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上任之後還真是幹了一件很露臉的事。就是上繳秋賦。
山東的土地稅已經收繳完成,由於政治上的突然變故,本應解送京師的稅賦壓了下來。楊嗣昌到任查閱了府庫錢糧,山東府庫之充實程度讓他吃了一驚。朱大典到任不到一年,山東竟然富足到這種程度。今年夏季因爲冬小麥種植不多,所收賦稅很少,當時又趕上了山西喬家囤積糧食一案,山東糧食緊張,就沒有上繳,加到了秋賦上。
山東省的良田計有6500萬畝左右,按朱大典今年的土地稅收標準零二成計算,正常年景全年的土地稅大約就是三百萬兩白銀。在加上商業稅、鹽稅、市舶稅(關稅),徵收了150萬兩以上,稅收總數450萬兩。扣除山東本地官府應保留的部分(大約六成),上交朝廷的部分就是一百八十萬兩白銀。朱大典已經做好了準備,因爲朝廷缺糧,所以打算上交賦稅的一半折成糧食,糧價按較低的山東糧價計算就是75萬石糧食,此外還要上交90萬兩白銀。
在大明朝也就是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能有這樣的稅收。如果北方各省能達到這個水平,朝廷還缺錢糧嗎?
山東省自己留下的270萬兩白銀,使山東成了比較富有的省份。
這種賺取政績的事楊嗣昌定然不會放過,經過覈對賬目無誤之後,他到任的第四天就發出了起運上交稅糧、稅銀的命令,並且上奏報告了朝廷。
順便說一句,楊嗣昌這個巡撫的命令都要經過朱家的審查,朱大典點頭了,命令可以執行。朱大典不點頭,命令作廢。
也就是在這一天他接到了聖旨,聖旨中下達了收攏整頓山東衛所,緝拿朱大典,剿滅朱家軍的朝廷命令。身在山東的楊嗣昌非常清楚,這個命令是執行不了的。不要說作戰能不能打贏,衛所軍已經不能聽他的命令了,因爲他已經知道了衛所軍的大小軍官全部是朱家的人,原來的百戶、千戶甚至大旗、小旗都全部遣散了。
......
九月底,臺灣的稅銀、稅糧也起運了。
現在的臺灣人口還是太少了,人口不到30萬人。大量的可耕種土地閒置,耕地僅有兩百五十多萬畝,土地賦稅大約35萬石,摺合白銀40多萬兩,和其他省比較就是微乎其微。但是臺灣北部朱家的工廠產業規模宏大,工商業的稅收再加上海外貿易的市舶稅,就是關稅,估計總數會接近200萬兩,達到或者接近了大明賦稅繳納比較好的江南一個省的水平。臺灣省本身還要截留作爲地方財政使用,更何況對於朱家的軍隊,朝廷並不撥發糧餉,所以上繳朝廷僅三成,就是60多萬兩。
按說臺灣建省第一年,應該免稅,何況朝廷還要出兵徵繳朱家呢?但是朱萬化考慮的是國家的利益,朝廷手中的糧食、白銀多一點,可以更好的應對災荒、民亂和抵禦後金。所以朱萬化命令用大明境內的最低糧價,就是一兩二錢一石的價格,全部摺合成稻米上交。這就是50萬石稻米。用大型船舶直接運到大沽口。同時上表南京小朝廷,通知臺灣稅糧已經起運之事。
同時請遼寧巡撫王元雅上表朝廷,說明遼寧戰亂,這是第一年收復的疆土,田地裡基本沒有收成,請求免稅。
大明的海上大型商船以1000料大小的居多,50萬石稻米用這種船需要60艘才能運完,數量也是不少了。這些稻米並非產自臺灣,而是來自南洋的貿易,包裝的麻袋朱家
自然會換成臺灣的。
九月二十八日,當臺灣交稅的奏疏到達南京時,朝廷給臺灣的聖旨也到了南京,一同到達的還有五軍都督府委派的總兵。這個聖旨還是對臺灣建省的答覆,即臺灣歸屬福建;任命朱萬化爲臺灣知府;朝廷組建臺南衛。
南京的官員已經知道了因爲基本法的變故,和朝廷對山東用兵之事,看到臺灣上交的稅糧,只能搖頭苦笑。這種神奇之事,算的上有史以來的奇聞!朝廷出兵徵繳,被徵繳的一方竟然上交稅糧!還不是小數,僅僅臺灣一地就是60萬石!
......
朱家棟很快趕到了山東,他首先參加到組建議會的工作中。議會組建完畢後他將被任命爲山東的行政長官。山東省有六個府,它們是東昌府、濟南府、兗州府、青州府、萊州府和登州府,有80多個縣。因爲情況緊急,首先從府城所在地選擇任命了一批議員,每個府兩名,並選出一名組成了省議會。第二步再由這些議員配合一些僱員和朱家派出的政工人員一起,選擇任命每個縣一名議員(山東的縣很多,每個縣選兩名人數就太多了),組成府一級的議會。以後每年每個縣選舉一名,到第三年議會滿編時,每個縣就有三名議員了,府一級議會大約五六十人。省級18名議員。
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初期的議會只有一個財政公署,幾乎沒有多少權利。直到所有的議員都是選舉產生了,並且議會人數滿編之後才能建立權利更大的下屬機構,例如廉政公署。不管怎麼說,議會的架子先要搭起來,很多事情還要利用議會的名義。
......
朱大典的巡撫已經撤掉了,說話辦事總要有個名分,再說山東營這個名字還能不能用,怎麼辦?這個難題要解決。
歷代的英雄豪傑在打天下的時候,都會有韜晦之策,三國中著名的故事“青梅煮酒論英雄”之中,劉備表演的淋漓盡致。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都是說要低調,要藏拙。但是無論軍事鬥爭,還是政治鬥爭,鬥爭的策略不能是一成不變的。都需要面對複雜的實際情況,臨機應變,不能死板教條。現在朱家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高調,要有個名分,朝廷不給,就自己任命,這是爲什麼呢?
現在朱家與大明王朝之間的鬥爭中,政治上的鬥爭、輿論上的鬥爭是主要的,軍事手段是輔助性的。需要佔領輿論的至高點,說話要有人聽,要引導着輿論的走向,要有強有力的話語權是至關重要的。
在大明這個時代,在民衆的傳統意識中,身份地位與話語權直接關聯。沒有身份,說話就沒有分量。朱萬化只是一個白身(沒有官職,文憑不夠級,僅僅是個秀才,所以就是白身)與崇禎皇帝鬥,身份差得太遠,說的再有理也是人微言輕。所以,身份地位是必須要有的。
於是十月二十二日,朱萬化發佈命令,朱家所有部隊的名稱放棄舊的稱呼,統稱“大明國防軍”,簡稱“國防軍”。浙江護路隊爲國防軍第一師,臺灣軍爲第二師,山東組建第三師,遼寧組建第四師,南陽護場隊擴建爲獨立第一團,瓊州(海南島)組建獨立第二團。各個艦隊統一冠名“國防海軍”,例如南海艦隊,就稱爲國防海軍南海艦隊。各地武警部隊統一冠名“國防武警”。
任命朱大典爲大明國防軍大都督,朱萬化自己爲國防軍監軍。任命朱家棟爲山東省行政長官,組建山東各級政府。
......
大明的形勢變化太快,不少人匆忙間有點不知所措,身在濟南的朱萬武就是其中之一。他從濟南發來電報詢問:浙江怎麼辦?言下之意要不要取得浙江的控制權,組建議會,實行憲政?
浙江的兵力最強,一個齊裝滿員的師,訓練時間長。其中的骨幹參加了遵化、遼寧、臺灣、和零星的剿匪,也爲其他部隊組建不斷的提供中下層軍官和骨幹士兵。但是,由於需要朱萬武擔負着護路隊的名義,維持朱家的基本力量。所以除了這次到山西圍剿一夥亂民之外。歷次大戰朱萬武都沒能參加,他嘴上沒說,心中肯定是有怨言的。急於做出成績,有所表現的心思肯定有。在幾個兄弟中朱萬化也要考慮平衡。因此,朱萬化給他發了一封長長的電報,回答他的問題,同時也要安撫他。
朱萬化說:“三弟,要論貢獻,在我們兄弟之中你應該排在前面。這不是我爲了安慰你才這樣說,事實如此。浙江是我朱家的根本,我們的一切作爲都是以浙江爲基礎的,如果沒有這個基本點我們將一事無成。你保住了我們的根基,就是最大的功勞。這次我軍出擊山西,你的功勞也不小。爲了讓你有更多的一展才華的機會,下一次重要的征戰,必定會調你出征。但是我也要事先提醒你,以我朱家軍之強,世上無敵,強軍沒有名將!戰果是輝煌的,將領是平庸的!你要有這個思想準備,否則會自尋煩惱。”
“浙江之事,簡單的說就是順其自然。在浙江,我們唯一重要的就是金華和曙光基地,金華可以不動聲色的緩慢圖之,以求全面控制。若有不穩跡象,可以使用雷霆手段強行佔領,曙光基地絕不容他人染指。除此之外,別人不招惹我們,我們也不要干預他們。浙江如果再出現土匪可以剿,此外就不必用兵了。”
“爲什麼我們要採用看起來十分軟弱的策略對待浙江呢?有兩個原因:其一,我朱家看似很強,實際上還是弱小的。兵力很強,人數很少,我們不能佔領所有的地方。倘若有天下羣起而攻之的情況,我們是招架不住的。佔領一個地方容易,治理一個地方就難了。我們幾年之前就辦了學校,其中就有政務學校爲我們培養管理地方的官員,但是,至今爲止,我們培養的人數遠遠的不夠用。大明的現有官員不是不可以用,但是要經過改造、教育、同化。比如現在的臺灣,放上幾名現有的官員照樣可以用,我們也不必擔心他們。這是因爲臺灣這個大環境我們已經控制了,其他的地方就不行了。對於大明現在的各省,我們都要緩慢圖之,要在宣傳、教育、引導上下功夫使其緩慢變化。在山東之所以採用比較強力的措施,首先是對於一個省我們還是有能力的,其次是山東已經有了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基礎。”
“第二個是因爲我們當前還有其他的重要事情要做,這就是糧食。大明的災荒,戰亂還要持續一些年,我們要穩定住大明的大局,就必須要有糧食,此事刻不容緩。因此,如果在幾個行省的事務中捆住了我們的手腳,而使糧食的大局惡化,大明就必然是一個天下大亂的局面,再強悍的軍隊也是控制不住的。”
“大哥知道你很聰明,因此,希望你能在政務上下一些功夫。對於將來我們參與治理天下還是很重要的。”
這一封長電報也使從來是大大咧咧的老三沉思起來。這還是大哥第一次鄭重其事的教導他。
--- 第193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