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巧取(七)

南昌東湖百花洲,三面臨湖,洲上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環境幽美,洲的中央有座五層高的洋樓,這裡原是江西省立圖書館,1930年後被徵用爲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從此以後這裡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遊人絕跡。

十一月的南方還沒到寒冷的地步,夏夜的蛙鳴早已消失,留下一遍寂靜;明月在微風中擺動,綠蔭深處傳來幾道輕輕的笑聲,幾個人影正邊喝茶邊聊天。

“委員長的高足果然不凡,不到半年時間就拿下了渝城及其周邊十六縣。”說話的是一張國字臉,軍人姿態坐在蔣介石對面。

自從鄂豫皖紅軍突圍西行後,蔣介石調動了包括號稱天下第一師胡宗南部在內的大批部隊沿途圍追堵截,幾次合圍,都讓紅軍脫逃,讓蔣介石氣不打一處來;江西戰事也不順利,第三次圍剿的失敗讓蔣介石大爲光火,他在鄂豫皖得手後,立刻親自到南昌行營,出任圍剿軍總司令,以親信愛將陳誠擔任中路軍總指揮,準備在1月再度發起第四次圍剿。

這段時間蔣介石的心情不錯,除了莊繼華成功奪取渝城外,第四次圍剿朱毛共匪得準備也很順利,所以他今天才有興趣吧議事的場所搬到露天來。

“要是中央可以派兵入川就更完美了。”蔣介石還沒說話,陳誠輕輕的吐出一句話:“文革還是手軟了。”

“辭修,這可不是手軟,莊文革聰明呀。”坐在陳誠對面,穿着長衫戴副眼鏡的五十多歲的老頭說。

“暢卿說得不錯,凡事過猶不及,”蔣介石這纔開口了,他看看陳誠,三分解釋三分教訓的語氣說道:“文革這次是兵行險招,不能把劉湘逼急了,他這一手不但讓劉湘安心,也讓鄧錫侯、田頌堯、楊森他們安心了。況且就算同意中央派兵入川,中央現在派不出來兵。”

“可委員長,一千多人,怎麼也控制不住四川的局勢呀,萬一出個變故,他們怎麼應對。”陳誠憂心忡忡的說:“而且他幹嘛要同意把稅收交給他呢?”

“這不奇怪,當年我在潮汕就作過這麼一出,這叫以稅權換治權;實力不夠,不能把對方逼急了,”蔣介石好整以暇的端起面前的茶杯,輕輕喝口茶然後才說:“辭修,你在黃埔多年,與文革的交往卻不多,所以你不瞭解他,他這人做事向來留了後手的。我看劉湘將來這稅權恐怕也保不住。”

說着蔣介石眼光閃閃的掃視周圍諸人:“至於說到兵力,我拿到電報也有點納悶,一千多人能控制渝城嗎?後來我想到他向我要人時,特別指明要黃埔畢業生和有戰鬥經驗的軍士,我再看電報,全篇都是中央不從外省調一兵一卒入川,這下我明白了,文革跟他們玩了個文字遊戲,不調兵入川,那麼他就在四川招兵,當年黃埔一期只有645人畢業,但我們建了兩個團,以莊文革的能力,有這一千人,他能變多少人出來,你們自己去想。”

“文字遊戲,”熊式輝搖搖頭:“這….未免有點兒戲。”

蔣介石哈哈大笑,他邊笑邊站起來,陳誠跟着就要站起來,蔣介石拍拍他的肩頭,示意不用拘禮:“莊文革有句名言,用卑鄙的手段實現高尚的目的,當年在廣州,他就用了一招公司,把英國人控制的海關給廢了,結果廣州財政收入翻了兩倍,把宋部長高興壞了。”

“我看沒什麼,”陳誠擡頭看看夜色中的蔣介石:“成大事不拘小節。”

“這事就不要提了,你們說說渝城市長人選。”蔣介石站在樹蔭下,手捏柳枝說道,這纔是今天他想聽的主題。

通電發出的第二天莊繼華就帶兵入城了,接管了渝城的各個重要部門,隨後就向蔣介石推薦李之龍爲渝城市長,同時請求任命杜聿明爲警備司令,唐縱爲警察局長,滕傑爲黨部主任,洪君器接替李之龍爲開發隊副隊長。

“李之龍絕對不行,”陳誠立刻表示反對:“他雖然離開了共C黨,可他這些年的經歷沒有交代清楚,更主要的是他完全沒有政務經驗。”

“辭修說的沒錯,渝城是西南重鎮,川省交通樞紐,僅僅市區就有十幾萬人,管理這樣的城市非有老成持重之人不可。”楊永泰也沉穩的說,他一向反對蔣介石過快提拔黃埔學生,並且對藍衣社的發展憂心忡忡,莊繼華雖然沒有參加藍衣社,但他身邊的杜聿明、洪君器、唐縱都是藍衣社中人,而且滕傑更是藍衣社創始人,所以他總是想方設法控制黃埔學生勢力的擴大。

“我倒想個人來,”熊式輝說:“但怒剛怎麼樣?他是四川人,對四川的情況也很瞭解。”

“不行,但怒剛是一軍系的人,與劉湘他們有很深過節,他去不合適,你們說賀國光怎麼樣?”蔣介石提出了他的人選:“他與劉湘、楊森都是速成學堂的同學,容易與他們交流,現在四川的局面只是開了個口子,還離不開劉湘他們的支持。而且….”

蔣介石停頓一下,想想後又改口道:“讓賀國光儘快趕來南昌見我。”隨後又轉頭對陳誠說:“辭修,這次剿匪我們調動了五十萬大軍,其中你指揮的中路又是以我們中央軍爲主力,你一定要吸取以往的教訓,打出我們中央軍的威風,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剿滅朱毛共匪。”

“是,卑職決不辜負委員長厚愛。”陳誠站起來答道。

等賀國光到了南昌時,四川局勢已經大變,劉文輝趕到龍泉驛時,向傳義就已經敗出成都,不過向傳義在成都堅守了三天,爲劉文輝爭取了些時間,鄧錫侯田頌堯攻克成都後立刻揮兵北上,與劉文輝在龍泉驛展開激戰。

在南線郭勳祺甩開冷寅東,兩天行軍一百六十里,在江津興富鎮偷襲張清平得手,逼迫張清平退守瀘州。此刻如果劉湘繼續揮兵北上,就能與鄧錫侯和田頌堯夾擊劉文輝於龍泉驛。但劉湘卻下令轉向川南,包圍了川南重鎮瀘州。

劉文輝指揮所部與鄧田兩位在龍泉驛激戰三天,鄧錫侯和田頌堯損失慘重,就在這時,冷寅東帶領部隊趕到,鄧錫侯和田頌堯一看劉文輝又得增援,立刻脫離戰場,率領部隊退向成都,劉文輝跟蹤追擊,鄧田在成都力不足腳,再次退往灌縣,依託灌江防禦。

奪回成都的劉文輝還要繼續進攻,這時傳來夏首勳在潼南被潘文華和楊森所部擊潰,夏首勳摔殘部向安嶽潰退。

劉文輝回過頭來一看,自己雖然奪回成都,但張清平被圍在瀘州,急盼救兵,夏首勳退到安嶽後也是頻頻求援。

劉文輝感到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打下去恐怕連現在這點地方也保不住了,於是他又請出大哥劉文淵作說客,要求停戰,劉湘也很幽默告訴他大伯,他不會爲難幺爸的,只要幺爸交出成都,撤到西康不要與他搗亂就行。劉文淵一氣之下,甩手回大邑老家,再也不管他們叔侄的事。

張清平苦盼救兵不至,一個月後宣佈投降,所部被劉湘收編,劉湘任命郭勳祺爲新成立的第五師師長。隨後劉湘命令唐式遵率部橫掃川南,一舉將川南二十餘縣收入囊中。郭勳祺則率部北上,在隆昌與潘文華匯合。

劉文輝求和不成便只有打下去,但打劉湘還是鄧錫侯,他與部下發生爭執。劉文輝深恨鄧錫侯的背叛,決定先打鄧錫侯和田頌堯,但劉文輝的重要將領冷寅東、夏首勳等人都是保定學生,與鄧錫侯和田頌堯所部將領有同學之誼,不願與鄧田交戰,更主要的是他們認爲現在敗局已定,再打下去毫無益處,而要想和平的唯一途徑是擊敗劉湘,只要再次擊敗劉湘,劉湘就會退出戰場,而劉湘一退,鄧錫侯和田頌堯自然就打不下去了。

但劉文輝堅持己見,他拋開冷寅東、夏首勳等老將,轉而啓用年青將領劉元唐、石肇武等人,向駐守灌縣的鄧田兩部發起進攻。

雖然迭遭失敗,劉文輝此刻仍然擁有八萬多人的部隊,鄧錫侯和田頌堯兩部加起來有六萬多人,由於劉文輝必須分出部分兵力防備隆昌的劉湘,所以灌江前線的戰鬥本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可就在這時傳來紅四方面翻越大巴山,出現在通江縣北端的兩河口,擊潰守軍一個營。

田頌堯本在川北留有羅乃瓊師和三個支隊,由於成都戰事緊張,他將羅乃瓊師和李煒如支隊、劉漢雄支隊抽調到成都,沒想到這邊剛到,還沒放上一槍,那邊紅軍就從天而降。川北是田頌堯的老窩,他不能不救,故他又慌忙命令半路上的李煒如馳援巴中;劉漢雄馳援南江,命令羅乃瓊師跟進,奪回通江,將紅軍趕出他的防區。

只是田頌堯這一走,灌江防線上軍心動搖,鄧錫侯率部退守新都,依託昆河實施防禦,同時電促劉湘急速北上。

劉文輝率部緊追不捨,連續攻克郫縣、崇寧兩座縣城,但鄧錫侯的損失卻不大,這兩座縣可以說是有意放棄。隨後劉鄧兩軍在昆河一線展開激戰,昆河河水因之色變。

昆河激戰之時,劉湘在隆昌召開四川政治會議,中央代表曾擴情、鄧錫侯田頌堯的代表黃隱、楊森、李家鈺、羅澤州、劉存厚的代表都出席了這個會議,會上楊森等人宣佈擁護劉湘爲川軍總司令,支持劉湘統一川政。

會後劉湘發佈了進軍令,這次進軍非常順利,還沒開槍夏首勳的部下王元虎、鄧和通電,宣佈接受中央命令,即曰起脫離二十四軍,願意接受二十八軍鄧軍長指揮。

隨後劉文輝的隆昌前線迅速崩潰,劉湘兵分三路進逼成都,在龍泉驛擊潰向傳義的阻擊,向傳義退出成都,劉文輝在昆河前線聽說成都失守眼前一黑,立刻暈倒,醒來後大叫天欲亡我。

劉文輝醒來後下令全軍向西康撤退,至此劉文輝一敗塗地,部下紛紛自謀出路,夏首勳、冷寅東接受了鄧錫侯的改編,彭城孚等人接受劉湘的改編,李家鈺追到巧睞俘獲石肇武,劉湘以民憤過大下令槍決,這大慨是川軍內戰中槍殺的第一個高級戰俘。

不過劉湘還是遵守了對大伯的諾言,各軍追進西康後,劉文輝驚魂未定,欲向藏邊逃亡,劉湘卻下令收兵停戰,將西康完整的留給了劉文輝,至此川中最後一場內戰結束。

戰爭是結束了,可如何分紅卻需要討論,劉湘在成都召開善後工作會議,他多了個心眼,邀請莊繼華和曾擴情出席這個會議。

(未完待續)

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七節 生機(七)第五節 突擊(九)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三節 會戰(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十節 暗棋(二)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十節 風雲(三)第八節 轉折(七)第六節 懲韓(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二節 投敵(七)第一節 黨爭(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十節 虎嘯(一)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二節 策劃(九)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五節 號角(三)第五節 積聚(七)第六節 懲韓(三)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三節 魅影(四)第二節 起航(八)第一節 挽弓(四)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八節 天火(一)第五節 突擊(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二節 起航(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七節 生機(五)第三節 重起(八)第六節 突破(一)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五節 盟國(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二節 投敵(三)第十節 風雲(九)第三節 戰天津(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四節 外交(十)第九節 殤(九)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二節 策劃(八)第八節 天火(七)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五節 突擊(一)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一節 破冰(一)第五節 反攻(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八節 刺廖(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五節 號角(四)第三節 結盟(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一節 戰局(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九節 魅影(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十節 虎嘯(四)
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七節 生機(七)第五節 突擊(九)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二十二節 逃兵(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三節 會戰(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七)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五)第十節 暗棋(二)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十節 風雲(三)第八節 轉折(七)第六節 懲韓(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二節 投敵(七)第一節 黨爭(四)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六)第十節 虎嘯(一)第二節 再編川軍(一)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二節 策劃(九)第二十六節 議案(二)第五節 號角(三)第五節 積聚(七)第六節 懲韓(三)第五十八節 棉湖(四)(修改)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三節 魅影(四)第二節 起航(八)第一節 挽弓(四)第七節 閃電(十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八節 天火(一)第五節 突擊(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二節 起航(二)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第七節 生機(五)第三節 重起(八)第六節 突破(一)第二十四節 後備役第四節 以牙還牙(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二節 策劃(十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一)第五節 盟國(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五)第二節 投敵(三)第十節 風雲(九)第三節 戰天津(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六)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四節 決戰前奏(一)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四節 外交(十)第九節 殤(九)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二節 策劃(八)第八節 天火(七)第十一節 大捷(八)第五節 突擊(一)第八節 日薄(十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一節 破冰(一)第五節 反攻(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八節 日薄(十四)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八節 刺廖(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五節 號角(四)第三節 結盟(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一節 戰局(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九節 魅影(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十節 虎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