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進德會

蔡元培從法國歸來,一踏上故土撲面而來的便是腐敗之風。他痛心地目睹了江浙一帶,在教育、實業各界有頭有臉之人,無不以嫖賭相應酬。

來京城之前,他已聞聽,北京大學的學生,是京師大學堂“老爺”式學生的繼承者,具有科舉時代遺留下來的劣根性。他們多數人對學問沒有興趣,以大學爲升官發財之階梯,視兼任教師的政府官員爲今後的靠山。學校之外,則放蕩冶遊。

因此而對於北大的腐敗,他是已經有了思想準備的。

當了校長深入瞭解後,則越發觸目驚心。堂堂國家最高學府內,竟有烏七八糟的“探豔團”、“賭窟”等名目繁多的所在。不少師生熱衷於打牌聽戲捧坤角,致使學校成爲“浮豔劇評花叢趣事之策源地”。尤其使他不可思議的是,“往昔昏濁之世,必有一部分之清流,與敝俗奮鬥……而今則衆濁獨清之士,亦且踽踽獨行,不敢集同志以矯末俗,洵古今未有之現象。”

整飭北京大學的風紀,改變這所大學在社會上的腐敗形象,是蔡元培出任校長之初就已經確定了的目標。

蔡元培認爲,第一要改革的,是學生的觀念。

他到北大後第一次演說中,曾向學生提出三點要求:

一、抱定宗旨。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機構。諸位須抱宗宗旨,爲求學而來。入法科的,不爲做官。入商科的,不爲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

二、砥礪德行。如今北京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諸位作爲大學生,應束身自愛,以身作則,力矯頹俗,品行不可以不謹嚴。

三、敬愛師友。教員的教授,職員的任務,都是爲使諸位求學的便利,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同學之間,自應互相親愛,收切磋之效,不僅開誠佈公,更應道義相勉。

可以看到,蔡元培這裡提出的三點,便是圍繞着轉變學生的觀念展開的。

爲了轉變學生的觀念,他在日常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在校長任上近一年後,在用人問題初步得以解決,校內的學術風氣基本確定後,他便下決心整頓學校的風紀。

病重需要下重藥,蔡元培整頓學校的風紀出的重拳是發起組織北大“進德會”。

1918年1月19日,《北京大學日刊》發表了蔡元培的撰寫的《北京大學進德會旨趣書》。

蔡元培在文中言道:“……今人恆言:西方尚公德,而東方尚私德;又以爲能盡公德,則私德之出入,不足措意,是誤會也。吾人既爲社會之一分子,分子之腐敗,不能無影響於全體。如疾症然,其傳染之廣,往往出人意表。昔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司馬遷曰:“夏之亡也以妹喜,殷之亡也以妲己。”子反湎於酒,而楚軍以敗;拿破崙惑於色,而普魯士之軍國主義以萌。

“私德不修,禍及社會,諸如此類,不可勝數。又如吾國五六年來,政治界、實業界之腐敗,達於極端。而禍變紛乘,浸至亡國者,寧非由於少數當局驕奢淫佚之餘,不得已而出奇策以自救,遂不惜以國家爲犧牲與?《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勿以小善爲無益而弗爲也;勿以小惡爲無傷而爲之。’鄙人二十年前,鑑於吾國談社會主義者之因以自便,名爲提倡,實增阻力,因言‘惟於交際之間一介不苟者,夫然後可以言共產;又惟男女之間一毫不苟者,夫然後可以言廢婚姻。’正此意也……

“民國元年,汪精衛諸君,發起進德會於上海。會員別爲三等:持不賭、不嫖、不娶妾三戒者,爲甲等會員;加以不作官吏、不吸菸、不飲酒三戒,爲乙等員;又加以不作議員、不食肉,爲丙等會員。當時論者頗以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二條爲疑。然題名入會爲甲等會員者踵相接矣。未幾,鄙人以事由海道北行,同行者三十餘人,李、汪二君亦與焉。舟中或提議進德會事,自李、汪二君外,同行者率皆當時之官吏若議員,羣以官吏、議員兩戒爲不便,乃去此兩戒,別組一會,即以同舟之三十餘人爲發起人,而宋遯初君提議名爲“六不會”,衆贊成之。

“又同時發起一“社會改良會”,所揭著者凡三十六條,第一曰不狎妓,第二曰不置婢妾,第十九曰不賭博,第二十九條曰戒除傷生耗財之嗜好,猶六不會意也。其後爲政潮所激盪,“六不會”若“社會改良會”之發起人,次第星散,未及進行;而進德會之新分子,則間見於上海之報紙焉……”

隨後,校方向師生們散發了參加“進德會”的志願書,一時間,一股“進德”之風迅速吹拂在北大校園之中。

蔡元培發起組織“進德會”的理念是:“吾人既爲社會之一分子,分子之腐敗,不能無影響於全體,如疾疫然。其傳染之廣,往往出人意表”。“私德不修,禍及社會”。要努力“進德”,以與社會之濁流作鬥爭。

蔡元培將“進德會”的等第分爲三種:

甲種會員:不嫖,不賭,不納妾。三戒。

乙種會員:不嫖,不賭,不納妾,不做官吏,不做議員。五戒。

丙種會員:不嫖,不賭,不納妾,不做官吏,不做議員,不吸菸,不飲酒,不食肉。八戒。

入會會員註冊申報爲某種會員,公諸《北京大學日刊》,不咎既往。該會成立後公定罰章。

蔡元培指出,入會的效用有三:一,可以繩己;二,可以謝人;三,可以止謗。他感慨於“北大之被謗久矣,而止謗莫如自脩”。他說:“今以本會爲保障,苟人人能守會約,則謗因既滅,不弭謗而自弭。”

後來,“進德會”還發布了關於八條戒律之界說。

一,不嫖。凡褻視他人之人格,以供玩弄者,皆認爲嫖。

二,不賭。凡以錢或錢之代替品爲輸贏之遊戲,皆認爲賭。

三,不納妾。凡有妻再婚者,無論用何名稱,皆認爲納妾。

四,不做官吏。凡受政府任命而從事於行政司法者爲官吏,但本其學說從事於教育學術實業者,不在此限。

五,不做議員。以國會,省議會,縣議會議員爲限。

六,不飲酒。中西各酒以及普通藥酒皆爲酒。

七,不吸菸。中西各種煙及鴉片,與代鴉片之嗎啡針,皆以煙論。

八,不食肉。動物材料除乳卵外,皆爲肉食。

後三條中,其治病必需之品不在此限。

該會成立三個月,報名者踊躍,會員(含本校教職員與學生)共計461人。其中,李大釗等甲種會員332人;蔡元培等乙種會員105人;李煜瀛等丙種會員24人。此外還有校外會員若干人。

爲了健全組織,經過通訊評選,蔡元培爲會長,李大釗、李煜瀛、陳大齊、錢玄同、胡適、陳漢章、馬寅初、康白情等三十餘人爲糾察員。

文科學長陳獨秀、工科學長溫宗禹、理科學長夏元瑮、法科學長王建祖和沈尹默、傅斯年、羅家倫、陳寶鍔、高日採等知名教授被推舉爲“進德會”的評議員。

“進德會”成立之消息不脛而走,爲海內外時人所傳誦。不僅京滬新聞媒體轉載該會宣言並作評論,日本東京《日支時論》第四卷第二號也譯載該會宣言,並冠以引言,稱讚蔡元培先生爲“一代碩學及德望家,素爲人之所知,今觀此趣意書,不特可知中國有識者階級之社會道德觀,及對於社會改良之意見,並亦可藉以知中國之一面也”。

日本東京“廓清會”的會刊《廓清》第八卷第三號還介紹了“進德會”甲乙丙三種戒規之內容,稱該會爲“中國對於現代道德及政治上自覺之一機運,且由北大校長所發起,其意義更深遠”。

有人說,這“深遠”使人聯想起北大人多不願做官,這是否也是傳承“進德會”之遺風餘韻呢?

蔡元培主張私德修養應取積極態度。

他說:“進德之名非謂能守會規即爲有德。德者積極進行之事,而本會條件皆消極之事,非謂即以是爲德,乃謂入德者當有此戒律。”

遵守戒律是入進德會所必需的,但不夠,還要積極進行,增添新內容,弘揚真、善、美。

蔡元培律己嚴而待人寬。對進德會戒律,他主張審覈會員申請,“不咎既往”。就是說申請者如果以前有違犯戒律的行爲,只要以後不犯,就不要追究,仍可入會。這方面的一個突出例證就是某知名教授當時已納妾,仍申請入會,並以44 票當選糾察員。

蔡元培這種不咎既往的態度,給不少有過違戒行爲而又希望擇善而從者,開了一扇門戶。有助於人們放下包袱,積極向上,增強了道德修養的風氣。

不過對已入進德會而違犯戒律者,是要受罰的。但在這方面執行起來比較難,蔡元培就曾面臨困境。

比如,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以152 票當選爲進德會評議員,名高責重,後來卻鬼迷心竅,走進了八大胡同,被人舉報告發。

蔡元培對陳獨秀十分倚重,曾聯手對北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接到告發,又如何處理呢?既要面對執行進德會的戒律,又要面對文科學長的去留,實在是抉擇兩難。

且告發者不是一人,而是幾位舊派重量級人物,堅決反對新文化。他們既已抓住倡導新文化的領軍人物的“辮子”,豈能輕易放過。

1919 年2 月26 日夜,蔡元培和北大教授馬夷初、沈尹默、湯爾和等,商議如何處理文科學長陳獨秀,並研究醞釀北大內部體制改革。

在校長蔡元培的主導下,北大評議會議最終決議從本學期起由文、理科開始廢除學長制,並呈報教育部,報備,文、理兩科實行合併,不設學長,另設置一教務長統領之。

並報告各門教授會已於8日開會,選舉經濟教授會主任馬寅初爲教務長,行使原文、理兩科學長職權。

這樣,文科學長也就不露痕跡、合情合理地出了局、下了臺,蔡元培也避免了面對舊派問責之尷尬。這足見蔡元培做人的寬厚,也有高明的領導應對能力。

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157章 禁賭第511章 完婚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45章 張毒菌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486章 學寫詩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95章 打破僵局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39章 全力追剿第90章 汪袁配合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25章 找事做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20章 心機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23章 孫袁會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10章 會考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398章 張瘋子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37章 涉外事件第90章 汪袁配合第90章 汪袁配合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20章 心機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3章 科舉之路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14章 平定政變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609章 考據癖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336章 張瑞璣
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157章 禁賭第511章 完婚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45章 張毒菌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486章 學寫詩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95章 打破僵局第370章 孫中山力主北伐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39章 全力追剿第90章 汪袁配合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25章 找事做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20章 心機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23章 孫袁會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410章 會考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398章 張瘋子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37章 涉外事件第90章 汪袁配合第90章 汪袁配合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27章 這不是和平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397章 改稱大元帥第20章 心機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3章 科舉之路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395章 話分兩頭第14章 平定政變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438章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272章 張勳復辟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609章 考據癖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458章 講義費風波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07章 攻閩之戰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336章 張瑞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