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堅守

胡萬里料的不錯,從南頭衝出來的二十多艘快船確實都是傳信的,見東興港船隊並無追擊的意思,一衆快船很快就四散開來,分赴各個衛所傳信,都指揮使鄭昌恆在苦等兩廣總督陶諧無果的情況下,與廣東左布政使田秋略做商議,便下令:沿海衛所不得主動招惹東興港船隊,所有衛所放棄沿海所城、司城、堡城,率兵回援廣州。

南頭守禦千戶所,此時已是一片慌亂,本就是驚恐萬狀的官兵在接到軍令之後,立刻開始撤離,看着所城內一片亂糟糟的景象,千戶彭烈不由暗歎了一聲,軍無鬥志,這仗根本就沒法打,好在都司大人及時下令撤退,否則,這百多斤今天就的交代在這裡了。

眼見兵丁大部已經撤離,彭烈也翻身上馬,回身留戀的望了一眼住了幾年的居所,一夾馬腹就準備離開,一名百戶卻是飛奔而至,就地行禮道:“大人,糧庫尚有萬石存糧,如何處置,還請大人下令。”

彭烈沉聲道:“東興港賊衆已至何處?”

“伶仃島。”

伶仃島距離南頭只有十里航程,半個時辰便至,轉移顯然是來不及了,彭烈略微沉吟,才道:“燒了。”說着一抖繮繩,揚長而去。

滾滾濃煙沖天而起,幾十裡外都能看的清楚,戰艦甲板上,胡萬里看着那道煙柱,微微搖了搖頭,看來,南頭所已經是不戰而逃了,略微思忖,他才道:“李健,你怎麼看?”

略微沉吟,李健纔開口道:“少爺,火勢並未擴散。這顯然是有意縱火,應該是倉庫之類的,南頭守軍想來是逃了,結合先前快船四出的情形來看,應該是接到了撤離的命令,廣州的主官。顯然是不願意沿海衛所做無謂的抵抗。”

胡萬里微微的點了點頭,沿海衛所,皆有守土之責,不戰而棄,敢下這個命令,是需要極大勇氣的,對手看來不是泛泛之輩,不知是誰下的令,陶諧。還是仇鸞、仰或是鄭昌恆?對於廣州的官員和兵力,經過這斷時間的刺探,他早已是瞭然於胸。

待的東興港船隊進入南頭,所城已是空無一人,水寨也是空蕩蕩的,連一艘小船也不見,胡萬里隨即下令,“劉思武率一團上岸警戒。李健率艦隊封鎖海面,着各團上岸駐紮。”

兩廣總督陶諧、咸寧侯仇鸞一路快馬緊趕。饒是如此,進廣州城時,已是天近黃昏,聽聞陶諧已經抵達廣州,城內一衆大小官員彷彿是有了主心骨,紛紛涌到正西門迎接。馬車疾而至,在城門外停下,見的陶諧下車,一衆官員紛紛上前跪迎。

陶諧心急如焚,哪有閒功夫講究官場的這些個虛禮。劈頭就問道:“東興港賊衆已至何處?”

一片沉寂之後,都指揮使鄭昌恆才高聲道:“回部堂大人,東興港賊衆已佔據南頭,如今正駐紮在南頭。”

“可知賊衆兵力?”

“據報,約在兩萬之衆。”鄭昌恆沉聲道,東興港僅是護衛隊就出動七個團,兵力在一萬五,加上船員水手,後勤人員,實際人數確實在兩萬左右,他這話也不算是虛報。

陶諧卻是被這數字嚇了一跳,二萬人!東興港居然擁有如此多的兵力?初初接到急報,他還以爲是將對方的商船都當做戰船了,實際兵力估計只有五六千之衆,歷來東興港展露的兵力也不過二三千人,他是真想到,東興港前來廣州,兵力居然高達二萬,這仗如何打?

稍一沉吟,他便沉聲道:“先去都司衙門。”說着,他便返身上了馬車。

廣州城裡此時亦是人心惶惶,東興港艦隊即將攻打廣州,兩萬大軍已至南頭的消息早已在城裡傳開,有道是人的名,樹的影,東興港的威名在內地或許不咋地,但在沿海城池,特別是與海貿息息相關的城池,可謂是如雷貫耳,廣州本就是大明三大市舶司之一,主營對南洋的海貿,城內城外商賈百姓大多都聽聞過東興港的事蹟,幾乎沒人相信廣州城能夠守的住,消息傳開之後,出城避難的士紳商賈富戶絡繹不絕,不願意離開的也大都躲在家中閉門不出,原本繁華喧囂的廣州城,已是變的冷冷清清。

廣州都司衙門,兩廣總督陶諧、總兵官咸寧侯仇鸞,廣東都指揮使鹹鄭昌恆、海道副使江良材以及廣東布政使、按察使等一衆文官大員濟濟一堂聚集在正堂大廳,人人都板着一張臉不吭聲,氣氛極爲壓抑。

東興港兩萬大軍進逼廣州,將他們心裡僅有的一點僥倖打的蕩然無存,原本還以爲只是幾千人馬,以廣州七衛的兵力,倒還可能抗衡一下,兩萬大軍來犯,以東興港火器的威力,根本沒法抵擋,一旦廣州城破,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命運,人人心裡都清楚,那可不是革職那麼簡單的,要麼是與城共亡,要麼是被押解進京問罪的下場,反正離不開一個死字。

默然半晌,陶諧才輕咳了一聲,掃了在座衆人一眼,沉聲道:“東興港進犯廣州,事關諸位身家性命和仕途前程,諸位有何良策,不妨都說一說。”

見衆人皆不開口,江良材沉聲道:“東興港船堅炮利,不可力拼,唯有智取,歷來對付戰船,火攻皆能奏奇效,珠江水道雖闊,然上下船隻亦多,能否收集所有船隻,待東興港船隊沿江而上時,施以火攻?”

鄭昌恆瞥了他一眼,淡淡的道:“東興港已經兵臨城下,大肆收集船隻根本瞞不過他們,一旦有所防備,火攻難以收效。”

“堵塞航道如何?”

“東興港風帆戰艦不過十九艘,兵力卻達兩萬,必然是水陸並進。”

按察使魏長生與鄭昌恆有過節,聽的這話,忍不住譏諷道:“左也不成,右也不成。難不成束手待斃?”

鄭昌恆瞥了他一眼,冷冷的道:“魏大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不如出一妙策退兵?”

“你——”

“諸位。”仇鸞含笑開口道:“東興港攻打廣州,所爲何來?據聞是爲了向朝廷討要被扣押的海船,能否跟他談談。廣州也不是沒有造船廠,叫各衛將扣押的海船退還,再補償他一部分海船,可行?”

“咸寧侯應該知道。”布政使田秋看了他一眼,道:“東興港俘虜了朝廷七千水師官兵,正在討要這七千官兵的家眷,這條件,咸寧侯是否也同意?”

仇鸞眉頭揚了揚,道:“有何不可?廣州城破。生靈塗炭,死傷何止數萬?即便不爲自己着想,田大人也應該爲廣州百八十萬百姓着想,能讓東興港退兵,再大的代價都值得。”

“能避免一戰,自然最好,不過,應該是根本沒有可能。”鄭昌恆沉聲道:“部堂大人和候爺應該尚不知道。永寧三衛圍剿月港,一把火將月港燒爲平地。東興港此番出兵如此迅捷,顯然是爲報復朝廷而來,一旦城破,廣州城只怕也會被夷爲平地。”

月港被燒成了平地!陶諧、仇鸞不由相顧失色,真要如此,就是想和談都沒機會!陶諧連忙追問道:“此事可是屬實?”

鄭昌恆微微欠身道:“回部堂大人。是漳州傳來的消息,不會有假。”

陶諧掃了廣州衆官員一眼,看神情便知這話不假,他不由一陣憤怒,朝廷究竟是爲什麼要圍剿月港。還一把火將月港燒個精光,這不是刻意逼迫東興港造反?

正在埋怨,卻聽的仇鸞抱怨着道:“這胡萬里好生奇怪,建造是莫名其妙,永寧三衛燒了月港,東興港要報復,儘管打泉州,打福州便是,廣州又沒招惹東興港,何苦巴巴的前來攻打廣州?”

聽的這話,陶諧也是深有同感,不過,眼下抱怨無益,略微沉吟,他纔開口問道:“永寧三衛圍剿月港,火燒月港的消息在廣州城傳開沒有?”

“沒有,爲防引起恐慌,這消息一直嚴密封鎖。”鄭昌恆沉聲道。

這是常規處置,沒什麼說的,陶諧等了半晌,見無人開口,便沉聲道:“對東興港而言,月港極爲重要,月港既被圍剿,東興港與朝廷已毫無緩和餘地,此戰,諸位也無須再抱有其他想法,唯有堅守廣州城一途。”

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東興港雖則火器犀利,但廣州亦是城高牆厚,防禦完備,除了廣州七衛兵力,本部堂另從梧州調集一萬兵馬前來支援,用梧州水師戰船運送,五日內便可趕到廣州。

東興港賊衆遠來,補給有限,不能久戰,咱們只需閉城堅守,不出半月,東興港便的退兵,此戰,咱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至少有六成勝算,諸位以爲如何?”

六成勝算?鄭昌恆不由暗自腹誹,怕是四成都沒有,東興港不打泉州,不打福州,偏偏前來打廣州,自然是存了向朝廷示威的意思,沒有手段,胡萬里焉敢如此自負?

補給不易,不利久戰,正因爲如此,才更令人擔憂,胡萬里豈有不知不利久戰的道理?只怕不等梧州援兵到達,城就破了,雖是心中腹誹,這話他卻是不敢說,被扣上一頂擾亂軍心的帽子,可就冤死了。

不僅鄭昌恆不看好,其他一衆官員將領也都不敢樂觀,一個個連敷衍的心情都沒有,更不用說奉承幾句了,這讓陶諧頗覺尷尬,掃了衆人一眼,他便自找臺階下,“既然沒人反對,那就如此定了,兵法有云,十倍圍之,廣州守兵遠超東興港,又有援兵,本部堂倒要看看,東興港如何強攻,諸將聽令!”

一衆人連忙“刷”的站起身。

陶諧沉聲道:“江良材,率所部戰船收羅珠江沿岸所有大小船隻,屯集於江心洲航道狹窄之處,避免東興港戰船沿江而上炮擊廣州城。

不出意外,東興港賊衆將會朔江而上,在波羅廟附近上岸,仇鸞、鄭昌恆,本部堂將所有的騎兵交予你們,另外再加上廣州左衛五千兵丁,你們給我滯留在城北一帶,騷擾遲滯東興港的攻勢。

田秋、魏長生,一旦關閉城門,就將燒燬月港的消息散播出去,激起城裡士紳商賈百姓同仇敵愾之心,並組織百姓協助守城。

本部堂率廣州其他各衛官兵鎮守廣州,與廣州共存亡。”

“末將遵命。”幾人齊應一聲,便躬身退出。

“汝力等等。”陶諧卻是叫住了田秋,略微一頓,他才道:“我要連夜調兵,還要寫信,着肇慶、清遠、惠州三衛派兵來援,向朝廷告急的摺子須的勞煩汝力。”

“這是下官份內之事。”田秋拱手一揖,起身一掃,見偌大的廳堂裡已只剩下他兩人,便肅然說道:“大人,這有可能是下官上的最後一份奏疏,下官要懇祈皇上開海,重建遠洋水師,欲國家富強安寧,不可置海洋於不顧,廣州今日之危,皆是海防空虛之故,部堂大人可敢領銜?”

陶諧頜首道:“不獨要建遠洋水師,還須大力重視火器,汝力盡管直言,老夫何懼領銜。”

南頭守禦千戶所,胡萬里用過晚飯後,便信步出了巡海道衙門,準備查看一下這座南頭所城,因爲巡海道衙門設在這裡,南頭所城的規模顯然比一般的守禦所大多了,顯然是因爲南頭是進出廣州必經之地的緣故,不過,還未走出多遠,許折桂便從後面追了上來,敬禮道:“廣州來了些人,想拜見少爺。”

拜見?胡萬里停下腳步,看了他一眼,道:“是什麼人?”

許折桂有些訕訕的道:“都是一些幫會當家人,前段時間爲了儘快收集情報,手下人不得不利用他們的關係和渠道。”

胡萬里瞪了他一眼,那些個牛鬼蛇神利用一下也就罷了,他可沒興趣見他們,正要拒絕,話到嘴邊,他又忍住了,這些江湖幫派,也不是不能利用,用的好,同樣是一把利刃,東興港在各地的通訊點被錦衣衛拔掉,這口氣他一直忍着,就是因爲沒有對付錦衣衛的好法子,伍子順畢竟太年輕,又沒什麼閱歷,得給他物色些幫手。(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71章 盯梢第190章取而代之第100章 殺威棒第102章 臺東第300章 不樂觀第36章 三字真經第312章 投降第22章 禮物第406章 堅守第124章 分功第34章 再見張璁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481章 禪位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433章 找死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104章上疏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21章 強勢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163章彩票圈錢第265章 遇險第29章 親隨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78章 作秀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21章 授官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107章 索賄第167章試探第271章 觀察第192章另有意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87章 恩威並施第110章 離衙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177章安排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368章 上刺刀第203章 嚴世藩第52章 南京(八)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361章 特區第394章 爭權第421章 贏家第170章金星晝現第255章 探問第376章 嫁衣?第420章 共贏第20章 京郊送行第413章 前景第133章 引子第29章 親隨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78章 作秀第246章 機會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98章 陋規第221章 東廠第287章 障眼法第150章收買人心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90章 一把火第51章 南京(七)第121章開海之爭第231章 不解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228章 賑濟第 401章 動手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23章管閒事第62章 嘉靖反應第252章 揣摩第 389章 生路第128章家難當第306章 硬骨頭第64章 聊勝於無第435章 招攬第87章 恩威並施第271章 觀察第44章 新授官職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432章 相遇第265章 遇險
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71章 盯梢第190章取而代之第100章 殺威棒第102章 臺東第300章 不樂觀第36章 三字真經第312章 投降第22章 禮物第406章 堅守第124章 分功第34章 再見張璁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481章 禪位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433章 找死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104章上疏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321章 強勢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163章彩票圈錢第265章 遇險第29章 親隨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78章 作秀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21章 授官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107章 索賄第167章試探第271章 觀察第192章另有意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87章 恩威並施第110章 離衙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177章安排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368章 上刺刀第203章 嚴世藩第52章 南京(八)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361章 特區第394章 爭權第421章 贏家第170章金星晝現第255章 探問第376章 嫁衣?第420章 共贏第20章 京郊送行第413章 前景第133章 引子第29章 親隨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78章 作秀第246章 機會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98章 陋規第221章 東廠第287章 障眼法第150章收買人心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90章 一把火第51章 南京(七)第121章開海之爭第231章 不解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228章 賑濟第 401章 動手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23章管閒事第62章 嘉靖反應第252章 揣摩第 389章 生路第128章家難當第306章 硬骨頭第64章 聊勝於無第435章 招攬第87章 恩威並施第271章 觀察第44章 新授官職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432章 相遇第265章 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