封師長說的是。我看可以發一個內部通報,對軍官們進行一下教育,現在還不是狂歡的時候。但情有可原,處分就不要了吧?”司徒均輕聲說。

一向嚴苛的曹敏忠竟然也爲封國柱說清,“是啊,大家聽到山東軍和北方軍的大勝,情有可原。我同意參謀長的意見。”

“失敗來自於輕敵,爲山九仞,最後一步纔是最難的。而且,你們只是看到軍事上的勝利……”龍謙輕輕搖搖頭,“好吧,總政發個通知,重申軍紀,告誡大家不要過於樂觀,前面的難題多着呢。”

或許是因爲山東戰役的勝利放下了龍謙一直懸着的心,或許是連日的酷暑高溫,從昨晚開始龍謙就感到身體不適,十分的難受。

許思勸他休息,但龍謙還是抱病召集了現在這個軍事會議。

“好啦,回到正題吧。談談全軍的部署和行動,司徒,你來講吧。”

“好的,先從南方軍講起。”司徒均將一張全國地圖放在龍謙身邊,“廣西尚未徹底平定。着藍心治第二師經略廣西,組建第六旅,第一步先佔領柳州,同時殲滅或者招降龍濟光等部,然後西出雲南,擇機北出四川。這一路不必急,穩紮穩打,以戰促變即可,政治大於軍事。粗算西南尚有數萬清軍,但不成體系。軍事上不會有大問題。藍心治是否適合此任。請司令酌定。”

“嗯,西南暫時交給藍心治。但要仔細斟酌一個方略給他。至於人選,魯山不是說蔡鍔已在他手裡嗎?等有機會調他去做藍心治的副手。”

“廣東不是問題了。隨着全國戰局的明朗化,廣東殘留的反對勢力只能縮回腦袋。”司徒均笑笑。“在調出第七旅後。王副總司令手裡的第八旅不是三個團。而是四個團,裝備齊全,缺少的只是訓練和實戰。我的意思是以這四個團爲基礎重組第三師。作爲我軍進軍東南的主力,這一路可以瞄向福建,也可以先入江西,具體怎麼做,要結合情報再定。但總體上還是要以招降爲主。目前情況下,王司令還是留在廣州爲好。”

司徒均的意思是第七旅將不再歸建了。別看蒙山軍數路大勝,捷報頻傳,但作爲總參謀長,謀劃經略全國是深感兵力不足。司徒均計劃以第七旅爲底子再建一個新師,不過這一切要等拿下武昌再說了。

“嗯,明遠留在廣州我放心。不過,他該埋怨我不給他機會了。”龍謙笑笑。

“王司令大局觀最強,他會明白司令的用意的。”司徒均笑笑,“第四旅歸建第二師後,南方軍北伐主力共五個旅,其中有以第八鎮起義部隊爲主組建的第九旅,另加直屬部隊,兵力超過五萬人。這一路的任務是佔領武昌,殲滅第九鎮及第二十一協,然後呢,或者順江而下佔領江寧,底定東南,或者北出武勝關,與山東、北方兩軍一起徹底殲滅北洋殘部,直搗京師。我的意見還是先不管東南,徹底解決滿清朝廷爲好。”

“這是對的,北方平定,東南不足慮,何況還有明遠那一路呢。”龍謙點點頭。

“解決直隸有兩個思路,一是等南方軍主力北上再行動,二是不等,就以北方軍爲主,山東軍配合,着手解決直隸問題。我傾向第二案,只依靠魯山和寧時俊解決北方。山東軍打贏了兩場關鍵的戰役,但他們怕是暫時無力北上了。袁世凱北洋三鎮雖然在德州碰的頭破血流,但直隸是他老窩,他恢復的會很快,仍是我軍勁敵。所以,山東軍經休整補充後,出德州,走石門、保定,從西路威脅京師,爭取與魯山會師京師。但主攻要靠魯山的北方軍。”

龍謙盯着地圖沒有吭氣。

“還有一個方案,那就是先解決中原再圖直隸。”司徒均指着地圖說,“按照山東軍所報,第七師在林家橋戰役中損傷輕微,可以留第六師于山東。因爲關外的勝利,北洋再謀山東已無可能。令吳念統第七師出曹州、歸德向武勝關進軍。河南有一個混成二十九協,逼迫其或戰或降,然後切斷蘆漢鐵路,從背面威脅武昌。進而與我南方軍會師武昌。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這樣做也很好。另外,張勳部在沂州碰了壁,已經退回徐州,魯南暫時無虞。”

“唔,確實不錯。”龍謙連連點頭,“這樣又要山東軍出大力了。河南是袁世凱老家,第七師進河南,會不會引已在觀望的北洋軍強烈的反應?”

“我想不會。這就說到北方軍了。爲了確保直隸戰役的勝利,北方軍要全軍南下,只留張作霖二十一師鎮守奉天。即便那邊有些小亂子,只要魯山拿下京師,關外將不是問題。現在遇到一個情況,日本人有干涉跡象,魯山連續來電請示總部,司令要早作定奪。”

“沒什麼考慮的,命令魯山南下吧,日本人敢開槍,就打!沒什麼了不起的!”龍謙重重地拍了下地圖。

“就是,小日本敢動手,咱們就打他狗日的!”封國柱早就因爲山海關事件憋了一口氣。

“司令是不是要找個路子聯絡下日本外交機構?”司徒均還是比較重視外交問題。

“不用了。越小心越有鬼。反正遲早要和小日本算賬,幹吧。”龍謙毫不遲疑地做了決定

“好。這樣,北方軍兩個師壓下直隸,北洋不足慮。這是兩個有大戰經驗的師,再有山東軍配合,應該不是問題了。最後就是南方軍了,在佔領武昌後,南方軍似應再擴出一個師,這個新師不去東南,而是西進四川,呼應第二師以徹底解決西南問題。我認爲佔領四川的意義要大於東南。第一師沿蘆漢鐵路北上,既爲直隸戰役的後援,同時視情況瞄着西進山西、陝西,經略西北。”

“很雄偉的計劃,不過恐怕用不上了。哦,我的意思是除我們控制的各省都會發生變化的!就連袁世凱,未必沒有別樣心思。嗯,我基本同意這個方案,眼下我們集中注意力於兩點,一是武昌,二是直隸。其餘的都是枝節了。”龍謙點點頭,算是同意了總參總的軍事方略了。

“關鍵是政治問題,”司徒均收起地圖,“司令怕是要建立全國性的臨時政府了。”

“是的,給山東發報,以寧時俊爲山東軍政委員會主任兼山東軍司令官,統領山東軍政。葉延冰、陳超爲副主任,葉延冰軍職不變,仍爲副司令兼第六師師長。令山東立即做好第七師出河南的準備,方聲遠隨第七師行動,擇機來武昌。”龍謙發出了今天的最後一道重要命令。

“好的,我這就去辦。”司徒均清楚,龍謙要啓用他的文官團隊了。(。)

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3節 龍口第5節 膠州灣第12節 平叛二第18節 北洋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0節 範德平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8節 戰後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25節 計劃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0節 升允第9節 阻擊二第4節 要塞四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7節 起步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12節 軍規一第2節 美國特使第31節 變化七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2節 政治版第12節 進京二第8節 湖北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4節 晉源票號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6節 提親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9節 戰後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5節 寧時俊二第8節 阻擊第18節 王士珍二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5節 事與願違第11節 進京一第33節 洪粵誠二第7節 蔣繼英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8節 天津二第18節 十月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1節 秋瑾二第36節 風起二第7節 新軍第8節 戰後一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6節 袁世凱第14節 于右任第17節 規勸第10節 戰後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22節 授勳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節 軍銜第2節 汀泗一第4節 見面禮第十七 北京七第七節第3節 蒙山第2節 軍銜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4節 練兵之始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5節 要塞五第14節 平叛四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3節 端方第25節 計劃第11節 平叛一第5節 洹上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0節 唐紹儀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35節 大勢四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
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3節 龍口第5節 膠州灣第12節 平叛二第18節 北洋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0節 範德平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8節 戰後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25節 計劃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0節 升允第9節 阻擊二第4節 要塞四第10節 彼得堡六第37節 起步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12節 軍規一第2節 美國特使第31節 變化七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12節 政治版第12節 進京二第8節 湖北第26節 招商會二第14節 晉源票號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6節 提親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9節 戰後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25節 寧時俊二第8節 阻擊第18節 王士珍二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5節 事與願違第11節 進京一第33節 洪粵誠二第7節 蔣繼英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8節 天津二第18節 十月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1節 秋瑾二第36節 風起二第7節 新軍第8節 戰後一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6節 袁世凱第14節 于右任第17節 規勸第10節 戰後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14節 危機與變局六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22節 授勳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2節 軍銜第2節 汀泗一第4節 見面禮第十七 北京七第七節第3節 蒙山第2節 軍銜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4節 練兵之始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5節 要塞五第14節 平叛四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3節 端方第25節 計劃第11節 平叛一第5節 洹上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0節 唐紹儀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35節 大勢四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