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曙光(十)

現在的軍統可不是七年前的軍統,七年前軍統剛剛由特務處改爲軍統時,力量並不強大,主要力量集中在江南地區,其他地區實力薄弱;經過七年發展,現在實力空前強大,整個軍統成員多達十幾萬人,加上外圍成員,總人數多達百萬以上。

戴笠在軍統內部有絕對權威,這七年中他以厚賞重罰,將整個軍統牢牢掌控在手中。隨着軍統力量增強,軍統的業務範圍也隨之擴大,警察緝私海關憲兵,戴笠都在插手,甚至還將手伸進軍隊,準備以軍統骨幹成立一支軍隊。

此舉遭到軍方的強烈警惕和抵制,陳誠白崇禧堅決反對,何應欽態度圓滑,卻始終扣着番號不給,中統則大加詆譭,通過陳果夫不斷向蔣介石打小報告,陳果夫也數次提醒蔣介石,現在已經有個莊繼華尾大不掉,再出一個戴笠,就更難收拾,如果倆人聯手,黨國江山便危險了。

蔣介石當然還記得,戴笠是莊繼華引見給他的,莊繼華回國後,與戴笠的關係也很不錯,在重出掌控五戰區後,在所控制區域大力支持軍統,打壓中統,如果在開始還沒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現在已經引起蔣介石的警覺,開始有意識打壓戴笠的勢力。

面對蔣介石的斥責,戴笠無言以對,十幾年來,他自認對蔣介石的思想變化比較清楚,也察覺到蔣介石與莊繼華關係變化,數次向蔣介石暗示,自己與莊繼華的關係只是普通關係,可蔣介石是否接受這種解釋,他也不清楚。

“我記得軍統已經設立東北站,難道他們也沒消息?”

場面有些尷尬,陳誠穩坐釣魚臺不爲所動,白崇禧只好出面圓場,戴笠急忙接過話頭:“東北剛剛光復,東北站在戰爭期間收到很大損失,力量還不強,還沒有關於蘇軍的情報。”

“我倒傾向於情報是真的,”陳誠這時纔開口:“莊文革已經開始調兵遣將,他已經抽調了包括第五集團軍、第一機械化集團軍、四十九集團軍、新一軍等東北戰區主力北上。如果不能確定這個情報的真假,以他的謹慎,是不會這樣作的。只是,我不太明白,他的情報來源。”

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莊繼華在報告中沒有提到情報來源。蔣介石皺眉想了想:“是不是王小山搞到的情報?”

白崇禧自覺的閉上嘴,李宗仁和他談過,告訴他與莊繼華達成合作默契,雙方互相支持;戴笠也沉默不作聲,此時他說什麼都不合適。

王小山長期在侍從室負責情報工作,對軍統瞭解很多,出掌戰區情報處後,戴笠很快便發現,王小山對情報處內人員控制極嚴,凡有軍統或中統背景的人,都被他以各種理由調出情報處。

隨後他又發現,王小山早就建立起了一個情報系統,這個情報系統並不只有狼眼和毒蛇兩個情報員,整個情報系統的人員不多卻很精幹,奉行長期潛伏的策略,部分人員已經潛入晉察冀八路軍的中層,成就已經遠遠超過軍統或中統。

陳誠也不清楚,他也很自覺的閉上嘴,當然這不代表他沒有想法。

蔣介石看看三人,然後直接問戴笠:“你說?!”

戴笠猶豫了,他也一直在猜測莊繼華的情報來源,安置在東北戰區內的情報員有報告,莊繼華與[***]有秘密交往,他曾經讓情報員查證,可始終沒有查到證據。

莊繼華揹着蔣介石與[***]秘密交換情報,這犯了大忌,戴笠不知道如果他說出來會產生什麼結果。

“怎麼?這也不知道。”

蔣介石的目光變得陰森且寒冷,戴笠心裡竟不住打個寒戰,他連忙解釋:“我猜測,莊學長是不是從[***]那裡得到的情報。”

蔣介石目光一凝,微微皺眉,停頓一會後問道:“有沒有證據?”

戴笠心中暗歎口氣,現在他已經顧不得那麼多,只求將目前的局面應付過去:“沒有證據,不過有些跡象可以判斷,莊學長的秘書宮繡畫經常與宣俠父見面,後來改爲王小山,他們談了些什麼誰也不知道。”

“[***]傳來的消息?”白崇禧納悶的問道:“他們爲什麼要這樣?”

戴笠搖搖頭表示不知道,陳誠卻替他解釋道:“這有可能,文革報告說,蘇軍準備入侵的地區是黑龍江西北部,這塊地區是新11軍控制的地區;這讓他們非常難受,無論抵抗還是不抵抗,結果對他們都非常不利。所以通報我們,想讓我們出兵,”

陳誠說到這裡遲疑下,又補充道:“可能還有另一個目的,借蘇軍之手削弱我軍,我軍在東北有百萬大軍,超過他們十倍,而且最近這段時間,楊森戴安瀾魯瑞山在遼北黑龍江和南滿,與他們發生數次衝突,他們吃了大虧。”

國共雙方在東北爭奪地盤,衝突之多,範圍之大,遠超關內,從北滿到南滿都發生衝突,[***]主力在南滿,衝突最激烈的地區是遼北和黑龍江,楊森戴安瀾幾乎是用武力驅散當地的GCD政權,雙方進行了幾次小規模衝突。這些衝突曾經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蔣介石對莊繼華與[***]勾結的懷疑。

任何事情都有其規律,有規律便有痕跡,世間沒有任何事情是沒有規律或痕跡的,也不存在能完全保住的秘密。

星辰變幻,冬去春來,水從雪山融化,變成涓涓細流,彙集成大江大河;大雁自空中飛過,南來北往,冬去春來,周而不息。

自然界的規律與政治規律相似,只要肯耐心等候,小心尋找,總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莊繼華在東北大動干戈,周EN來卻少有抗議,即便有,態度也遠沒有以前激烈,到有點象例行公事。

蔣介石的臉色更加陰沉了,白崇禧目光一亮,他若有所思的說道:“既然是在他們的控制區,那麼我們可以讓他們先與蘇軍對抗,我軍暫時不動。”

“對呀!”陳誠也反應過來,他有些興奮的擊掌道:“委員長,不管這個消息是真是假,我們可以調集部隊到哈爾濱地區,但不準向黑龍江西北部出動,命令新11軍加強警戒。”

“如果他們要我們出兵增援,我們可以談談條件。”白崇禧又補充道。

蔣介石微微點頭,可他的神情依舊陰雲密佈,過了會,他對白崇禧和戴笠說:“你們先走吧,辭修留下,戴笠,立刻查證這個消息來自何處,另外馬上通知王寵惠過來。”

等兩人離開後,蔣介石才示意讓陳誠坐下,然後才問:“你想到過另一種可能沒有?”

陳誠楞了下,顯然他不知道,蔣介石冷冷的說:“沒有了曰本的威脅,東北戰區便不會集結如此多兵力,可如果蘇俄的威脅又出現了,國家勢必在東北集結重兵。”

蔣介石話還沒說完,陳誠神色已經大變,蔣介石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陳誠是蔣介石指定解決莊繼華的艹作人,蔣介石向他透露了部分解決莊繼華的步驟。

以解決江南曰軍和增強華北力量爲藉口,調走莊繼華的嫡系精銳,比如四十九集團軍,五十一集團軍、五十二集團軍等部隊,將這些部隊調到江南,然後對部隊進行大換血,將主要軍官調走,由陳誠從土木系調人接替,陳誠已經在着手準備人選。

在調走莊繼華嫡系後,再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將莊繼華調離東北戰區,由陳誠接任,如果莊繼華不從,由邱清泉範漢傑等黃埔將領負責將其解決。

可現在蘇俄出現了,東北威脅大增,莊繼華完全有理由拒絕蔣介石的調兵命令,如此,蔣介石的第一步便走不動,第二步便自然胎死腹中。

“可情報要是真的呢?斯大林對東北和蒙古一直不死心。”陳誠沉凝片刻後問道。

蔣介石搖搖頭:“那問題可能就更大了,他怎麼弄到蘇軍情報的?而且,連蘇軍侵入方向都一清二楚?戴笠猜得不錯,很可能來自[***]。”

這個結論更令陳誠震驚,莊繼華雖然一直有親共的嫌疑,從廣東時便有,4.12後還擅自離開軍隊,在國外一待便是數年,其根本原因還是不贊成分共。

回國後,莊繼華明言不參加剿共,抗戰中,國共數次糾紛都是在他協調下解決的,可以這樣說,國共聯合抗戰之所以沒破裂,全是他在全力維護。

國民黨高層中,包括蔣介石在內,都不認爲,莊繼華會投入延安的懷抱,儘管他處處維護他們,但沒有人認爲他會這樣作。

可如果蔣介石的推斷成立,這個結論便被推翻。

蔣介石陳誠都清楚莊繼華極其身後的龐大勢力,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莊繼華已經形成龐大的集團,這個集團橫跨軍政商學,遍佈西南華中華北山東,以至於讓蔣介石都深爲忌憚。

“如果是這樣那就真麻煩了。”陳誠喃喃自語,不說其他的,莊繼華親手訓練的軍隊便高達三十萬以上,這些部隊裝備精良,驍勇善戰,遠不是那些雜牌部隊或八路軍新四軍相比。

莊繼華如果投入延安,勢必造成戰後,國共力量發生巨大轉變,國民黨由壓倒姓優勢,變成勢均力敵。

(未完待續)

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五節 曙光(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四節 謀殺(三)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二節 沙基(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十節 風雲(八)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五節 雲集(九)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八節 刺廖(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十節 風雲(一)第五節 反攻(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二節 重建(四)第三節 戰鼓(八)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三節 戰鼓(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五節 雲集(七)第五節 圈套(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五節 調整(一)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七節 閃電(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七節 風波(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十四節 圍殲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十節 風雲(十)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八節 日薄(十)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五節 反擊(五)第二節 交易(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一節 奪軍(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一節 挽弓(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二)第五節 曙光(六)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二)第三節 會戰(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節 考試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三)
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第五節 曙光(六)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四節 謀殺(三)第八節 十問(修改)第二節 沙基(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十一節 重振(二)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十節 風雲(八)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九節 溧水反擊(五)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二節 陝北行(四)第五節 雲集(九)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八節 刺廖(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十二)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十節 風雲(一)第五節 反攻(一)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二節 策劃(十四)第二節 重建(四)第三節 戰鼓(八)第十節 大撤退(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三節 戰鼓(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五節 雲集(七)第五節 圈套(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三)第五節 調整(一)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七節 閃電(二)第三節 戰天津(十)第三節 鏖兵淞滬(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七節 風波(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十四節 圍殲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第十節 風雲(十)第四節 九天之上(三)第八節 日薄(十)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二十九節 癡狂第二節 山城霧(二)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五節 反擊(五)第二節 交易(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一節 奪軍(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一節 挽弓(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二)第五節 曙光(六)第一節 端倪(一)(修正)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五節 曙光(十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二)第三節 會戰(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節 考試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三)