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

瑞澂是大學士琦善之孫,屬紈絝子弟。他無才無華,肚中的墨水也不多,但嫉妒心極強。是因他自己書讀得一塌糊塗嗎?他最看不上讀書人,尤其是軍校出身的,在他眼裡簡直各個都是革命黨。

武昌首義前一年的春天,也就是一九一零年,瑞澂躊躇滿志的來湖北,接任陳變龍當了總督。

他一到武昌,就給黎元洪來個下馬威。

按着慣例,總督到任,各部門負責人以上官員,都應該把履歷遞上,算是自我介紹。

張彪是軍界老大,先把履歷遞上。

瑞澂看得很仔細,看完後,滿意的點了點頭:“你跟了張相國(張之洞)多年,行伍出身,很早就發跡了,對朝廷應該沒有二心,咱覺得你值得信任。”

輪到黎元洪,他看完履歷後,摘下眼鏡,仔細打量了一番黎元洪說:“怎麼,你是北洋水師學堂出身嗎?咱很有些懷疑,聽說那個學堂盡出革命黨,你又是兵權在手,咱可是不放心。”

黎元洪在這些官員中人緣不錯,想不到新來的總督一見面就這樣和黎元洪說話,都有些對黎元洪擔心。

黎元洪沒做表示,平靜地說:“武備學堂出來的人,只知道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不知什麼是革命黨。”

瑞澂聽了後,覺得黎元洪這是在不軟不硬的頂撞自己,就沒好氣的問張彪:“你瞭解他嗎?知道他的爲人嗎?縱然是他不鬧革命,他手下的兵丁們就不鬧革命了嗎?你說呢!”

張彪回答:“湖北的軍人,一向接受軍事教育,只知捍衛國家,不知有其他的事情。”

瑞澂說:“如此說來,我們大家可以高枕無憂了?”看到大家都不說話,他轉向黎元洪說:“說是要說的,不過,不要介懷。”

瑞澂對黎元洪的懷疑,不是沒有來頭的,老佛爺活着的時候,他不止一次的聽老佛爺說過:“造就人材的是湖北,人材能爲我們所有,當然很好,但是,人材成爲大患,則是最使我擔心的。”

沒來湖北上任時,他就在多種場合,聽說過黎元洪。也和幾個無話不談的朋友們議論過,從行事風格上看,這黎元洪很像是革命黨。

一見面,見黎元洪一表人材,一付浩然正氣的神態,不知爲什麼他馬上想起了老佛爺的那句話。一方面,當着大家的面敲打敲打黎元洪,另一方面,也在大家面前爲自己立威。

他歷來認爲,當官就得有威,說話纔有人聽。

見大家人人自危的樣子,這位總督大人覺得目的達到了,效果有了,便把話又拉了回來。

瑞澂到任後,經過和黎元洪進一步的接觸,越發覺得黎元洪另類,怎麼看怎麼不像尋常之人,因此而疑心越來越重。

他幾次上奏朝廷和陸軍部,要求革除黎元洪的軍職。因爲拿不出說服人的證據,沒能如願。

沒有不透風的牆,瑞澂到湖北任上不久,就聽到了革命黨人在軍中大肆活動的風聲。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南湖炮隊事件之後,湖北的空氣更加緊張,瑞澂感到自己好像坐在火山口上。

他信任張彪而不信任黎元洪,避開黎元洪和張彪密議一番後,張彪下令將各營槍炮的扳機卸下,連同子彈一起,送繳楚望臺軍械局倉庫。從排長到協統必須每日在軍營歇息,兵士也不準離開軍營,時不時搞突然點名,有官兵不在立時處罰。

不但軍營,連日來,軍警在大街上到處查問行人。

湖北巡警道王履康下令:“將各旅館、學社加意盤查,如有行跡可疑之人,馬上抓捕。”

十月二號、三日,瑞澂連續召集文武官員開會,說他得到確實消息,革命黨人將在八月十五起事。

革命黨人確是決定在八月十五起義,借用元末明初的一個民間傳說:“八月十五殺韃子。”也就有了後來的,軍營提前過中秋節等舉措。

會上,瑞澂問大家有何良策?有人提出,楚望臺最爲緊要。一旦槍炮扳機和子彈落入黨人之手,後果不可設想。

瑞澂問:“何人守衛楚望臺軍械庫?”

有人回答說:“工程八營。”

這時,工程八營的代理管帶阮榮發,站起來報告說:據他所知,工程八營中確有不少革命黨人,楚望臺能否守得住,真的不好說。

鐵忠提議:三十一標第一營全系滿人,肯定可靠,不如調他們去守衛楚望臺。

黎元洪言道:“我楚人素多謠,吾人今冝處以鎮靜。談革命者,不自今始,餘也不能保其必無,如革命黨人果多,則鄂事難料,少數旗兵,何濟於事?滿、漢界嚴,始有革黨,今以旗人換守,軍、民多誤會,反爲革命所乘,籍以煽惑。據餘管見,工程營多武昌黃陂子弟,多有父母妻孥在近,而前營長李克果,感情融洽,不若仍以工兵專守,特派李前營長監之。”

工程八營屬張彪所部,他不願人說這個營革命黨人多,馬上表示贊同黎元洪意見。

軍中兩大佬都說話了,別人還有何話說。事後,果真是工程八營率先起事,隨後佔領楚望臺,黎元洪這番話,應該是無意中幫了首義的大忙。

前邊說過了,武昌原計劃的起義,因十月九日發生在寶善裡共進會機關的意外暴炸事故,使起義的消息全盤泄露。首義三烈士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當晚被抓,第二天清晨便被害。最大的威脅是,起義人員的名冊,落入了瑞澂之手。

十月十日上午,張彪曾召開軍內重要人員緊急會議,會上,黎元洪和鐵忠發生爭議。

黎元洪說:“所獲人員名冊牽涉過多,應該緩辦,以免激變。”

鐵總反駁說:“武昌爲國出力之兵,至少在八九千人,何愁二、三千人亂兵造.反?如不趕快撲滅,按着名冊拘獲,依法懲辦,讓亂黨猖狂,不惟無以對督帥,其將何詞對皇上!”停了下,他接着直接了當地說:“剛纔黎統領說和平緩辦,不要過急,怕激動軍心而生大變,我不能苟同這種主張。”

黎元洪聽了後激動地說:“我說的是和平緩辦,不是不辦。如拘獲有證據確實者是要嚴辦,不是姑息養奸。鐵參議不要誤會,我向來是奉命辦事,不敢違反的。”

當天,瑞澂召見黎元洪時,談到繳獲的革命黨人名冊時,黎元洪再次提出,對黨人搜捕過急,株連過廣會釀成更大事端,力勸瑞澂,“別圖辦理”,使禍患消於無形。

瑞澂拿到名冊後,先注意名單中有無黎元洪,沒見黎的名字,也沒完全對黎元洪解除懷疑。此刻,聽了黎元洪的話,認爲他這是爲革命黨人開脫罪責,更加重了對他的疑心。沒有證據,只能對黎元洪進行了嚴厲的申斥,並嚴令先從黎元洪所部按名冊拿人。

黎元洪不敢繼續辯駁,悻悻而退。

回到家中,黎元洪滿面愁雲的對家人說:“今天清晨殺了三個革命黨,搜獲了革命黨人的名冊,其中大部分是新軍士兵,恐怕要出大亂子。”

前面提到過,瑞澂的師爺曾勸他當衆將名冊毀掉,和黎元洪的意見是一致的。而我們已經知道,剛愎自用的瑞澂既沒有聽師爺的,也沒聽黎元洪的。而是命張彪下令把武昌城門關死,防止名冊上的人外逃。

中午,又召集水巡防水師及軍、憲、警各部長官開會,嚴令對黨人“盡力搜捕,以絕根株”。並令各營長官對士兵嚴加監視,營門派親信把守,武裝巡查各營,一時內軍營中人人自危。可謂是各方促成,合力作用,當晚,武昌首義發生了。

我們已經知道,打響武昌首義第一槍的工程八營,在熊秉坤的帶領下率先衝向楚望臺。

焦急等待起義信號的二十九標的蔡濟民,聽到槍聲,衝出營房,對天連放幾槍,大喊起義開始了,帶着人衝出營房。有阻攔的旗兵,立刻擊斃,三百多人跟着他來到楚望臺。

三十標的彭紀麟,聽到槍聲後在營房樓頂高喊集合。大家從樓上“魚貫而下,不聞人聲,只聞足音”。吳醒漢所在的第一營多爲旗兵,少數漢兵也在他的帶領下衝了出來。管帶郜翔宸用身體檔在營門,無濟於事。按着事先的約定,三十標的起義人員,同樣是奔向楚望臺。

三十一標、四十一標的革命黨人也到了。

測繪學堂的學生由李翊東帶領,他們是集體出動。

南湖炮隊聽到起義的槍聲,老遠望着城北塘角方向火光沖天,徐萬年等將大炮拖出,往天空連放數炮,隨即拖着十多尊大炮奔向楚望臺。走到長虹橋,遇到伏兵,他們將其擊潰。很快碰到了來接應他們的金兆龍的人馬。

接着,由城外塘角饒城趕來的淄重和工程兩隊的起義者也趕到了集結地。楚望臺成了起義指揮部,已經聚集起了二千多人。在臨時推出的總指揮吳兆麟的指揮下,晚十一時攻向了總督府和張彪的統制衙門。

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345章 張毒菌第398章 張瘋子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85章 殿前作答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1章 戊戌變法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78章 漢口之戰第164章 芥蒂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164章 芥蒂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187章 唐繼堯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150章 復古第28章 下重藥第261章 張作霖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39章 進德會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65章 保路運動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112章 兵變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24章 幸運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25章 找事做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
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345章 張毒菌第398章 張瘋子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85章 殿前作答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1章 戊戌變法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78章 漢口之戰第164章 芥蒂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164章 芥蒂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423章 學術成果1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187章 唐繼堯第99章 六路北伐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150章 復古第28章 下重藥第261章 張作霖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439章 進德會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404章 鍾靈毓秀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65章 保路運動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112章 兵變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513章 《中國哲學史大綱》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197章 廣西護國獨立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24章 幸運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25章 找事做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291章 各方的較量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