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

畢竟,面對日益強大的後金,在遼東這個戰場之上,所有的將領都必須勠力同心,聽從統帥的號令,擰成一股繩,如此才能擋得住建奴的迅猛發展勢頭。

各自爲戰的話,只會被敵人個個擊破,直至寧錦防線全面崩潰,不復存在。

所以說,毛文龍的死乃是必然,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而袁崇煥錯誤之處,就是處理的過於簡單粗暴,後續事宜處理的也不夠完善,埋下了太多的隱患,也就有了後來孔有德的遼東大規模叛亂。

當然,之所以有孔有德叛亂,主要還在於糧餉的不到位,以及當時的黨爭過於激烈,使得孫元化的招降計劃功虧一簣,使得朝廷陷入多年的平叛之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而又那麼的有所不同。

數日之後,文華殿的偏殿之中,崇禎伏案而坐,面前擺放着一個名單,正是此次武舉科考的進士名單,需要從中欽定前三甲。

“哎...在改變歷史的這條路上,雖然越走越遠,但有一些事情還是難以改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有的事情都予以改變,不過,這樣的結果也不錯了。”

崇禎的雙眸古波無瀾,始終在名單上游移不定,徘徊於各個姓名之間,喃喃自語的同時,右手裡的毛筆不時地晃動。

“一百二十名,崇禎年間的第一次武舉科考,也是錄取這麼多的人,所不同的是,這次沒有發生舞弊的事情,那些考官和監試御史還算識趣,否則,要敢弄虛作假的話,有多少給你逮多少。”

“不過,這樣也好,短短一年之內,如果處理的官員太多,反而弄巧成拙,起到反效果,使得朝野震盪,不利於來年的圖謀。”

自語之間,崇禎這樣想着,左手開始輕撫下巴,眸光輕輕閃動,目光開始在王來聘、翁英、張載賡三者之間來回。

“算了,這些人也是憑本事通過考試,有一些歷史還是不要強硬更改的好,而且,這些人多是苦寒出身,尤其是這三人,在朝中無根無萍,不屬於任何的黨派,正好爲我所用,作爲充實到軍中的將領人選,相比於那些將門子弟和名門之後,顯得更加的純粹一些,更加的容易籠絡一些,更加的安全可靠。”

崇禎這樣想着,不再有任何的猶豫,隨之在三者的名字上勾了一個圈,硃批隨之浮現,前三甲也就應運而生,狀元王來聘,榜眼翁英,探花張載賡。

這個時候,確定了前三甲之後,崇禎臉上的興奮之色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再次陷入了深思之中,望着三個人的名字,忍不住地聯想,暗自告誡自己。

可不能重蹈朱由檢的覆轍,對於武將的猜忌,不僅使得軍隊頻頻失利,更是使得後續的武舉科考非常不順利,參加者寥寥,尤其是最後一次武舉科考,更是無一人蔘加。

朱由檢尷尬的同時,又何曾不是大明的悲哀?

哼~一定要切記,猜忌沒有錯,也不是不該有,而是要有一個度,凡事都要以事實說話,即便是要處理那個武將,也要做到有理有據,讓人心服。

否則,只會令天下的習武之人寒心,不再輔佐大明,進行守疆保國。

想到武事,崇禎忍不住地想到了強大的大明海軍,如今這個時候,早已式微,單打獨鬥之下,僅就單艘戰船的作戰能力而言,已經無法與西洋的那些殖民者海軍相比。

之所以數次打敗西洋海軍,靠的就是羣狼戰術,以優勢兵力,幾乎集中所有的戰船,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曾經有那麼一個囂張的葡萄牙艦隊司令,皮雷斯狂言:“一艘葡萄牙的海軍艦船戰鬥力,相當於明軍二十艘戰船加在一起,方能一較長短。”

雖有誇張的成份,卻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爲一個穿越的明史專家,“崇禎”清楚地知道,雖然明朝的造船技術非常先進,並不比西方的差,在一些技術環節,更是具有獨特的優勢。

然而,到了明朝後期,大明海軍卻有一個無法彌補的短處,那就是缺錢!

因爲土地兼併的原因,大量的軍屯田消失,沒有充足的錢糧,那些大型戰船根本就無法得到維護和保養,更新換代更是問題,一個大型戰船,往往使用數十年。

海軍,那是比陸軍更加燒錢的兵種!

就算是放在平時,沒有任何的戰鬥,僅僅是戰船的維護與保養,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新換代,還有戰船上的火器,這些都需要大筆的銀子作爲支撐,方能維持一個強大的海軍。

“崇禎”依稀記得,大明海軍最爲強盛和輝煌的時期,也就是永樂年間,海軍戰船的更新換代速度極快,沿海大小戰船數千艘,每年一次性造船,投入海軍的常用戰船,就有數百艘!

現在呢?

好的戰船設計猶在,也有技術,以及相應的能工巧匠。

可是,就是因爲缺錢的原因,莫說整個沿海,僅僅是最爲緊張的東南沿海,海盜氾濫,西方海軍橫行的海域,擔任海防重任的福建與廣東,大型戰船寥寥無幾,小型戰船隻有數百,更令人擔心的是,兵源嚴重缺額,達到了六成左右。

否則,東南沿海的海盜也不會那麼的猖狂,西洋的海軍也不會那麼的肆無忌憚,不僅想要染指澎湖列島,還強勢進駐了澳門,不時地擄掠與騷擾沿海漁民。

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說明,大明海軍已經沒落,變得非常孱弱,亟待重整旗鼓,重振雄威!

“冷曉磊,去將茅元儀叫來,宣他進宮。”

“是,皇上,屬下遵旨!”

這個時候,冷曉磊不知道躲在哪裡,隨着崇禎的一聲令下,就那麼突兀的出現在門口,抱拳行禮之時,回了一句之後,徑直轉身而去。

重建強大的大明海軍,崇禎想到了極爲適合的人選,擔任負責人和海軍的統帥,那就是孫元化。

歷史曾有記載,擔任登萊巡撫之時,爲了應對後金的威脅,孫元化就曾經組建過一支海軍,啓用了不少的洋人,作爲火炮和海戰的指導,如果不是有後來的孔有德叛亂,這支海軍早已成型,並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僅此一點,足可見孫元化的戰略眼光,看到海軍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聲下氣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顆釘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
第一百三十章 大搞建設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三百八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二百零二章 驟然緊張了起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變傳統的作戰方式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四百八十七章 低聲下氣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四百六十五章 籌碼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六百三十章 無形的氣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一百零五章 十五年的囚徒生活鍛造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十二章 崇禎時期的最大威脅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二十八章 險惡用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攏人心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一)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楔一顆釘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鞏固既得成果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八)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九章 山西八大奸商(求收藏求推薦)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六十八章 秦良玉的深意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九)第三十四章 懿安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