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

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

只聽聲音一頓,朱祁鎮身後的太監立即說道:“陛下駕到,百官行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官官員都是訓練有素的,他們齊聲行禮口中大喊道。連帶下面的士卒也都半跪在地面之上。

後面的百姓這才如夢初醒,下跪的下跪的,還有些一些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人,愣在當場,有人已經高呼萬歲,有人立即接上,一時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之聲,此起彼伏,沒有終了。

胡濙氣得鬍子都吹起來了。

這個場面他早就有預料了。

但是朱祁鎮卻不在意,微微一示意,又是一陣鼓聲,將這些聲音給壓了下來。

一番行禮之後,身後的太監齊聲大喊,宣:“平蠻將軍,雲南總兵官,保定侯孟瑛。”

一聲聲高喊之下,在東邊等候多時的保定侯孟瑛,騎着白馬,飛馳而來,在正陽門前,翻身下馬,跪下行禮說道:“臣平蠻將軍,雲南總兵官,保定侯瑛。拜見陛下。”

朱祁鎮說道:“麓川可平?”

朱祁鎮每說一句話,都有身邊太監大聲複述,所以他不用大聲說話,但是孟瑛卻必須用足了力氣,近乎大聲嘶吼的說話。

才能將聲音傳來。

保定侯孟瑛說道:“臣不負使命,麓川以平,思賊授首。”

這些臺詞也是早就敲定的。

朱祁鎮說道:“賞。”

王振立即出列,站在城頭,高舉聖旨,緩緩打開,氣沉丹田,大聲宣讀聖旨,這聖旨也沒有別的內容,不過是對保定侯南征的肯定,已經對他的封賞,很多榮譽性質的,比如賜蟒袍。

立即太監從正陽門下走了出來,爲保定侯卸下盔甲,服侍他穿上蟒袍,並引保定侯孟瑛上了城樓。

到了這個時候,大閱才正式開始。

幾十名騎兵出來,他們將一個個旗幟,全部扔在正陽門之前,這些都是麓川的旗幟,最大一面卻是思任發的。

至於思任發的人頭,早就掛在城樓之上了,風乾的不成樣子了。

隨即一聲令下,兩萬士卒分爲十個方陣,每一個方陣有一名將領帶領之下,通過正陽門之下。

而在城頭之上,朱祁鎮令保定侯自己右側落座。這個位置,甚至在張輔之上,對孟瑛來說,可算是殊榮。

孟瑛連忙推辭。

朱祁鎮說道:“今日乃將軍凱旋之日,自然列位於公侯之上,就如同新科狀元,也是獨佔鰲頭。將軍就不必推辭了。”

孟瑛這才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這個時候,騎兵方陣而走過來了。

爲首一人,不是別人,正是郭登。

郭登一身盔甲,雄姿英發,一時間奪了所有人的風頭。

說實話,郭登所部自然是比不上後世騎兵如同鮮花舞步一般的姿態,但是卻有一種凜然殺氣。

這正是敢催敵鋒於正銳的精銳敢戰之士。

朱祁鎮見狀,不由說道:“武定侯何在?”

武定侯郭玹立即從一邊大步上前,來到朱祁鎮御座之前,行禮道:“臣在。”

朱祁鎮見郭玹也是滿頭白髮了,文質彬彬,看起來,比武將更像是一個文士。說道:“賜座。”

立即有人搬過來一個繡墩,郭玹落座之後,朱祁鎮問道:“郭登是你什麼人?”

郭玹說道:“乃是臣之從弟。”

朱祁鎮說道:“果然是將門虎子,武定侯家爲天家肱骨,世代有親,今有此虎賁之將,來人賞賜,武定侯黃金百兩,玉如意一柄,老侯爺回去之後,要好好教訓子弟,再接再厲。”

郭玹大喜道:“謝陛下。”

朱祁鎮這才揮手讓郭玹下去。

其實孟瑛報上來的將領,錦衣衛早就將家底給查了一個底朝天了。

郭登的父親是武定侯郭英的庶子,在家中從來沒有地位,又是早亡的,郭登在郭家就好像是一個小透明一般。根本沒有一點地位。

更不要說郭家因爲爵位之爭,早已彼此之間疏遠多了。

郭登有今日,固然有郭家影響力,否則他也不可能一開始以勳衛的身份出仕宮中。但是更多的是,郭登一刀一槍打出來的。

但是朱祁鎮明知道如此,卻也要給郭家封賞。

卻是有原因的,第一個原因,是這個時代的家族觀念。

不管郭登多厲害,在人們心中,他也是郭家的一部分,其中的內情,外人是不會細細去探討的。

其次,這也是朱祁鎮對勳貴的厚望。

勳貴不管是地位上權力上,都是國家支柱。就朱祁鎮本身來說,如果勳貴能撐得住,他也不想改變。但是問題是大明軍事上江河日下的局面,大明這多勳貴都是有責任的。

朱祁鎮礙於局面不能大動,但也想以郭登爲例,激勵各家,如果每一個勳貴都與郭登這樣能打,不說總領方面之戰,即便能破軍斬將,對朱祁鎮來說,都是大大的利好。

所以,其中即便是有內情,朱祁鎮也當做不知道,並要以此爲理由,重賞郭家。

郭家的爵位之爭,此刻不提。

單單說,郭登帶着第一個方陣踏旗而過,這些騎兵在正陽門之前,齊刷刷的抽刀在手,高高舉起來,一時間有刀光曜日之感。

朱祁鎮一揮手,說道:“賞。”

王振再次站在城頭之上,宣讀聖旨。

賞賜之後,這一隊人馬才山呼萬歲,從西邊退下去。

至於下面毛銳,方瑾,等大小將領,從正陽門城樓之下,一一過去,各自賞賜就不必細說了。

兩萬多士卒一一過去之後,已經是中午時分了。

朱祁鎮啓駕回宮,並在宮中賜宴大小臣僚,統統有賞賜。

就這一個上午,朱祁鎮大概花出去五十萬兩。

給孟瑛所部的賞賜自然不用說了,雖然有一些士卒長相不行,被刷了下來,但是該有的賞賜還是要有的。

再加上這一次維持秩序的京營士卒也要有一筆辛苦錢。

不過,不管怎麼說。麓川之戰,走到了今天,算是徹底結束了。

中午賜宴過後,朱祁鎮單獨留孟瑛召對。

這樣一來,誰都知道了。

大明軍方一個巨頭,正在冉冉升起。至於正陽門外閱兵,耀武揚威的作用也是做到了。首先這一次朱祁鎮在數十萬百姓面前亮相,也讓朱祁鎮的形象深入到百姓之中,最少民間輿論之中,雖然依然覺得當今是少年天子,但是已經沒有一個人將朱祁鎮當做幼主了。

至於朝鮮,越南,瓦刺,女真等地的反應,就要慢一點了。

這些暫且不說。

武英殿之中,朱祁鎮與孟瑛寒暄過後,朱祁鎮說道:“保定侯一戰定南疆,總算讓朕鬆了一口氣。”

孟瑛說道:“臣不敢貪天之功,此戰全賴陛下聖明,沒有陛下在內,臣又如何能立功在外。”

朱祁鎮聽了,雖然覺得孟瑛是在拍馬屁,但是心中卻還是有幾分受用的,畢竟在沐昂兵敗麓川的時候,朱祁鎮心中也是有所動搖的。朝中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彈劾孟瑛。

最好還是下定決心,不臨陣易將。方纔有這局面。

他自己覺得麓川之戰,他其實有功勞的。

朱祁鎮說道:“只是朕有一句話,在奏摺裡卻不好問,朕想知道這一戰之後,西南是不是無憂了?”

孟瑛聽了朱祁鎮的問話,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他心中閃過朱祁鎮登基之後所做所爲,心中暗道:“當今年歲雖小,但卻也不是好糊弄的。”於是他決定實話實說,說道:“臣以爲西南之隱患重重,決計不可以以無憂論之。非但不能說無憂,甚至臣以爲三五年之內,必有戰事,只是戰事卻沒有麓川戰事如此之大。”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六章 困境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
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六章 困境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十五章 禮樂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