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

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

朱祁鎮說道:“願聞其詳。”

孟瑛顯然是打過腹稿的,說道:“就地理位置上來說,肇州偏西,西臨草原,突出於外,利於瓦刺,不利於我朝,但是這也是一個關鍵位置,簡直是漠北東面門戶所在,如果肇州能供應大軍補給,十萬大軍就能從這裡出發,直掏漠北。”

“這種要地,是必守之地。”

朱祁鎮沉吟片刻,說道:“太早了。而今各項都沒有準備好,還不是大軍出漠北的時候。”

孟瑛聽了,說道:“老臣明白。”

孟瑛心中是有一點點不甘心的。

石亨的勝利,其實激起了明軍上下的求勝之心。孟瑛通過錦衣衛東廠,已經各方消息彙總,得到一個結論。

那就是瓦刺已經被四年前的瓦刺,弱了不知道多少。

而今瓦刺本部實力,大概在十一二萬騎上下,更重要的是,瓦刺與蒙古其他各部矛盾重重,其他各部無不被瓦刺消弱了不少。

也就是說瓦刺當初動則十幾萬的附從軍,已經在瓦刺內戰之中,摧殘殆盡了。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大舉進攻的話,、十萬鐵騎縱橫漠北,未必不能得到一場封狼居胥的大勝。

或者瓦刺干脆避而不戰。

孟瑛年紀大了,自然也在有生之年,讓天下恢復到永樂年間。

只是他也知道當今陛下脾氣,看似極其狂妄,做事立意都很大,大到很多人不敢想,但是仔細做事的事情,又極其謹慎,寧可慢,寧可緩,也不會急於求成。

反正朱祁鎮自己覺得,還不到三十歲,還有大好年華在,勝利即便是拖上幾年,也沒有什麼?

就怕出現反覆的局面。

孟瑛繼續說道:“即便如此,肇州城也是有必守的需要。”

“陛下規劃的海西局面,當是以長白山爲城池,且耕且戰,爲大軍討伐瓦刺後方,西征瓦刺的時候,可以通過水路運兵。步步爲營。”

“此誠深謀遠慮,堪比太祖皇帝所定下的北伐之策,千古之計。”

“如果按陛下所想,此刻就是以長白山爲城池最好的時候,長白山中段,倒是山勢險惡,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態。”

“只需派上數百戍卒,就可擋百萬之軍,但是長白山北麓卻不是這樣,有松花江衝出的缺口,附近山勢斷續,有好些山道可以通行南北。”

“有三道關等處。”

“如果陛下想使海西不受騷擾,最少要修建四五座關城,一座如大同,宣府一座鎮城,形成也一道完整的防線,三四萬士卒守之,可使海西高枕無憂。”

“這都是需要時間的。”

朱祁鎮會意說道:“你的意思是讓肇州守軍,爲大軍修建城垣爭取時間。”

孟瑛說道:“聖明不過陛下,臣估計三年,只需三年,最多三年,海西就成固若金湯之勢,遼東魚米之鄉。”

朱祁鎮心中開始權衡利弊。

建設海西,成爲重鎮,併成爲反擊瓦刺後勤基地,畢竟從海西運輸糧草,可以通過水路,經過黑龍江水系,能夠一路到達草原之上。

這是多少年的國策了。

朱祁鎮決計不會動搖的。

但是這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朱祁鎮的計劃,幾乎陽謀,也先剛剛開始或許不明白,但是一定會想明白的。

那個時候,也先是傻子纔會讓你老老實實的種地,所以也先大規模反擊海西,也是朱祁鎮一直擔心的。

是的,瓦刺騎兵或許攻不下大城池,但是各地的屯田,下面部落都能掃蕩一空。

如果瓦刺一直不斷騷擾,海西成爲朱祁鎮心中的東北糧倉,還差上不知道多少。

而今孟瑛提出瞭解決方案,那就是用肇州吸引瓦刺注意力,畢竟前面分析過肇州的地理位置。明軍佔據了肇州,幾乎是一支腳踩在草原之上了。

也先能放心纔怪了。

趁着這個時間,依靠長白山山勢,修建關卡,將海西保護在內。

海西這個地方,本就是一個險要之地,東邊是海,東南是朝鮮,南邊是山,西南,正西是山,正北是湖泊河流與大片沼澤,而西北防線有好些缺口,也是進出通道。

正因爲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朱祁鎮才經營東北要地放在海西。

此刻有一個能加速朱祁鎮計劃的機會,不過要將五千士卒至於近乎死地的處境,朱祁鎮的選擇是什麼?

他沉吟了一會兒,問道:“滕國公準備如何修剪城池關卡?”

朱祁鎮默認了。

說朱祁鎮冷血也好,說朱祁鎮無情也罷。朱祁鎮深刻知道,與瓦刺戰爭早一天結束,就會少很多人死亡。

這些死亡人數,大概在五千之上。

所以,朱祁鎮選擇代價最小的選項。

只是,朱祁鎮卻忘記了,這一場戰事,他纔是始作俑者。而五千士卒的性命就不是性命了嗎?

似乎每一個身處高位的人,就不只覺得虛僞起來。

朱祁鎮也不例外。

孟瑛自己聽出朱祁鎮的意思,他立即說道:“請上輿圖。”

朱祁鎮點點頭,立即有人將一面地圖給打開了。

雖然朱祁鎮對地圖提出了很多想法,但是總體上,明代的地圖,與後世的地圖還是有大區別的。

但是也不知道是朱祁鎮提出的改進計劃,起了作用,還是朱祁鎮已經習慣了這個時代地圖,也慢慢的變得順眼起來。

孟瑛在這片地圖上,指出幾個地方,都能橫穿長白山,都要如三道關一般設卡。而最重要的一點,卻落在了松花江旁。說道:“陛下,此地必建一城,足以庇護海西一鎮,甚至臣以爲海西鎮也應該轉鎮此處?”

這個地方是什麼地方?

地圖上寫着忽兒海衛。在松花江以南,南邊是長白山餘脈,北邊也是小興安嶺餘脈。中間有松花江衝過。

說實話,忽兒海衛北邊的山勢,並不是太高,但是都是沒有經過人開發的深山老林,決計不可通行大軍的,即便能夠通行,尚且有松花江,以及大片大片的沼澤溼地,可以作爲依靠。

只要卡住了這裡,海西就沒有危險。

除非瓦刺軍隊迂迴遼東,然後穿插海西。

如果也先真能做到這一點,遼東鎮上上下下都是死人了。

唯一的缺點是因爲松花江的緣故,松花江兩岸都是松花江衝擊出來的平原,並非一個關卡就能夠堵住的。

所以需要一座大城。

這裡距離肇州六百多裡,距離木蘭河衛二百多裡。朱祁鎮甚至覺得,將來經營奴兒干地區,這裡如果有一座城池,作爲奴兒干都司的治所也不錯。

而且這個地方,在金朝的時候又有一舊名,叫五國城。

朱祁鎮想來想去,說道:“這一件事情,就按滕國公的意思來辦,朝鮮一切人力物力都向這個工程傾斜,屯田的事情,先緩一緩,先在這裡建城。”

孟瑛說道:“此城關係重大,還請陛下賜名?”

朱祁鎮沉吟了一會兒,說道:“這裡在長白山西麓,松花江以南,就將鬆陰。”

山南水北曰陽,山北水南曰陰。

朱祁鎮所起的名字,簡直平平無奇之極。可見他也沒有什麼文采。不過下面的大臣自然是大聲稱讚不已。

朱祁鎮說道:“還有一件事情,趁着大家都在,也一併處理了吧,那就是廣西的戰事。”

說起廣西的戰事,朱祁鎮心中就滿肚子是火器,柳溥一直在廣西鎮守,說山中情況複雜,深入山中恐怕勞而無功,損兵折將。

朱祁鎮也沒有想過,覆滅廣西亂事,但是也不能讓他們成了氣候啊?

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二章 軍議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
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二章 軍議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