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

“是,皇上,微臣這就着手準備寶鈔的事宜,先在小範圍推行,爭取在明年的茶馬交易市上,就讓那些商人使用寶鈔,作爲交易的銀錢。”

聽到畢自嚴毫不猶豫地回答,話語裡那飽含的興奮之意,崇禎滿意的輕輕點頭,轉而說道:“不僅如此,朝廷徵收賦稅的方式,也要有所改變,不能讓官吏上門討要,而是讓百姓到指定的衙門繳納,並給他們發票,作爲已經交過賦稅的憑證。”

“發票....?”

儘管聽懂了崇禎這番話的意思,畢自嚴還是糾結於這個新名字,忍不住地嘟囔了一句,吐出發票二字,臉上現出疑惑之色,剛想詢問,卻被崇禎給打斷了,彷彿是早已洞悉一般。

“所謂的發票,就是由你們戶部特製,類似於收據的一種,並在上面刻上戶部特有的印章。有了這些收據,不僅可以作爲百姓已經繳納賦稅證明的一種,更是可以作爲你們戶部查驗與覈對賦稅的憑證。”

畢自嚴露出恍然之色,若有所思之色輕輕點頭,緊接着,轉而說道:“一旦改變收稅方式,就少了一項官吏從中盤剝的環節,百姓也就避免了許多的苛捐雜稅,那些官吏巧立名目而設,而非朝廷的課稅。”

“不錯,朕就是這樣打算的,這樣想的....”

崇禎迴應了一句,神色已經變得極爲認真起來,鄭重地繼續說道:“那些貪官污吏之所以能夠收刮民脂民膏,之所以那麼多沒有名頭的苛捐雜稅,乃是最底層的官吏胡亂攤派,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在於,官吏直接上門索要賦稅,他們也就有盤剝的由頭,瞞着朝廷增加賦稅數目或課稅種類的名目。”

此刻,畢自嚴已經反應了過來,明白了崇禎引入發票的真實目的,方便戶部徵繳賦稅,只是順帶而爲,主要還在於利民,遏制貪污之風,以更加溫柔的手段,進行反腐。

如果讓百姓就近到附近的州府縣城,繳納賦稅,也就少了直面官吏的中間環節;應該徵收的各種課稅種類以及數量,也就更加的有章可循,而不是隻聽負責徵繳賦稅官吏的一張嘴,任由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該交什麼稅,該交多少稅。

而且,有了發票的存在,戶部又留有底單,兩相對照之下,年關統計稅收之時,將會更加的方便、快捷,卓有成效。

即便是那些接收稅銀的官吏貪污,戶部也是有跡可循,同時還牽涉不到百姓的身上,只要他們交了稅銀,就一定能夠有一個收據,憑着手中的發票,足以據理力爭,免遭二次重複徵稅,或者避免被誣陷,沒有繳納賦稅。

當然,對於反腐,這種手段太過於侷限,也太過於柔和,幾乎是治標不治本。

畢竟,**的根源所在,乃是來自於官員,要想解決根本問題,唯有進行一系列的吏治改革,加強對官員監督的同時,還有對官員考覈等的方方面面。

然而,顯而易見,對於剛剛登基一年多的崇禎而言,還未完全掌權,還未完全控制住局面,沒有絕對信得過的軍隊在側,他還不能大刀闊斧的進行吏治改革。

否則,造成朝野動盪的同時,也將會威脅到他的皇權,乃至於個人性命。

所以,崇禎要想從源頭上解決貪污之風,進行一次大刀闊斧的徹底性吏治改革,必須有軍隊在側,進行保駕護航。

就像後世的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也是有着非常大的阻力,阻力重重,反對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但是,鄧爺爺說出的那句話,一下子就控制住了局面,將所有反對的聲音都給壓了下去。

三軍將會爲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雖然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話,卻有着無窮的威懾力,潛臺詞更是回味無窮,讓人震撼與心驚,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同時,也說明了一點,要想進行一個大膽性的改革,若無軍權在手,若無軍隊在側,那就是一場笑話,不然的話,恐怕改革剛剛開始,就會被那些老牌勢力所阻斷,最終無疾而終。

崇禎這樣想着,對於軍權的完全掌控,也就愈發地迫切起來,更加期待明年的班軍,確切的來說,藉助班軍之名,對京師、乃至於京師周圍的所有駐軍,來一次徹底地換防,換成其他的地方部隊。

唯有如此,才能夠放心,崇禎才能夠覺得,京師的禁衛軍和周圍的駐軍,乃是爲自己所用,不會在關鍵的時候,給自己掉鏈子。

當然,這並不是說,崇禎並不是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明年的班軍上面,還有另一手準備,那就是盧象升正在創建的軍隊,天雄軍已經漸漸成型,初具規模,再給予一定的時間,必能具備一定的戰鬥力,拱衛京師的安全。

所以,在這京城之內,盧象升絕對是一個炙手可熱的新星,乃是他崇禎最爲寵幸和倚重之人。

“對了,畢自嚴,凡是朝廷向百姓徵收的各種課稅,必須將其昭告於天下,讓百姓清清楚楚的瞭解到,他們要交的賦稅有哪些?需要繳納多少?如果沒有朝廷的行文,任憑當地的官員如何......”

畢自嚴看向崇禎,聽着皇上還在侃侃而談的講述,心裡愈發地折服,當然知道,崇禎爲何使用這種幾乎於拙劣的下下之策,減輕百姓負擔的同時,進行反腐。

原因很簡單,使用發票,觸動的只是最底層差役的利益,官員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損失,如此一來,皇上面臨的百官反對聲浪,也要小很多,差不多是微乎其微。

“對了,畢自嚴,寶源局印製的寶鈔,除了茶馬司試點所需要的大面額的紙鈔之外,多印一些小面額的寶鈔,先印製個五百萬兩,其中的三百萬,運到陝西,作爲賑災之資。”

“皇上...這個...那個...”

聞聽此言,畢自嚴明顯一愣,傻傻地看着崇禎,變得結結巴巴了起來,心裡暗自着急,不禁心想,皇上挺英明的,怎麼現在犯糊塗了呢?

寶鈔還未在全國流通,還未獲得百姓們的認可,商人更不可能接受它作爲購買米糧之資。

如此一來,說白一點,所謂的三百萬兩寶鈔,在現在這個時候,寶鈔還未大規模流動,還未獲得完全認可之前,就是形同於一堆廢紙,而不是具有貨幣功能的紙鈔。

畢竟,寶鈔的發行與流通,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天下人接受的過程,它真的具備流通和購買功能。否則,突然發現,強制使用,反而起到副作用,不利於寶鈔的流通。

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展緩慢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六百零六章 大難題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瘋狂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二百四十六章 後續(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
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九)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展緩慢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無信不立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八十三章 另一種形式的土改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辣火鍋第六百三十二章 爲大明培養女官?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薦)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一百一十六章 反常表現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六百零六章 大難題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瘋狂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以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二百四十六章 後續(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早有圖謀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四百六十六章 郭懷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簡單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要素第五百七十二章 成本很高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字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