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嶽州攻防戰

護法聯軍在北軍可能進攻的方向進行防禦部署:平江、通城方向的防禦由湘軍劉建藩、李仲麟所部擔任;瀏陽至醴陵方向的防禦由粵軍馬濟部擔任;常德至益陽方向的防禦由桂軍林俊廷部擔任;嶽州至羊樓洞方向的防禦由湘桂軍主力部隊擔任。

聯軍在嶽州至羊樓洞約五十公里的防區內,佈設多道防禦地帶。

第一防禦地帶從新店、灘頭至趙李橋、羊樓洞以南,長約二十公里,由湘軍第一師(欠第一團)和獨立第三旅第五團防守。

第二防禦地帶設在羊樓司、廖平鋪鐵路兩側,由獨立第三旅之第六團和桂軍韋榮昌所部之一旅防守。

第三防禦地帶設在臨湘(今陸城)至桃林一線,由桂軍賁克昭旅和湘軍第一師之第一團防守。陸裕光所部一混成旅和程潛所部五營駐守嶽州。聯軍的防禦配系,基本是以嶽州爲中心,以武(昌)嶽(州)鐵路爲軸線,實施重點設防,以對付嘉魚、蒲圻方向之敵的進攻;平江、醴陵方向的防禦兵力則比較薄弱。

一九一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已被提任爲陸軍第三師師長的吳佩孚,率先頭部隊抵達蒲圻。

在此之前,張敬堯率第七師等部已進抵通城。第二路張懷芝部因被在武穴屯兵主和的馮玉祥旅所牽,滯留九江,未能按期進入湘東待機地域。

吳佩孚對這次攻湘作戰最爲賣力。他剛任師長,躊躇滿志,急於想利用這次作戰樹立聲威,發展個人權勢。因此,他不待所部全部進入待機地域(第二、第三混成旅還在開進途中),便迫不及待地於二月二十八日發動了進攻。

吳佩孚將進攻部隊分爲三路:以王承斌之第一混成旅出嘉魚,經太平口、鼓花洲(今谷花洲)沿江岸進攻聯軍翼側;以第三師第六旅(欠步兵第十一團兩個連)和曹瑛之第四混成旅進佔羊樓洞,牽制羊樓司方面之聯軍;吳佩孚親自指揮暫編第五混成旅(由第三師第五旅及炮團、工兵營等組成)、騎兵第三團(易騎爲步)和第十一團兩個混成連,組成突擊部隊,向聯軍防守薄弱的新店鎮、灘頭(今坦渡)方向進攻,擬從中路突破聯軍防線,爾後與左路部隊鉗擊羊樓司之聯軍。

二月二十八日晨,北軍發起進攻,於當日擊敗了守衛新店、灘頭的湘軍第一師之第二旅,向縱深推進。

聯軍急以湘軍第一師之第二團和獨立第三旅之第五團,進入灘頭以西之萬峰山陣地阻擊敵人。

三月二日,北軍再次突破湘軍陣地,攻佔萬峰山。

至此,聯軍的第一防禦地帶被敵攻破,羊樓司暴露在敵人面前。

這時,嶽州地區雨雪交加,山險路滑,給北軍的進攻造成了困難。吳佩孚決定息戰數日,等待天氣好轉,同時電令後續部隊趕緊向戰地集中。

羊樓司位於湘北邊陲,與湖北赤壁、通城、崇陽三縣接界。是由北進入湖南的第一鎮,守南北要衝,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是湖南四大邊境重鎮之一。地處萬峰山與大藥姑山之間,周圍山勢陡峭,鐵路橫穿狹谷,是由武昌入嶽州的咽喉要道。

聯軍原將湘軍第三旅之第六團、桂軍韋榮昌所部一旅,部署於羊樓司至廖平鋪鐵路兩側的高嶺上,控扼險要,林修梅、韋榮昌親至羊樓司指揮。

新店、灘頭失守後,趙恆惕部也退守羊樓司。聯軍以羊樓司爲中心,在南起港口,北至黃蓋湖一線,構築了由塹壕、石壘和鐵絲網組成的四道防禦陣地,準備堅守;同時,派出敢死隊,深入太平口、新店一帶,襲敵後路。

三月五日左右,吳佩孚所部後續部隊相繼抵達戰地。吳便令曹瑛之第四混成旅由太平口沿江西進,增援第一混成旅。

三月十日,吳親率第二、三、五混成旅和湖北第三混成旅,左起朱樓坡(羊樓洞南)右至黃蓋湖,對聯軍第二防禦地帶發動進攻。吳部沿山樑推進,攻勢猛烈。聯軍雖依託陣地頑強抗擊,仍抵擋不住北軍的衝擊,當天即有三道陣地被敵突破。

十一日上午九時,最後一道陣地也落入敵手,聯軍只得放棄羊樓司,向嶽陽方向後撤。這次戰鬥,北軍死傷三百餘人,南軍傷亡更爲慘重。

北軍攻佔羊樓司後,便於三月十一日上午以第三混成旅爲第一追擊隊,經長安驛(今臨湘)向新牆方向追擊,抄襲聯軍後路;以第二混成旅爲第二追擊隊,由平水鋪經長安驛、路口鋪向云溪推進,爾後窺取嶽州;吳佩孚親率第三師第六旅,於十二日向新牆方向續進,企圖切斷聯軍退路。

云溪,(現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地處長江中游南岸,西瀕東洞庭湖,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東北與臨湘接壤,西北與湖北監利隔江相望。屬幕阜山餘脈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境內羣峰起伏,矮丘遍佈,河港縱橫,湖泊衆多,整個地勢由東南至西北呈階梯狀向長江傾斜。是通往嶽州的最後一個戰略要地。

由桂軍陸裕光部一混成旅和湘軍第一師第一團防守。三月十三日,北軍閻相文之第二混成旅開始沿鐵路向云溪進攻。云溪守軍竭力抵抗,閻旅進攻受阻。

這時,從北面的臨湘(今陸城)和東面的通城方向向云溪撤退的聯軍,乘機從側後襲擊閻旅,斃傷其官兵四百餘名。

吳佩孚急令第五混成旅和張敬堯師之補充旅馳援閻旅。北軍四個旅併力合擊,終於在十五日下午攻佔云溪。

北軍攻佔云溪後,立即對嶽州城發起總攻。

其進攻部署是:

以第一混成旅之第一團爲右縱隊,沿江岸進擊;

該旅之第二團和第四旅之第八團(欠第二營)爲左縱隊,從云溪向嶽陽正面進攻;

湖北第三混成旅之第五團進駐對岸之白螺,防聯軍退往江北;

海軍第二艦隊派“楚觀”號等四艦沿江梭巡,配合陸軍進攻。

三月十六日上午總攻開始。右路第一混成旅第一團在艦炮配合下,一舉攻佔要隘城陵磯,其少數先頭部隊乘勝突入嶽州城內。後見聯軍潰兵紛紛退入城內,恐被城外北軍誤攻,又退至城外。

十七日,各路北軍會攻嶽州。

這時,聯軍前線總司令程潛分析戰場形勢後認爲:“一、二兩路的敵軍兵力皆比我雄厚,……如果我軍與曹張部隊在羊樓司和平江作膠着戰,不能迅速解決,讓張懷芝率部長驅進入湘東,我軍勢必腹背受敵,全軍成俘。”

據此,他電令前線部隊:“如不能進取,可退後暫將嶽州讓出,再行相機進擊”。於是,守城聯軍於十七日夜棄城退守新牆。十八日上午,北軍進佔嶽州。

三月二十一日,聯軍在新牆遭到北軍第二、第三混成旅的夾擊,稍事抵抗即向長沙敗退。

在守衛嶽州的戰鬥中,聯軍防禦部隊約有三師之衆,又有便於防守的地形和事先構築的工事,本可以打個漂亮的防禦戰,但結果卻完全相反。聯軍作戰之所以失利,主要由於湘桂軍將領間矛盾重重,相互掣肘。其次是兵力分散,消極防堵。再者是裝備落後,士氣不振,驟遇北軍新銳,便難於招架。

吳佩孚是北洋軍閥的“後起之秀”,在這次作戰中,他指揮部隊對聯軍的陣地實行猛打猛衝,對聯軍的據點實行分路夾擊,重點突破,雖然雙方兵力不相上下,但他可以因戰術得當,獲得局部優勢。致使聯軍陷於被動,連連敗退。聯軍在嶽州的失敗,使湘省護法戰爭的形勢急轉直下,也給直係軍閥吳佩孚提供了揚名的機會。

北軍展開軍事行動後,連戰皆捷,嶽州攻克後,北京政.府下令嘉獎。

電雲:“據第一路總司令兩湖宣撫使曹錕,援嶽總司令張敬堯,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杜錫珪,迭次電呈,分路規復嶽州,水陸兼進,所向有功,先後於月塘嘴、羊樓司、通城、臨湘、古米山、九嶺、白葛嶺、天嶽關等處,連次激戰,迭獲勝利,節節進逼。三月十七日,攻破嶽州。逆軍頑強抗拒,相持不退,經我軍奮力攻擊,並由艦隊掩護業於十八日將嶽州克復各等語。

“此次出師攻嶽,自開始攻擊以來,爲期不過旬日,屢奪要隘,遂克名城,實由該總司令等調度有方,各將士忠勇用命,用能迅奏膚功,拯民水火,覽電殊深嘉慰。仍着該總司令等,遂照電令.計.劃,督率所部,奮勇進取,並先查明此次在事出力各將士,分別等差,呈請優獎。其陣亡被傷官兵,並準優予議恤,以昭激勵而慰英魂。

“第念嶽州臨湘一帶,人民重罹兵燹,流離顛沛,弗安厥居,損失貲財,危及身命,哀我湘民,疊被荼毒,與言及此,慘怛良深!應由宣撫使曹錕,迅派妥員,各路查明,加意撫卹,安集勞徠,各安生業。用副弔民伐罪之至意。此令。”

第4章 當官真好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162章 國恥第439章 進德會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87章 吳祿貞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166章 實情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09章 怪八股第441章 美育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93章 南北議和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10章 戰與和第56章 禍從口出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81章 戰漢陽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90章 內幕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235章 立法第123章 孫袁會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41章 東南互保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482章 離開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13章 志得意滿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166章 實情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93章 南北議和第85章 殿前作答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12章 兵變第164章 芥蒂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439章 進德會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96章 風雲突變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166章 實情
第4章 當官真好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162章 國恥第439章 進德會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87章 吳祿貞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257章 徐孫之爭第166章 實情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409章 怪八股第441章 美育第282章 四川內戰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93章 南北議和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310章 戰與和第56章 禍從口出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81章 戰漢陽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390章 內幕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235章 立法第123章 孫袁會第567章 麻煩未了第41章 東南互保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482章 離開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37章 涉外事件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93章 南北議和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8章 高密事件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難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13章 志得意滿第194章 敘、瀘之戰第166章 實情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93章 南北議和第85章 殿前作答第37章 涉外事件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568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88章 大通起義第112章 兵變第164章 芥蒂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439章 進德會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96章 風雲突變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166章 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