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

宮門緊閉。

李來亨漫長的人生,經歷過許多挫折、輝煌、苦難、失敗與勝利。

他締造了一個註定將要名留史冊的世界帝國,改變了上億人的生命軌跡,使得這片大地,甚至於腳下的整顆星球,都擁有了一種煥然不同的全新面貌。

他以天法皇帝的名字爲世人所知曉,威名遠及於四海,西域的所有回寺,雪區的所有喇嘛,中原大地上的一切道觀、寺廟、教堂,還有儒者們教書的書院。

甚至是海外的婆羅門寺廟,印第安人的圖騰柱下,成千上萬,成萬上億的順朝臣民,都在以他們各自的方式,爲天法皇帝祈求健康。

人們希望他能繼續活下去,哪怕是當成一座雕像那樣活着,便可以給予億萬臣民最強烈的安定感。

“陛下說了什麼嗎?”

方以仁是專門從桐城遠道而來的,他的身體佝僂着,老態畢露,哪怕好幾個孫輩攙扶着太師,也總給人一種將要在風中搖搖欲墜的感覺。

顧君恩已經去世了,他死的那一年,李來亨難得又召開了一次朝會,討論應該授予顧君恩什麼樣的追封爵位和諡號。

不少已經回到老家過上致仕生活的元老重臣們,也紛紛來信,就像他們過去討論袁宗第、討論劉汝魁、討論劉芳亮等許多人身後事的情況一樣。

方以仁也升起悲涼之感。

他的左右是自己的兒孫,身後是年輕一代的朝臣,可從前闖營的舊人呢?

跟隨闖王打下江山的英雄豪傑們呢?

所有人都已凋零在風中,自己或許也亦然。

“林尚宮。”

方以仁看到了郭君鎮的遺孀林貓貓,這位曾經在內廷握有大權的女官,也曾經和執掌外朝的方以仁交手過許多次。

他們常常因爲朝廷政事發生衝突,有時候又因爲黨爭,簡直能把事情鬧到沒法收場的地步。

但私底下,方以仁和郭家關係當然不錯。

郭君鎮在日本病死的時候,還是方以仁的兒子專程去瀛洲將他的靈柩接回了開封。

那又是幾年前的事情?

方以仁畢竟年邁,很多曾經記憶猶新的事情,他也忘得差不多了。

“陛下想見見您,太師……”

說話的人是大長公主李徽柔,自從李來亨人到晚年以後,他就特別親近身邊的親戚們,李徽柔因此極爲受寵,早可說是權傾朝野。

好在她是一個頭腦很清楚的人,沒有靠着這份地位去謀取什麼過分的利益,也沒有硬把自家兒子會寧王李淳和推到不合適的位置上面。

方以仁的兒子攙扶着他走上御殿前長長的階梯,漢白玉的階梯有多少級?方以仁只覺得它長到了無邊無際的地步。

走在上面,似乎就能看到許多年前的夷陵州。

“陛下……”

“太師。”

皇長孫李潤石把方以仁扶了起來,帶着他進了寢宮中。爲了防風,寢宮裡現在掛滿了明黃色的絲絹,空氣不大流通,方以仁覺得胸口都有些沉悶了起來。

“南洋的戰事怎麼樣了?”

皇帝靠在御牀上,手握一杆殘箭,對着眼前的巨幅地圖指指點點。

他已有七十多歲了,相貌卻日漸和不曾有過血緣關係的太祖太宗越來越像。

方以仁甚至錯以爲,自己回到了五十年前,重新見到了太宗皇帝的御容。

皇長孫回答道:“皇爺爺,南洋戰事又告捷了。呆迷兒國圍攻昭南府失利以後,又在印度洋上被王師海軍捕捉到了主力,一場激戰以後被王師俘獲了一百多條戰船。”

皇長孫沒有將所有戰況都告訴李來亨,他沒有說南洋各州府在這場戰爭中付出的重大損失,也沒有說大順遠征軍一萬五千騎兵在阿富汗山地裡全軍覆沒的事情,更沒有說順軍在錫蘭的據點被明軍全部拔除的事情。

只是專門挑選了順軍打贏的幾場大捷,大長公主也在一旁渲染了這幾次大戰的勝利是如何宏偉,好像漫長的南方戰爭終於快要結束了。

李來亨聽了這些話,自顧自搖了搖頭:“待朕死後,就停戰罷——再打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天不絕明,使其在海外又立一國,朕何苦絕人社稷呢?”

李來亨又讓衆人將方以仁帶到御牀前,他緊握住方以仁的手,兩個人說了一陣話,但其他人都聽得不大清楚。

後世關於世祖最後和方太師究竟說了什麼話,有很多猜測。

但因爲方以仁在這以後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也跟着離開了人世,所以這個問題終歸成爲了順朝歷史上的不解之謎。

皇長孫最後又上來詢問,大順的國政還有哪些需要改革的要點?

他那些勢力強大的叔叔們,又該要怎麼處理?

“皇爺爺,皇爺爺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誰?”

李來亨想了想,回答說:“朕這一生,遇到的最厲害的人物只有一個人,他叫皇太極,是滿洲人以前的一個汗王。”

皇長孫很疑惑:“不過是滿洲一部的汗王而已,如此人物,在王師席捲天下時,繫頸俯首的何至於千百個?皇爺爺爲何佩服他?”

“哈哈,不是,朕並不佩服皇太極。他的確是朕那個時代最高明的人物,但朕最佩服的人只有太祖爺。”

太祖李自成,在順朝歷史上有開創之功,但很多人並不認爲他的歷史地位會在天法皇帝之上。

李來亨只是喃喃地說:“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方天下鼎沸之時,唯有太祖順天應人,起仁義之兵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前不負忠孝,後無虧仁義,於百姓無愧,於天下有功,朕不佩服太祖,又能佩服誰呢?”

天法皇帝的眼神突然又變得明亮了起來,好像充滿了睿智的洞察力。

他叫來皇長孫和大長公主,說:“朕德薄,不比太祖寬仁,潤石,今後不要效仿朕,要效仿太祖。”

皇長孫又問及大順的立國之本是什麼。

李來亨的腦海中迅速飛過了各種各樣的畫面,包括他在隨州是怎麼分裂出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他在北上時又是如何在楚地保存實力,還有後來是如何解決田見秀和李雙喜的事情。

最後李來亨告訴他的孫子:

“太祖起仁義之兵,救民水火。太祖、太宗與朕,三代人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方纔有今日事業。

仁義二字,即大順立國之本。朕至晚年,窮兵黷武,一意播皇威於四海,切勿效仿。朕去以後,汝當修文德,與民更始休息,這才能開大順萬世國基。”

只有一旁的方以仁,知道李來亨這一生的底細,但他什麼話也沒有什麼,只是站在一旁微笑着。

最後方以仁也對皇長孫說:“陛下順天應人,以布衣之身輔佐太祖太宗,以至於有今日天下。此李氏有德,天命於此,後世子孫承其福澤,必有成就,無須憂慮了。”

皇長孫好像沒聽進去這些話,他走到牀前,還想再問問李來亨有沒有治國理政的方略可說,但李來亨這次卻毫無反應了。

衆人對視一眼,趕緊讓太醫上前。

“陛下……陛下,駕崩了。”

天法五十年,順世祖李來亨去世,葬於天保府延安帝陵。

世祖以後,大順又經十一帝共二百一十年,爆發第一次共和革命;後中宗復辟,恢復皇室,又經歷五帝共六十三年,爆發第二次共和革命,共和國遂至於今。

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章 高家寨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五章 礦徒軍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
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一百一十八章 閻爾梅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一十章 超過清廷的大順諸將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章 高家寨第七十四章 雞肋的巨人們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八十一章 闖獻曹會師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九十八章 他來了,李來亨他來了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五章 礦徒軍第二十五章 大戰將至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陝甘大亂,楊承祖難辭其罪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這?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節帥(上)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八十六章 絕地反擊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鐵馬之象第一百零二章 潼關防線堅如磐石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三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