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

劉宗敏和李過兩人從內宅走了出來,李來亨看他們的神情頗爲輕鬆,想來老掌盤的病情應當不是特別嚴重了,心中也不免鬆了一口氣。

劉宗敏先走到高夫人身邊,和她又問了幾句話,大概都是關於李自成病情的內容。李過則過來找到了李來亨和白旺兩人,向他們二人問糧秣存放的事宜。

“老掌盤聽到我們的好消息後,病情看來是大大好轉了。”李過說到這句話的時候,雖然一張臉還是繃着緊緊的,但是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笑意來,看着整個人都變溫柔了許多,他又問道,“白旺、來亨,你們這邊處理的怎麼樣了。”

李來亨先沒有回答辦事的問題,而是提了一嘴李自成的病情,他初入闖營,感覺自己更有必要表現出關心老掌盤身體的樣子來,便說道:“那便好、那便好,老掌盤是何樣人物,定然是沒事了……也是多虧了義父才幹高絕,帶領我們搜回了這麼多糧食來。”

李來亨用搜糧這個詞,而未用搶糧這個詞,也是因爲他尚未完全摸清楚闖營的作風到底如何。這個避居於深山中的流賊團體,是已經在李自成的整頓下,脫離了純粹的流賊作風,還是依舊保有不少流賊色彩呢?

但他想,不管怎麼說,用搜糧這個詞,總歸是比搶糧要好聽,也不至於無意間惹得他人反感。

白旺倒是直接回答了李過的問題,他對此並不在意。其實明季以來,“打糧”在官軍和民軍之中,都已十分平常,即使是現在李自成開始整頓闖軍軍紀,對多數人來講,“打糧”也還是一種比較常識的做法和說辭。

白旺回答李過,說道:“我和小老虎,已經把糧秣金銀都簡單分類了一下,大的方面是處理好了,具體的細節,還要之後和老掌盤親自說明才行。”

“嗯?”白旺的說法倒令李過有些糊塗了,畢竟之前闖營對繳獲物資的處理方法都很粗陋簡單,李過一時間也沒理解到白旺口中,所謂簡單分類、大的方面處理好是什麼意思。

李過猶疑間,便又問了一句,說道:“什麼簡單分類?不就是把東西都收好嗎?你和來亨辦事都很細心,我素來放心,這次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幹的。”

李過皺了皺眉頭,他揮揮手,示意讓李來亨和白旺親自帶他去那幾個簡陋的庫房看看,又說道:“帶我去看看,你們是如何做事的。”

李來亨和白旺都聽出了李過話中有點不快的語氣,知道他沒有理解到二人的意思。於是便一面忙不迭地做解釋,一面將李過拉去庫房中親眼過目。

李來亨爲李過解釋道:“義父,是我看咱們老營對糧秣物資的處理手腕,有點粗陋了些,便和白管隊一同商議,改良了一二。”

老營中放置糧秣和金銀的庫房,十分簡陋,連一扇門都沒有,就是臨時堆砌起來的幾個房屋而已。李過直接走了進去,映入眼簾的場景讓他大吃一驚,米麥豆束、金銀珠貝,各色物資被簡單分類,按照其不同的特質和保存時間分類放置了起來。

一邊的白旺一一爲李過做着介紹,解釋哪一類物資爲何放到哪一處,適合陰乾儲藏的、適合暴曬儲藏的等等,都爲李過做了詳略得當、又非常到位的解釋。

李過看着眼前的景象,又聽着李來亨和白旺二人的解釋,口中本有幾分不快的語氣,自然便產生了變化,他激賞說道:“這樣辦很好、這樣辦很好,我現在倒是理解白旺的意思了,這種做法確實是有必要和老掌盤親自說明一下。”

“這個只是暫行的辦法,”李來亨在旁補充道,“按我的設想,將來對老營物資和人員的管理,咱們還是得制訂一套細則才行,只是眼下識字的人實在太少,一切都要先從簡辦起來。”

李過看着李來亨的眼神,內心中漸漸產生一種孺子可教、吾家有兒千里駒的自豪感。

他身高比在同齡人中挺拔許多的李來亨,要高出半個頭,此時便一手摸了摸李來亨的頭,說道:“我也空識得幾個字,卻沒有來亨你這等的見識。”

李來亨被李過摸頭稱讚,心中倒漸漸知道了自家義父的性格,知道李過是由衷讚歎,但還是不免有些緊張和惶恐,立即說道:“這哪裡是孩兒有見識,只是孩兒曾看過一些秦中行商記賬存貨的單子,才懂得這些道理,不過採他人之長而已。”

白旺也在旁邊補充說道:“這倒是,我看要辦小老虎說的這等事,光有識字的人還不夠,最好還是能找些幹過行商的人來負責纔好。”

“好、好,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李過點了點頭,但他也知道以現在闖營的處境和規模,很多事情要辦起來,還是有心無力的。“只是我們僻處山中,要找識字的行商,倒也不那麼容易。”

“不過……”李過突然露出了充滿信心的神色來,他補充道,“老掌盤已說了,我們這次繳獲如此之巨,一待全營休整完畢,就將拔營北上,設法和玉峰匯合了。等大傢伙人馬湊齊了,勢必要衝出這商、鄖大山!”

“啊!那自是極好!”李來亨在旁讚道,但他對在外活動的田見秀等部並不瞭解,便也打算藉着這個話頭,向李過了解一二,便問道:“玉峰……玉峰叔是何樣人物?怎麼未和老營一起行動,單獨在外呢?”

李過聽到李來亨的問題,便爲他介紹起了闖營的歷史和其他人物,他說道:“崇禎二年,我和老掌盤一起起兵的時候,除我們二人外,另有捷軒和玉峰二人各帶部衆加入。因此咱們闖營之中,除老掌盤外,便以捷軒、玉峰二人爲首了。”

捷軒是劉宗敏的字號,劉宗敏本身沒有什麼學識,這個字號大概是李自成爲他取的。田見秀倒是讀過些書,玉峰這個字號,不知是他的啓蒙老師起的,還是田見秀爲自己自擬的一個字號。

李過繼續介紹道:“玉峰是綏德人,性子在闖營中最爲寬厚,很得士心,將士們多有受他恩惠的。所以闖營漢水兵敗,潰散過半後,老掌盤便派玉峰北上去搜集流亡散失的兵力了。”

“除了你玉峰叔外,漢舉和二虎也都隨他北上,去搜集流亡散失的將士了。”李過補充說道,他想起李來亨對闖營將領的名號尚不熟悉,便拍了一下額頭,爲李來亨解釋道,“漢舉的大名喚作袁宗第,他爲人沉穩持重,是咱們闖營中的另一員大將。至於二虎,這是個諢號,也喚作二隻虎,二隻虎大名叫劉體純,和你義父關係最爲嫺熟,他是個耿直有武的好漢子,將來義父再好好給你介紹。”

李過娓娓道來,將闖營諸將一一介紹給了李來亨認識,也解決了李來亨心中的一些疑惑。

原來闖營兵分兩路,一路由李自成親自率領,保護老營家眷,在鄖陽山區轉戰活動,從左良玉官軍的眼皮子底下,攻佔竹溪縣城,掠得大量物資。

而另外一路偏師,則由田見秀、袁宗第、劉體純三人率領。他們在商洛一帶活動,重新聚集起潰散當地的闖營舊部,在陝西秦軍的圍追堵截之下,正設法南下,和李自成帶領的主力匯合。

按照李過話中的意思來看,闖營得到這麼多的糧秣物資,下一步便是要積極行動起來,實現和田見秀那一路兵馬的會師了。

現在闖營的主要目標,就是儘快消化這筆物資,加緊訓練和休整。之後便是尋找戰機,拔營北上,和在商洛地區活動的田見秀會師。兩路兵力合在一處,又有這批糧秣物資的支持,到時候闖營就可以設法衝出秦巴山區,直入中州大地,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

李過抓住李來亨的肩膀,搖了搖,讚賞道:“來亨,你的辦事法子實在是很不錯,是應該帶你去和老掌盤,仔細說明說明。”

“啊?”李來亨心下一驚,自己終於要見到李自成了嗎?

從加入闖營以來,他也參與了不少事情,夜奪竹溪縣城、山道突圍之戰,現在又靠改良老營的後勤制度,贏得了李過的激賞。

但李自成,這個闖營獨一無二的精神領袖,李來亨還連一面都沒有見上過。他心中自然難免好奇心,但又夾雜着一些擔憂,既是擔憂自己不能博取李自成的好感和信任,也是擔憂李自成若不能展現出一些霸主氣度來,恐怕會令自己失望不少的。

“我……義父現在要帶我去見闖王了嗎?”

李來亨心中既興奮激動,又難藏緊張和懼怕,情急之下,便用了後世中李自成更爲慣用的那個稱號闖王,而非闖營諸將此時慣用的老掌盤這個稱號稱呼他了。

果然,李過稍稍感到有點奇怪,他說道:“闖王……秦中民軍原有另一位豪傑,叫做高迎祥,諢號就叫做闖王。不過咱們老掌盤的諢號叫做闖將,倒和闖王無甚關係。”

“啊?我聽大夫人喚作高夫人,還以爲老掌盤和闖王高迎祥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原來我們闖營,同那闖王高迎祥並無關聯嗎?”

許多史籍都說,李自成之所以被稱作“闖將”,乃因爲他是闖王高迎祥屬下的一員將領。但根據後世留存的檔案文獻來判斷,可以肯定闖將和闖王都是綽號,李自成同高迎祥之間並不存在從屬關係。

此外一些資料稱李自成的母親是高迎祥的同族,或李自成的妻子高夫人是高迎祥的侄女,也都並不準確。實際上闖王高迎祥和闖將李自成之間,並無太多聯繫,只是二人綽號的相似性,造成了許多明末史家的誤會。

其實崇禎十四年、十五年李自成在河南獲得大發展以前,他從未使用過闖王的稱號。當時明政府任事官員(如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的奏疏中,提到李自成時仍稱之爲闖將。

崇禎十四年以後,李自成在河南獲得巨大發展,勢力突飛猛進,也沒有自稱闖王,而是將闖將這個並不尊崇的綽號,改爲了奉天倡義營文武大元帥這個更加正規化的名字。從顧君恩等闖軍文官留下的記載來看,當時闖軍之中對李自成的稱呼是“元帥”而非“闖王”。

但中原百姓和起義軍士卒可能感到稱他爲闖將不雅,稱呼“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又很繁瑣,便改呼闖王以示尊敬。李自成本人未曾把綽號闖將改爲闖王,也未曾把闖王作爲自己稱王的名號,但他也不會刻意阻止百姓和部卒等稱他爲闖王,因而便使得闖王這種稱號,在民間流傳甚廣了。

李過也如此解釋道:“我們八隊闖營最初投靠的是不沾泥張存孟,不沾泥受撫後我等便獨自立營爲戰了。此後雖然曾和闖王高迎祥一起打過漢中,但並無統屬關係。”

“不多說這件事了,老掌盤身體已經好轉,來亨,吃完飯後,你便和我一起去見老掌盤吧。”

“好!”

李來亨抱拳答道。

李自成……

自己終於要見到這個明末農民起義軍中,最爲核心的靈魂人物了!

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三章 李天下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
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議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宮燈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楚(十四)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三章 李天下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二十八章 方太師的議論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九十四章 疑雲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一百八十章 兩白旗白甲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七十章 直衝狗韃中軍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五十八章 高郭進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二十二章 始興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四章 耿應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