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

似乎是感受到了崇禎的決心,亦或是感受到了對方對自己的重視,崇禎的話音剛落,李邦國終於開口了。

“皇上,誠如您所言,江南士紳的問題,不僅僅是存在於他們身上,不管是其他地方的士紳和商賈,還是天下的黎民百姓,也有着同樣的遭遇,在貪官污吏面前,一樣是那麼無力,迫於現實,不得不屈服。”

說到這裡,李邦國忽然頓了頓,話風更是爲之一轉,神情也變得堅定了起來,又帶着幾分悵然之意,接下來的話語,給人一種追憶的感覺。

“自太祖建立大明以來,早期的時候,朝廷雖然也有對官員的考覈制度,但真正達到頂峰,考覈制度相對更加的完善,卻是發生在萬曆年間,張居正主政內閣的時候,也就是非常有名的考成法。”

“然而,隨着張居正的病逝,所謂的考成法,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猶如曇花一現,也漸漸變得名存實亡起來,在程序上,對於官吏的考覈,也不再那麼的嚴格。”

“特別是到了後來,隨着宦官的得勢,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即便是有一些宦官貪污受賄,由於受寵的原因,上繳了貪污受賄的銀子以後,也就免受了罪責,美其名曰,孝敬——”

剎那間,大殿裡的氣氛就好像上凍了一般,變得凝滯了起來,給人一種窒息感。

李邦國最後的兩個字,尾音拉得很長,明顯沒有盡述,後面還有其他的話語,而從周道登等人的表情來看,他們都知道李邦國想說而未說的話語,卻又是那麼的敏感。

否則的話,也不會說一半留一半了。

同時,崇禎也聽出了弦外之音,李邦國的矛頭直指當時的神宗,而所謂的孝敬,當然是孝敬當時的萬曆皇帝,後者儼然成爲了貪官污吏的保護傘。

有着穿越者的靈魂印記,作爲一名歷史學家,崇禎當然知道,當時愛財的萬曆皇帝,斂財的主要手段,就是靠那些委以重任的宦官,作爲爪牙,到處收刮民脂民膏,佔據各個肥缺。

而那些事蹟敗露的宦官,即便是惹起了極大的民怨,只需將髒銀孝敬給萬曆,就能得到相應的庇護,免受責罰。

有了李國邦的開頭,雖然氣氛依舊緊張不已,但也起到了極好的表率作用,尤其是崇禎此時的態度,不時地輕輕點頭,以示認可,也給予了衆人莫大的鼓勵,一定的勇氣。

說到吏治的事情上,顯然,作爲吏部尚書,在這個時候,韓一良也不得不站出來,進行一定的表態,講述自己的看法和一些意見。

“皇上,即便是張居正的考成法,也有着很大的侷限性,並不能對官吏起到太大的考覈作用,太過拘泥於形式,而非是根據實際情況,將其主要內容歸納下來,也就是以下幾點。”

“其一,對於所屬官員應辦的事務,六部和都察院設定一定的期限,並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面,一式三份,一本留在六部和都察院,以作底冊;一本送往六科,以便日後進行糾察;最後一本上呈內閣,由輔臣瀏覽。”

“其二,每月月末之時,六部和都察院,根據賬簿上面的登記內容,對所屬官員負責承辦的事務,進行檢查,看其完成情況,每完成一件事情,就要登出一件事情。反之,必須如實申報。”

“其三,每半年的時候,六科可以根據賬簿的登記,要求六部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

“最後,由內閣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覈實。六部、都察院和六科之中,任何一個環節有mán bào差錯者,均要予以相應的罪責進行制裁。”

......

漸漸地,隨着韓一良的話語越來越趨向於理論化,毫無個人的觀點在裡面,使得內容變得越來越枯燥乏味起來,崇禎也漸漸失去了興趣。

作爲一個明史學者,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赫赫有名的“考成法”呢?

畢竟,這是張居正的主要政績之一,也是諸多改革的其中一個成就,也是歷史學者評價張居正的主要依據。

“好了,韓尚書,就算是你不說這些,你的這些同僚也知道考成法的內容。”

崇禎終於還是忍受不了了,打斷了韓一良的講話,說話之間,更是將目光投到了周道登幾人的身上,這些年逾五十的老臣,進而補充道:“周閣老他們,可是四朝元老了,歷經三代,可是親身經歷過考成法,又怎麼可能不知道考成法呢?”

“呃~”

韓一良的表情僵住了,錯愕了一下,他聽出了崇禎的不耐煩,言語裡的點指之意,不要耍滑頭,不要用這些沒有營養的話語搪塞衆人,應付他崇禎。

不再理會韓一良那一臉不自然的神情,帶着幾分尷尬之意,崇禎再次爽朗地笑了笑,更是順手抄過了一張摺疊好的圖紙,隱隱約約間,從紙張的背面,可以模糊地看到,圖紙的內容,是由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結構圖案組成。

“喏~各位愛卿,你們看看這個,乃是朕的一個吏治初步構想,對於考成法的一種改進與完善,看完之後,談談感想,給一些意見。”

顯然,對於崇禎這種極爲客氣的態度,並沒有多少帝王的架子,衆人那是經常見到,並習以爲然,寒暄了一句之後,也就沒有客氣地接過了圖紙。

隨着圖紙被展開,由周道登捧在手裡,衆人圍成了一個弧形,同時看向了圖紙上面的內容,隨着瀏覽地深入,再次震撼了,心中也隨之翻起了驚天駭浪,暗暗心驚,這哪還是改進與完善?這根本就是顛覆性的改革,推到現在的吏制結構,進行重建。

可以講,已這經沒有一點考成法的影子,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

確切來講,這已經不是整飭吏治,而是吏制的一種改革,一種史無前例、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從上至下,從小到大,完完全全不同的一種吏制制度。

而所謂的考成法,儼然成爲了其中的一些部分。

什麼百姓代表制度,什麼選舉制度,什麼投票制度,什麼xìn fǎng機制......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二百八十七章 戰鬥力飆升五倍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五百二十四章 絕望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六十章 喜訊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四百四十三章 紐帶第十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三百八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之驕女的不幸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五百一十五章 裁撤衛所制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四百三十二章 禁忌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一百七十七章 缺乏全局眼光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臺灣島的重要性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二百四十章 貨幣戰爭(五)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八)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篇稿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二百八十七章 戰鬥力飆升五倍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九十九章 冷靜....理性....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五百二十四章 絕望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六十六章 扣下白杆子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六百四十章 不好的預感第五百三十二章 取消兩京制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四百零一章 最危險之人第六百零三章 名利雙收第六百四十五章 厚重的信任感第四百四十一章 更深層次用意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五百五十三章 紫衣事件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六十章 喜訊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二百三十七章 貨幣戰爭(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一百八十三章 積分制比武第五百零七章 林丹汗的變化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四百五十五章 佔盡優勢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五百八十章 也有一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