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就進入了崇禎十二年,開封還在緊鑼密鼓的討論制定憲法,爲實現虛君立憲做準備,市面上還是平靜的,大明境內的各個省份也是平靜的,沒有戰爭沒有動亂。
朱萬雄過完年就返回了臺灣,在他的主持下,制定了第五艦隊西進波斯灣的詳細計劃,上報到大都督府。
進入了二月,就在朱萬化、朱大典批准了第五艦隊西進波斯灣計劃之時,平靜終於被打破了。外蒙古烽煙突起,來犯者是準格爾蒙古,地點是烏里雅蘇臺。
烏里雅蘇臺是烏蘭草場的南部地區,這一地區現在歸佔據漠北蒙古的闞岱王爺(漠北巡撫)管轄,也是國防軍獨立第五騎兵團的駐地。第五騎兵團駐紮在這裡的目的就是支持闞岱王爺對羅剎人的作戰,同時也有監視威懾準格爾蒙古人的目的。
準格爾蒙古人是從準格爾盆地的北側,沿着烏倫古河谷穿過阿爾泰山進入了烏蘭草原的。他們來勢兇猛,號稱三十萬大軍,實際上不到十五萬人,也是一支很大的部隊了。
準格爾蒙古人口過百萬,出動十幾萬軍隊的能力還是有的。
準格爾人爲何突然進犯蒙古呢?其原因說來也簡單,就像綏查蒙古這幾年的經歷一樣,他們也遭受了空前嚴重的蝗災。連續幾年的蝗災乾旱讓草場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牛羊牲畜銳減,牧民無糧斷炊,餓殍遍野。遊牧民族靠的就是牧業,牧業遭災,準格爾就陷入了災難的深淵。
按照蒙古人的習慣,到此時他們就應該聚集起軍隊四處征戰劫掠,以獲取糧食財物,第一個劫掠的對象就應該是富足的大明中原。
三年前準格爾在河西走廊的慘敗讓他們還記憶猶新,準格爾的首領巴圖爾也戰敗自殺。
現在的準格爾首領叫做丹濟拉,是前任首領巴圖爾的兒子。巴圖爾死的早,因此葛爾丹沒能出生,準格爾人少了一個有魄力的領袖。
征戰劫掠是他們唯一的出路,否則就是等死,可是如何選擇方向呢?
向東進入甘肅的河西走廊,這條路本來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從那裡可以進入大明的中原腹地。但是現在他們不敢選擇這條路了。
向北是西伯利亞大草原,那裡除了冬天的冰雪什麼也沒有,人煙稀少。
向西南進入青海,中間隔着上千裡的沙漠,他們從前去青海也是繞道西藏、西康,可是向西南進入西藏之路已經被羅汝才截斷了。
羅汝才的地盤是巴爾喀什地區和南疆地區,準格爾進入西藏就要經過南疆,否則就要走沙漠,那是不可能的。
向西還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羅汝才佔領的巴爾喀什地區,另一個就是從巴爾喀什北面過去,那是哈薩克等中亞民族的地區了。
這兩年準格爾蒙古人與羅汝才的征戰一直沒有中斷過,準格爾人敗多勝少。
綜上所述,準格爾人唯一有一線希望的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穿越阿爾泰山進入蒙古,另一個就是向西進入哈薩克,朝裡海、歐洲方向尋找生機。
向西走荒涼之地很多,不是沙漠就是寸草不生的戈壁灘,綠洲很少,不知道要走幾千裡才能找到肥沃的草原。
這就是準格爾人進入蒙古的原因,他們不知道在外蒙古會碰上國防軍,如果事先知道,他們就不會去了。
開春了,準格爾蒙古人如果能進入烏蘭草原,雖然無法劫掠糧食,那裡也有衆多的牛羊牲畜,對於肥沃的烏蘭草場他們還是熟悉的,因爲那裡原本就曾經是準格爾蒙古人的地盤。如果能夠佔
領那裡就更好了,他們可以把自己的牛羊遷移過去,進而還可以向更好的草原綏遠、察哈爾侵蝕進犯。
這一次準格爾人抱有很大的希望,下了大決心,下了大力量,調集了十五萬的部隊,以求一舉佔領烏蘭草原。
準格爾蒙古人跨越阿爾泰山脈而來,來的突然,闞岱王爺來不及反應,十幾萬人馬就進入了烏蘭大草原。到處燒殺搶掠,搶到了很多的牛羊。準格爾人十分的高興,他們也沒有想到烏蘭草原如此的富有。
烏蘭草原是漠北蒙古牧民的越冬棲息地,夏季他們會趕着牛羊去漠北、西伯利亞大草原去就食,同時也會收割那裡的牧草。現在越冬的牛羊尚未出動,當然會非常多。同時,本地的牧民存儲的乾草飼料充足,冬季裡牛羊也不會掉膘,牲畜肥壯。這些牛羊就成了準格爾人的戰利品。
除此之外,外蒙古得到聯省的糧食和各種物資的供應,都很富足,準格爾人不但搶到了牲畜,還搶到了寶貴的糧食、布匹、茶葉、鹽巴、以及豐富的日用品,他們大喜過望。
漠北蒙古損失慘重,烏蘭草原的牛羊至少損失了四分之一,人口也有大量的傷亡,或者被敵方俘虜,其中也有部分漢人。
國防軍的第五騎兵團就在這裡,他們爲什麼也會反映遲鈍呢?
這是由於國防軍駐在蒙古各省部隊的職責所限。他們的作戰行爲都是協助的作用,本省日常的防務都由闞岱王爺的部隊承擔,國防軍不能把手伸的太長,也不能管的太寬,否則本地的王爺們會不高興的。因此,第五騎兵團平時就集中駐在烏里雅蘇臺的兵營裡,王爺需要他們支援時會找他們。他們並不負責各地的防務,各地哨卡之類的都是王爺麾下部隊的任務。
第五騎兵團的主要任務還是針對西伯利亞的羅剎人的。
國防軍的各個部隊正在調整調動主要的軍官,現在他們主官也有調動,原團長闞文明調任到臺灣第二師任教官,原騎兵團教官程立改任團長,調來第九師(河南)的一名團長馬小六任騎兵團教官。
準格爾人的騎兵速度很快,闞岱王爺得到領地被侵襲的消息時,準格爾的騎兵已經擴散開來,他們的一支主力部隊距離烏里雅蘇臺已經不遠了。
聯省對於蒙古的各省都進行了裁軍,一般的一個省只有三萬到五萬部隊。闞岱王爺麾下的部隊只是外蒙古省的一部分,但是由於聯省需要他對付羅剎人,因此,給他的編制比較寬鬆,闞岱的部隊就有八萬之衆,在烏蘭草原屯駐五萬,漠北屯駐三萬。注意:屯駐與駐軍是有區別的,“屯駐”帶有生產的含義,漢族軍隊屯駐是種地收穫糧食,例如現代的新疆建設兵團就屬於屯駐的軍隊,蒙古兵屯駐是放牧牛羊。
闞岱緊急的調動集中他的部隊準備迎戰準格爾人,同時聯絡第五騎兵團,報告敵情,要求支援。經過緊張的調動,漠北蒙古軍與國防軍的聯軍在烏里雅蘇臺以西集結。敵情嚴重,第五騎兵團也是傾巢出動,同時把敵情上報到陸軍總監部。
第五騎兵團還管轄一個團級的武警部隊,這個武警團是純粹的騎兵裝備。這個團有兩個營留在了烏爾格(烏蘭巴托)維持那裡的治安,烏里雅蘇臺有一個營,他們被留在營地看家,沒有出來參戰。
第五騎兵團還有一個戰車連,裝備有十輛重機槍戰車。它們是這次作戰的主力。他們另外還有一個重炮連,擁有三門重炮,是攻堅用的,這次留在了營地,沒有帶來。
陸軍總監部的回覆很快,朱萬傑指示:敵軍數量
很大,我們的兵力少,草原上不容易打殲滅戰。殘留的敵軍會對草原形成禍害,破壞力很大,外蒙古地域遼闊,尋找殲滅殘敵不容易。因此,不要考慮殲滅戰,以擊潰爲主要目的,掌握打擊的力度,不要使其潰散,令其有組織的退出外蒙古草原是最優的結果。
按照這種作戰原則,在戰場上就是擊退敵軍,要保留他們逃跑的能力,因此,打擊的力度就要有限度。
聯軍尚未進軍,準格爾的一支主力就殺到了眼前,準格爾人也在努力的尋找外蒙古的主力部隊,力圖決戰,徹底的佔領這一地區,因爲他們看到這裡的草場太肥沃了,捨不得離開了,要徹底的吞併烏蘭大草原。
這一支準格爾的主力部隊有七八萬人,差不多是他們進入烏蘭草原人馬的一半,帶隊的主將就是他們的首領丹濟拉。
烏蘭大草原是外蒙古河流湖泊最多的地方,地勢也相對平坦,一望無際。草原上的河流都不寬,是阻擋不了騎兵的,但是湖泊的周圍有沼澤地,騎兵是絕對不能進入的,當然也不能作爲戰場。好在雙方遭遇之地沒有湖泊沼澤,戰場開闊。
崇禎十二年二月十六日,國防軍和漠北蒙古的聯軍與準格爾蒙古軍一部,在烏里雅蘇臺以西展開了決戰。
在大草原上,兩軍遙遙相望,聯軍一方有近六萬人,準格爾一方有七八萬人,兩邊人數相當。十幾萬人的大決戰,場面也是相當的宏大了。
雙方都是蒙古騎兵旗幟裝束幾乎完全相同,不同點還是略微的有一些。闞岱王爺的部隊雖然不是國防軍,也不是武警部隊,畢竟已經是聯省一方的官軍,有編制,吃糧餉,有軍裝,服裝式樣是他們自己按照蒙古人的習慣定製的,是統一製作的軍裝,因此整齊劃一。準格爾一方都是自帶馬匹、兵器的牧民,因此服裝雜亂。
旗幟也是略有不同,闞岱王爺的部隊有大明官軍的軍旗,那是以日月旗爲基調的,對於這種旗幟,準格爾一方倒是認識,因爲他們之中的很多人蔘加過甘肅河西走廊之戰,見過國防軍的軍旗。因此,準格爾一方的頭領們大吃一驚,他們以爲遇到了大明的官軍。
中華日報基本上流傳不到準格爾的地盤,他們看不到報紙,也就不知道外蒙古已經歸順了大明,因此他們非常疑惑,在這裡怎麼會遇到大明的官軍?可是服裝又不像,他們真的搞不明白了。
騎兵團團長程立的佈陣,還是國防軍的習慣辦法。他讓闞岱把他們的蒙古騎兵佈置在中部列陣,國防軍則以重機槍戰車爲核心,在左右兩翼各安排三輛戰車,並且配上國防軍的一個營。剩餘的四輛戰車和一個營放在後隊,保護自己後部的安全,兼做預備隊。
國防軍在戰場上不使用旗幟,同時他們有意的安排一隊蒙古騎兵,打着旗幟在國防軍的戰車前方,遮擋了敵軍的視線,因此準格爾人看不到國防軍的部隊。
程立與闞岱站在同一個位置,共同指揮,程立告訴闞岱,暫時不要出擊,等到國防軍擊潰敵軍的第一波衝擊之後再出擊,但是,不可久戰,快進快退,主要的攻擊都交給重機槍和火炮來完成。
實際上,現在雙方的距離只有五里,國防軍的迫擊炮已經可以炮擊敵軍的密集隊伍了,但是他們沒有開炮,而是等待着給敵軍更大的打擊,同時也是避免準格爾的主要首領陣亡。目的還是讓他們有組織的退卻,不要把敵軍打散了。
一場惡戰即將開始,欲知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第505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