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這是漢斯魯德爾本月第二次來華,上次他出使中國沒有能阻止戰爭,引起了許多人的指責,認爲是他的行動緩慢才錯過了阻止戰爭的機會,認爲他不適合於這個工作,但是總統還是決定派他來了,因爲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

一下飛機他就急於與中國領導人會談,他有點迫不及待了!時間不多了,避免戰爭的希望全部落在了他的身上。此前的多次接觸表明,中國有意讓步以避免戰爭,可是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要達成一個令美國方面滿意的協議非常困難。他清楚自已面臨的是一場艱苦的談判,可又不得不勇敢地面對,畢竟一場艱苦的談判遠勝於一場戰爭。

沒有必要再浪費時間了,漢斯魯德爾抵達的當晚,雙方的代表就出現在談判桌前,中國國家主席李思華親自出面談判足見此次談判之重要!雙方要亮出底牌了!這是唯一一次可以避免中美交戰的機會!這是一場談判桌上的交鋒!

“我們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無意支持臺灣獨立!然而任何戰爭都有損於世界和平,戰爭對於交戰的雙方也沒有任何好處,希望中國與臺灣能夠和平解決爭端問題,希望雙方立即實現停火!”漢斯魯德爾簡單的表達了美方的意圖。

“戰爭的確沒有什麼好處!”中國國家主席李思華應道,“爲了維護我們的利益,有時必須有所犧牲,我們絕不會爲一時的和平而苟且偷生。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瞭解這一點,某些人慾圖干涉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甚至公開提出對我實施核打擊,對此我們的答覆是:我們準備好了!”

這時漢斯魯德爾說道:“對此我們非常瞭解!不過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是的,我們也不希望使用戰爭來解決問題,可是有人將戰爭強加於我們,所以不得不打!”李思華說,“我們一貫主張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可惜一切努力失敗了!臺灣當局主動挑起了這場戰爭!”漢斯魯德爾心想,“是誰挑起了戰爭可是有爭議的問題”,臺灣雖打了第一槍,可如果不是中國欲攻臺,臺灣哪有膽量開火?這次臺海再次開戰,則完全是中國主動的,臺灣根本沒有打仗的意思,可惜這裡討論的問題不是誰挑起了戰爭,爭論誰是誰非,‘理’字在談判桌上不過是藉口。李思華又說:“當然我們並沒有放棄和平,依然願意和平解決一切問題!”他心中大喜,中國人有意讓步了!戰爭有避免的可能性了,然而他並沒有太多的高興,中國方面還沒有開出的條件,而那些條件纔是真正要談的問題。

“美國政府願爲和平解決爭端做出最大努力!”漢斯魯德爾急忙表達了意願。

“我們雖有和平解決之心,但對能否和平解決抱有懷疑。我們需要的不是苟且偷生式的和平!需要的是真正的和平!達成協議並非困難!困難的是協議能否得到執行!讓我如何相信你們?如何相信新的協議不被破壞?”

“請放心!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和平是可以實現的,協議將得到完完全全的執行,不會存在任何問題。”漢斯魯德爾立即解釋道,看來中國方面有意達成協議,但對協議能否得到執行持有懷疑。

“不會存在任何問題?可是8月達成的臺海停火協議根本沒有得到有效實施。臺灣發表的放棄獨立聲明是一個含糊不清的東西;而後阻止大陸商品進入臺灣市場、進行敵對性的宣傳、不放棄戰爭狀態、加強軍備。可以說臺灣的所做所爲對大陸充滿了敵意。還有,你們美國也沒有執行協議,據我們的情報,停戰期間美臺間的軍火交易額超過40億美元,正是你們提供的鉅額軍火助長了臺獨的氣焰!這些能讓我們相信新的協議能被執行嗎?”

面對提問,漢斯魯德爾幾乎無話可說,李思華雖將破壞和平的責任全部推給了臺灣,但所說的事確爲事實,不過他還是硬着頭皮反駁道:“臺灣確實沒有完全執行協議,但情況並沒有你所說的那麼嚴重,而且臺美間的軍火交易並沒有你所說的那麼多。”

“看來我們需要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一些討論一下,是嗎?”李思華毫無相讓之意,

“讓過去成爲歷史吧!希望這類事情不要影響到實現和平的努力,類似的事情將不會再發生了。”漢斯魯德爾意識到在這類小問題上進行爭吵太浪費時間了,因爲雙方已經爲這個問題爭論的太久了。“沒有必要再爭吵下去,這是我們提交的解決方案。”漢斯魯德爾一邊說着,一邊將手中的文件交給胡思考,“希望你能接受這個方案!”

“是的,我們不必要爲此再爭論下去,因爲那沒有任何意義。”李思華也明白爲這類小問題爭論下去沒有意義了,然而他沒有看一眼美國人的文件,而是回答道,“不過在繼續談判之前,我提意休會,我們需要時間對你們的方案進行研究,同時大家累了,休息幾個小時再回來繼續如何?”此時已經非常疲勞的漢斯魯德爾接受這個提意,雙方會談已陷入了沒完沒了的爭論之中,再談下去也沒有意義了,結束了這場毫無成果的會談之後,雙方約定18日上午繼續會談。

會談結束之後,漢斯魯德爾立即將會談情況報告本國政府,宣稱會談進行的非常艱苦,幾乎毫無成果,但至少已證明中國有意讓步以避免戰爭,因此要求給予更多時間以讓雙方達成協議。他的請求雖然立即得到美國總統的同意,但總統也對毫無成果的會談表示了不滿,美國政府正急着等會談的結果。

不久第二次談判開始了!此時漢斯魯德爾沒有興趣爭論任何小問題,那太浪費時了,美國人急於攤牌!

“對不起!這個方案不能接受!”會談一開始,李思華就簡單的答覆了對方,“臺灣當局應明確的放棄獨立,分裂局面必須結束,臺灣要禁止臺獨言論,臺獨活動也禁止,應解散一切臺獨組織和政黨。臺灣政府中的臺獨分子必須清除。”

“我們希望臺灣民衆的意願能夠得到尊重。”面對強硬態度,美國人痛快的讓步了,反正犧牲的是臺灣,沒有什麼可心痛的。

“不過受《美國與臺灣關係法》及已通過的數項美國法律的限制,因此…”還沒等他把下面的話完出來,李思華已說道:“美國法律可以約束美國政府嗎?據我所知,美國政府常常不把美國法律當一回事,至於國際法,國際公約之類的東西就更不當一回事了,不是嗎?還有我提醒你們一下,美國法律對中國不據有約束力!我們有行動的絕對自由!”李思華提醒美國人,‘別拿法律當擋箭牌!沒用的!’他又接着說道,“打了這麼多天,犧牲無數戰士的生命,還有花了數以千億計的軍費,好不容易纔登上臺灣島,你們竟要求我們立即從臺灣撤軍,讓我怎麼向向全國人民交代?美國還不如對華宣戰算了!”

“中國軍隊留在臺灣不會有什麼好處,甚至會引起麻煩,”漢斯魯德爾以帶有威脅之意的語調說道,“爲了避免出現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希望你們真認的考慮這一問題。”

“不必考慮了,我們不想進行第二次登陸。”說着,李思華將手中的一件文件交給了漢斯魯德爾,並說道,“這是我方的解決方案,你們看一下吧!”

“你們的方案不能被接受!”僅僅簡單的看了幾頁,漢斯魯德爾就大叫道,“條件太苛刻了!你們這是要我們完全放棄臺灣!”

“是的!中國的統一大業必須完成!臺灣將與香港、澳門一樣成爲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不同的是享有更多的自主權,包括擁有自已的軍隊。”

“沒有海軍,沒有空軍,僅有一支人數不超過10萬的陸軍,還不得裝備擁有坦克等重武器,這與中國的武警部隊有什麼區別?”

“臺灣軍隊擁有維持社會治安的能力就足夠了,沒有必要裝備重武器,10萬人的規模也不少。請放心,我們會在臺灣駐紮足夠的解放軍,保證臺灣不會受到外敵入侵。”

“如果接受你們的方案,美國將信譽掃地!”

“臺灣對於你們不過是一個‘棋子’,一個‘棋子’的得失會影響全局嗎?你們真要爲了一個‘棋子’與我們開戰嗎?”

“我個人承認臺灣的價值還不值得與中國開戰,可惜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決定權不在我的手中!事件沒有出現轉機的餘地嗎?”

“是的,我們已經做出決定,不會改變了!”

就這樣,中美會談破裂!

接獲會談破裂的消息之後,美國總統庫比勒召集了政府領導班子會談,經過激烈的辯論之後,與會之人雖就出兵一事達成一致意見,但許多人對前景感到悲觀,中國軍隊不是吃“素”的,真打起了不知鹿死誰手。大戰不想打,小戰又怕輸,出兵怕無功,不出兵又怕影響太大,失去臺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的超級大國形象受損。正在美國總統在他的回憶錄中所寫:“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

接到準備出兵臺灣的命令之後,史迪特感覺自已已陷入痛苦的深淵之中,重大的責制壓在身上,幾乎令他無法呼吸。毫無頭序的他再次來到作戰指揮中心,這裡將是他指揮作戰行動的地方,不過此時只有少數人員正在這裡工作。幾個來自軍校的學員在討論作戰問題,他們不是一般軍校的學員,而是正在高等軍事學院接受深造的高級軍官,美國軍隊的下一代將軍將從他們當中產生。也許是由於過於投入,他們沒有發現他來了,最初他並沒有注意到他們討論的內容,後來他被他們討論的內容吸引了,內容是有關對華作戰的方案。

“你們的討論有結果了嗎?”史迪特的突然發問令將正在討論的幾個人嚇了一跳,直到聽到史迪特說,“我可以參加你們的討論嗎?”才放鬆了緊張的精神。

“可以!”

“說一說你們討論的結果吧!”

“是!”一個名叫查理的學員被推舉出來負責介紹情況,“我們認爲如果與中國開戰,那麼我軍將面臨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首先我們不知道整個的目標是什麼?讓臺灣免於中國人的佔領嗎?還是徹底的擊敗中國?”

“是的,我也正被這個問題困擾着!”史迪特說出了心中最大的困惑,“你們認爲目標是什麼?”

“我們也不知道,不過有一點可以明確,那就是擊敗中國人!”另一個學員回答道,他的回答正確,可是並不完全,沒有說明軍事行動的具體目標。

“好!你們認爲應如何做到這一點?注意,前提是不使用核武器。”

“形勢不容樂觀!我們在海上擁有絕對優勢,空中也佔優勢,唯有在地面上處於弱勢。無論作戰目標是什麼,都必須投入地面部隊,僅依靠空襲或海上封鎖,根本無法將中國軍隊趕出臺灣,更不要說征服中國。”

“中國是大陸國家,陸權是其軍事戰略的重點,中國陸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史迪特肯定的說道,“不經過地面上的戰鬥是無法決定出勝負的,也就無法解決問題。”

“我們投入地面部隊的地點有三處,韓國、臺灣、中國大陸地區。一旦我們參戰,那麼集結於朝鮮的幾十萬中國部隊必定南下進攻韓國,那就需要立即增援韓國;如欲將中國趕出臺灣,又必須在臺灣登陸,或者在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登陸。”查理又繼續說道,“增援韓國並非最佳選擇,在那裡我們的一個師至少是面對中國人的一個集團軍,我們最多能阻止住是中國人攻勢。韓國是一個重要的盟友,如果不增援韓國,則韓國一定會被中國人佔領,那是不能允許的。

登陸臺灣也不是什麼好辦法,投入的兵力少了,解決不了問題,多了又影響韓國戰場,而且我們的兵力有限。中國人在臺灣登陸的兵力已達80萬,以我軍現有的兵力很難將其驅逐出臺灣,即便可以,也要付出很大的傷亡。

登陸中國大陸地區看上去是相當誘人的,也是最危險的。”

“爲什麼?”這時史迪特問道,顯然這個問題讓他感興趣。

查理回答道:“目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駐軍大多被抽調到臺灣去了,那裡幾乎是不設防,以我軍的實力要實施登陸不成問題。也許佔領中國沿海的一片地區,可能會迫使中國人與我們和談,至少能迫使中國人從臺灣和韓國抽調回部分部隊。然而這也意謂着對中國宣戰,戰爭的規模將失去控制,也不一定能迫使中國人屈服。而且中國人在內陸地區部署有大量部隊,隨時可以增援沿海地區。”

“那你們的結論是?”

“如果不使用核武器,那麼我們應實行戰爭總動員,與中國人進行一場世界大戰,登陸中國,滅亡中華人民共和國。”

“那麼韓國怎麼辦?”史迪特說道,“我們向韓國增兵嗎?”

“可以藉助於盟國的力量,日本人已經準備好參戰,讓他們和韓國人把中國部隊主力拖在朝鮮半島。”

“那麼韓國人可能會無法堅守目前的陣地,如果情況惡化,可能要撤退到南部,建立最後的防禦圈。”

“是的,爲擊敗中國,只能讓韓國人多犧牲一點。”

“讓韓國人多犧牲一點的同時,是否也要讓臺灣人多犧牲一點?”

“是的,只給臺灣人海空支援,不派遣地面部隊,我們要集中地面部隊用於登陸中國的作戰。”

這時史迪特說道:“戰爭並非最好的選擇,然而我們必須勇敢的面對戰爭。”原本猶豫不決的史迪特終於有所發現,返回自已的辦公室。

這是第十六的第一節,如果按原版的來說應該是第二部的第一節。在修改原版的時候,爲方便一點,我將第一部與第二部合併爲一部。從今天開始,發表的內容爲新寫的不再是原版的修修改改,不過我不能再保證每天更新了這裡先說一聲:“對不起!”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

第13章 第2節 第2節 第23章 第1節 第9章 第3節 第1節 第52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42章 第6章 第64章 第2節 第1節 第3節 第35章 第61章 第45章 第2節 第39章 第16章 第2章 第17章 第2節 第54章 第62章 第28章 第3節 第44章 第23章 第14章 第8章 第3節 第20章 第43章 第3小節 第35章 第一章 第3節 第58章 第3節 第50章 第58章 第2節 第20章 第50章 第47章 第3節 第61章 第3節 第3節 第31章 第31章 第22章 第2節 第1節 第2節 第37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2節 第65章 第5章 第2節 第3節 第58章 第1節 第31章 第2節 第21章 第3節 第1章 第51章 第2節 第44章 第1節 第3節 第37章 第16章 第1節 第15章 第30章 第3節 第65章 第2節 第2節 第53章 第17章 第35章 第9章 第4章 第1節
第13章 第2節 第2節 第23章 第1節 第9章 第3節 第1節 第52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42章 第6章 第64章 第2節 第1節 第3節 第35章 第61章 第45章 第2節 第39章 第16章 第2章 第17章 第2節 第54章 第62章 第28章 第3節 第44章 第23章 第14章 第8章 第3節 第20章 第43章 第3小節 第35章 第一章 第3節 第58章 第3節 第50章 第58章 第2節 第20章 第50章 第47章 第3節 第61章 第3節 第3節 第31章 第31章 第22章 第2節 第1節 第2節 第37章 第2節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2節 第65章 第5章 第2節 第3節 第58章 第1節 第31章 第2節 第21章 第3節 第1章 第51章 第2節 第44章 第1節 第3節 第37章 第16章 第1節 第15章 第30章 第3節 第65章 第2節 第2節 第53章 第17章 第35章 第9章 第4章 第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