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

清軍繼續後撤,龜縮於遼陽、瀋陽一線設防,同時接着將大批漢族百姓遷往朝鮮半島,轉移民戶。

八旗兵們押運着從關內各地擄掠來的上百萬漢族百姓,以繩穿掌,一串就拉着幾十人向前走去。時值秋冬,東北的天氣寒冷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這些包衣阿哈們多數只有單衣蔽體,動輒就會被活活凍死在蒼莽的雪原上。

慢慢的白山黑水,無盡的林海雪原,一座座山城、一條條冰河,沿途屍首枕及,何止十萬之數。

冰封的鴨綠江上,偶爾有朝鮮義軍突出發難,與押運包衣奴才的八旗軍戰成一團。許多不甘心就這樣凍死雪地之中的漢人,也趁機揭竿而起,他們斬木爲兵,奪馬衝殺,已經甘於奴隸身份十多年的很多老人,也奮起了最後的一腔血勇。

激烈的戰鬥、暴動、鬥爭、會戰,正發生在遼東大地上的每一寸角落。

天法四年的冬天,對於遼人來說,既是黎明前的曙光,也是最後一刻的殘酷黑暗。

鮮血橫流,血流漂櫓,戰場之廣、戰場之大,已經完全覆蓋了東北亞的任何一寸土地。

張國武在海州與遼東道兵團的大軍會師以後,得以有幸面見了那位在順軍中極具威望的劉國公。

他慷慨陳詞,請求以一標精騎,捨棄遼陽、瀋陽、鐵嶺、撫順不攻,而長驅向東,直至鴨綠,而後輕騎南下追逐逃往朝鮮的清軍主力。

劉芳亮也感到這簡直是當年清軍撤出關內時的翻版,當年他以八千鐵騎追亡逐北,救回了十多萬漢族百姓。

今日,大順軍比之當年更爲兵強馬壯,實力也更爲強大,自不會允許金福臨、金代善君臣得逞其計。

順軍的輕騎部隊很快出發,他們的追擊速度極快,晝夜間星馳數百里,佔領了空無一人的鳳凰城後,便長驅追到了義州。

清軍在鴨綠江河畔留有不少守軍,張國武奮力衝擊,一場江上的慘烈血戰以後,由於清軍設防嚴密,順軍追擊部隊則以輕騎爲主,兵力亦不多,惜敗而歸。

當時張國武便望鴨綠江長嘆一聲:

“吾不能越此江追虜,必將使虜患更禍及海外數藩。”

他一語中的,不幸言中了後來歷史的發展方向。

當清軍在朝鮮半島節節敗退的時候,金代善的兵鋒終於轉向日本。清軍爲了重新獲取一塊立足之地,也是爲了實行其“北損南補”的戰略,悍然對德川幕府發動了全面戰爭。

這場日清戰爭,連綿近十年之久。清軍縱橫九州、中國、近畿之地,殘民以逞,殺戮無端,承平多年的幕府武士,根本無法抵擋百戰驍悍的八旗精銳,連戰連敗,喪師失地不可計數。

以至於清軍名將莫洛發出了“關東大兵百萬,竟無一人是男兒”的狂言。

直到戰爭後期,順軍在幕府請求之下出兵援助,加入戰局,援日伐清,抄襲八旗軍在九州島上的大本營後,才使得戰爭形勢爲之一變。

但即便如此,由於清軍經營熊本城有方,順日聯軍還是花費了整整八個月的時間進行圍攻,二十餘萬聯軍損兵折將數萬人之多後,才終於攻克了這座難攻不落的滿洲人最後一城。

使得這個一度在東亞大陸上興風作浪,掀起無數戰爭、爭端和災難的民族,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至於在那以後,由於順軍長期盤踞長崎港而且堅持不退兵,反向德川幕府索要伐清銀整整二千萬兩的問題,兩國持續爆發外交爭端,由於李來亨獅子大開口,索要的伐清助戰餉糧完全超出了德川幕府的承受能力,最終外交爭端終於演化爲了大規模戰爭。

在日清戰爭的殘破已極後,德川幕府尚未休養生息、與民休息,便接着爆發了順日戰爭。

年幼的四代將軍德川家綱,天生身體虛弱,時常臥病在牀,無法控制朝政,使得幕府威勢日益衰敗。

這場戰爭最後敲響了幕府統治的喪鐘,僅僅三年時間,幕府統治就被完全摧毀,後西院天皇也被虜至東京,受封爲瀛洲國主。

此後屬於德川一系的親藩,如御三家、御三卿、一門等諸侯領主,悉數被順軍滅亡剷除,各家子嗣也相繼被送往東京,各受封伯爵、子爵、男爵爵位,德川幕府的天領全部被改編爲由順朝駐軍直轄的營莊,其餘領地則由日本各地的異姓諸侯分割佔領。

此後日本全境即改名爲瀛洲,最初的軍管營莊時期,是由瀛洲大都督府統一管轄瀛洲全境的軍政事務。

第一任大都督爲陳藎,第二任大都督爲原任南洋延平公司總制的陳永華。

兩人任職期間,都奉行了“大興文教”的政策,在瀛洲修建了大量學校,又鼓勵諸侯大名的子弟入學受教育,把教育與選拔人才相結合,使得瀛洲出現了“漢和合流”、“儒佛合習”的文化融合趨勢。

天法三十四年,陳永華去世,朝廷即廢止了瀛洲大都督府的建制,分瀛洲地爲二省一都督府,九州及四國被郡縣爲了蓬萊省、中國及近畿被郡縣爲了方丈省,關東一帶則改製爲東瀛洲都督府。

不過一般上,又習慣將蓬萊省稱爲南瀛洲、方丈省稱爲西瀛洲,關東舊地稱爲東瀛洲,合稱時一般稱爲瀛洲或三瀛、三海之地。

瀛洲本來人口就相當稠密,只是經過日清戰爭、順日戰爭的摧折,人口減少了近三分之一多。此後爲了鞏固順朝對瀛洲大都督府的統治,爲推行營莊制,又進行了不少低烈度的彈壓戰爭,造成不少地區受到嚴重破壞。

所以戰後順朝又從山東、遼寧、樂浪、熊津四省,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使得瀛洲成爲了漢族、朝鮮族、女真族、和族,多民族聚居融合的一塊地區。

“漢和合流”、“儒佛合習”的民族融合文化,也在瀛洲大地上造就了後世稱爲“二陳新風”文化運動。

由於當時瀛洲在陳藎、陳永華兩任大都督統治下,所以這一文化融合時期被稱爲“二陳新風”。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創造了“連歌”這一新型文學形式的大詩人、大劇作家松尾芭蕉。

連歌在漢詩基礎上,融入了俳諧和歌的元素,講究詩歌的喜劇效果,後來也發展爲了戲劇形式,許多在大都督府不得志的瀛洲詩人都轉而投入到了戲劇創作之中。

爲了排解對於現實時局的困惑悲苦之感,他們大量創作了具備虛無主義色彩的喜劇劇本,最後還反向輸入到大陸地區,引領了順朝國內一時的文化風向。

順孝宗明命十二年,松尾芭蕉受大詩人沈德潛的邀請,第一次踏上了祖國大陸地區的土地,遊覽名山大川,後病故於碎葉州。

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章 熊耳山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
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八十二章 三馬少一馬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二十九章 洛陽春光好(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最後一戰(三)第八章 熊耳山第十一章 隨營學堂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三十六章 約翰王孫可望第五十一章 何面目歸見陛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三十三章 霧中的騎兵交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十八章 祝捷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五十三章 清軍裂開了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七十一章 與明爭天下,實與流賊角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三十一章 洛陽春光好(八)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一百二十四章 寧夏寧夏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