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風雨飄搖

在1946年12月的國民大會制憲會議上,胡適與朱經農等204人聯名提出《教育文化應列爲憲法專章》的提案,又與17位自由職業教育界國大代表聯合提出建議書,請政府注意有關教育的重大問題。建議書開篇即指出:“查教育爲立國之本,亦爲施行民主政治之基礎。當今憲法正在制定之時,尤賴教育之普遍推行,以使人民有行憲與行使政權之能力”。建議書主要內容包括:延用專才,增進效率;敵僞產業,撥充經費;縣教育局,提早恢復;獎勵私校,予以補助;教員待遇,迅即提高;被佔校舍,嚴令發還等。

1947年3月14日,胡適在中基會年會上提出中基會與北大的第二次合作議案,具體內容是:北大向中基會借30萬美元,分兩年支付,作爲購買圖書、設備之用。北大每年付息五釐,由教育部擔保,用美金償還。兩年之後,分十五年還本。

3月15日,胡適參加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談話會,商討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法草案。胡適回北平後參與了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人文組”名單的推薦工作。

3月22日,胡適飛回北平。剛回北大,教務長鄭華熾就向胡適彙報,此次學期考試,所有考試科目裡半數不及格的學生有125人,先修班不及格的有60人,教務會議經過幾次鄭重考慮,決定按照北大學則的規定,給予退學處分。

此後,胡適接見了好幾批爲此請願的學生,胡適考慮到多年戰亂及不及格學生的實際困難,以及學期中退學可能會導致被退學生因無學校可入而失學等因素,給鄭華熾寫信,建議北大教務會議容許不及格的學生留校察看一學期,使他們有奮發振作以及補救的機會。

胡適對於此事的處理,既體現了他對學生求學機會的珍惜和愛護,也體現了他尊重北大教務會議的民主作風。

這一年五四前夕,胡適應邀出席北大學生“五四籌備會”舉行的紀念活動,作《五四新思潮運動的意義》的演講,隨後根據演講大意寫成《五四的第二十八週年》一文,發表在5月4日出版的《大公報上》。胡適在文中首先對五四運動的經過作了介紹,引用了孫中山對五四運動的評價。文章最後指出:“我們在二十八年後紀念五四,也不能不仔細想想我們今日是否已‘收革命之功’,是否還‘必有賴於思想之變化’”。

胡適執掌北大後,對於北大和整個國家教育的發展都有很多設想和計劃,自己也準備用數年的時間來使北大有所成就,並由此帶動全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然而,隨着國內局勢的演變,國民黨政府江河日下,國內矛盾不斷激化,胡適很多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教育和學術之外的事情。他一方面被迫處理不斷髮生的學.潮,一方面又不得不參與一些政治活動。此外,在此時期蔣介石還幾次想拉胡適參政,胡適不得不想辦法再三推辭。

1947年5月,全國通貨膨脹非常厲害,物價飛漲。大多數公職人員、教職員工吃飯都成了問題,北大也不例外。胡適親身感受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北大秘書長給胡適算了一筆帳,胡適1946年8月剛到北平時,每月工資28萬法幣,摺合美金100美元,到了1947年4月,每月工資是100萬法幣,摺合美金只有35美元了,每天只有1美元多一點。胡適說:“這點錢全家吃飯都不夠。”他給美國友人徐公肅、唐世英寫信說“現在我成爲貧士了”。在美國的趙元任夫婦聽說胡適薪水這麼少,專門託人從美國給胡適帶來了200美金,補助他家用。連胡適都這樣,北大的教授就更苦了。

對胡適刺激最大的是,在他主持北大教授會討論北大未來的發展時,向達教授氣憤地說:“我每天愁的是明天吃什麼,哪有心情想北大十年、二十年的發展。這樣下去,我們都要死光了。”由於教育經費短缺,教職員生活不下去,胡適感到在北大很難幹下去,他曾給朱家驊寫信請求辭職,朱堅決挽留,他才又勉強幹下去。

在這樣的形勢下,上海、南京幾個大學和北大、清華大學的學生髮起了反飢餓、反內戰運動,要求增加教育經費,提高教職員待遇,這不能不使胡適處在兩難的境地。一方面知道學生反飢餓運動有深刻的社會、政治原因,不能阻止;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考慮國民黨政府的立場,必須維護好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他曾向北平國民黨當局建議,對學生的反飢餓運動不要採取鎮壓的辦法,要和緩處理。他對北大學生則竭力勸說:“我對你們的要求同情,但希望不要耽誤學業。”

5月19日,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召集平津兩地院校校長及教授開茶話會,胡適在會上發言,他說,中國的現狀,不但青年人不滿,中年人也不滿。認爲凡是在政治不能令人滿意的時候,提倡政治改革的責任,一定落在青年肩頭。胡適主張,應該給予青年人合理的自由。但胡適在當天接受記者採訪時,仍然堅持一貫的主張,認爲罷課不能解決政治問題,實際上是最愚笨而最不易收效的武器,因爲罷課的結果,受損失的是學生自己。

1947年5月20日,寧(南京)、滬(上海)、蘇(蘇州)、杭(杭州)16個專科以上學校的5000餘名學生到南京中央大學會合後,衝破國民黨憲警的阻攔,舉行“挽救教育危機聯合大遊行”。在珠江路口,遊行隊伍遭到憲警的水龍噴射和棍棒、皮鞭的毆打,19人受重傷,90餘人受輕傷,20餘人被逮捕。這便是五二〇血案。

同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的7000餘名學生從北京大學出發,進行持續五個多小時的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天津的大、中學生也進行了反飢餓、反內戰遊行。這一運動迅速席捲武漢、重慶、廣州、長沙、昆明、福州、南昌、桂林、濟南、開封、瀋陽等60多個大中城市。社會各界以及上層愛國民主人士,也以各種形式支持和援助學生運動。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國民黨政府不得不釋放全體被捕學生。

繼“五二〇”遊行之後,學生又接着罷課幾天,延續到了5月23日。

胡適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說:“反飢餓、反內戰是你們對現實不滿的反映,但長期罷課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繼續罷課會發生更大問題,希望同學早日復課。”

當時有一部分激進的同學,通過華北學聯向全國各大學號召在6月2日發動更大規模的全國罷課、罷教、罷工、罷市運動。國民黨政府非常震驚,通令全國各地嚴加防範,武力鎮壓。面對這一形勢,胡適非常焦慮,怕在這一天發生流血事件。

他向北大學生自治會建議:“你們在6月2日那一天千萬不要出去遊行。”這一天,北平的專科以上院校大門都佈滿了軍警,北大校門口堆起了沙包、鐵絲網,架設起機關槍,裝甲車在校園四周行駛,如臨大敵。這一天,華北學聯和北大自治會決定不上街遊行,改在校內民主廣場舉行紀念民主烈士聞一多等人的追悼會,請胡適、周炳琳、錢端升、楊西夢等教授到會講話。

胡適出席並作講話,他的講話中有這樣一段話:“政治腐敗,而又沒有人出來進行改革的時候,這一改革的責任就落在學生身上了,中外歷史皆是如此。這次你們發起的反飢餓、反內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你們很有理智,很有秩序,能收能放,今天你們決定不遊行,就是很理智的行動。”

WWW ¸тт kan ¸C〇

他的講話獲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第二天北大就正常復課了,北平也沒有發生大的流血事件。

1948年8月,國民黨北平當局受上峰指令,要在全市大專學校逮捕所謂鬧事學生。

8月19日清晨,北平11所專科以上院校都受到軍警的包圍,報紙上二次公佈了名單,要上了名單的學生到特刑庭報到,不去者一律由軍警進校捕人。

上了名單的324名學生,都是各校學生運動的骨幹,其中北大最多,有93人。

北大學生自治會當即決定,把上了名單的同學迅速秘密送離北大。

19、20、21日這三天,北平有10所大專院校,國民黨軍警都進校進行了搜查逮捕,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也不例外,唯獨北大還沒有軍警進校捕學生。

北大學生自治會開會進行研究,認爲這是因爲胡適知名度高,北平當局一時不敢貿然行事。自治會當即決定,立即組織同學向胡適請願,請他出面交涉,阻擋軍警進校捕人,保衛北大尊嚴。

8月21日下午,200個同學組成了請願隊,從沙灘出發,打着小旗,高呼口號“反對軍警進北大捕人”、“擁護胡校長保護北大尊嚴”,然後進了胡適住宅的院子裡。

當時胡適很驚惶,臉都變色了,不知同學們要對他幹什麼。他連忙走出房子,請自治會代表進屋談話。當聽到自治會代表向他提出的要求後,情緒慢慢穩定下來。

他說:“我可以接受你們的要求,但有一個條件,凡上了名單的同學都要離開北大。”

請願隊離開胡適住所不久,北大訓導處貼出了一個佈告,要求上了名單的學生一律離開北大。

8月22日上午,訓導長賀麟到三院、西齋、紅樓、灰樓的學生宿舍查看了一番。

8月23日,胡適給北平警備司令部陳繼承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北平特刑庭要傳訊的北大學生,經賀麟訓導長查看,全校遍覓不見一人。”

24日上午11時,北大各個校門的軍警就都撤走了,同學們紛紛涌向民主廣場,高興地互相握手,高唱《團結就是力量》和《光明贊》慶祝勝利。

這次胡適出面,成功阻擋了軍警進校捕人,保護了北大的尊嚴,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進步學生。對於胡適這樣的當局任命的校長,能做到這樣並非易事。

第66章 機會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56章 禍從口出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87章 吳祿貞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439章 進德會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34章 自保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3章 志得意滿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50章 過街老鼠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88章 大通起義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247章 外逃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61章 張作霖第106章 小德張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81章 戰漢陽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410章 會考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150章 復古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23章 離開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23章 孫袁會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10章 戰與和第8章 約定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3章 志得意滿第429章 辭職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14章 平定政變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39章 進德會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610章 關於陳垣
第66章 機會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476章 成爲無神論者第56章 禍從口出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87章 吳祿貞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52章 段芝貴賄買高位第439章 進德會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34章 自保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3章 志得意滿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50章 過街老鼠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88章 大通起義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527章 呼籲大學開女禁第247章 外逃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61章 張作霖第106章 小德張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81章 戰漢陽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410章 會考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150章 復古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23章 離開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123章 孫袁會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10章 戰與和第8章 約定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3章 志得意滿第429章 辭職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109章 加封一等候爵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14章 平定政變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439章 進德會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610章 關於陳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