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

最終,苦思良久之後,還是沒有任何的頭緒,崇禎不由地來了這麼一句,打發衆人,言語之中,頗有鬱悶的情緒蘊含其中,耷拉着腦袋,沒有再理會相繼離去的衆人,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在這一刻,陷入鬱悶中的崇禎,清醒的知道,自己還是過於想當然了,真的以爲,照搬後世的一些制度和機制,就能解決大明的問題。

後世的那些東西,只能作爲借鑑,只能用於參考,若是生搬硬套的話,只會出大問題!

然而,就在這般暗暗感慨之時,崇禎卻沒有想到,反對極爲激烈的李邦國卻留了下來,還有就是內閣首輔周道登,都是帶着有心事的神情,留下來有話要講。

“呃~周閣老,李御史,你們怎麼還在?還有什麼事情嗎?”

崇禎很快就意識到了氣氛的不對勁,察覺到還有人在,再次擡頭之時,忍不住地驚疑了一句,而李邦國卻不管這些,只是向周道登點頭示意了一下,就徑直說道:“皇上,關於您的這個吏制改革方案,雖然有着諸多的不足,最起碼是現在,還無法在大明完全實施和推廣,但其中的許多構思,卻是非常具有可取之處,有很大的可以借鑑之處。”

“呵呵....李愛卿,不用如此,朕可不是那種小肚雞腸之人,不會因爲你的言辭激烈反對,而心懷猜忌,更不會對你有什麼不滿。”

崇禎輕輕兩聲,說話之時的那種不鹹不淡,儘管嘴上這樣說,但對李邦國的那番言辭,還是心懷芥蒂,並沒有那麼的坦然。

“皇上,切莫誤會,臣並沒有任何的虛言,說得都是真得,發自內心的那種。”

顯然,由於耿直的性格,李邦國並不是很在意崇禎此時的態度,只是象徵性地解釋了一句,就進而補充道:“就拿百姓代表機制和xìn fǎng制度來講,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畢竟,自從沒有了風聞奏報之策以後,由於人手的原因,都察院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視到每一個官員,並不能第一時間察覺到官員的腐敗行爲。”

“如果有shàng fǎng這個制度的話,賦予百姓們shàng fǎng的權力,可以合法地告御狀,揭發和檢舉貪官,如此一來的話,從某種程度上來,我們都察院就等於有了許多編外人員,就能有更多雙眼睛,時刻對各地官員進行監察。”

“還有百姓代表制度,雖然選舉和投票制度不能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卻可以進行一定的改良,縮小範圍,以村爲單位,選取一定數量的百姓代表,代表全村人在縣裡進行選舉,投票選擇知縣人選,對現任的知縣進行投票打分。”

......

漸漸地,又是因爲李邦國,隨着這番話語,崇禎的神采越發熾烈起來,有一些神采飛揚,眸子裡的光芒越來越明亮,緊皺的眉眼更是舒展了開來。

在這個時候,崇禎的心裡一動,忍不住地想起了後世的一種村官,村長,一村之長。

不過,崇禎本能地對這個官職名稱有一些牴觸,有一些反感,當然,這種反感情緒,不只僅限於村長,還有縣長、市長、高官之類的官稱,還是對古代的官稱比較有好感,更加的親近。

之所以對其不感冒,有着明顯的牴觸情緒,這不是因爲後世的貪官污吏很多,而是相應的官職名稱使然,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

比如說,知縣、知州、知府之類的官稱,就好像在告誡和提醒着相應的官員,要想當一個稱職而合格的官員,就必須對自己的治下了解,很是熟悉,瞭解當地的情況,知道當地的民情、鄉俗之類的。

而村長、縣長、市長之類的官稱,就不是那麼讓人感覺良好了,總是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只要想起這個官名,亦或是見到相應的官員,就好像不斷的在提醒,人家是此地最大的,頗有以權壓人的味道。

因此,命名這些官稱之時,不管有沒有這方面的意思,就等於進行了相應的定性,所謂的村長、縣長之類的,就是高人一等,已經站在老百姓的頭上。

否則的話,又怎麼對得起“長”這個字?

李邦國越說越興奮,越說激動,說到動情之處,更是手舞足蹈了起來。

“而且,皇上,臣以爲,不僅要賦予百姓的這種權利,可以正常的xìn fǎng,官員也應該享受這種權利,可以舉報自己的上司。尤其是實名制舉報,只要得到了證實,查實以後,舉報者可以頂替上司的職位,直接升遷。”

“如此一來的話,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因爲私心,想要爬上更高的職位,都可以最大化地避免相互包庇、相互隱瞞罪行的可能性,吏制也能更加的透明。”

“這種近乎於背後說壞話的舉報方式,雖然有所欠妥,缺少一種光明磊落,但對一個國家來講,尤其是像大明這樣的大國,反而是一種光明磊落的行爲,乃是一種大義的表現,對國家的大義。”

“畢竟,包庇同僚,隱瞞上級的罪行不報,反而是對國家不利,反而是最爲令人不齒的行爲。”

“李愛卿,說得不錯,正合朕的心意,朕也是如此想得。”

崇禎聽得連連點頭,神情愈發的興奮,忍不住地讚歎了一句,進而又補充道:“雖然這個方案不能全面實施,也不能全部付諸於行動,但其中還是有着許多可取之處,可以應用實際之中。”

“就拿這個官員的滿意度來講,雖然一道、一府、一州或一縣的老百姓,不能全部來打分,卻可以由那些百姓代表代替,進行投票。”

“還有就是,對於官員的考覈,同僚與下屬,也能對相應的官員進行滿意度打分,一樣也是可取,只需將其匿名就行,也能避免相應的記恨。”

“是的,皇上,臣也是這一點~”

李邦國輕輕點頭,附和了一句,就在這個時候,似乎想到了什麼,進而又說道:“而且,皇上,臣還以爲,朝廷還應該廢除一個慣例,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喔~什麼慣例?”崇禎適時地問了一句,滿臉的好奇之意。

“皇上,是這樣的,臣以爲,以後再選擇內閣輔臣之時,不應該對相應的官員有這麼一個附加條件,必須是翰林院出身。”

“喔~這樣啊~”

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
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二百七十八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六百二十一章 牴觸與親近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佳時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保駕護航第九十三章 東南捷報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一百九十一章 組建新水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第五百五十五章 趁虛而入的機會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二百七十九章 那麼一個管道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五百一十六章 明軍的一大弊端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三百六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八十一章 新的政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貨幣戰爭(四)第五百四十章 生物武器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六)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二百一十八章 鮮爲人知的秘密通道第四十五章 帶頭作用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一百六十三章 務實的帝王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三百二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畢自嚴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四百五十二章 身份敏感第六百三十五章 當務之急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五十二章 不甘與慶幸交織在一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開胃菜”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拖延救援第一百三十五章 爲奪回外事權做準備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四百一十二章 取消風聞奏報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反應不正常第五百五十六章 宴請名單第六百三十九章 形同第八部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該改變嗎?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四十九章 駐軍庫頁島的意義第二十二章 另一個重要任務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六十一章 敞開心扉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四百零零章衝突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