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出京

第二十章出京

朱祁鎮登基以來,對錦衣衛進行了多少次督促。但是而今的錦衣衛最擅長的事情,依舊是殺人,或者再加上一項,就是抄家。

很多精細的事情,做得很勉強,比如說埋暗樁。反而金英的很多手段比較細膩,最少在南疆,越南,舊港,還有馬六甲,等等地方都有一個雖然簡陋,但是能運作的情報網。朱祁鎮對海上的情報,不少都是金英的東廠報上來的。

說實話,朱祁鎮早就不在乎一條兩條人命了。

只是而今大明與瓦刺之間,是一步步走向決戰。朱祁鎮也需要準備,瓦刺也需要準備。

所以,雖然被瓦刺算計了很丟人,但是朱祁鎮也沒有失去理智,有一時之怒而壞了自己的準備良久的計劃。

所以,巴法罕如果是一普通人,朱祁鎮根本不過問一句,但是他是瓦刺副使,就要注意方式方法了。

只是朱祁鎮也沒有想到,馬順這一次玩得很細膩,說道:“陛下,臣拷問巴法罕的時候,很是小心,巴法罕身上決計沒有一次外傷。任那家的仵作也看不出端倪。”

馬順在心中補了一句,暗道:“能看出來的人,也知道這是錦衣衛的手法,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朱祁鎮說道:“不錯。”

朱祁鎮正想辦法給馬順善後了,比如給這個副使栽個髒,管牢裡幾天,反正牢中的生存環境,疾病而死,太正常了。

而且朱祁鎮覺得,他不想與也先撕破臉,也先估計也不想與他撕破臉,只要不是太過分,雙方都會有默契的。

不過,錦衣衛這一次做得倒是很到位。朱祁鎮也就放心了。

隨即朱祁鎮嚴肅起來了,說道:“紫禁城乃是朕腹心之地,居然有瓦刺的耳目,這決計不行,王大伴,這一件事情,你親自來抓,不惜一切代價,給挖地三尺,也要將這個給挖出來。”

“否則,今後宮中的事情,王大伴就不用操心了。”

王振一聽了,立即撲到在地面之上,說道:“請陛下放心。”

不管怎麼說,王振乃是太監第一人。宮中的事情,很多都是王振總掌的,出了事情,朱祁鎮豈能不找他。

朱祁鎮說道:“快去做事吧,朕從河北迴來之前,要知道結果。”

“是。”兩人齊聲答道。

這一件事情,並沒有攔住朱祁鎮的腳步,甚至加快了朱祁鎮的腳步,畢竟紫禁城之中的調查,難免雞飛狗跳的。

或者有某些人有別的心思,朱祁鎮正要出去,回來之後,再順便調整一下防衛。

只是朱祁鎮並沒有看見,王振眼中那正在燃燒的火焰。

本來是簡簡單單調查瓦刺奸細的事情,反而掀起了渲染大波。

三月初,朱祁鎮命皇后監國,朝廷事務又內閣處置,大事飛馬報行在所在。小事自行處置。

朱祁鎮雖然沒有說王振,但是王振這一段時間在皇后身前聽用,爲皇后解答奏摺的問題。

而後,朱祁鎮帶了萬餘京軍,都是軍中精銳,威遠伯方瑾與郭登,毛銳等護衛聖駕南下。

可以說,朱祁鎮將徵南軍中的精銳將領都帶上了,這也是對這些將領的安危,表示皇帝對他們的信任。

兀良哈之戰,他們一根毛都沒有撈上。反而看着成國公他們加官進爵,難免有下跌眼紅。

略加安撫而已。

朱祁鎮順着盧溝新河東去。

這一條堤壩已經用了幾年了,已經染上了一些歲月的痕跡。朱祁鎮召見他當初見過的老人們,只是當年的老人卻有不少已經不在了。

不過,聽他們說,這幾年雖然屢有蝗旱,但是靠着盧溝河反而都有收成,日子不比從前,但是還過得去。

問起今年的收成,說雖然都旱,但是比往年已經有好轉了,最少去年冬天下雪了,今年還下了幾場雨。

雖然這雨水很小,就好像是貓尿一般,但是也讓莊稼沾沾溼氣。今年的收成應該比往年好。

朱祁鎮又親自巡視了麥田。

農曆三月的麥子,都開始拔節了。

看着綠油油的麥子,竄了上來,朱祁鎮也開心了不少。

雖然這一片麥子如果放在後世,定然認爲,這麥子長大太難看了,又疏又黃又小。畢竟沒有化肥的情況之下,田間肥力不足,即便是種得密集了,也長不上來,所以這麥子間距就比現在大了不少。

這幾年來,朱祁鎮一直堅持春耕。

當然了,朱祁鎮僅僅做做樣子,真正下地的時候少,但是太監們種地的時候,朱祁鎮在一邊看着。

朱祁鎮最少要確保自己,不是農業上的白癡。

畢竟,大明主要人羣是農民,最大產業是農業,掌控這樣一個農業國,對農業沒有基本的概念是萬萬不行的。

別的不說,朱祁鎮就看得出來,這些地最大的問題就是缺肥。畢竟朱祁鎮在宮中種的那些地,可以說集萬千寵愛在一身,太監們爲了在朱祁鎮面前表現,可以說,幾乎將每一個麥苗當成花卉來伺候。

也要朱祁鎮看到了他萬萬沒有想到了,古代農業高產技術,那就是區田法。北方小麥畝產,在兩到三石之間,但是宮中那一塊田居然有五六石之多。

這就是區田法的高明之處。

朱祁鎮當時也震驚,但是後來才知道,這東西漢代就有了,只是太麻煩,太麻煩,太麻煩。

也只有宮中這一塊地,可以不計成做下去而已。

一個壯勞力即便二十四小時在田間,也不能能打理五畝地而已,還要有充分的水源,肥料等等。

尋常百姓根本不能達到了,這也是區田法流傳千餘年,人人都知道他高產,但是幾乎所有朝代都沒有怎麼推行的原因。

這一件事情,給朱祁鎮最大震撼是,農業改革從來不是農業的問題,最少在古代一些高產技術,從來不少。

比如水利工程,在麥熟之前,能多澆一次水,就能多收好些麥子。任何一個農民都知道,但是這正是北方春旱的時候,如何能保證每一畝地,到時候都能澆上一次水。

這就是朱祁鎮所要解決的大問題。

從北京到天津,區區一百多里路,朱祁鎮走了三天,就是視察農業生產,北京周圍大多良田都是勳貴的。這些的田地不足以作爲觀察對象,反而是盧溝河下游,之前屢屢被水淹的地方,卻能提供足夠的樣本。

甚至也給朱祁鎮提供了別的樣本。

比如勳貴擴張田地的速度。

這一片土地在盧溝河沒有治理之前,年年被水,收成很少,幾乎是荒地,而今卻是最受盧溝河水利的地方。

而勳貴們如影隨形,已經有一些勳貴的莊子了。

朱祁鎮也問過,是合法交易。財貨兩訖。沒有任何違規的地方。但是正是因爲一切合法合規,朱祁鎮才更叫憂慮。

不用想就知道,這樣發展下去。

不出幾十年,河北就會從大明的糧倉,變成了勳貴的糧倉。

土地兼併這種中國古代農業國家先天頑疾,第一次被朱祁鎮親眼認識到。讓朱祁鎮不得不想一個問題。

太祖皇帝以幾乎殘酷的手段,將所有田產三千畝以上的富戶摧殘的不行,甚至朱祁鎮記得似乎太祖皇帝都有一個小冊子,將天下所有田產三千畝以上的家族,記錄在案,就放在太祖皇帝手邊。

這樣代價建立起一個完善甲裡制度,小農經濟爲主的龐大帝國。到底能維持多長時間。

別人不知道,朱祁鎮卻看這區區一處土地變更,卻有一種看到歷史的感覺。也看到了如日中天的大明。

正是如日中天,因爲過了中午,太陽就會開始靠近地平線。

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四十三章 石炭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
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四十三章 石炭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十二章 軍議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