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

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

正統三十一年,辟雍之會是可以被大書特書的一件事情。

因爲很多改變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正統三十一年前,大明登記在冊的報紙也就是明報一份,所在的城市也就是北京。

但是在正統三十一年之後,不僅僅京師出現十幾份報紙,甚至數量一直在增加之中,各地南京,蘇州,寧波,開封,廣東,武昌等等地方,都出現了報紙,雖然這些地方規模加起來,也比不上北京。

陳獻章的粵報就是其中之一。

陳獻章從北京回來的時候,身上有新科進士的名頭,做起事情來,自然是很順利的,很快就建立起白沙書院,又辦起了粵報。

成爲遠近聞名的大儒。

兩廣弟子投入門下的絡繹不絕。

當然了,而今的的陳獻章比不上吳與弼,但是加以時日,他的成就決計不在吳與弼之下。

白沙書院之中。

陳獻章正在對幾十個學子講學,還有很多學子在門外傾聽。

“總之,學貴知疑,從不可疑處生疑,纔是爲學之道。今天就到了這裡了。”陳獻章說道。

隨即陳獻章說完之後,又回答了學生幾個關於尚書的問題。

陳獻章傾向於尚書是有問題的,但是有多大的問題,什麼樣的問題,卻不大清楚了。

陳獻章出去之後,有一個學子跟在後面。

陳獻章回頭問道:“冼景,你有什麼問題?”

冼景行禮說道:“夫子,學生有一個問題。”

陳獻章爲什麼不剛纔問?

冼景說道:“學生要問的,並不是學問上的問題。”

陳獻章看裡冼景一眼,說道:“跟我來吧。”

陳獻章回到自己的房間之中,問道:“說吧,什麼問題。”

冼景說道:“今年正旦,朝廷下了三道命令,大赦令,馳禁令,改吏令。弟子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還請先生指點。”

陳獻章問道:“是你有問題?還是你家有問題?”

冼景說道:“是我的問題,也是我家的問題。”

冼家乃是佛山十三家的之一。

而今的佛山還不是明清之際南方鐵器製造中心,但是依舊有這個趨勢了,所謂佛山十三家,就是十三家壟斷了佛山冶鐵業。

所以,陳獻章問冼景是他的問題,還是冼家的問題。

陳獻章說道:“什麼問題?”

冼景說道:“朝廷開恩,我家已經將之前的好幾個礦山都報備府縣,從此走了正途,只是我想知道,我家能不能如少府遵化鐵廠一般建立一個大鐵廠?”

冼景學問不行,但是在經營上是天才。

雖然遵化鐵廠在北方稱霸,但是對佛山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無他,即便是佛山鐵業最興旺的時候,對北方一些地方,也是沒有什麼影響力的。

當然了,如果說一點影響都沒有也是假的。

畢竟都是一個行當之中,對遵化鐵廠有所耳聞也是自然的。

別人不清楚,他們行里人豈能不清楚,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遵化鐵廠,少府一個官造鐵廠,如何能造出這麼多鐵的?

佛山的效率是遠遠比不上少府的。

這是佛山很多人的疑惑。

但是對很多人來說,疑惑就是疑惑而已。但是對有些人不是這樣的,比如冼景。

冼景有秀才功名,他就遊歷京師。

別人去看北京,他卻是去看遵化。

別人即便是去遵化,也是在外面看看,但是冼景卻是塞了不知道多少銀子,自己扮成了工匠,到了鐵廠之中,工作了好一陣子。

對裡面的流程有了一個通盤的瞭解之後。

他心中就有了一個不能熄滅的火焰,那就是建造一座與遵化鐵廠比擬的大鐵廠。

這並非不可能的。

佛山冶鐵是有得天獨厚之的原因的。

佛山所在的地方,四面八方水流歸之。深山之中的鐵礦煤礦木材,都能順着水流下來。

利用便捷的水路聚集在佛山。

特別是在開海之後,不管是海上行商所需要的兵器,還是造船的各種鐵料,甚至鐵器單純作爲出口的商品,也都讓佛山大賺特賺。

讓佛山鐵器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大。

甚至白沙書院的建立,粵報的成立,佛山一幫人都有捐獻。

這也是爲什麼陳獻章對冼景有些特別的原因之一,當然了,陳獻章並不是嫌貧愛富,而是有些人際關係是難以避免的。

陳獻章沉吟了好一陣子,說道:“此事或許可行。”

冼景手緊緊的握在一起,說道:“夫子,真的可行嗎?”

陳獻章說道:“我說的是或許可行,不過不管可不可行,都不在廣東,關鍵是在北京。而且你一家能辦得起這一件事情嗎?”

冼景說道:“我已經說服了十三家的長輩。只要夫子點頭。就能將這一件事情辦成。”

陳獻章起身緩緩的踱步,他沉吟了好一陣子,說道:“我給你寫幾封書信,你到了京師去拜見這幾位,能不能成就要看天意了。”

冼景或許覺得這個天意是老天之意,卻不知道陳獻章所言,根本就是皇帝之意。

冼景心中想要建造一個大鐵廠,他是將這個當成了畢生功業,但是陳獻章卻不是這樣的。他在揣測朱祁鎮的心思。

在辟雍之會上,最大結論之一,就是改變一直以來養民的之策,之前都以爲要百姓安居樂業,就是要給百姓土地。

但是而今,也將在城市之中,有一業立身的人,也看做一個養民的辦法。

陳獻章雖然未必明白,朱祁鎮的全部藍圖,但是他卻覺得,佛山如果能建造出一個大鐵廠,更合皇帝的意思。

所以陳獻章才願意出面。

只是他並不知道,他被自己的學生給算計了。

冼景帶着陳獻章的幾封書信,立即離開了白沙,回到了佛山,二話不說拿來給他父親看。

當然了,書信之中的內容,不可以看的,能看的不過是一個信封而已。

即便是一個信封,就足夠冼家家主震撼了。

什麼翰林院庶吉士李東陽,什麼兵部尚書公子程敏政,還有天理報主筆,天下大儒,吳與弼,還有幾個廣東在京的官員等等。

大抵有十幾封。

是陳獻章在京師的關係網。

文臣的人脈都是這樣搭建的,同年,同鄉,師生等等。

冼家趁着開海的東風,倒是賺了不少錢,說起來家中也有了數萬兩的家業,但是卻不能攀上這些信封之上任何一個人。

這纔是冼家家主一直支持子弟讀書的原因,雖然冼家似乎沒有這個命,下一輩子之中,沒有幾個讀書種子。

有一個冼景,也不過讀了一個秀才,就讀不下去了。

讓他很沒有辦法。

此刻見了這些書信,自然是震撼非常。

冼家家主翻來覆去看了兩遍之後,問道:“陳先生到底是怎麼說的?”

冼景說道:“先生說了,這是陛下的意思,陛下正在千金市馬骨,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咱們家如果進了陛下的眼中,說不得就飛黃騰達了。”

冼家家主一邊思量一邊說道:“讓我想想,讓我想想。”

這可是一件大事,說不定將冼家的家底都壓了上去了。一個弄不好,冼家三代人的家業,就付之流水了。

但是冼景不願意讓他再想下去了。

他很清楚,他對夫子說,家裡已經商議好了,但是反過來用夫子來壓家裡,類似於後世空手套白狼的手段。

但是想弄好這一套手段,就不能讓兩邊對上頭了。但是白沙與佛山相距不遠,時間長了,消息難免走漏,那可就不好辦了。

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五章 香港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九十章 貝琳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
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二十章 出京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五章 香港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九十章 貝琳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