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個念頭

在田秀英疑惑與焦急的目光中,崇禎稍稍收斂了一下笑聲,臉上卻依然不以爲意之色,顯得很是輕鬆,進而繼續爽朗地說道:“秀英,你實在過於高看那些藩王了。”

“不錯,他們手裡的確握有驚人的財富,但你莫要忽視了,經過這些年的積累,藩王與地方的百姓、鄉紳,幾乎是勢同水火,根本就沒有合作的可能。”

“不管是鄉紳,還是天下的老百姓,都是深受那些藩王之害,他們的土地或者生意,幾乎都受到過藩王的侵佔。”

“還有,你不要忘了,朕制定的那些政策,削藩之後,那些土地的最後處理結果,當地的百姓纔是最大的受益者,有着福王與唐王兩個先例,那些百姓和鄉紳怎麼可能還幫藩王?”

“也是....”

田秀英輕輕點頭,吐出兩個字的同時,心裡也在暗想,皇上的那些手段不可謂不高明,不可謂不擁有先見之明。

先不說藩王與絕大多數的百姓以及士紳本就是兩個對立的羣體,當皇上的那些政策一旦實施,推廣開來,傳開之時,不僅能解決一些財政問題,還能極大地獲得百姓的擁護,最大化的支持。

畢竟,大多數的百姓都是淳樸和善良的,即便是那些鬧事兒的,爲得無非就是一口吃食,有了田地,朝廷將削藩之後的土地給他們,他們又怎麼可能跟着藩王造反?

不錯,不管是打仗,還是造反,錢,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東西,可以買到許多精良的兵器裝備,然而,要是沒有人的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放在平時,那些苦哈哈,或許老百姓顯得並不重要,或許是一些人嘴裡的賤民,但一牽扯到人力,老百姓聚攏在一起,團結起來,那將是一股驚人的力量。

反之,亦然!

就比如抗戰之後,解放戰爭時期,以及建國之後的各項土改之類的改革,有錢的國民黨爲何兵敗如山倒?那些被“打土豪、分田地”的對象爲何不敢起來反抗,保護自己的財富?

原因很簡單,不僅僅是大勢所趨,那些政策的實施,徹底將他們推到了無數百姓的對立面。

有錢沒人,一樣沒用,一樣是任人宰割砧板上的魚肉!

想通了這一點,又有新的疑雲油然而生,田秀英將疑惑的目光投向崇禎的身上,後者似乎看出了她的心中不解之處,灑然一笑,意有所指地強調道:“秀英,放心,你別忘了,朕還有大明日報這等輿論宣傳工具,那些藩王要想蠱惑人心,難度和登天沒有什麼差別。”

剎那間,田秀英露出恍然之色,心中豁然開朗。

這個時候,最爲歷史學者的“崇禎”,心中不禁想起了關於明末時期的一些研究和討論,朱由檢之所以不敢大刀闊斧的改革,之所以不敢拿東林黨下手,就是在於他們代表着江南士紳的利益。

而那些士紳又掌握着大明的經濟命脈,朱由檢招惹不起,只能一再退讓,只能向百姓盤剝,伸手要銀子,不惜使用強勢雷霆手段。

在“崇禎”看來,那根本是狗屁,還是狗屁不通,起義軍造反,收繳他們的家財,也沒見到怎麼反抗啊?

就是一句話,在強勢的手段面前,在鐵蹄與大刀的面前,什麼掌握着國家經濟命脈的士紳?

大刀一出,架在他們的脖子上,全都得軟蛋,都是狗屁,還敢造反?還敢勾結亂軍?一個字,殺!

士紳雖然富有,但相對於兩億的人口,他們能夠佔多少?何況,並不是所有的士紳都是奸佞之徒,與朝廷對着幹?

所以,對於此時的崇禎而言,心裡很清楚,只有一個念頭,要想大明中興,就必須緊握軍權,手裡有了這柄利劍,將會無往而不利,誰人敢鬧騰?

與此同時,相比於崇禎正在謀劃着削藩之策,將藩王的驚人財富收歸於國有,京城內也在醞釀着謀劃,一旦成功,將會影響整個歷史的發展,將會改變大明的結局,將會改變後金的以後走向。

京城內,一個相對富有的宅院之中,書房裡還有昏黃的燭光在搖曳不定,兩個身影倒映在窗紙之上,來來回回地擺動之中,還有一陣交談聲在迴盪,壓着聲音,顯得書房裡的談話之人很是小心而謹慎。

“董大人,現在絕對是一個絕佳的時機,種種的跡象都表明,咱們的這位新皇上極其重視新火器的研究與發展,格外重視火器在戰爭中的應用。”

“如果王恭廠計劃得以繼續實施,研究出那個秘密武器,董大人,你我可就有了驚天之功,朝廷就能一舉解決遼東之患,徹底滅了後金。”

“左將軍,你難道忘了天啓六年五月初六的那件事了,宛若天罰,因爲研究那個秘密武器,王恭廠突然爆炸,釀成驚天之災,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西及平則門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裡,驟然之間,在那場爆炸之下,所有的東西化爲齏粉,房屋損失數以萬計,人員傷亡數以萬計......”

昏黃的燭光之下,前工部尚書董可威與左光先相對而視,說話之間,前者一副慘然模樣,似乎想到了什麼極爲恐懼之事,神色非常的難看。

忽然間,董可威的話語一頓,長嘆一聲,頗爲無奈的轉而說道:“左將軍,在下早已被熹宗皇上罷官多年,削職爲民,若將軍不嫌棄的話,喊董某一聲先生即可。”

聽到前面那番話,左光先的神色明顯也不太好看,也是一陣後怕的感覺,對於董可威後面之語,並未當真,依舊按照自己想得稱呼。

“董大人,天啓六年的那場大爆炸,也不是你願意看到的,也不是你的責任啊,你我都知道,那是一場意外,絕非什麼天罰,更不是什麼上天的警示。”

左光先安撫了一句,看到董可威依舊是滿臉的自責之色,進而又語重心長地繼續說道:“何況,那項秘密武器研究計劃,又不是您一個人的主意,而是有着天啓皇上的特許與授意,最早可追溯到萬曆年間的張居正主持內閣時期。”

“而且,皇上雖然罷免了您的工部尚書之職,卻沒有怪罪你的意思,不過是爲了平息民憤而已,一時的無奈之舉,你何必還因此而心存芥蒂呢?”

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萬兩級別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
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四百六十九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膽識過人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四百三十一章 敲打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三百三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落幕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四百二十九章 欣欣向榮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三)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九)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零六章 殺猴儆猴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六十四章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條件第五百零九章 培養翻譯人才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二百三十八章 貨幣戰爭(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四百七十四章 危如累卵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百三十六章 心結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查土地第四百四十二章 摻沙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賣個人情第五百八十七章 千萬兩級別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對勁第六百二十章 國情不同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三百四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