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2日下午1點15分,國家主席胡思考召見了俞登中將。因爲美國拒絕從韓國撤軍,中國不得不準備再次出兵朝鮮半島,於是決定重組中國人民志願軍。今天上午,俞登接到晉升他爲中將,可時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命令書。

一見面胡思考就首先開口說道:“和平統一的希望已經不存在了,戰爭開始了!”

俞登中將不解的問道:“什麼?戰爭開始了?”

“今天中午臺灣方面對我軍發動了突然襲擊,臺灣戰役開始了。”

“情況如何?”

“我是剛剛得到消息的,具體情況還不清楚。先別提這些了,我想知道你對新的任命有什麼想法?”

“我剛剛接到任命,我根本沒有任何心理準備,這太突然了!我沒有指揮團以上部隊的經驗,是否可以考慮派別人?還有許多人可以擔任這一職位。”

“你害怕了?想拒絕這一任命?”

“不,我沒有害怕,我只是對自已的能力感到擔憂。”

“我們的確有許多候選人,可能夠勝任這一職務的有幾個?我們現在不缺優秀的軍官,缺的是大將之才。而你正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

“爲什麼不讓蔣振學去?他比我合適多了,他長期指揮野戰部隊,而且有實戰經驗,對北邊的情況又相當熟悉。”

“他的確是一個合適的人選,最初也想派他,不過他推薦了你,說你比他合適,所以最後決定派你去。他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讓他到一線去的確有點不合適,不過他將負責支持你,其實後方的工作也不輕鬆。”

“沒有別人了嗎?”

“實際上你並不是擔心自已的能力,而是自已的資歷。論資歷你的確不如許多人,如果是和平時期這一職位根本輪不到你,可現在是戰爭時期,我需要一個能打仗的人,現在是你發揮作用的時候。這是命令,不允許再推託了”

“是,我接受任命,任務是什麼?”

“一、拖延時間。要讓美國人相信你在準備進攻,迫使美國立即增兵韓國,拖延其出兵臺灣的準備,也就是說爲我軍解放臺灣爭取時間。二、如果美國出兵臺灣,你就馬上在朝鮮發動進攻,與美軍在朝鮮半島進行決戰。爲解決臺灣問題我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也許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朝鮮方面怎麼辦?”

“你放心朝鮮方面不會有問題,你就準備過鴨綠江吧。”

“爲什麼?朝鮮半島的局勢還沒有惡化到要開戰的成度。”

“不,據我方的情報,第二次朝鮮戰爭有爆發的可能,韓國正在準備發動進攻。”

“可是,我軍不可能同時取得兩個方向上的勝利,所面臨的困難太大了。”

“中國不能失去臺灣,失去臺灣的中國就如同餐桌上的魚,我們必須做好付出沉重代價的準備。”

“我保證完成任務,我什麼時候可以出發?”

“你馬上準備一下,今天就出發,具體情況蔣振學會告訴你的,他正在瀋陽等你,還有問題嗎?”

“沒有!”

俞登中將剛剛離開,中央電視臺的攝製組就到了,國家主席胡思考要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許多人已等候在電視機旁多時了,人們急切地想了解真實情況。開戰的消息早已經傳開了,戰爭爆發的消息首先是通過網絡傳開的。開戰的消息最早出現在一些網站上,開始時許多人還不相信,以爲是一條假消息,紛紛發言“闢謠”,可隨着各種消息不斷傳來,許多人不得不相信戰爭真的開始了。電視臺中斷了正常的節目,播出了特別新聞。雖然報道是簡短的,但戰爭開始的消息被證實了。隨後國家主席胡思考向全國發表了電視講話。

與此同時,呂秀蓮也發表了電視講話。胡思考指責臺灣方面挑起戰爭,呂秀蓮則指責大陸方面對其進行軍事威脅,宣稱其行動是自衛。胡思考宣佈要對臺灣進行“懲罰”,號召全國人民爲維護統一而戰,並宣佈東南沿海地區爲戰區,進入戰爭狀態,以及《懲制臺獨公告》等多項公告。呂秀蓮則號召臺灣人民爲維護臺灣的獨立與自由而戰,並宣佈成立“臺灣自由民主共和國”,宣佈臺灣進入戰爭狀態。

《懲制臺獨公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對臺灣實施封鎖,劃定了封鎖的區域範圍。海上封鎖令從7月13日12時起生效,要求非交戰方的船隻必須在此之前離開臺灣,否則封鎖命生效之後將被視爲合法的攻擊目標。同時劃定了一條穿越臺灣海峽的安全航線,規定需要穿越臺灣海峽的民用船隻可沿此航線通過臺灣海峽,我方對其提供安全保證,並公佈有關的通行規則。由於考慮到其它國家撤離其在臺人員的需要,空中封鎖令將延後到7月15日生效。

同時對在大陸的臺灣人實施鑑別,所有在大陸的臺灣人必須在證明其非臺灣特工人員之前不得離開中國或歸回臺灣,對臺灣人在大陸的財產實行“國家監督”。

成立了一個特別法庭對支持臺獨的人員和公司進行審判,並公佈了第一批受審人員和公司名單。

開戰的消息被證實之後,並沒有引起恐慌。臺灣方面本以爲一旦開戰,大陸民衆會驚荒失措,引發社會動盪,社會內部會形成巨大的反戰力量,大陸政府就會迫於內部壓力而放棄對臺動武。可實際上人們的反應正好相反,開戰的消息對人們的生活沒有帶來多大的影響,沒有出現混亂局面,社會秩序依然相當穩定。對臺灣使用武力在國內早有大量支持者,對臺用武早已是公開的機密,所以戰爭的爆發並沒有讓人感到多大的意外。尤其是在一些民間組織的鼓動下,人們的情緒就更加高漲了。近年來中國民間出現了一些“民族主義”組織,這些組織公開主張中國對外採取強硬政策,對臺使用武力則是其最重要的一項主張之一,甚至是最基本的主張,別看這些組織成立時間不長,人數也不多,可是影響力非常大,被認爲是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現在戰爭開始了,他們當然要極力鼓動了。許多人在得知開戰的消息後舉行了慶祝活動,好象解放軍勝了!大街上響起節日才鳴放的爆竹聲,那氣氛給人的感覺是在過節,顯然人們對勝利充滿了信心,確信解放軍必勝,不相信解放軍攻不下臺灣。反戰的聲音從此絕跡了,既使有人想反戰,也是不敢說出來,因爲一旦講出來,不是不被理睬,就是被唾罵。有意無意的宣傳和鼓動,讓人們空前的團結,並且近於狂熱。

當攻臺總指揮要開記者招待會的消息傳出之後,許多記者就趕來了,很快會場就人滿爲患了。對臺用武早已是公開的機密,新聞媒介當然不會不注意。當攻臺總指揮部設於南京的消息於幾天前泄漏之後,中外記者就立即趕到南京了。當解放軍發言人出現時,許多記者們有點疑惑,因爲這位發言人的面部表情給人的感覺是高興,似乎報告好消息來了,發言人發表了幾份公告,主要是幾份聲明,宣傳對臺作戰等,沒有新東西。不過接下來播放的幾段錄像讓記者們很感興趣,這是一些戰鬥實況的錄像,由於是剛剛送來的,只經過簡單的剪輯,還沒有加上文字說明,只能在播放時由人在一邊加以解釋。錄影的內容是第34防空導彈旅擊落敵機的經過。何尚迫降後被送入醫院的片段,他身上的飛行服使人一眼就看出是一名被俘的臺軍飛行員,以及他那架迫降在公路上的幻影-2000,還有幾架被擊落敵機的殘骸,等等。雖然解放軍沒有公開自己的損失情況,但這些錄影內容足以給人一種解放軍並未受到重創的感覺。以至於記者招待會後,一位美國記者發回國內的報道竟是:“是大陸引誘臺灣發動進攻的!”這無中生有的言論很快就被一直支持臺灣的美國輿論界所接受,並很快流行起來。香港的新聞媒介也受此影響,出現了一些相類似的言論。國內的新聞媒介則似信非信的轉發了有關的報道,而大陸民衆則非常高興的接受了這一結論。對於這些報道,中國政府也是非常樂於聽到的,因爲這有助於穩定人心,所以無心讓“謠言”被揭露,結果中國政府越是“闢謠”人們就越相信“謠言”,以至於成爲一個“疑案”,讓學者們爭論不休。

相比之下,戰爭在臺灣引起巨大的反應。臺灣在大陸有大量的投資,許多人現在還在大陸,而大陸在臺投資已經是零,在臺人員也少的可憐。本來臺灣人民已經在多年緊張的兩岸關係中生活慣了,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相信戰爭會打起來,可當戰爭真的開始了,許多人心裡就沒底了,恐慌心理也隨之產生,尤其是那些在大陸有鉅額投資的人,並且上了受審人員名單的。初戰的勝利沒能使全體臺灣民衆高興起來,當臺獨分子慶賀勝利之時,許多富有的臺灣人開始收拾東西了,準備離開臺灣以躲避戰火。商店也出現了搶購現象,許多人已經預感到災難的到來,可他們又沒錢出國,只好提前儲備一些物資。此時只有臺獨分子在大街上高呼:“爲臺灣的獨立而戰!臺灣獨立萬歲!”似乎充滿了信心。總的來說,社會秩序沒有出現動盪,這要歸功於臺灣當局多年的反共教育,以及近年來臺獨思想的傳播。大多數臺灣人已經或多或少地感染了臺獨思想,統一的思想已經淡薄了。至於某些想發表“反臺獨”言論或者有“不同”想法的人,在警察的努力下變得安份了。預備役人員接到動員令後,紛紛自願的或者被迫的報到了,無論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到軍營報到,此時的心情都是無法用任何語言來形容的。因爲此次出征不是去反抗侵略者,而是要與自己的同胞兄弟相互撕殺,即便往日相互間有許多隔膜,可畢竟是同胞兄弟。許多人冒着受軍法處分的危險當了逃兵,有些人是因爲不想爲“臺灣獨立”而戰,還有些人是因爲“怕死”,富有的生活會使人們更加重視自己的生命。但是許多身處海外的臺灣青年人紛紛返回了臺灣,準備參加保衛臺灣的戰鬥,於是飛往臺灣的航班將青年人送回來參戰,將老人、孩子、婦女接走。但是返臺參戰的人只是少數,大部分人放棄了回臺灣參戰的想法,因爲他們不想爲臺獨而戰。

臺灣軍方公佈的戰報宣稱:在空中擊落解放軍飛機78架,另有23架可能被擊落,在地面上擊毀243架,另有61架可能被擊毀,合計340架以上;並摧毀多處防空導彈陣地。其實這一數字是爲了穩定人心的,臺軍內部認可的總戰果爲240架左右,戰損爲12架,另有5架受傷。

實際情況可就要讓人失望了。臺軍計劃攻擊的6個防空導彈陣地中,實際上只有4個受到攻擊,其中1個被摧毀,2個被擊傷,最後一個是假的,陣地上都是假目標,原來的部隊已經轉移了。計劃攻擊的19個機場中只有8個受損較大,其餘的損失很小。實際損失遠遠低於臺軍的統計,解放軍最後確定的損失爲:空戰中被擊落29架,5架被擊傷,地面上有83架被擊毀,另有多架受輕傷,總計損失爲130架。另外有23架的損失有爭議,這23架飛機實際上屬於已退役飛機,但還沒有從現役名冊中正式註銷,所以這些飛機是否應該算作損失成了問題。

經過努力被破壞的通信指揮設施於下午6點全部恢復正常,這是由於破壞程度較輕,多是線路被切斷。各地的地方政府也組織民兵等對各種通信設施實施保護,從此臺灣情報人員不僅失去了再次實施破壞的機會,而且因其行動引起了注意,受到了沉重打擊。公安、武警、國安等部門聯合行動,對間諜人員實施打擊,其中效率最高,也是成果最大的是國家安全部,因爲是該部是反間諜工作,可正是由於他們的工作出現了失誤,才使臺灣的偷襲計劃取得成功。爲了補償自已的失誤,他們工作起來就象拼命了一樣,工作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不過這樣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許多規章制度被棄之不顧,對可疑人員或地點進行搜查時根本就不使用搜查證,只是認爲可疑就出示一下自己的證件,證明一下自己的身份後就動手,結果使許多無辜之人受到了不明不白的搜查。某市安全局局長下達了這樣的指示:“不要顧及任何人的意見,只要認爲可疑即動手,寧可弄錯一千次也不放過一個疑點。對於可疑之人可以先抓起來再說,等問題弄明白再放也不遲,原則是寧可抓錯一萬個也不放過一個。”在如何對待被捕獲的臺灣情報人員的問題上,這位局長指示是:“別客氣,只要能讓他開口說實話,什麼方法都可以使用。”後來這位局長就因支持和鼓勵對被捕的間諜使用暴力而受到處分,他雖然認爲受處分是應該的,但還是問道:“爲什麼只處分我一個?犯有錯誤的人不只我一個。”在這樣的情況下,臺灣情報人員不是被抓,就是不得不躲起來,臺灣在大陸的情報網很快就失去了作用,再也無法獲得重要情報了,美國等國在華情報組織也受到牽連而損失相當慘重。

解放軍各前線機場迅速完成了機場路道的搶修工作,其實機場路道的損壞不大,因爲臺灣的目標是停在機場上的飛機。地勤人員爲所有能夠戰鬥的戰機加滿了油裝好了彈,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是準備真正的戰鬥。飛行員也都處於待命狀態,其中許多人不等命令就座進機艙裡了,只等一聲令下就可以投入戰鬥。地面防空部隊全部動員起來了,全部人員和裝備都進入了陣地,就等敵機來了。

第42章 第3節 第18章 第3節 第36章 第60章 第3節 第44章 第2節 第23章 第1節 第36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38章 第55章 第1節 第36章 第54章 第3節 作者的話第31章 第23章 第2節 第35章 第2節 第1節 第1節 第56章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8章 第17章 第2節 第6章 第44章 第1節 第1節 第46章 第1節 第2節 第56章 第31章 第3節 第2節 第58章 第1節 第1節 第30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33章 第1節 第1節 第49章 第3節 第44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28章 第2節 第19章 第一章 第1節 第34章 第1節 第1節 第35章 第28章 第2節 第1節 第52章 第2節 第26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7章 第3節 第49章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1節 第2節 第6章 第4章 第34章 第39章 第34章 第3節 第65章 第31章
第42章 第3節 第18章 第3節 第36章 第60章 第3節 第44章 第2節 第23章 第1節 第36章 第3節 第2節 第2節 第38章 第55章 第1節 第36章 第54章 第3節 作者的話第31章 第23章 第2節 第35章 第2節 第1節 第1節 第56章 第1節 第2節 第3節 第8章 第17章 第2節 第6章 第44章 第1節 第1節 第46章 第1節 第2節 第56章 第31章 第3節 第2節 第58章 第1節 第1節 第30章 第2節 第2節 第1節 第33章 第1節 第1節 第49章 第3節 第44章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28章 第2節 第19章 第一章 第1節 第34章 第1節 第1節 第35章 第28章 第2節 第1節 第52章 第2節 第26章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7章 第3節 第49章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1節 第2節 第6章 第4章 第34章 第39章 第34章 第3節 第65章 第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