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

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

朱祁鎮淡淡的說道:“成國公,你家的免死鐵牌就送到宮中吧,免得行事沒有畏懼,令東平王絕後了。”

朱祁鎮語氣雖然淡淡的。

但是成國公朱勇聽得,卻覺得冷汗直流。說道:“臣明白。”

朱祁鎮說道:“你們下去吧。”

朱祁鎮心中暗暗念道:“這是第二次了。”

出征兀良哈是一次,這一件事情是第二次。朱祁鎮看似寬宏,但都一筆筆的記在賬上,總有要要回來的那一天。

這一日之後,看似朝廷又恢復了正常運轉了。

說實話,這一段時間還真積攢了不少公務。

朱祁鎮破例在早朝之上,處理了好幾件事情。

比如周忱提出的重開銀礦事,還有蘇州修運河的題本,廣西的亂子,兵部增加九邊人馬錢糧,還有北方收麥事宜,等等。

朱祁鎮都是當庭決斷,還將有關大臣,拉出來當殿詢問。

倒是有兩三個大臣搭不上來了。

朱祁鎮更是大手一揮,免了他們的官職。

讓滿朝文武爲之一震。

一時間讓滿朝文武從政治運動的激情之中,冷靜下來。看着自己每一個部分的公務,一個個都將心思放在處理公務上面。

所以,這早朝一開,就開了一個多時辰,讓滿朝文武都有一點不大習慣。

畢竟從宣德十年開始,早朝就已經形式化了。大家來這裡站上半個鐘頭,聽皇帝處理五六件事情,就下朝了。

而這事情都是內閣事先準備好的。朱祁鎮還是說準與不準就行了。

之前上朝時間長的時候,大臣都準備了一些點心藏在袖子裡面,等餓得不行了,拿出來墊墊肚子,畢竟早朝時間太早了。

早朝儀式化之後,大家都沒有準備了。

這一下大家都又累又餓,幾乎是被罰站近三個小時。很多老臣走的時候,都彼此攙扶。

朱祁鎮回到乾清宮之後,範弘來送昨日的摺子了。

範弘說道:“陛下,各地沒有什麼大事,只是錦衣衛密報,也先準備從西域回漠北。老奴以爲,他恐怕會回到遼東。兀良哈恐怕又生事端。”

朱祁鎮打開範弘親手抄寫的目錄,打開一看,第一個感覺是:“好一筆字。”

朱祁鎮似乎受到的前世的影響,這一輩子毛筆字,也就停留在能看階段。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毛筆字審美上,倒是入門了。

看了範弘的字,再看範弘。

範弘雖然一身太監服色,但是一身氣質更像是文人。

朱祁鎮說道:“你覺得,今日什麼事情最重要?”

範弘想了想,從下面抽出一封奏疏,說道:“只有這一封奏疏。”

朱祁鎮打開一看,卻是楊溥請辭。

按照朱祁鎮定下的規矩,這種請辭的文書都放在下面,上面的都是關於軍情與災情。只是朱祁鎮一看楊溥請辭,心中咯噔一下。一時間無數想法涌上心頭。

他看了一眼,恭恭敬敬的站在哪裡的範弘,說道:“下次,將你覺得重要的奏摺放在上面。”

範弘說道:“老奴明白。”

朱祁鎮暗道:“希望範弘暫時能用吧。”

朱祁鎮對權力的掌控欲,容不下第二個王振了。

司禮監權力大盛,那是在皇帝不想處理繁雜的政務的時候。而朱祁鎮並不是這樣的人君王,今後朱祁鎮對司禮監的定位,就是一個文件的分發處理分發機構。

雖然必不可少,但是權力也不會有多少的。

朱祁鎮打發走範弘之後,看着楊溥的奏摺,立即叫人去一趟內閣,請楊溥過來一敘。

朱祁鎮即便心中有想將楊溥拿下的心思,但是並不是現在。最少宮內有一番動盪之後,軍方也有動盪,這個時候,整個文官體系還是保持穩定比較好。

所以,楊溥這一下,朱祁鎮反而也好拼命穩定住楊溥。而今有了今日這一出,朱祁鎮將來再想以老朽之名罷免楊溥就不容易了。

這一條路先被堵死了。

朱祁鎮心中暗歎,薑還是老得辣。

在楊溥來到乾清宮之前,朱祁鎮已經調整好心態了,不等楊溥進門,就幾步搶出去,伸手攙扶楊溥,說道:“先生,身體欠安,朕還讓先生操勞政務,實在不應該之極,朕早已賜先生宮中乘步攆,先生不要客氣。”

楊溥連連行禮,說道:“老臣愧不敢當。”

君臣兩人客氣來客氣去,就好像是一對祖孫一般。

朱祁鎮請楊溥坐定,先開口說道:“先生何故棄朕而去?朕年少,正是需要先生輔佐的時候,先生萬萬不可起山林之念。”

楊溥說道:“老臣受列代先帝之隆恩,豈有此念,只是賤軀已朽,不堪驅使,而今小人已除,社稷無憂,老臣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只求能終老全泉下,向東裡公學學。”

東里公楊士奇,就在今年傳來了死訊。

雖然在政治上,楊士奇早就已經死了,但是朱祁鎮聽到楊士奇的死訊,心中也不勝唏噓。

只是楊溥的話中,卻不是這個意思。

朱祁鎮聽明白楊溥話裡話外,說得都是王振。

似乎,楊溥是覺得他逼死皇帝殺了王振。已經得罪了皇帝,要早早抽身,以求善終。

朱祁鎮還能說什麼?只是說道:“先生,何出此言?王振之事,乃咎由自取,朕絕無他念。而朝中一日不可無先生。朕還有很多事情,還要請先生賜教。”

“先生就看在列代先帝的面子上,再幫朕一把吧。”

楊溥似乎是萬般無奈,說道:“陛下如此說,老臣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祁鎮對這個結果,早有預判。但也無可奈何。他心中忽然生出一個念頭,暗道:“既然你想死而後已,朕就成全你。”

朱祁鎮說道:“先生不走就好。朕這裡正好有一件事情,請教先生。”隨即朱祁鎮打發人從一旁的書架之上,將於謙一封題本找過來。

朱祁鎮轉手給了楊溥。

楊溥一看,就是于謙請立直隸都水司總管直隸水利的奏摺。

畢竟,各地文臣上奏,都是繞不開內閣的。楊溥是看過副本的。但楊溥依舊一點一點看了一遍,似乎從來沒有見過一般。

朱祁鎮說道:“先生以爲如何?”

楊溥說道:“臣以爲于謙所言極是?河北水利工程,費銀近三千萬兩,國庫爲之一空。自當派人好好經營纔是。”

朱祁鎮說道:“河北水利費了大力氣修整之後,總算是像一個樣子,今後不敢說百姓,安居樂業,但是總算不用顛沛流離了。”

楊溥說道:“這是陛下仁心所致。”

這一句話,楊溥說的是真心的。

他這位陛下,或許這樣那樣的不安分,但是對百姓一片仁心堪比太祖皇帝。純出自然。

就如河北治水之事,朱祁鎮前前後後費了多少周折,頗有百折不撓之態。

楊溥也是佩服的。

朱祁鎮說道:“先生謬讚了,只是朝廷治理河北一地,已經力竭了,但是天下連年天災的地方,卻不僅僅是河北,河南去年水旱免糧食六十萬石,陝西大旱免糧三十萬石,各地或旱或澇,百姓水深火熱,皆朕之過也。朕在想,河北能修建水利,以均旱澇,那麼各地爲什麼不行,之前各地雖有水利工程,但都不是地方官的主要責任,朕想是不是可以將直隸的經驗,推廣到各省?”

楊溥說道:“陛下的意思是?在各省都建立都水司,負責水利修建與維護?”

朱祁鎮說道:“正是如此。先生以爲這個辦法如何?”

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章 明浪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
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章 明浪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