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高屋建瓴

回到長青園,胡萬里徑直就往師爺薛良輔的院子而去,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大禮儀之爭,這三件事情有何聯繫,他一路上也沒想明白,對於土木堡之變和大禮儀之爭他的極爲清楚的,但對奪門之變,他卻並不十分清楚,僅僅只知道明英宗是通過奪門之變復辟的。

再則,上疏支持武勳的摺子也要馬上寫,既然與魏國公府往來的消息已經泄漏,這事就不能再猶豫拖延,越快越好,必須趕在文武之爭沒分出勝負之前送達嘉靖的手上。

院子裡一片黑暗寂靜,唯獨書房裡一盞孤燈,薛良輔恍如老僧入定一般靜靜的坐在椅子上出神,公開上疏支持武勳的事情實在太大了,他得從方方面面加以權衡,稍有不慎,便覆水難收,如此瘋狂的想法,也只有他的這位東翁纔敢想,虧他還是正經八百的進士出身,如今官場的風氣也變了,四平八穩,按部就班,苦苦熬資歷的少了,都想着一言倖進,幕賓是越發的難做了。

正自雜七雜八的想着,卻聽的“篤篤”兩聲敲門聲,他這院子平時沒什麼人來,大晚上的除了胡萬里不會有其他人,他心裡不由一驚,該不會是又出了什麼變故?否則胡萬里何以去而復返?他忙起身掌燈出門。

胡萬里進的院子便快步而行,上的臺階,他才含笑道:“今晚怕是要好生叨擾先生了。”

“東翁請進。”薛良輔說着又轉頭吩咐小廝道:“送壺茶來,越濃越好,順帶送兩條熱毛巾。”進屋落座,他才試探着道:“方纔東翁出門了?”

“不錯。”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道:“方纔見了嚴嵩一面,午時在大報恩寺見魏國公府小公爺的事。嚴嵩父子都已經知道了,消息既然泄露了出去,上疏支持武勳之事已經勢在必行。”

消息泄露的這麼快?薛良輔不由一呆,微微沉吟,他才道:“東翁,此事不僅風險大。而且可能影響東翁一生清譽,日後的仕途怕是亦分外艱難,東翁還是該再三慎慮。”

胡萬里微微一笑,輕鬆的道:“無須瞻前顧後,從大局出發,此舉可謂是爲國爲民,從自身利益考慮,雖然眼前要遭受些挫折,長遠來看還是利大於弊的。咱們本來就不爲朝中百官待見,若再失了聖眷,日後怕是想艱難也不成,此事無須再權衡。”

這話倒也不無道理,胡萬里之所以能夠快速擢升,便是因爲嘉靖和張璁的賞識,若是失了聖眷,這仕途根本就無須再指望了。既是如此,薛良輔也樂的輕鬆。微微沉吟,他便道:“如今張閣老不在,東翁可有法子將奏疏直接送進宮?”

胡萬里點頭道:“這沒問題,讓魏國公託南京守備太監轉呈。”

這法子確實行的通,薛良輔微微點了點頭,道:“這份奏疏該如何寫。還請東翁示下。”

“先生以爲這奏疏該如何寫?”胡萬里含笑道。

寫摺子向來是幕賓的拿手好戲,薛良輔也不客氣,稍一沉吟,便道:“東翁既說是爲國爲民,那自然要將武勳重返朝堂對皇上對朝廷的種種益處寫足。如此,東翁亦能少些罵名。”

“如此寫,格局太小。”胡萬里微微搖了搖頭,正待接着說,卻見小廝託着茶盤進來,便住了口,待的小廝退下,他才接着道:“一個王朝要想國祚永延,必須做到兩點,一則是權力的平衡,一則是完善的監督反饋機制。

歷朝歷代,朝中皆是三股勢力——文官、勳戚、宦官,本朝亦不例外,這三股勢力平衡,則政治清明,國家安定,一旦失衡,則亂象叢生;監督反饋亦是如此,權力一旦缺乏監督,必然產生**,這一點無須贅言。

如今朝中是文官獨大,勳戚、宦官皆是一蹶不振,無力與之抗衡,這既不利於權力平衡,亦不利於權力監督,長此以往,必生禍患。這是支持武勳重返朝堂的一大原因。

再則,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國家防務建設,特別是軍隊的建設,這不僅僅只是侷限於對武將和士卒的培養和訓練,還包括對武人地位的提高,文貴武賤不利於軍隊的建設。

如今邊境不寧,海疆不靖,整飭武備,提高武人地位已是迫在眉睫,武勳重返朝堂,不僅有利於權力平衡,亦有利於國家的安全,有利於提高武人的地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不僅是利國利民,亦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聽到這裡,薛良輔不由汗顏不已,這眼界還真不是他能比的,難怪他說自己格局太小,這番話完全是高屋建瓴,從體制從實際需要兩方面來闡述武勳重返朝堂的必要性,根本就無須多改,稍加潤色即可,這位東翁他是越來越看不懂了,年紀輕輕的,又是苦讀這麼多年毫無作用的聖賢書,他從哪裡來的這些見識?自外任以來,他可就一直跟着,從沒見過他跟武人有來往,一個正經八百進士出身的文官,他何以對武人如此重視?

胡萬里呷了口茶,又看了他一眼,才接着道:“最後順帶提一下宦官,宦官的名聲歷來不好,但宦官勢力卻是皇權的延伸,因爲宦官的權勢完全是依附在皇權之下,朝中這三股勢力,宦官是最適宜監督的。

成祖之初設鎮守中官,其意便在於用宦官監督地方文武官員,宣宗之後,鎮守中官之所以能夠發展成地方體制中重要一部分,在諸邊、各省皆設鎮守中官,在南京、中都設守備太監,便是因爲宦官在監督地方官員方面功不可沒,而且宦官還有一大便利,反饋監督信息方便,能直達御前。

遺憾的是,這一監督機制卻因爲缺乏對宦官這個監督者本身的有效監督而被全面破壞,竊以爲,鎮守中官制度不宜全面廢除,應妥加改善,形成互相監督的局面,如此,才能真正收到監督之效。

文官、勳戚、宦官,三股勢力唯有形成互相制衡,互相監督的局面,朝廷方能長治久安,唯有形成制度,方能一勞永逸。”(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228章 賑濟第279章 杭州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420章 共贏第190章取而代之第138章各方反應第六章 買僕第58章 談生意第133章 引子第311章 三天第3章 吃大戶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14章 籠絡第29章 親隨第54章 南京(十)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94章 雛形第164章月港內訌第257章 出行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148章 殺手鐗第133章 引子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203章 嚴世藩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178章時局第428章 部署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 389章 生路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79章 船隊第365章 安南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214章 鬧大了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195章 籌錢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21章 冷落第18章 分歧第275章 望遠鏡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121章開海之爭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18章 唱雙簧第177章安排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272章 逛集 市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98章 陋規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406章 堅守第203章 嚴世藩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383章 翻臉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78章 虧大了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1章 被點撥第255章 探問第159章誇耀第90章 一把火第190章取而代之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432章 相遇第92章 一盆冷水第140章 二爺第83章 挑釁第39章 胡謅第79章 船隊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433章 找死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383章 翻臉第144章引狼入室第66章 琉球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52章 南京(八)第32章 驛站第485章 無奈第81章 上任排場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46章 南京(二)第70章 特區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202章 嚴嵩意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296章 收人第70章 特區第175章紅夷大炮
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228章 賑濟第279章 杭州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420章 共贏第190章取而代之第138章各方反應第六章 買僕第58章 談生意第133章 引子第311章 三天第3章 吃大戶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114章 籠絡第29章 親隨第54章 南京(十)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94章 雛形第164章月港內訌第257章 出行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148章 殺手鐗第133章 引子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203章 嚴世藩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178章時局第428章 部署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 389章 生路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79章 船隊第365章 安南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214章 鬧大了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195章 籌錢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21章 冷落第18章 分歧第275章 望遠鏡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121章開海之爭第121章開海之爭第318章 唱雙簧第177章安排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272章 逛集 市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98章 陋規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406章 堅守第203章 嚴世藩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383章 翻臉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78章 虧大了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1章 被點撥第255章 探問第159章誇耀第90章 一把火第190章取而代之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432章 相遇第92章 一盆冷水第140章 二爺第83章 挑釁第39章 胡謅第79章 船隊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433章 找死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383章 翻臉第144章引狼入室第66章 琉球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52章 南京(八)第32章 驛站第485章 無奈第81章 上任排場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46章 南京(二)第70章 特區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202章 嚴嵩意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296章 收人第70章 特區第175章紅夷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