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

洛彬和李瑋羣都是隨營學堂一期的畢業生,兩人對銃炮標精兵的戰力都極有信心,便提議銃炮標要急速衝入馬寶的營壘裡,一邊幫馬寶反擊西營的猛攻,一邊還要抓住時機修補營壘。

因爲漢口鎮在行政區劃等級上特別低,所以它雖然人口稠密、工商興旺,可是卻沒有修建任何城牆。

也因此,李瑋羣才認爲闖軍要擊退西營的襲擾,就絕對不能放棄鎮外的營壘——不僅不能放棄,還要在增援、作戰的同時,繼續修補和擴建營壘。

一邊作戰,一邊要給自己建一個新的營壘,這難度確實很高。但是銃炮標本來就是闖軍中的精銳,他們作戰時歷來有先行修築野戰工事的傳統,此時又用了一種取巧的辦法:李鳳梧命人從漢口鎮中徵集了大量竹筐,再於竹筐中填充砂石,再將砂石竹筐堆疊爲“城牆”,於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修復營壘的重任。

砂石竹筐被綁在地樁上,又相互捆綁,對於槍炮的防禦力相當強。不過張定國畢竟是西營名將,在他指揮之下,西營的攻勢依舊異常猛烈。

李鳳梧雖然成功帶着數百名火銃兵,成功衝進了營壘中,又把壘牆修復,給了遭到當頭一棒的馬寶所部以極大支持。

馬寶被張定國的這一波渡江奇襲,打得是眼花繚亂、五臟六腑驚裂,到這時候才總算慢慢緩過了氣來。闖軍重整旗鼓以後,便依託壘牆和佔據數量優勢的西軍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馬寶的騎兵部隊還組織了好幾次短促突擊,甚至殺出壘牆,給了環攻營壘的西營造成極大震動。

馬寶畢竟是一個軍事天賦相當不錯的將領,他的才華雖然不能同張定國相比,但手中的兵馬和營壘卻較西軍具有一定的優勢。

雙方打得越久,闖軍部隊在質量上和戰術上的優勢就越發明顯——李鳳梧所部火銃兵,表現最爲明顯,他們使用的新式鳥銃,火力遠勝於西營,銃手的射速和命中率也大大超過了西營的將士。

在鷹子山大戰時,銃炮標的“雷霆”之威已經震爍三楚。此時李鳳梧又讓他們發揮出了相同的威力來,猛烈的急射在早晨的薄霧中,像是從烏雲中透出光亮的雷電,給張定國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

不僅是官軍稱呼闖軍的火銃兵爲“霆軍”,不久以後,張定國又把“霆軍”這個稱呼帶回了武昌,更之後,西營和革回兩營,則又把“霆軍”的威名傳播到了更爲廣闊的地理範圍上。

不知不覺中,闖軍自己也開始用“霆軍”之名來代稱精銳的火器部隊。

砰、砰、砰……

霆軍猛烈的火力讓環攻營壘的西營士兵損失慘重,隨着遠處太陽的升起,張定國已經嗅到了不利的氣息。他率領三千兵馬趁夜潛渡長江,如果在短時間內不能攻略漢口,將大批財富運回長江南岸,那之後絕對無法抗衡闖軍的反撲。

不僅無法對抗長江北岸闖軍的反攻,而且由於身後長江的隔阻,一旦形勢不利,張定國的這三千兵馬,甚至連退回長江南岸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雖然西營攻破營壘的希望還沒有斷絕,可張定國還是下令吹響了退兵的海螺。霆軍的實力令他大開眼界,更加感到西營和闖營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日益縮小,反而在日益地擴大。

必須將這些情報全部帶回武昌!

張定國的用兵毫不拖泥帶水,他決心一定,強攻營壘的西營士兵便如潮水一般退了下來。馬寶雖然有心追殺,可他又擔心這是張定國的誘敵詐計,考慮到漢口鎮的重要性,馬寶最後還是放棄了追擊的打算,以一種更爲審慎求穩的態度,坐視張定國收攏兵力,撤回長江南岸。

闖軍和西軍在漢口鎮前的這一場短促衝突,西軍依靠戰術的突然性,取得了前期的優勢。馬寶第一時間的慌亂,幾乎使得闖軍被張定國一舉擊潰,但是焦大的勇敢沉着和李鳳梧的果斷行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闖軍相對於西軍的質量優勢,使得勝負的天平又倒向了闖軍的一方。

當馬寶炫耀他全取漢陽府的戰績時,也需要從漢口鎮的衝突中學到更多東西——當然,馬寶大約料想不到,在後世歷史中,他會作爲李定國的重要副將活躍於史冊當中,並從李定國的身上學到無數寶貴經驗,最後於三藩之變中取得李定國、鄭成功身後最大的抗清戰果。

正在漢川縣休息的李來亨,是從顧君恩口中聽到的漢口鎮之戰戰況。因爲這場戰事規模很小,所以李來亨並沒有多麼在意戰役的具體過程,他更關心的是漢口鎮的財富是否受到了損傷?闖軍和西軍接下來的外交關係,又將怎麼樣發展?

顧君恩試探性地問道:“節帥,西營在武昌立足未穩,若我們將已經收編的左鎮水師全部調來,全力渡江,未必不能擊破張獻忠,奪回武昌。”

李來亨輕輕嗯了一聲,不置可否,他自有定見,並沒有聽從顧君恩試探性的這條建議,而是自顧自道:

“柳老先生已回來了吧?老營將在這段時間遷至襄陽,我和幼辭、慶叔也是闊別時日,倍加思念啊!”

方以仁果然比顧君恩更爲了解李來亨的心思,他一聽李來亨提到說書藝人柳敬亭的名字,就明白了少虎帥的用意,緩緩道:

“柳老先生目下正在荊州,西營襲擾漢口失利,估計張獻忠短時間內不會再冒然興兵於我,或可以用請老先生到武昌一會西營,表示我們不與張獻忠爲難的態度。”

“嗯,樂山的辦法很好,就這樣去做。”

李來亨拍了兩下手稱讚方以仁的主意,他並不打算現在就拿下武昌——強取武昌,不僅會讓闖軍付出大量額外的損失和代價,而且過快取得武昌,就意味着高一功可以很快出任武嶽節度使,也意味着自己這個“江淮節度使”,將不得不暫時離開湖廣大本營了。

李來亨心中打定先和李過磨一段時間洋工的打算,何況他也想等老營遷到襄陽以後,回去襄陽見一見許久未曾謀面的幼辭小妹妹啦。

未能摸準李來亨心思的顧君恩不明所以,他看着方以仁似笑非笑的表情,皺着眉頭,接着彙報說:

“劉希堯、藺養成督率投降的左鎮水師,已經攻佔了位於長江南岸的宜都、枝江、鬆滋、公安、石首、華容等縣。宜都、枝江、鬆滋、公安、石首皆在荊州府境內,而華容已在嶽州府境內,是不是要趁水師之利,直趨嶽州,控扼洞庭湖?”

嶽州控制着洞庭湖和長江的交匯口,也控制着從湖廣北部進入後世稱爲湖南的偏沅地區,地位十分緊要。但李來亨現在還着眼於拖延時間、磨洋工,他不想過快攻取武昌府和嶽州府,而且李來亨對於被劉希堯控制大半的水師也有些不放心。

權謀自用的少虎帥放着幾乎無兵把守的嶽州不去取,反而對顧君恩說:

“水師收編不久,尚未做正式的改變,其部中依舊爲左鎮舊人,軍紀很差。如果讓劉希堯他們督率水師,繼續攻略長江南岸,我恐怕左鎮那些舊人遲早會鬧出什麼大簍子來。還是這樣辦吧,水師暫停南下,先撤回荊州稍作休整,之後再從隨州等處調些可靠人士過去,咱們很有必要對左鎮的水師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否則如何放心使用?”

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四章 女官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
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二十一章 總結會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一百四十五章 吳橋賊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九章 高家寨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二十章 即將定於一尊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六十二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奔楚(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三章 最強之人高謙第三十八章 雲南第八章 着佃交糧第四章 女官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三十九章 楊嗣昌的終局(三)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九章 牛相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廷成敗,悉在吳三桂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