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二)

如今的大明王朝,雖然國力蒸蒸日上,漸漸向好,但是土地問題尤爲嚴重,還有成千上萬的百姓沒有土地,處在顛沛流離的邊緣,隨時都有可能演變成民亂。

然而,現在乃是多事之秋,朝廷正在整肅吏治,不可能再大肆搞土地改革,否則的話,將會嚴重激化與那些權貴、士紳的矛盾。

畢竟,兔子急了還咬人!

最爲關鍵的是,小冰河時期越來越近,影響越來越明顯,旱災已經不只是侷限於西北,陝西等地,開始向中原等地蔓延。

即便有着興修水利,即便有着新農作物玉米、番薯等的推廣,即便極大的降低了老百姓的賦稅,然而,隨着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完全爆發,一連數年的旱災持續,即便朝廷再如何的賑災,但效果也非常有限。

畢竟,一連數載的天災,面對旱災,任何的抗災措施,都是那麼的渺小,依舊改變不了一個結局,那就是大面積旱災的地方,將會出現大量的災民,飢寒交迫之下,面對死亡的威脅,他們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做得出。

作爲一名歷史學者,崇禎深深地知道,要想將小冰河時期影響降到最低,要想最大化的穩住災民,唯有移民,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

在這個時代,別人或許不知,他卻很清楚,小冰河時期,持續的時間,不是一兩年,也不是三五年,而是足足五百年年,而這十餘年,是災情最爲嚴重的時期,幾乎是無解,面對這樣的情形,一味地賑災,再如何富強的朝廷,也會被拖垮,無力而爲。

如此一來,進行適當地移民,就是最好的解決之策。

畢竟,發生小冰河時期的範圍有限,只要渡過了最爲嚴重、最爲艱難的十餘年,後面就好辦多了。

最爲關鍵的是,隨着人口的轉移,隨着人口數量的減少,中原地區的壓力就會驟然減少,以那些江川河流等資源,還可以讓不少的百姓渡過難關,即便沒有朝廷的賑災。

而且,東北地大物博,土地廣袤,土地肥沃,足以養活數百萬人,即便是中原的旱災再如何的嚴重,也不會影響到那裡。

恍惚間,崇禎的眸光閃爍,暗自呢喃道:“或許,我也可以建立一個北大倉......”

相比於崇禎的思緒百轉千回,在這個時候,袁可立臉上的焦慮之色愈發的明顯,那種欲言又止的感覺愈發的強烈,最終還耐不住心中的那種衝動,打斷了崇禎的思緒。

“皇上,微臣有一事相求,還望皇上能夠答允....”

“哦...袁愛卿,究竟是什麼事情,居然讓你流露出如此之態?”

崇禎的心中很是好奇,看到袁可立這副模樣,說話之時,那種近乎於哀求的神態,心中很是不解,尤其是對方神色中夾雜着的欲言又止之意,崇禎就知道,事情不小。

否則的話,袁可立也不會有如此之態。

撲通~!

忽然間,袁可立直挺挺地跪了下去,使得衆人心裡都是一驚,很是意外,面露錯愕之色,接下來的話語,更是蘊含着滄桑古樸之意,那副動情的模樣,幾乎讓人很難拒絕。

“還請皇上回京!”

雖只是寥寥六個字,袁可立卻是一字一頓的從嘴中蹦出,不等崇禎作出迴應,對於他的舉動還沒有反應過來,進而補充道:“皇上,此次收復遼東失地,臣等雖然有着十足的把握,但是,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充滿着各種不測,如果皇上您的龍體稍有損傷,微臣等人,就算是百死,也是莫贖!”

這一刻,船艙裡的文官武將深受觸動,袁可立的這番進諫,再次喚醒了他們一直也在擔心着相同的事情,皇上身處第一線,雖能鼓舞軍心,提振士氣。

但是,相應地,也會增加許多不可預測的風險,也會使得他們這些人束手束腳,無法放開手腳的去指揮,去征戰,不管如何,總會心繫皇上的安全。

“請皇上回京!”

“請皇上回京!”

“請皇上回京!”

....

隨着一個又一個的文臣跪下,武將相繼也做出了同樣的舉動,紛紛喊出這五個字,雖不是聲若雷動,但疊加在一起,恭敬之中,又蘊含着某種磅礴的氣勢,滾滾而來,迴盪在崇禎的耳邊。

一個個直直地跪在那裡,不斷地重複着相同的一句話,就好像是在逼宮,就好像是在向崇禎強硬表態,就好像是在說,皇上,如果你不返京,我們就長跪不起。

看到這一幕,崇禎只覺得頭皮發麻,沒想到袁可立的請求,就好像一個導火索,引起了連鎖反應,一時之間,自己好像別無選擇。

“各位愛卿,快快請起,有話好好說,不必行如此大禮......”

看着崇禎有一些手忙腳亂的模樣,不斷地扶起一個又一個人,袁可立此時格外的平靜,眸子裡閃過幾縷精光的同時,心中暗道:“什麼御駕親征?在我看來,不管是古代,還是今時今日,凡是提出御駕親征之人,全都該死,都應該被斬殺。”

“御駕親征,或許真得能夠提振士氣,增加打勝仗的機率,但是,也等於將皇上暴露於危險之中,給敵人以可乘之機,一個絕殺的機會。”

“一場大仗的勝負,士氣是很重要,但不是取決於某個人,而是取決於整個軍隊的戰鬥力,主帥的指揮能力,讓皇上御駕親征,絕對是因小失大,鼠目寸光,大大限制了軍隊的作戰能力。”

......

袁可立這樣想着,崇禎已經將所有人都扶了起來,似乎想通了什麼,崇禎的神色不再凝重無比,而是樂呵呵的模樣,笑着說道:“各位愛卿,朕知道你們擔心的什麼,無非是顧忌於朕的安危,放不開拳腳,不能全力的去對敵。”

一語中的,崇禎說出了衆人的心思,他們雖然沒有任何的表態,但如此模樣,等同於默認了自己之言。

“朕能夠理解你們的良苦用心,尤其是經過土木堡之變,朝廷就再也沒有皇帝御駕親征的事情,知道你們擔心的是什麼,而且,朕也不是英宗,更不會重蹈他的覆轍,將自己陷於危險的境地。”f

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二百四十六章 後續(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
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我也太傻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三)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四十章 賈亦韜的要求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五十三章 意義非凡第一百六十五章 免除市賞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四百七十五章 兔死狐悲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五百七十九章 貿易的條件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六十二章 被消磨的文官骨氣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五百二十三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第九十一章 宋獻策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中興有望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道高僧代表團第六百一十三章 有苦說不出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七十一章 燧發槍和望遠鏡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開出的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貨幣戰爭(六)第五十章 膽戰心驚的李祖白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揚揚第三百九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五)第六百零一章 災難財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五百八十五章 決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視角第四百九十五章 九州探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二百四十四章 貨幣戰爭(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三百四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七)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仿遼東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六百零四章 統一計時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一百零九章 事無絕對第五十六章 秦良玉的將令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十八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六百四十六章 解決之策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六百零八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三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九)第五百六十七章 軍事部署第二百四十六章 後續(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到對立面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