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以退爲進

京師百官修省三日,奏陳時政得失,已經完全演變成了對張璁等一衆禮儀新貴的反攻倒算,繼張璁上疏自陳之後,李時、方獻夫、汪鋐登被彈劾亦跟着上疏自陳,不過,嘉靖對於幾人的自陳卻皆是留中不發。

嘉靖的這一舉動,無異於是給朝中百官澆了一瓢冷水,攻訐禮儀新貴的勢頭亦隨之緩和,所有人皆暗自揣摩着嘉靖的意圖,張璁這個首輔打擊報復之狠辣,在朝中可是出了名的,真若嘉靖無意撤換首輔,他們這些上疏彈劾的官員絕對是沒好下場的。

內閣值房,張璁亦在苦苦琢磨着嘉靖的心思,對於他們幾人的自陳申辯嘉靖留中不發,這在他的意料之中,可是嘉靖對胡萬里懇祈開海的奏摺也留中不發,這就頗耐人尋味了,難道嘉靖無意轉移朝中百官的視線?

張璁等一衆禮儀新貴苦苦煎熬了兩日,胡萬里懇祈允准月港開海的摺子終於發了出來,嘉靖未做任何批示,但張璁的票擬仍然附在上面,不過,這份奏疏雖然刊在了邸報上,卻並未引起朝中官員足夠的重視,這節骨眼上,倒張璁纔是頭等大事,誰有閒心去關注開海什麼的,這等國事日後有的是時間爭論。

自然也有不少官員關注此事,胡萬里乃張璁的得意門生,在這個時候拋出一個絕大的話題,豈能無因?這事經不起推敲,稍加琢磨,便知張璁這是想轉移百官視線,這個手法不新鮮,視而不見便可破之,問題是,嘉靖此舉是否有息事寧人的意味?

胡萬里的奏請開海的奏疏一出,方獻夫、李時、汪鋐便跟着上疏,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加以肯定,大力支持月港開海。戶部尚書許贊、吏部右侍郎許誥,工部右侍郎林庭等亦跟着上疏支持開海。

而次輔翟鑾、刑部尚書王時中、兵部尚書王憲、右都御史王大用,光祿寺卿馬理等上疏堅決反對開海。

大明禁海百餘年,雖然時鬆時緊,但朝廷從未公開爭論過開海的得失利弊,現如今竟有如此多閣臣和部院大臣上疏圍繞開海之事爭論,登時就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關注。想不關注都不行,因爲朝廷開海與否實是牽扯太大太廣。

廣東、福建、浙江三省以及南直隸但凡家族與海貿有關係的官員皆是大爲振奮,海貿本是暴利,卻因朝廷禁海而受制於私港盤剝,一氮海,他們便可以利用官場的優勢爲家族謀利。事關家族的切身利益,他們立時便將攻訐張璁之事放在一邊,張璁下臺,他們未必能夠升官,但若爭取到朝廷開海,那卻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登時便有官員上疏跟着支持開海。

一見這情形。北方以及西南西北等內陸的官員自然心裡不平,開海對他們有沒有好處尚且難說,但對東南沿海官員的好處那是明擺着的,本身東南就富庶,一氮海,豈非更爲富足?

如今這年頭,有錢好辦事,富庶的東南如今已在朝中佔據了莫大的優勢。不說遠的,連着這幾屆首輔次輔基本都是出自東南,科考的‘南榜’‘中榜’‘北榜’亦是南榜獨佔鰲頭,佔據了五成以上的錄取比例,再開海,這朝中還能有他們北方以及西南西北這些官員的立足之地?

不論是從長遠來看,還是爲眼前自身的利益考慮。他們都必須堅決反對開海,大明禁海乃是祖制,而且已經禁了百餘年,豈能說開就開。一衆官員立時也跟着上疏旗幟鮮明的反對開海,且有官員明明白白的將地域之爭奏了上去。

一時間京師的文武百官圍繞着禁海開海爭的不可開交,而且大有演變成南北之爭的趨勢,見這情形,張璁等人不由長鬆了口氣,開海之爭,可不是短時間就能夠見分曉的,盼着張璁倒黴的官員則是狠狠不已,如此大好的機會,竟然就此白白浪費了!

兩日後,嘉靖對張璁、李時、方獻夫、汪鋐等人的自陳批了下來,允准張璁致仕回籍,其他人則褒獎慰留。

看着這道硃批,張璁登時從頭涼到腳,嘉靖居然令其致仕回籍!在事情已經完全扭轉的情形下,嘉靖竟然讓他致仕回籍!問題出在哪裡?專擅?

張璁再次致仕了!京師登時爲之轟動,即便是日盼夜盼張璁被罷黜的官員都有些難以置信,在事態完全被張璁扭轉的情形下,形勢居然會出現戲劇性的急轉直下。

次輔李時連忙上了一份摺子,懇祈令張璁並懇祈嘉靖賜敕獎諭,給驛以歸,劃撥伕役,賞賜月餼,這些都是德高望重之老臣致仕時,皇帝應該給予的賞賜和恩典。

令人大爲意外的是,嘉靖居然直接回絕了,一應恩典賞賜俱無。嘉靖如此不近人情,自然令一衆官員大爲不解,都隱隱猜到,張璁此番妄自挑起開海之爭可能觸犯了嘉靖的忌諱,禁海畢竟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

馬上就有人想到了此番開海之爭的始作俑者——張璁的得意門生胡萬里,張璁既然倒了,自是沒理由放過他,尤其是北方一衆官員,對他更是恨的牙癢癢的,不過,胡萬里爲官時日尚短,又一直在福建那旮旯,京師一衆官員對他的瞭解着實不多,況且也聽聞嘉靖對他甚爲賞識。

不過,大明言官曆來不缺乏犧牲精神,御史喻希禮當日便上疏彈劾胡萬里,德行有虧,妄議國事。至於慈善彩票,他還真沒膽子彈劾,嘉靖爲此調換應天府府尹,這是人盡皆知之事,犯不着去觸這個黴頭。

在喻希禮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小心翼翼的試探,胡萬里在秦淮河狎妓遊玩這是衆所周知之事,德行有虧並不冤枉他,一個小小的四品府丞,且年紀輕輕的就敢妄提開海,妄議國事亦是屬實。

然而,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就是這道輕飄飄的彈章卻引來了嘉靖極大的反應,不僅下旨將喻希禮杖責二十,禮部給事中王準,御史馮恩皆被外放邊遠地方降級使用。

這到諭旨一出,京師百官皆是一頭霧水,張璁也罷了,番過來彈劾張璁的言官也變相流放了,嘉靖這是唱的哪一齣?

經嘉靖這一攪合,開海之爭議自是不了了之,沒人在提,一衆官員都在小心翼翼的觀望,等着朝局的變化,張璁這已經是第三次致仕回籍了,他僅在京師停留了一日,便輕車熟路的起程離開京師,踏上了歸鄉的行程。

京師的風雲變幻,四日後,胡萬里纔看到邸報,張璁再次被罷官回籍實是出乎他的意料,懇祈月港開海會鬧出如此大的動靜亦令他大爲意外,對開海之事,他沒抱多大的希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要想開海,還早的很,倒是引起如此大的爭議,令他有些擔憂嘉靖會否下旨封閉月港?

再則,張璁致仕將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原本不覺的,以爲有嘉靖的賞識,即便張璁下臺,影響亦不大,但等張璁真的下臺了,他才覺的這個首輔恩師對他而言是多麼的重要,不僅可以爲他遮風擋雨,而且也方便他直達天聽。

他也沒心思呆在府衙,當即便出了府衙徑回秦淮河畔的長春園,身爲應天府府丞,胡萬里本職工作僅是管理儒教,不是鄉試之年,並沒有多少事情,府尹週期雍在陛辭之時,便得嘉靖叮囑,知道胡萬里這個副手主要的任務是發行彩票,也未給其分派其他事宜,胡萬里倒也樂的清閒自在。

乘轎回到長春園,胡萬里徑直便往東邊小院而去,薛良輔正閒的在打棋譜,見他腳步匆匆的進來,忙起身相迎,未及開口,胡萬里已是取出邸報遞了過去道:“恩師致仕了。”

張璁致仕了?薛良輔不由一驚,忙接過邸報仔細的看了一遍,沉吟良久,他又起身出去略微洗漱了一翻,隨後親手沖泡了一壺好茶,這才落座,爲胡萬里另外換了一杯茶,纔開口道:“東翁做何打算?”

打算?胡萬里看了一眼,道:“賑濟遭水災的兩府六縣之事纔剛剛展開,還能如何打算?”

薛良輔不以爲然的道:“賑災而已,有銀子誰都能賑濟。”

什麼意思?胡萬里有些愕然,難道讓他上疏辭去應天府府丞,回漳州農學院去?他倒不是留戀南京的繁華,只是賑濟之事半途而廢,難免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再說,他還擔心嘉靖會否封閉月港呢,南京與東興港的鴿信已經開通,真要有事,也能有時間準備。

況且,也沒這個必要,難道回漳州,那些個官員就會輕易放過他?該來的終歸是要來的,躲也沒用,除非是辭官不做了,想到這裡,他不由狐疑的看了薛良輔一眼,道:“先生的意思是辭官?”

“不錯。”薛良輔微微頜首道:“辭官避禍乃官場慣用手腕,但東翁辭官,非爲避禍,而是以退爲進。”

第363章 有喜第59章 釜底抽薪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321章 強勢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227章 不表態第483章 登基第274章 激勵第189章不歡第432章 相遇第77章 邸報第76章 漳州第408章 殘酷第7章 出題買僕第256章 走親戚第122章募捐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110章 離衙第318章 唱雙簧第94章 雛形第264章 寒心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 99章 錢法第163章彩票圈錢第391章 擴兵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376章 嫁衣?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9章 女兒節第75章 有野心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258章 清譽第365章 安南第3章 吃大戶第349章 蠱惑第193章 風起第212章 失控第72章 試探第267章 回家第366章 摻沙子第215章 扯皮第120章加快進度第413章 前景第321章 強勢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157章緩兵之計第231章 不解第269章 哺乳第425章 新軍裝第43章 白送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41章 徐州第204章 相親第394章 爭權第124章 分功第78章 作秀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71章 觀察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57張 被彈劾第373章 生意經第110章 離衙第255章 探問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87章 恩威並施第483章 登基第1章 被點撥第178章時局第368章 上刺刀第114章 籠絡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90章 一把火第370章 淘金潮第207章 被逼第366章 摻沙子第20章 京郊送行第173章改制第208章 譁變第424章 剃髮第477章 求盟第24章 穩定人心第409章 強攻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0章 靠身文書第258章 清譽第150章收買人心第92章 一盆冷水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470章 雄辯第117章如意算盤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93章 根本第393章 致仕第195章 籌錢
第363章 有喜第59章 釜底抽薪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321章 強勢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227章 不表態第483章 登基第274章 激勵第189章不歡第432章 相遇第77章 邸報第76章 漳州第408章 殘酷第7章 出題買僕第256章 走親戚第122章募捐第380章 奴隸貿易第110章 離衙第318章 唱雙簧第94章 雛形第264章 寒心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291章 張璁回京第 99章 錢法第163章彩票圈錢第391章 擴兵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376章 嫁衣?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9章 女兒節第75章 有野心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258章 清譽第365章 安南第3章 吃大戶第349章 蠱惑第193章 風起第212章 失控第72章 試探第267章 回家第366章 摻沙子第215章 扯皮第120章加快進度第413章 前景第321章 強勢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157章緩兵之計第231章 不解第269章 哺乳第425章 新軍裝第43章 白送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41章 徐州第204章 相親第394章 爭權第124章 分功第78章 作秀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71章 觀察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57張 被彈劾第373章 生意經第110章 離衙第255章 探問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87章 恩威並施第483章 登基第1章 被點撥第178章時局第368章 上刺刀第114章 籠絡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90章 一把火第370章 淘金潮第207章 被逼第366章 摻沙子第20章 京郊送行第173章改制第208章 譁變第424章 剃髮第477章 求盟第24章 穩定人心第409章 強攻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0章 靠身文書第258章 清譽第150章收買人心第92章 一盆冷水第301章 調集 人手第470章 雄辯第117章如意算盤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93章 根本第393章 致仕第195章 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