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出師未捷

何遂想到山西軍就要抵達石家莊,便問吳祿貞:“大帥,山西隊伍要來了。給你加派一個警衛營吧。”

“不必了!”吳祿貞哂然說道,“不必管我,你帶着馬營長替我去犒賞山西人,說我明天就見他們。”

何遂領命退下。

吳祿貞正要批閱公文,心腹瞿壽程來見,對吳祿貞說道:“請大帥容我說一句。”

吳祿貞知道瞿壽程有大事,點點頭。

“剛纔,元柏香告訴我,有人要刺殺大帥,請求大帥更換衛兵,早作準備!”

“換衛兵?”吳祿貞有些煩了,“你的意思是馬蕙田會殺我?”

“大帥,你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小心爲上啊!”瞿壽程在堅持。

吳祿貞擺擺手,“把馬蕙田給我叫來!我要當面問他!”

功夫不大,馬蕙田進到屋內。

“聽說你要殺我嗎?”吳祿貞問,言罷,扔給馬蕙田一把槍,“現在就開槍吧!”

馬蕙田嚇得魂飛魄散,慌忙跪下,“統制待我如再生父母!我天大的膽子,也不敢!不敢!”一邊說,一邊以頭撞地,血流滿面。

吳祿貞看看瞿壽程,瞿壽程無語。

吳對馬蕙田說道:“呵呵,量你也沒這個膽子。站起來,去吧!”

然後,吳祿貞令瞿壽程退下。

晚上十點多,山西軍第一營來到石家莊,駐紮在郊外。

馬蕙田陪着何遂去勞軍,半路上,馬蕙田對何遂說:“統制向我專門介紹過你,今後,還請何大哥多多指教!”

何遂見他相貌忠厚,放下心,微笑地說:“吳統制很器重你,今天本來要加派警衛,都統說你很可靠,所以,纔沒有加派警衛,你可要忠心盡責啊!”

馬蕙田心中幽然一驚,忙賠笑說:“多謝何兄指教!”

午夜時分,吳祿貞召開秘密會議,向主要將領宣佈,他與閻錫山聯手,決定起義。

會同灤州的張紹曾一起,三路大軍進攻北京。起義時間定爲十一月七日,明天一早,全軍開拔,向北京挺進。

會上,給衆將發放起義標誌,即白布臂箍,纏在左臂,以作起義軍標誌。並嚴明紀律,違令者格殺勿論。

散會後,衆將回歸各營,緊張準備。

吳祿貞回到車站辦公室的住處,剛坐下不久,陳其採求見。

吳祿貞準見,兩人一見面,吳說:“你是濤貝勒(載濤)派來監視我行動的吧。”

陳其採當然不會承認,“軍諮府無事可辦,老兄要開赴三晉,我願意追隨左右,同建一番功業。兄乃一代豪傑,何必多疑啊!”

陳其採所以說吳祿貞帶領的北洋六鎮開赴三晉,是因爲吳部公開的旗號,是去山西剿滅所謂的亂黨。

吳祿貞哈哈大笑,就與陳其採暢談很久。陳其採辭別時,已經是凌晨時分。

送走陳其採,吳祿貞便披上大衣,明天兵發北京,他開始審閱發給張紹曾的電報。

吳祿貞的客廳門外有一個小院子。

凌晨二點,馬蕙田、參謀夏文榮、隊官吳雲章、排長苗得林四人突然走進屋中。

“給大帥賀喜!”說着話,馬蕙田猛然拔槍,向吳祿貞射擊。

幾個人的突然出現,吳祿貞馬上警覺,他情知不好,已經有所準備。一手拉出槍,從窗口一躍而出,衝到小院裡。

馬蕙田等人見狀,猛撲到小院中,見吳祿貞正在翻牆,四人便舉槍齊射。

吳祿貞腿部中彈,跌落而下,起身拼死反擊。馬蕙田四人彈盡,跑出大門。

吳祿貞奮起,舉槍追出大門,萬萬沒想到,門外有伏兵。頓時,槍彈如雨,可憐一代英雄,死於亂槍之中。

馬蕙田割下吳祿貞首級,衆人殺回吳祿貞的車站辦公室,殺死吳祿貞的副官周符麟、張世膺。

事畢,馬蕙田等人撤到吳鴻昌營內。

原來,吳鴻昌是袁世凱的嫡系老部下。周符麟被吳祿貞撤職,投靠了吳鴻昌。

馬蕙田和周符麟是同鄉,馬蕙田喜歡嫖.妓和賭博,欠下鉅額賭債,個人無力償還。周符麟得知這一情況後,答應用三萬銀元的酬勞,換取吳祿貞的人頭。

現在的北洋軍紀律已經非常敗壞,和袁世凱小站練兵時的那隻隊伍相比,有天壤之別。周符麟就是因爲無惡不做,犯在吳祿貞手裡,而被吳祿貞撤職的。

馬蕙田見利忘恩,竟然一口答應。陳其採星夜造訪吳祿貞,是爲了探知吳祿貞虛實。陳其採離開不久,馬蕙田就開始行動。

瞿壽程事先通報預警,情報來自馬隊司令元柏香。十一月六日晚,元柏香和於文泰相遇,於文泰是馬蕙田營裡的排長,獲知刺殺陰謀。

於文泰和元柏香是結盟兄弟,便秘告元柏香:“今晚,馬蕙田要殺吳統制,你們早作準備,速換衛兵。如辦不到,消息一露,我命難保!”

元柏香大驚,跑到司令部,吳祿貞不在,見瞿壽程在,急忙報警。瞿壽程待吳祿貞回來,趕緊稟報。吳祿貞不信,失去了最後一線生機。

而何遂在犒賞晉軍路上,無意間吐露了吳祿貞身邊缺少警衛的信息,讓馬蕙田獲知刺殺的最好時機。於是,大戰在即,吳祿貞卻死於非命!

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吳祿貞的被害,致使十一月七日的起義最終流產。

吳祿貞的被害也一直是個謎。

一種意見,是清皇室主使周符麟、馬步周暗殺了吳祿貞。

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爲,清廷對握有兵權的袁世凱甚感恐慌,因而起用反袁的吳祿貞爲第六鎮統制,想以此來實現以吳制袁的目的。

武昌起義後,吳祿貞聯合革命黨,屯兵威脅京師,這是清廷始料不及的,所以清皇室要派人暗殺吳祿貞。

楊玉如著的《辛亥革命先著記》就說:“清廷以祿貞行動威脅清廷,遙助革命黨 ,深加痛恨和恐懼。奈當時軍威已替,又不敢顯示其非,明正其罪,恐致激變,只得用二三權臣卑劣之計,密購綠林賊盜往石家莊將吳祿貞刺死。”

張難先所著《湖北革命知之錄》也說:“軍諮府大臣載濤,知馬步周、周符麟與吳祿貞有隙,就秘密將他二人叫到北京,許以二萬兩銀子,並許將來保他們升官,教他們刺殺祿貞。”

羅正偉編的《灤州革命先烈事略》則認爲是:“良弼知祿貞有異,乃重賄啖其部下原第十二協統周符麟往刺之。”

吳祿貞是良弼一手提拔,當他知道自己一直是被吳祿貞所騙,便惱羞成怒。欲致對方於死地,是很正常的。

然而,當時的直隸總督陳夔龍在《夢蕉亭雜記》中說吳祿貞“爲項城(即袁世凱)遣人暗殺”。曾在袁世凱的親信隨從唐天喜家做過家庭教師的任芝銘在回憶錄中說:唐天喜告訴他,是袁世凱主使周符麟、馬步周暗殺吳祿貞的。

任芝銘認爲,北洋軍隊一向由袁世凱所控制,清政.府把吳祿貞安插在北洋六鎮中來抑制袁世凱,必然引起袁世凱的忌恨;況且吳祿貞一上臺就聯合革命勢力,截留清政.府運給袁軍的軍火列車,使袁世凱面臨南北革命軍夾擊的形勢。

所以唐天喜說:“老頭子(袁世凱)不止一次說要殺吳祿貞。”再說,清政.府大兵南下攻打革命軍去了,京畿空虛,怎麼敢加害重兵在握的吳祿貞。

張國淦編著的《辛亥革命史料》寫道,當時的軍諮府第二廳廳長馮耿光說:吳祿貞與載濤、良弼關係很好,他們曾多次密議剷除袁世凱的方法。

吳祿貞的存在,不僅對清廷是個嚴重威脅,對袁世凱也是個極大的障礙。清廷和袁世凱都有可能謀殺吳祿貞,因此以上兩種說法各有所據。

吳祿貞的參謀何遂卻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認爲是清**和袁世凱共同主謀暗殺了吳祿貞。

他說,軍諮府第三廳廳長陳其採是清廷所派,去石家莊監視吳祿貞的行動,周符麟則是受袁世凱指派。

周符麟到石家莊,召集部分軍官密謀暗殺事宜時,陳其採也參加了。馬步周就是被他們共同收買,去暗殺吳祿貞的。

段祺瑞的長子段宏業,事後還在何遂面前稱讚馬步周,說:“馬步周是英雄,夠朋友,他的行動省了不少的事。”

所以清廷派陳其採、袁世凱通過段祺瑞共同主使馬步周暗殺吳祿貞。

不管吳祿貞的被害是否與袁世凱有關,但他的死袁世凱肯定是最大的受益者。

北方的革命黨沒有統一的組織,吳祿貞被害後因失去“馬首”,而更加處於各行其是、各自爲政的狀態。

爲了有一個穩定的後方,袁世凱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利用汪精衛,對北方的革命黨的活動加以控制和壓制,以此爲南北議和創造好的條件;汪精衛也對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比如,其中之一就是發動那場所謂的十一月二十九日(農曆十月初九)北京起義。

這次北京起義最初的計劃是由袁世凱和汪精衛策劃,由袁世凱暗中運籌和指揮。爲了這次行動,袁世凱資助革命黨發動費五千二百元,另由津、京同盟會出二千八百元。

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4章 自保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5章 找事做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289章 內鬥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58章 離開老巢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486章 學寫詩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70章 呼聲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4章 肅貪治吏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343章 瀋陽和保定會議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04章 勸退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64章 燎原烈火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310章 戰與和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15章 挫折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411章 點翰林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34章 較量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398章 張瘋子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36章 署理山東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312章 安福國會
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34章 自保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5章 找事做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289章 內鬥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58章 離開老巢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486章 學寫詩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216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70章 呼聲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44章 肅貪治吏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343章 瀋陽和保定會議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59章 主持立憲和署理外務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04章 勸退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64章 燎原烈火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310章 戰與和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15章 挫折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411章 點翰林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34章 較量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398章 張瘋子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63章 請願大潮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36章 署理山東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312章 安福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