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換將

滇南地形複雜,孫可望又是具備大智勇的一代梟雄。大順軍平定了四川以後,大軍纔開至遵義附近,便遭到了西營殘部的有力阻擊。

建昌雖然早被李定國攻克,但由於熟悉西明內情的李定國、劉文秀兩人都前往了開封覲見新主,西南順軍此後的進展都不算很順利。

郭君鎮駐節成都,幾次試圖南下入滇,都遭到西軍激烈抵抗,竟然不能斬獲寸土。

從湖南和重慶進軍貴州的苗裡琛,戰事更順利一點,他率領賀珍、藺養成諸部,合力攻破播州。而後便用剿撫並舉的方式,直插貴陽,由於苗裡琛採取的策略更爲正確一些,在南方又有駐紮柳州的馬寶一同進軍,以爲呼應,因此戰果就比郭君鎮豐碩許多。

天法元年冬,貴陽守軍投降,隨後賀珍、藺養成、馬進忠三部,各領兵馬數千人,收降了貴州全境土司勢力,到此年結束以前,貴州全省即告以平定。

前線告捷文書傳至東京以後,李來亨聽完了參謀官們的彙報後,便向顧君恩很有玩味感地說:

“郭君鎮奉命平滇南卻久戰無果,苗裡琛和馬寶這時候都已經平定貴州全省了,賞罰應當如何處置?”

顧君恩拜首道:“微臣身爲兵政府尚書和參軍院總裁,似無此裁量邊將功過的權力,此事還應交政事堂議論。”

李來亨笑道:“哈哈哈,好,什麼事情都交政事堂部議。顧好直竟這樣的安靜嗎?讓郭君鎮班師吧!自從去年春天的徐州之戰以來,大凡南征北戰的重任,都是交由雄麗和劉師傅負責。

他們兩人奔波二年之久,爲大順平定了西北、東北,消除內憂外患,不知道立下了多少戰功!

朕不忍心使愛將暴露於野兩年時間,此事也交給政事堂,還有兵政府、吏政府議論一下。你們討論討論,將郭君鎮、劉芳亮兩位大將召還回京,另加優容,不可慢待。

滇南和寧遠的軍務,就讓郭君鎮、劉芳亮各自推薦大將接手吧。”

雖然李來亨說話和和氣氣,但朝中大臣們都聽得出他的言外之意。自從徐州大戰以後,李過、李來亨父子便都不再親征,軍國大權主要操在了郭君鎮、劉芳亮兩位大將的手中。

現在東南西北,天下幾乎悉數平定,這種託兵權於外的形式,看來天子已有打算進行變動了。

雖然李來亨聲言要讓郭君鎮、劉芳亮自己推薦繼任的人選,但誰又不知道李來亨自己的心目中必然已有了合適人選呢?

內廷外朝並非完全沒有聯絡,特別是在天子故意想要透露一些消息的時候,方以仁很快就從宮中熟人那裡得知了李來亨的意思。

接到消息時,方以仁正在天子新賜的宅邸中,和堂弟方以智一起接待一批從桐城趕來開封參加科舉的士子。

方以仁兄弟兩人,都穿着素色袍褂,頭戴書生網巾,手持摺扇,乍看之下,就和路旁常見的窮酸文人一模一樣。

但府中衆人,對待那位年紀輕輕但已有老學究氣質的方以仁,都顯得畏畏縮縮,不敢直視。

畢竟如今方以智已經加吏政府侍郎,任弘文院掌院學士,對於人才的推薦選拔,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弘文院即明朝的翰林院,雖然順朝已將其改爲弘文院的名稱,但朝臣士人還是多呼其爲翰林。翰林這條路,是清流上進的一大捷徑,誰不想通過方以智的這條路子蹭一蹭呢?

不過坊間也有傳言,聽說天子不欲方黨權勢太盛,有意遷方以智爲國子監祭酒,讓他好好教書授課去,不再執掌弘文院。

但不管是弘文院掌院學士,還是國子監祭酒,那都是一般士子不能望其項背的地位。

大家能夠有幸進入方府參加飲宴,也無非是沾了桐城籍貫的光。

至於方以仁……

政事堂排名第一位的平章政事,順朝目前唯一一位品級達到太子太師地位的文臣,方太師身爲大順獨相,說權傾朝野是過分了。

但一定要說順朝有哪個官員權傾朝野的話,那麼無論文官武將,似乎也只有方太師能夠享此殊榮。

方以仁靜靜飲酒,他對天子透露出來的意思有些詫異:

“以袁宗第代劉芳亮主管遼東戰事,這並不奇怪。但是讓西寧公李定國代郭君鎮,主官平滇戰事?李定國歸附大順時間不久,驟然加此重任,這就有些隨意了。”

方以智帶着一副西洋眼鏡片,大冬天還搖着摺扇說:

“大兄,陛下如此重用新人,莫非是那句話?聖上用人如堆薪,後來者居上!”

方以仁噓了一聲,笑道:“密之狂妄了,竟然敢抨擊陛下,糊塗啦。”

方以智說:“太宗皇帝和陛下多次都下詔,要求大臣們廣開言路,不得以所謂避諱、違制、犯禁之詞來限制言路,即便只是一得之愚,陛下也能傾聽。

因此近來朝中種種言論,是越來越開放了。這點話有什麼事?”

“陛下非常之人也……你跟着陛下也有些年了,難道還看不透陛下的雄猜之心?無論如何,都要管好自己,這才能做好天法朝的大臣。

否則便是我也救不了爾等。”

方以仁最後一句話是朝着府中其他桐城籍貫的學子說話,這些人都低下了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其實年齡比方以仁還大,畢竟方以仁雖然貴爲太師,年齡也不過三十多歲。

順朝的高官顯爵們,特別是楚闖嫡系出身的潛藩舊臣,幾乎清一色都很年輕,國初的蓬勃朝氣,好像歷朝歷代都沒有過這樣青蔥的景況。

不過比起年輕的重臣們,天法帝自己纔是最年輕的一個人。

方以仁想到此又哈哈大笑地飲酒,正是因爲年輕,所以才能自信,方以仁才能自信於天子的自信。

這樣自信的李來亨,完全還沒到需要清洗國初功臣的程度。

方以仁不禁覺得慶幸,大順開國之艱難,古所未有,自己參與其中,跟隨李來亨走到今天這步已很榮幸。

以三十歲的年齡而位極人臣,何況還沒有開國皇帝剷除功臣的風險擔憂,今後可能還會有好幾十年位高權重的好日子。

幸運啊!何止是幸運?

方以仁仔細想想,決定還是動員親附自己的朝臣們上書,最好還是勸勸李來亨任用西寧公鎮守四川的決定。

他並不是完全反對重用李定國其人,在李定國剛到開封的時候,方以仁也上西寧公的府上和李定國深入交談了一番,對此人的才幹很感欽佩。

而且李定國確實非常熟悉西營內情,也瞭解孫可望的處事手法,用他來對付孫可望是極合適的。

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章 營田使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章 李公子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
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六章 營田使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五十一章 收遼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五章 隨州的全面勝利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八十章 鄉官體制開始動員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章 李公子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八十二章 依舊大順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一百零六章 流賊無備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虜已入冢穴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一百章 何洛會多慮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三十章 破陣軍嶺川(一)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一百一十五章 亂刀砍死張汝行第四十八章 無能狂怒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九十章 處置士紳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