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

樑士詒在袁世凱時代,可算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想不到在吳秀才面前,卻如此不堪一擊。他於一九二二年一月十日以個人名義發表通電,就此事原委再度說明。

電雲:“膠濟路案爲吾國今日最要之問題,亦爲國民所最注目之一事。士詒不敏,忝總國務,自當熟權利害,挈較重輕,期以尊重輿情,解決懸案。乃旬日以來,流言迭起,誤會滋多,自愧誠信未孚,深以隕越爲懼,今敢有最懇實之言,佈告於羣衆者:(一)士詒向未主張及允許何人借日本款,以贖回膠濟鐵路。(二)士詒及國務院向未因膠濟路事發過何項訓電與三代表。(三)士詒向未主張及允許何人將魯案移至北京交涉。(四)膠濟路事始終仍系三代表照原議在華盛頓商議,並無在北京直接談判之事。總之詒雖不才,惟事實所關,詎容誣衊。

“國民如爲徵信計,可電詢三代表曾否接到國務總理,或外交部,或樑某個人之電,囑其借用日款及改在北京交涉。如有此事,則士詒受責何辭!否則,以感情之衝動,供他人利用,爲事實之犧牲,牽動政潮,貽誤大局,徒爲忌我者所笑,愛我者所悲;逮真相判明,業已噬臍無及,則誤國之責,必有任之者,而恐非士詒也。現距華會閉幕不過數日,已至最後奮鬥之期,若非內外一心,急起直追,勢必無及。迭接三代表報告,知三代表及英美兩方已表明謠諑之虛誣,知我並無改變前議及移地交涉之事,英美調人已重事接洽。惟事鉅期迫,非有真正後盾,三代表亦莫由奏功,今將士詒個人對於此事之希望,略陳兩項於下:(一)堅持立刻贖回辦法,由政.府及國民速即籌集現款,以備交付。(二)依上項辦法,膠濟路即應完全收回,無須附帶條件,其用人等項,即無庸議。

“此爲最簡單直捷之方法,果使我同胞堅持定見,萬衆一心,雖當捉襟見肘之時,必有集腋成裘之望,表示我四萬萬人羣策羣力,即在此日。詒雖駑庸,誓當破釜沉舟,毀家紓難,力圖共濟!以棉力所及,盡當擔任籌措國內款項三百萬元,以爲倡始。人之慾善,誰不如我!僅本外交公開之原理,借徵公衆意思之從違。士詒對於此案,決以民意爲依歸。前此各方指摘之言,不特無所容心,且當引爲爭論。惟冀全國一致,渡此難關,免失友邦期望之殷,用樹政治刷新之礎,庶國際地位,國內形勢,尚有增進挽回之一日。士詒即以此電爲徵求全國公意之方,亦正我國民試驗外交能力之日。邦人君子,幸有以教之!”

從這通電來看,似乎樑士詒確是被誣。但世上有些人,有些事是辨不清的。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人家爲的是搞垮你,並不是想搞清楚真相如何。

一月十二日,早已成爲熱點人物的吳佩孚,再發通電。

電曰:“天降喪亂,蟊竊內訌,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樑士詒以洪憲罪魁,幸逃顯戮,營私結黨,盜賊揆席,虺蛇爲心,燕隼巢幕,奴性不泯,媚骨天成,甫入閣門,首以市政督辦畀諸國賊陸宗輿,以市政所屬建築財產,抵押日本,借款一千萬元,供其登臺之用。以賣國成績最優之曹汝霖爲實業專使,實行其葵心向日政策,以資熟手。更用賭魁張弧之謀,以鹽稅作抵,發行九千萬公債,以二千萬還日本借與邊防軍之款,以五千萬還國內銀行,此債票係一種定時有價證券,票收期內,款取將來,彼從此可自由操縱國內銀行,而制其死命。

“借日款贖還膠濟路,各部總長均極反對,獨樑、葉、張弧,不以爲然。蓋樑與日使交涉,欲以膠濟路表面還中國,實際將債票完全押與日本銀行,名爲交路,實則仍在日手,華會代表來電,反對北京與日使直接交涉,而樑則扣電不發,以破壞我華會代表之勢力,使英美各友邦,愛莫能助。綜觀其登臺十日,賣國成績已如斯卓著,設令其長此尸位,吾國尚有寸土乎?吾民尚有噍類乎?燕啄皇孫,漢祚將盡,斯人不去,國不得安,倘再戀棧貽羞,可謂顏之孔厚。請問今日之國民,孰認賣國之內閣!”

樑士詒這頂洪憲罪魁的罪名已是鐵案,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樑那麼有才智和見識的人,踏入洪憲稱帝的泥潭,一輩子都無法拔腿,實在是叫人嘆息。人常說打人別打臉,罵人別揭短。而這吳秀才劍走偏鋒,哪壺不開提哪壺。

十五日,吳佩孚似乎在痛打落水狗,電樑士詒迫其下野。

電雲:“魯案關係國家存亡,全國士民抵死挽救,鄙人本諸公意,不獲已而迭次通電,迫於鄉國情切,對公不免有煩激過當之語。乃公不以逆耳見責,反以聞過則喜,更許鄙人爲直諒之友,休休有容,誠不愧相國風度。鄙人樸野不文,不禁有褻瀆之感。公之元電,心平氣和,尤不能不嘆爲涵養過人。赫赫總揆,民具爾瞻。魯案經過,事實具在,華盛頓之惡耗,是否子虛?僑民之呼號,是否訛傳?三代表之訓令,是否捏造?餘、蔣二代表之來電,是否厚誣?政.府鹽務九千萬之借款,是否並無其事?我公既皆以流言視之,愛公者亦當以流言視之。

“惟鄙人亦愛公者之一,敢進最後之忠告。世界各國通例,凡內閣爲人民不信任者,即自請辭職,以謝國人。公夙澹泊,尤重廉恥,疆吏既不見諒。國人又不相容,公非皇皇熱中者流,何必戀棧貽羞,開罪疆吏國人!易曰:‘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公應迅速下野,以明心地坦白。前途正遠,來日方長,去後留思,東山再起,又何惜爭此一時虛權,而蒙他日之實禍耶?笑罵任他笑罵,好官自我爲之。以公明哲,諒不出此。承許諒直,敢進諍言。天寒歲暮,諸希自愛!”

樑士詒究竟有沒有面允日使直接談判和允借日款,算是歷史上的一大謎團,按常理分析,他沒有理由做這樣的事。如果事實如此,樑士詒卻是蒙不白之冤。

話又說回來,當時的中國政.府,急需要錢,不管是誰家的錢,得能借到算。一個搖搖欲墜,支離破碎的政.府,沒有可靠的抵押,和誰能借到錢?就算是能借到日本人的錢,也是樑的能耐。

但是,大勢不好,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都被吳秀才佔去。樑則只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

樑士詒的後臺張作霖雖然極力爲樑辯護,但張哪有吳秀才的本事,可謂有勁使不上。

在此期間,他曾發電報給徐世昌,幫樑說話。

電曰: “……作霖上次到京,隨曹使之後,促成內閣,誠以華會關頭,內閣一日不成,國本一日不固,故勉爲贊襄,乃以膠濟問題樑內閣甫經宣佈進行,而吳使竟不加諒解,肆意譏彈,歌日通電,其措詞是否失當,姑不具論,或亦因愛國熱忱,迫而出此,亦未可知。惟若不問是非,輒加攻擊,試問當局者將何所措手?國事何望?應請主持正論,宣佈國人,俾當局者得以從容展布,克竟全功。……”

但徐世昌也是無可奈何。

吳佩孚不僅針對樑士詒,而且不放過其副手葉恭綽。

吳於一月九日發出通電,反對交通部用日本技師和日本電料,架設滬、寧、漢長途電話。

搞得交通總長葉恭綽措手不及,忙於十日通電說明原委。

電雲:“讀吳巡閱使佳日通電,殊深詫異!查交部所擬滬、寧、漢長途電話辦法,系民國八年所定,並非恭綽任內經手。恭綽視事方及半月,諸務倥傯,未暇過問此事,更未由催促進行,特此聲明,以免誤會。至原電措辭,未及尊重彼此人格,殊爲可惜,怒不致辯,統希鑑察!”

一月十九日吳佩孚領銜,江蘇、江西、湖北、山東、河南、陝西六省督軍省長列名,電請免樑士詒內閣總理。

徐世昌接到這通電報即親批“交院”二字。

照理攻擊國務院總理的電報,總統只可以存檔,不應批交總理,這一批,等於暗示不支持樑閣。

樑士詒是何等聰明之人,便持該電謁徐世昌面請辭職。

當着徐的面,樑發了一通牢騷,覺得外人不知內情沒有辦法,徐在這個時候也跟着起鬨,不免太傷人。

徐則唯唯諾諾,毫無明朗表示,於是樑士詒乃面請辭職,憤然離開總統府。

北洋時代的“電報戰”是當時一大特色,起草電報的都是寫文章的高手。吳佩孚一個接一個的電報倒閣。有人也跟着湊熱鬧,蹭吳的熱點。田中玉、蕭耀南、齊燮元、陳光遠、趙倜、馮玉祥都發通電與吳佩孚相呼應。

直系領袖曹錕沒有討樑的通電,但是,別人都認爲他的得力下屬吳的態度就代表他,他發不發電沒有關係。

最妙的是山東第一混成旅旅長張克瑤發表了一篇“討樑士詒檄”,通篇套用“討武則天檄”,使人讀完爲之忍俊不禁。

樑士詒卻表現出相國風度,他的中國書讀得很通,當然瞭解中國人所稱的相國胸懷,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有容則大”。所以他對各式各樣討伐他的檄文都逆來順受。他稱吳佩孚爲“吾國之一奇男子”,又說“自己生平好交直諒之友,爭論敢不拜嘉”。吳佩孚針對他這風度,譏笑他是“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爲之”。

吳佩孚這時真是旭日東昇,天之驕子,三年前他猛攻龔心湛內閣,龔閣因之垮臺,是對皖系作戰的先聲。現在他猛攻樑士詒內閣,樑也搖搖欲墜,這次是他對奉系宣戰的前奏。在這前奏曲中吳佩孚一直抓住上風,他的電報戰有聲有色,人人叫好,而張作霖卻只有招架之功,拿了難題做不出好文章來,僅僅以私人名義勸樑士詒鼓起勇氣來,不要灰心。

樑士詒辭職,徐世昌只批了准假,樑也想看一個時期,所以半推半就地請假到天津去。徐世昌當時想請北洋元老王士珍組閣,王自然敬謝不敏,王士珍在北洋老將薑桂題去世後,曾由北京政.府派爲德威上將軍,管理將軍府事務,他本來一直住在正定,不常到北京這個是非之地,由於兼理將軍府事務,所以纔到北京來的。

外交總長顏惠慶奉派第二次代理國務總理。因爲樑士詒並未辭職,名義上仍是樑內閣,所以顏惠慶這次的“代揆”在性質上和第一次不同。他表示仍和上次一樣,爲了避免無政.府狀態,所以不得不接受這個任務,同時他宣稱代理閣揆之期到華盛頓會議閉幕之日爲止。

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31章 戊戌變法第30章 朋友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89章 出師未捷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482章 離開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398章 張瘋子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106章 小德張第428章 大學令第36章 署理山東第429章 辭職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289章 內鬥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34章 較量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58章 離開老巢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150章 復古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3章 離開第18章 好景難長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593章 千秋功罪
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538章 光榮同樣屬於胡適第50章 過街老鼠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31章 戊戌變法第30章 朋友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461章 國內的政治形勢轉折之時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42章 倒黎大潮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267章 改組內閣第583章 禍不單行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73章 在家上任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22章 大事不妙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318章 選舉副總統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89章 出師未捷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482章 離開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472章 永遠活着第420章 加入暗殺團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435章 就職演說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398章 張瘋子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106章 小德張第428章 大學令第36章 署理山東第429章 辭職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289章 內鬥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34章 較量第358章 談錢傷感情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334章 南北雙方的第二次和談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58章 離開老巢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92章 三晉大地的風雲第150章 復古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23章 離開第18章 好景難長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593章 千秋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