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共贏

見胡萬里開出了條件,而且口氣明顯鬆動,嚴世藩不由暗鬆了一口氣,此番前來小琉球,追回五十萬欠款已是鐵定的,若能夠再購買一萬枝新式火槍回去,不僅給他老爹漲臉,他自個在京師也能大大露一回臉。

щщщ⊕тtkan⊕¢o

撤掉關卡,恢復原本的稅費,這並不是什麼難事,有胡萬里威脅江南的這番話,足以讓嘉靖改變初衷,說實在的,他根本就不看好封鎖東興港,不是做不到,而是代價太大,最終也只能落得個兩敗俱傷,怎麼看都不合算。

不過,增設關卡、控制人口流動畢竟是嘉靖定下的策略,總的給嘉靖一個臺階下,僅追回這五十萬欠銀和購買一萬枝火槍還不足以讓嘉靖爽快的應允。

想到這裡,嚴世藩微微一笑,道:“撤銷關卡,恢復稅費,自無不可,不過,長青兄也的給朝廷一個臺階下,這好處也不能盡都被東興港佔了不是?”

胡萬里看了他一眼,半晌沒有吭聲,他的三個私港都是新建,要想快速發展起來,必須有充足的貨源,不撤除關卡,恢復稅費,遠途的商賈必然是望而卻步,僅靠周邊的商賈根本無法滿足海貿的需求,三個私港的建立,其實已經打破了厲行海禁的禁令,由此會帶動大量的商賈加入海貿之中,把朝廷撇在一邊,顯然是不可能長久的。

稍一思忖,他便緩緩說道:“增設關卡,加增稅費,不過是便宜了地方的官員和胥吏,朝廷所得其實並不多,朝廷下令撤銷關卡,恢復原有稅費,東興港每個私港一年給朝廷三萬兩銀子。”

一年九萬?嚴世藩一笑,道:“長青兄素來大氣,區區九萬如何能拿的出手?二十萬罷。”

“東樓好大的口氣。”胡萬里撇了撇嘴。道:“朝廷坐享其成,一年九萬還嫌少?私港建設,可都是東興港出的銀子。”

“長青這話可不對。”王廷相開口笑道:“朝廷怎會是坐享其成,三個私港的地盤可都是朝廷的。”

這話就幾近無賴了,胡萬里忍不住反脣相譏,“那小琉球也是還是朝廷的,是不是每年還要上繳賦稅?”

聽的這話。嚴世藩長嘆了一口氣,道:“咱們數年交情,也不是要刻意爲難長青兄,其實長青兄也能猜到,增設關卡,乃出於皇上的授意。一年九萬兩,皇上如何抹的開這面子,二十萬也不多,長青兄何苦計較?一年二十萬,換取東南太平,換取朝廷開海,長青難道認爲不值的?”

值。千值萬值,這比以前要好的太多,胡萬里雖然心裡千肯萬肯,卻是有意的沉吟半晌,纔開口道:“爲了促進海貿,三個私港都已經改變了月港那種高額壟斷的模式,小船轉運費都已取消,只是正常的徵稅。一年給朝廷二十萬,東興港倒只落了個小頭,也罷,就算是東興港的誠意了。”

見他同意,嚴世藩不由大喜過望,一年二十萬,三大市舶司存在的時候也不可能有如此豐厚的收入。嘉靖必然會就坡下驢,至於說東興港只落了個小頭,這鬼話,他才懶的相信。胡萬里可不是省油的燈,當下他便笑道:“長青兄果然是豪爽過人。”

王廷相卻是笑道:“聽聞東興港最近又研製了一款新式火槍,能精準射擊二百步開外,是下面誇大其詞,還是真此事?”

胡萬里微微笑了笑,同意賣燧發槍給朝廷,他便有心用線膛槍震懾一下朝廷那幫不開眼的官員,再給他三五年時間,線膛槍、米尼彈絕對能夠大幅提高產量,屆時,這所謂的新式遂發槍——東興——1335就是淘汰貨。

略微沉吟,他才道:“這火槍在戰場上亮了相,也瞞不了人,這是一款能夠媲美小號弗朗機火炮,甚或可以說是壓制火炮的火槍,浚川公既然問起,這下也不敢藏私。”說着,他便對外喝道:“來人。”

李風烈連忙躬身進來,道:“小的在。”

“叫唐金寶帶警衛排去靶場。”胡萬里隨即吩咐道。

“砰砰砰。”接連不斷的槍聲在靶場響起,隨着槍聲,擺放在二百步的瓷壇一個接一個的破碎,看着這一幕,王廷相、嚴世藩、周志偉等一行人不由的盡皆失色,一直以來,都認爲火槍不如弓箭,不論是射速還是射程,弓箭都優於火槍。

但東興港的火槍發展速度實在是太驚人了,前面那款新式火槍的射程已經堪比步弓,如今這款更是遠勝弓箭了,別說弓箭,如此距離,如此高的精準度,火炮都要被完全壓制,畢竟火炮的準頭不可能有如此之高,之前那新式火槍跟這款火槍一比,根本就是渣!

因爲胡萬里不允許他們近前觀察槍彈,瞧着這一幕,王廷相、嚴世藩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半晌,嚴世藩才道:“這個距離,能否穿甲?”

這話不是問的外行,要知火槍較之於弓箭,最大的優勢便在於穿甲,火槍的穿甲能力遠甚於弓箭,這好距離,若是不能穿甲,威力也就有限,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隨即便沉聲道:“換甲靶。”

待的一衆兵丁換上甲靶,胡萬里含笑道:“諸位是否覺的有些難以置信?上前去檢查一番,鱗甲、鎖子甲、皮甲、棉甲皆有,不過,破甲的距離要近點,在一百五十步。”

一百五十步能穿甲也足以驚世駭俗了,王廷相也不謙讓,率先過去查看,確實,套在木靶上的都是貨真價實的各類鎧甲,待的槍聲響過之後,過去查看,不論什麼甲,都是一槍動穿,至此,對東興港這款新式火槍,他是徹底無語了,更令他無語的是東興港在火器研製方面的驚人速度,不知道再過三五年,東興港會研製出何等威力的火器來?

原本他還想不通,胡萬里在明知朝廷對東興港不懷好意,還肯賣新式火槍給朝廷,如今算是明白了,胡萬里賣給朝廷的不過是東興港淘汰下來的貨色罷了。別說一萬枝,就是三萬五萬,胡萬里也敢賣,有這款遠距離,殺傷威力也絲毫不遜色的火槍,胡萬里根本不擔心被朝廷反噬。

他想不明白的是,東興港研製火器的能力爲何如此強?不僅是火槍。火炮也是如此,要說是工匠研製的,打死他也不相信,大明火器近百年來,幾無寸進,到了東興港這裡。卻是突飛猛進,這根本就是質的飛躍,不可能是一衆工匠能夠鼓搗的出來的,看來,問題還是出在胡萬里身上。

這就更令他費解了,胡萬里不過一書生,年紀輕輕就連捷進士。按理說是根本沒有閒暇時間去讀其他閒書,而且這些東西也不是可以從書中得來的,火炮的鑄造且不說,火炮的集中使用,跑羣的整體瞄準這些東西技術性極強,,不可能在大明能夠學的到,難道都是從西洋人哪裡學來的?還是他本身天分極高。悟性極強?

他這裡百思不得其解,嚴世藩卻是試探着問道:“如此神器,以步對騎,完全是綽綽有餘,不知長青兄能否售賣?不說一萬枝,一千枝也是極好的。”

胡萬里微微一笑,乾脆的道:“這款火槍。除了東興港護衛隊,概不對外售賣,這是東興港的技術儲備。”

技術儲備?幾人聽的都是一愣,這完全就是新鮮詞兒。他們不僅是沒聽說過,也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王廷相當即便道:“長青,這技術儲備又是怎麼回事?”

自覺說漏了嘴,胡萬里微微一笑,道:“簡單點說,這款火槍要是生產出來,前面的火槍就沒人買了不是?因此,這款火槍,至少要等幾年纔會售賣,研製一款新火槍,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和人力物力,不能輕易淘汰,這款火槍眼下就只能收在倉庫。”

說到這裡,他掃了幾人一眼,才接着道:“東興港火器的主要市場不在大明,也不在倭國,而是在西洋諸國以及奧斯曼、阿拉伯、莫臥兒三大帝國,大明百餘年來火器幾乎沒有進步,這技術儲備不是針對大明,而是針對西洋諸國。

非是在下狂妄,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大明威脅不了東興港,能威脅東興港的是西洋諸國,東興港的假想敵,一直是西洋幾個海上強國,火器的研製的基礎是什麼?是各類自然科學!大明沒有,但西洋諸國這些年來在自然科技、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勘探繪測等各方面進步很快,東興港如今卻纔開始着手培養,起步已經晚了。

這款新火槍,倒不是怕被人仿製,而是怕被人在此基礎繼續改良,東興港跟不上,這火器生意可就沒法做了,當然,如果西洋人也研製出來,咱們也的提前解禁,因爲有庫存,同樣能夠快速的搶佔市場,贏的先機,不僅是火槍,火炮也是同一個道理,東興港是做火器買賣的,總的留點壓箱子的貨色。”

胡萬里這番話信息量有些大,而且話語中對大明的士子輕視可說是毫不掩飾,周志偉幾人都雖是不服,卻也無可辯駁,事實擺在眼,大明立國以來,火器確實沒有什麼進展,東興港短短几年時間,卻是接二連三的推出新式火器,威力更是堪稱恐怖,與原來的火器可謂是雲泥之別。

嚴世藩卻是聽出了明顯的威脅之意,大明與東興港的火器天差地別,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研製火器方面更是沒有可比性,胡萬里根本就沒將大明放在眼裡,想想也是,易位而處,擁有如此威力奇大的火器,他也不會將大明放在眼裡,這事回家的好好回稟給老頭子,別有事沒事的給東興港添堵,也別老想着在戰船火炮上趕超東興港,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朝廷的調整對東興港的策略。

王廷相卻是與幾人不同,他抓住了最關鍵的東西,研製火器是以自然科技爲主,胡萬里在廣州、福州、寧波重金懸賞招攬各色冷僻人才,想來就是他口中的自然科技人才,不過,即便知道也是枉然,朝廷不可能象東興港那樣重視這等人才,也沒有東興港那麼大的手筆,根本不可能爭的過東興港。

一行人回到衙門後院,各自隨意坐了。待的小廝奉上茶水,胡萬里這才含笑道:“諸位的心意都應該了了吧?今日特意叫人好好整治了一席,痛痛快快的醉一場。”

聽他如此說,王廷相不由撫須笑道:“長青既如此說,老夫唯有捨命陪君子了。”

嚴世藩卻是有些鬱悶的道:“本來心情大好,看了東興港的技術儲備,卻是大打了折扣。”

“東樓看樣子是有心入仕了?”胡萬里含笑道:“在南京東樓幫着打理賑濟工程也有一年多。這份人情,在下一直沒有機會還,今日就當是還東樓這份人情。”

聽的這話,在座幾人都不由詫異的看向他,嚴世藩更是大喜過望,連客套話都忘了說。胡萬里斯條慢理的呷了口茶,這才緩聲道:“東興港這次打廣州、福州、寧波三城,你們也應該察覺到了,朝廷國庫空虛,財政緊張,但民間卻是富足,特別是商賈。這是典型的民富國弱。民富國弱,於國而言,非是幸事,若有民富國強之法,東樓可動心?”

嚴世藩反應極快,隨即便道:“長青兄可是準備盤剝商賈?大明雖然重農輕商,然這些年來,風氣亦有所轉變。多有士紳參與經商,富商巨賈多是世家豪門,多有子弟爲官,或是家有致仕大員,這關係盤根錯節,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豈可輕動?”

“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一味強取豪奪,豈能長久,又豈能是朝廷所爲?”胡萬里看了他一眼,緩緩說道:“海貿之所以利厚。是因爲長途販運,說直白一點,就是物以稀爲貴,商品——也就是貨物的流通能產生極大的價值。

比如說,嶺南的荔枝、廣東的香蕉在當地不值錢,但若能夠運到南京、北京,必然是身價倍增,一則商賈可以謀利,二則朝廷可以抽稅,三則豐富了兩士紳百姓的生活,四則,刺激了嶺南荔枝、廣東香蕉的產量,當地百姓也能因此增加收益,這只是簡單列舉出來的,顯而易見的商品流通的好處。

然而朝廷的舉措,卻是限制商品的流通,雖然商稅不高,但水陸通道卻是關卡林立,重複徵稅,其他地方且不說,就說南京到北京的水路,僅這一路有多少關卡?尋常商賈販運大宗貨物,要遭受層層盤剝,其利甚薄,然有官場背景之商賈卻能暢行無阻。

長此以往,必然是大明的士紳和官員壟斷大明的商業,如此,必然導致士紳官員富足,朝廷和百姓兩頭窮困窘迫,如果此時不加以改善這種局面,將會爲大明種下亡國之患,這是否危言聳聽,諸位可以慢慢琢磨。”

聽他說的如此嚴重,在座幾人神情也都凝重起來,胡萬里呷了口茶,也不理會衆人,自顧接着道:“大明商業之盛,無須在下贅言,諸位都能夠感受的到,朝廷要想富足,唯有從商業這塊增加收入,農稅即便能夠增加,亦甚是有限。

商業這塊如何增加?提高商稅,三十稅一太低,至少可提到十五稅一,同時裁撤關卡,鼓勵商品流通,商品流通量越大,朝廷的收入越高,除此之外,開海,鼓勵海運,不要誤會,在下可沒有私意,東興港從來不劫掠大明的海商,也不會以海商來要挾朝廷。

之所以要朝廷開海,鼓勵海運,一則是減輕內河航運的壓力,二則是海運快捷,運貨量不是內河能夠比擬的,就說廣州到天津,順風不過半月,豈是陸路能夠相比的?

真要準照這兩條,朝廷一年僅是商稅就能高達百萬兩,東樓不妨琢磨一下,這法子並不侵害商賈的利益,也不侵害士紳官員的利益,只是給了所有商賈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這叫共贏——朝廷受益、士紳官員受益、一衆商賈也受益,朝廷不僅能夠增加歲入,也招攬了人心,同時還能打破士紳官員對商貿的壟斷,促使商貿良性競爭和發展。”

共贏!這詞還真是新鮮,卻也貼切,嚴世藩不由砰然心動,這法子確實好,看了看王廷相、周志偉、孫光輝、蔡克廉幾人一眼,他不由暗自腹誹了一句,胡萬里雖說是還他一個人情,但當衆說出來,卻也是逼迫他老爹上疏攬下這份差事,開海一時間怕是有難度,但提高稅費,裁撤關卡,卻是行的通的。

蔡克廉這時卻開口道:“長青兄,提高稅費,裁撤關卡,朝廷實際上並無多大的受益。”

胡萬里笑了笑,道:“東樓幫着解說一下。”

嚴世藩也不客氣,當即便道:“表面看是受益不大,實則相去甚遠,裁撤關卡,官員士紳商賈就是同一個標準,無形就鼓勵了尋常商賈長途販運,貨物的流通量會大增,再則,關卡林立,朝廷實則所獲不多,受益的是地方的官員胥吏和經商的士紳官員,提高稅費,朝廷的收益較以前要多上不少,這一增一減,看似變化不大,實則大有玄機。”

第217章 彈劾第173章改制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134章大凶之兆第30章 靠身文書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12章 跋扈僕從第53章 南京(九)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1章 被點撥第223章 揣摩第418章 來客第266章 招攬第485章 無奈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429章 考績第410章 城破第270章 天后宮第10章 三寸金蓮第48章 南京(四)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49章 蠱惑第374章 野心第486章 受益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169章投鼠忌器第208章 譁變第150章收買人心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368章 上刺刀第195章 籌錢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32章 驛站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65章 明朝火器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79章 船隊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366章 摻沙子第348章 金印第101章 錢弊第 389章 生路第264章 寒心第151章 爲那般第378章 虧大了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266章 招攬第4章 宴請第158章禮物第123章管閒事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83章 挑釁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107章 索賄第481章 禪位第381章 缺錢了第210章 借勢第66章 琉球第211章 王廷相第101章 錢弊第267章 回家第276章 肉靶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118章矛盾第85章 刁難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102章 臺東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237章 沒白來第427章 形勢第126章瞞天過海第473章 結盟第129章完敗第10章 三寸金蓮第136章彗星掃太微第279章 杭州第326章 威懾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271章 觀察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50章 南京(六)第470章 雄辯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110章 離衙第410章 城破第223章 揣摩
第217章 彈劾第173章改制第367章 遷大本營第134章大凶之兆第30章 靠身文書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12章 跋扈僕從第53章 南京(九)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1章 被點撥第223章 揣摩第418章 來客第266章 招攬第485章 無奈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277章 牛刀小試第429章 考績第410章 城破第270章 天后宮第10章 三寸金蓮第48章 南京(四)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49章 蠱惑第374章 野心第486章 受益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169章投鼠忌器第208章 譁變第150章收買人心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368章 上刺刀第195章 籌錢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32章 驛站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65章 明朝火器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79章 船隊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366章 摻沙子第348章 金印第101章 錢弊第 389章 生路第264章 寒心第151章 爲那般第378章 虧大了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266章 招攬第4章 宴請第158章禮物第123章管閒事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83章 挑釁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107章 索賄第481章 禪位第381章 缺錢了第210章 借勢第66章 琉球第211章 王廷相第101章 錢弊第267章 回家第276章 肉靶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118章矛盾第85章 刁難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102章 臺東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451章 偷天換日(十二)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237章 沒白來第427章 形勢第126章瞞天過海第473章 結盟第129章完敗第10章 三寸金蓮第136章彗星掃太微第279章 杭州第326章 威懾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271章 觀察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50章 南京(六)第470章 雄辯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110章 離衙第410章 城破第223章 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