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

第二十六章跳蚤的滋味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由奢入儉難。

說實話。

朱祁鎮穿越過來,生活質量並沒有降低很多。

乾清宮雖然有很多地方朱祁鎮不習慣,但是說句實在話,後世的居民樓,真要比乾清宮住得舒服,那倒未必了。

雖然很多電器帶來的享受是沒有了。

但是古代人工帶來的享受,未必比電器差。朱祁鎮固然沒有了空調,但是他有三海子,北海,南海子,中南海,雖然不能打遊戲,但是卻能狩獵。

總體上來說,雖然有增有減,但是大體持平。

但是此刻,他真正睡不着了。

他兩輩子都沒有住過這差距的地方。

雖然早已用了帶來的鋪蓋,但是他看着頭上房樑,黑夜之中,居然能聽見簌簌的聲音,不知道是什麼小昆蟲,開始了一天的狩獵。

上面的大粱暴漏在外,一根根稻草招搖着,甚至有什麼動靜,還向下面落土。

朱祁鎮是真習慣。

勉強睡着了,卻見得身上有什麼東西在蠕動,伸手去抓,似乎抓到了什麼,隨即一捏,清脆的“啪”。

本來睡意朦朧的朱祁鎮頓時清醒過來了,有跳蚤。

朱祁鎮當時就忍受不了了,正要叫人,忽然想到,他不是在乾清宮之中。他如果表現出對這個的不滿意,對這一戶人家未必是一件好事。

這才生生忍下來。

卻聽見王振隔着牆壁說道:“陛下,可是有事?”

朱祁鎮有時候也有些奇怪,真不知道王振到底是怎麼辦到了,朱祁鎮獨自一個房間,但只要一睜眼,王振在隔壁,就好像是長了眼睛一樣感覺得到。

“沒事。”朱祁鎮說道。

朱祁鎮雖然口中說沒事。但是後半夜卻沒有怎麼睡了。

第二天一早,朱祁鎮給這一家留下幾十兩銀子。這就回城了。

即便如此,朱祁鎮回到京師之後,還是被太皇太后叫了過去。

在正統元年的時候,太皇太后就准許朱祁鎮出宮了,但是那僅僅是出宮而已,每月一次,早朝之後出去,日落之前回來。

而這一次,卻是朱祁鎮在外待了一夜。

太皇太后聽說之後,自然要讓朱祁鎮過去說說話。

太皇太后並沒有怎麼訓斥朱祁鎮,這畢竟是明代前期,從太祖,太宗,仁宗,宣宗,沒有一個皇帝是沒有出過宮,沒有在外巡視過的。

所以,不管是宮中,還是大臣,對皇帝出京巡視河道一件事情,都並不是太抗拒的,大明皇帝真正到出宮不能,卻是到了土木堡之後。

所以太皇太后並沒有多說什麼?先囑咐朱祁鎮要注意安全,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白龍魚服,恐遭蝦戲,這一類老生常談的話語。

朱祁鎮自然連連點頭。

隨即太皇太后話音一轉,將事情放在朱祁鎮大婚之上,說道:“皇帝啊,你上一次看中了錢氏,我已經派人看過了,是一個好姑娘,人已經選定,是不是就準備婚事了。”

朱祁鎮聽了,滿頭霧水,心中暗道:“我什麼時候選定了。”

卻見太皇太后身邊掛着一副畫,朱祁鎮纔想起當時隨口一說。

頓時想起是什麼事情了,卻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卻又無可奈何了。

不過,朱祁鎮對婚姻之事,早就看透了。

他作爲皇帝,一舉一動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看着,想學電視劇之中談戀愛,簡直是想都不要想。

即便朱祁鎮將很多政事由司禮監與內閣分擔,但是朱祁鎮每天要處理的重要奏摺,最少也要十幾封之多。

但凡被朱祁鎮當做重要奏摺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絕非在上面批一個準就行的,事情的前因後果,關係到那些大臣,人事上的紛爭要考慮,有些客觀事實要考慮。

解決問題,是拖着,還是立即處理,處理又要怎麼處理。

這麼多事情,連這一次巡視河道,朱祁鎮就已經積壓了不少摺子了。

所以,朱祁鎮對自己未來的皇后,就放手讓太皇太后處理了,同樣也是相信太皇太后。所以而今太皇太后既然覺得錢氏可以。

朱祁鎮自然不會反對,只是而今就開始準備婚事,朱祁鎮卻不能不說話了。

“娘娘既然看中錢氏,孫兒沒有話說,只是婚事卻要緩一緩了。”朱祁鎮說道:“而今的災情實在太嚴重了。”

“今春大旱,幾乎已經是事實了。很可能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同時大災,要比去年的水災要嚴重多了。”

朱祁鎮說到這裡,忽然想起曹鼐所言,百姓寧可被洪水淹死,卻不原因旱死,頓時嘴裡多了幾分苦澀的味道。

說道;“朕不知道,這一次賑災要花費多少糧食,孫兒已經將內庫的錢,許出去大半了。大婚之事,孫兒想,還是緩緩再辦吧。”

朱祁鎮知道他大婚之事,決計要花很多錢的。

畢竟他是大明第一個結婚的皇帝。

因爲之前皇帝在登基之前,都已經結過婚了,所以他的禮儀必定特別重大,少說要花上一百萬兩銀子。

即便朱祁鎮自己想節省,胡濙也不會節省的。

因爲朱祁鎮的婚禮,決計不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是大明王朝的事情,到時候各方使者都到了,乃是朝廷向天下宣揚威儀的時候。

所以,只能多花錢,決計不可能省的。

太皇太后聽朱祁鎮如此說,卻沒有生氣,而是伸出乾瘦的手,摸着朱祁鎮的頭,說道:“我的乖孫長大,我見了仁宗皇帝,也有話說了。內庫雖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天下民心,我大明得天下最正,乃是太祖皇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故,天下民心在朱,則江山永固,否則縱然內庫有億萬白銀,又有何用之?”

太皇太后對朱祁鎮這個舉動十分滿意。朱祁鎮有造福天下之心就行了,至於能不能辦成,那並不重要,因爲那是大臣的問題。

在太皇太后看來,楊士奇,于謙都是能辦事的大臣。如果他們做不好,那就換一批吧,大明之大,總能找到爲朱祁鎮解憂之人。

就怕朱祁鎮沒有此心,那就不好辦了。

朱祁鎮聽着太皇太后說話,頓時覺得身後奇癢難耐。就是夜裡被跳蚤咬過的地方。心思也就不專注了。

太皇太后又問道:“你而今還想打瓦刺嗎?”

朱祁鎮聽了這個問題,連身後的瘙癢都不在意了,沉吟一會兒說道:“孫兒倒是不想打瓦刺,但是瓦刺能放過大明嗎?孫兒定然會先發制人的。”

太皇太后說道:“好,那就好好準備吧,算算大本堂,武學都快要開學了。”

朱祁鎮聽了,心中一愣,說道:“娘娘,你不反對孫兒打瓦刺?”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說道:“我從來擔心,是你少年氣盛,窮兵黷武,而不是打瓦刺,河北之民大患在於水旱之災,而九邊之民大患在於兵災,我兒既然要做聖君,豈能只解河北之民水旱之災,而不解九邊之民的兵災。”

“只是順序萬萬不能錯,你是爲九邊百姓解除兵災,而並不是給他們帶來兵災,這一點絕對不能錯。”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孫兒保證。”一邊說,一邊忍不住伸手撓癢。

太皇太后見狀說道:“怎麼了?”一把抓住了朱祁鎮手,將衣服撤開,往裡面一看,卻見大片大片紅點,顯露在太皇太后眼前。

太皇太后先是一驚,隨即細細一看,頓時認錯朱祁鎮身上是什麼,隨即大笑起來。說道:“民間的滋味好受嗎?”

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章 外戚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五章 太后二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
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章 外戚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五章 太后二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